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一次巩固治疗前淋巴细胞计数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无复发生存期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5
1
作者 庞艳彬 范丽霞 +4 位作者 田明杰 赵松颖 化罗明 罗建民 杜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93-998,共6页
目的:分析第一次巩固治疗前淋巴细胞计数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AML)无复发生存期的影响,探索预测AML复发简单易行的检测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AML(均为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第1次巩固治疗前淋巴细胞计数分... 目的:分析第一次巩固治疗前淋巴细胞计数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AML)无复发生存期的影响,探索预测AML复发简单易行的检测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AML(均为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第1次巩固治疗前淋巴细胞计数分为高淋巴细胞组(H-Lym≥1.2×10~9/L)和低淋巴细胞组(L-Lym<1.2×10~9/L),分析2组患者在复发率、无复发生存期(RFS)之间的差异。结果:132例AML患者中可评估的患者有65例。H-Lym组40例,在诱导治疗前患者的白细胞绝对值、年龄、染色体核型与L-Lym组(25例)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L-Lym计数和不良的染色体核型是无复发生存期的不良预后因素,二者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P=0.008),L-Lym组患者复发的风险明显增加,风险比(hazard ratio,HR)=3.01,(95%CI1.55-5.86,P=0.001)。在含有不良预后核型的多因素分析中,这种趋势仍然存在(HR=2.52,95%CI 1.28-4.98,P=0.008)。结论:第一次巩固治疗前高淋巴细胞的AML患者具有较长的无复发生存期,第一次巩固治疗前的淋巴细胞计数可能是AML患者无复发生存期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淋巴细胞计数 巩固治疗 无复发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解毒方预防淋巴结转移性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疗效评价: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2
作者 石齐 杜美璐 +3 位作者 陈思宇 汪青 殷晓聆 侯风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8-394,共7页
目的评估扶正解毒方预防淋巴结转移性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作用及差异。方法患者根据有无系统服用中药分为两个队列,主要观察指标为无复发生存期(RFS),次要观察指标为绝对风险比(HR)。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7例患者,匹配后组间基线差异... 目的评估扶正解毒方预防淋巴结转移性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作用及差异。方法患者根据有无系统服用中药分为两个队列,主要观察指标为无复发生存期(RFS),次要观察指标为绝对风险比(HR)。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7例患者,匹配后组间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方能显著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HR:0.46;P<0.05,FAS分析),与PPS的分析结果一致。FAS分析显示,在淋巴结侵袭数目<4个(N1)的患者中,中药组复发转移的风险是非中药组的0.548倍(95%CI:0.365~0.823);对于淋巴结侵袭数目≥4个(N2)的患者,中药组复发转移的风险是非中药组的0.260倍(95%CI:0.138~0.490),与PPS的分析结果一致。结论扶正解毒方能进一步降低淋巴结转移性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其中N2期患者获益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淋巴结转移 扶正解毒方 无复发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列线图预测MVI阴性肝细胞癌术后复发 被引量:4
3
作者 瞿琦 张涛 +5 位作者 张学琴 鲁梦恬 徐磊 张继云 刘茂童 姜吉峰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1-597,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列线图模型预测微血管浸润(MVI)阴性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无复发生存(RF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5年2月-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且经病理证实为MVI阴性的HCC患... 目的:探讨基于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列线图模型预测微血管浸润(MVI)阴性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无复发生存(RF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5年2月-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且经病理证实为MVI阴性的HCC患者125例,分析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MRI资料及术后病理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获得患者术后RF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患者1、3和5年RFS率的列线图模型,采用C指数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一致性。结果:随访过程中,37例HCC患者复发,中位RFS时间为27.1个月[95%置信区间(CI):43.3~54.1个月],术后1、3和5年RFS率分别为88.0%、71.9%、45.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级[风险比(HR)=4.807,95%CI:1.126~20.526,P=0.034]、肝胆期瘤周低信号(HR=3.755,95%CI:1.736~8.122,P=0.001)、肝胆期病灶-肝实质信号强度比(RIR)(HR=0.019,95%CI:0.001~0.396,P=0.010)是HCC患者术后RFS的独立危险因素。整合上述3个变量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9(95%CI:0.740~0.882),同时经Bootstrap内部验证,该模型的C指数为0.795(95%CI:0.723~0.867),且校准曲线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观察概率吻合度较好。结论:基于Gd-EOB-DTPA增强MRI构建的列线图可以有效预测MVI阴性HCC患者的术后R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钆塞酸二钠 磁共振成像 微血管浸润 列线图 无复发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切除术与根治性切除早期肝细胞癌后较高风险的早期复发与较差的生存期有关
4
作者 Li T 辛志英 王中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585-1585,共1页
【据《Sci Rep》2016年6月报道】题:胆囊切除术与根治性切除早期肝细胞癌后较高风险的早期复发与较差的生存期有关(作者Li T等)尽管有报道称胆囊切除术增加形成肝细胞癌的风险,但胆囊切除术与根治性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的关系未... 【据《Sci Rep》2016年6月报道】题:胆囊切除术与根治性切除早期肝细胞癌后较高风险的早期复发与较差的生存期有关(作者Li T等)尽管有报道称胆囊切除术增加形成肝细胞癌的风险,但胆囊切除术与根治性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的关系未被证实。在这项研究中,Li等回顾性分析了3933例进行根治性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结果发现胆囊切除术对于早期肝细胞癌(BCLC:0/A期)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早期肝细胞癌患者的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在胆囊切除术组比无胆囊切除术组明显降低(80.5%,61.8%,52.0%vs 88.2%,68.8%,56.8%,P=0.0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肝细胞癌 早期复发 无复发生存 肝癌切除 多变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列线图术前预测双表型肝细胞癌及根治切除术后复发的价值
5
作者 金震滨 徐磊 +1 位作者 张学琴 张涛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88-149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的列线图术前对双表型肝细胞癌(DPHCC)的预测及评估术后无复发生存率(RF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行肝切除术的160例HCC患者,分为DPHCC组(80例)和非DPHCC组(80例)。收集两组... 目的:探讨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的列线图术前对双表型肝细胞癌(DPHCC)的预测及评估术后无复发生存率(RF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行肝切除术的160例HCC患者,分为DPHCC组(80例)和非DPHCC组(80例)。收集两组患者术前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随访。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DPHCC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当Youden指数最大时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亚组,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比较患者的RFS。结果:肿瘤边缘不规则(OR=2.745,95%CI:1.259~5.985,P=0.017)、动脉期环形强化(OR=3.665,95%CI:1.429~9.396,P=0.038)及肝胆期病灶与肝脏相对信号强度比值(RIR)较低(OR=0.037,95%CI:0.002~0.653,P=0.012)是DPHCC的独立预测因素。列线图曲线下面积(AUC)为0.723(95%CI:0.646~0.790)。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及Youden指数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评分>5.9)和低风险组(评分≤5.9)。高风险组患者中位RFS显著低于低风险组(P=0.001),与组织学DPHCC和非DPHCC患者(P=0.005)相似。结论: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构建的列线图有助于术前预测DPHCC及评估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双表型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列线图 无复发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TN-1和VEGF-C表达水平与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9
6
作者 曹毅 吕立志 +2 位作者 江艺 潘凡 杨和君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目的探讨接触蛋白(CNTN)-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的表达与肝细胞癌(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05例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癌组织和... 目的探讨接触蛋白(CNTN)-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的表达与肝细胞癌(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05例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肝组织中CNTN-1和VEGF-C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癌组织的CNTN-1与VEGF-C高表达率分别为46.7%和39.0%,在癌旁组织分别为11.4%和19.0%,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NTN-1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5)。χ2检验显示,CNTN-1蛋白的表达与甲胎蛋白(AFP)高低(P=0.017),肿瘤、淋巴、转移(TNM)分期(P<0.001)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01);VEGF-C高表达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总存活率与性别、AFP、肿瘤分化程度、微血管侵犯、肿瘤直径、CNTN-1高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5~0.001);患者无复发存活率与TNM分期、包膜完整性、CNTN-1高表达相关(P<0.05~0.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CNTN-1高表达患者与CNTN-1低表达患者的术后总生存曲线以及术后无复发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VEGF-C高表达患者与低表达患者仅术后无复发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CNTN-1蛋白水平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VEGF-C的表达相关,与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有关,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移植 接触蛋白(CNTN)-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 微血管侵犯 包膜 无复发生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术前MRI影像参数预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治疗结局的价值
7
作者 储诚森 陈曦 +2 位作者 夏苗火 徐洁 冯萍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5,共8页
目的:分析基于术前MRI影像参数预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治疗结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2019年9月行早期乳腺癌保乳术治疗的124例浸润性乳腺癌(IB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病理学检查对首次切缘阳性与否的判断将124例患者分为... 目的:分析基于术前MRI影像参数预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治疗结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2019年9月行早期乳腺癌保乳术治疗的124例浸润性乳腺癌(IB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病理学检查对首次切缘阳性与否的判断将124例患者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术前MRI影像特征及生境成像特征差异,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早期乳腺癌保乳术首次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术前MRI特征的IBC患者术后5年复发率差异,并绘制未复发生存曲线。结果:阳性组与阴性组在组织学分级、钙化灶、瘤周血管征、血流灌注生境成像方面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为Ⅲ级(OR=3.360,95%CI 1.974~5.720,P<0.05)、钙化灶(OR=2.450,95%CI 1.248~4.809,P<0.05)、瘤周血管征(OR=2.620,95%CI 1.364~5.029,P<0.05)及血流灌注生境成像显示灌注异质性高(OR=3.149,95%CI 1.800~5.507,P<0.05)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首次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124例IBC患者术后5年内共有9例(7.26%)局部复发,无远处复发转移病例,血流灌注生境成像分型为灌注异质性高者术后5年局部复发率明显高于灌注异质性低者(25.81%vs 1.08%,P<0.05),Log‑Rank检验显示,灌注异质性高者术后未复发生存时间(54.52个月,95%CI 50.729~58.303)明显低于灌注异质性低者(59.94个月,95%CI 59.810~60.061,P<0.05)。结论:组织学分级高及术前MRI显示钙化灶及瘤周血管征、血流灌注生境成像显示灌注异质性高的早期IBC患者行保乳术治疗时易出现切缘阳性,且血流灌注生境成像显示灌注异质性高者术后局部复发风险更高,可为临床治疗开拓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手术 磁共振成像 生境成像 切缘阳性 无复发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中KDM5C过表达可作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复发的预后指标 被引量:4
8
作者 魏建国 许春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71-1071,共1页
目前,表观基因调控能够触发前列腺癌的转移和引发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组蛋白赖氨酸脱甲基酶(KDMs)是一种可以去除抑制和激活组蛋白标记的表观酶。KDM5家族成员能够去除组蛋白H3赖氨酸4的二甲基化(一种激活标记),致使它们成为... 目前,表观基因调控能够触发前列腺癌的转移和引发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组蛋白赖氨酸脱甲基酶(KDMs)是一种可以去除抑制和激活组蛋白标记的表观酶。KDM5家族成员能够去除组蛋白H3赖氨酸4的二甲基化(一种激活标记),致使它们成为下调肿瘤抑制的潜在成员,这表明它们的活性能够抑制癌基因。我们在两个独立的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组(共822例前列腺肿瘤),采用免疫组化系统性分析KDM5C的表达模式。KDM5C标记细胞核阳性,与降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无复发生存率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DM5C 预后指标 组蛋白 脱甲基 GLEASON 无复发生存 切除术 前列腺切除 预后价值 系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术前血清学指标AFP和GGT的标准在预测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严成 陈新国 +11 位作者 金海龙 矫宁 邱爽 吴凤东 李威 朱晓丹 邹卫龙 朱雄伟 杨洋 路宾 沈中阳 张庆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8-256,共9页
目的分析术前血清学指标对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和肿瘤复发的预测作用,探索其对扩大米兰标准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69例HCC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最佳截取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 目的分析术前血清学指标对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和肿瘤复发的预测作用,探索其对扩大米兰标准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69例HCC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最佳截取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HCC患者肝移植术后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分析术前血清肝酶与肿瘤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比较甲胎蛋白(AFP)联合γ-谷氨酰转移酶(GGT)以及不同肝移植标准对HCC患者肝移植术后生存和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超米兰标准、肿瘤直径之和(TTD)>8 cm、AFP>200 ng/mL和GGT>84 U/L是影响HCC患者肝移植术后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GGT水平与TTD,肿瘤数量,静脉侵犯,微卫星病变,包膜侵犯,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Child-Pugh评分,超米兰标准均存在相关性(均为P<0.05)。将米兰标准、TTD与血清肝酶指标(AFP和GGT)结合,提出Milan-AFP-GGT-TTD(M-AGT)标准。符合M-AGT标准者(其中111例超米兰标准)术后5年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均高于符合杭州标准者(均为P<0.05),与符合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标准者的术后5年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术前血清学指标AFP和GGT可有效预测HCC患者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和肿瘤复发,建立基于血清学指标的M-AGT标准有助于补充米兰标准,且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米兰标准 杭州标准 γ-谷氨酰转移酶(GGT) 甲胎蛋白(AFP) 肿瘤直径之和(TTD) 生存 无复发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早期死亡及生存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方力维 秦铁军 +7 位作者 徐泽锋 张悦 张宏丽 潘丽娟 胡耐博 曲士强 李冰 肖志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早期死亡、生存及其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MDS诊疗中心收治的176例AP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以及影响总生存(OS)、无复...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早期死亡、生存及其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MDS诊疗中心收治的176例AP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以及影响总生存(OS)、无复发生存(RFS)的因素。结果:176例APL患者中早期死亡患者10例。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HR=6.4,95%CI 1.4-28.2,P=0.015)和纤维蛋白原<1.5 g/L(HR=12.2,95%CI 1.5-102.8,P=0.021)是APL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有完整长期随访资料的154例患者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01(2-262)个月,5年预计总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8±1)%和(77±4)%。治疗过程中出现复发(HR=13.9,95%CI 1.6-119.5)(P=0.016)及初诊时WBC≥30×10~9/L(HR=6.0,95%CI 1.1-33.3)(P=0.039)是APL患者OS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合并银屑病是APL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4.8,95%CI 1.8-12.5)(P=0.002),而危险度分组为低危组是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HR=0.4,95%CI 0.2-0.99)(P=0.048)。结论:对老年和低纤维蛋白原患者需重视其早期死亡风险,对合并银屑病及非低危组患者加强动态监测有助于及早发现复发,对复发和WBC≥30×10~9/L的患者选择更优化的治疗策略,有可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早期死亡 生存 无复发生存 银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FGFR1^(Y65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1
作者 杜丹 李静 +1 位作者 罗洪 程朋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7-264,共8页
目的 探讨磷酸化FGFR1^(Y654)(p-FGFR1^(Y654))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西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间进行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103例及正常组织58例,采用免... 目的 探讨磷酸化FGFR1^(Y654)(p-FGFR1^(Y654))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西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间进行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103例及正常组织5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p-FGFR1^(Y65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p-FGFR1^(Y65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1)。p-FGFR1^(Y654)的表达水平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期、肿瘤长径等无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N分期是影响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recurrence free survival,RFS)的独立预后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FGFR1^(Y654)低表达组患者的RFS明显优于高表达组(P=0.032,95%CI:1.08~4.65),且p-FGFR1^(Y654)低表达组患者OS也明显优于高表达组(P=0.004,95%CI:2.14~11.51)。结论 p-FGFR1^(Y65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p-FGFR1^(Y654)可能成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p-FGFR1^(Y654) 预后 生存 无复发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转移数和淋巴结转移率与乳腺癌预后关系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杨翠翠 刘芳芳 +3 位作者 李帅 任美敬 翟丽丽 付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92-697,共6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率(lymph node ratio,LNR)是否能更优于淋巴结转移数(positive lymph nodes,PLN),用于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复发风险和总生存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1089例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0枚或以上、术后经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阳...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率(lymph node ratio,LNR)是否能更优于淋巴结转移数(positive lymph nodes,PLN),用于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复发风险和总生存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1089例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0枚或以上、术后经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肿瘤大小分期,组织学分级、ER/PR/HER-2状态、PLN、LNR、切检淋巴结总数、结外软组织侵犯、辅助治疗与患者RFS(relapse free survival,RFS)、OS(overall survival,OS)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当PLN和LNR作为协变量分别进入Cox比例风险模型时,PLN和LNR均为患者RFS和OS的独立预测指标(P<0.001);当PLN和LNR作为协变量同时进入Cox比例风险模型时,LNR依然是患者RFS和OS的独立预测指标(RFS:P<0.001.OS:P=0.001),而PLN不再是其独立预测指标(RFS:P=0.944,0S:P=0.315)。结论:相对于PLN而言,LNR能更好的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复发风险和总生存时间,为乳腺癌危险度分级和临床医生制定辅助治疗方案提供更有力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数 淋巴结转移率 无复发生存 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恩喜 尹威民 +1 位作者 王旭 马克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127,共6页
目的:观察术后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辅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并分析其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NSCLC术后且行GP方案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病生存曲线... 目的:观察术后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辅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并分析其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NSCLC术后且行GP方案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病生存曲线,不同亚组间用Log-rank时序检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本组患者整体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33.7个月,随访1年以上的患者56例,1年无病生存率为83.9%,随访2年以上的患者25例,2年无病生存率为72.0%。单因素分析,临床分期(P<0.05)、病理类型(P<0.05)、分化程度(P<0.05)是影响近期疗效的因素;多因素分析,临床分期(P<0.05)、分化程度(P<0.05)是影响近期疗效的独立因素。主要的不良反应为Ⅲ-Ⅳ度骨髓抑制[包括粒细胞减少(33.9%),白细胞减少(20.6%),贫血(4.4%),血小板减少(4.4%)]和Ⅲ-Ⅳ度恶心及呕吐(10.3%)。结论:GP方案在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中的1、2年疾病控制率高,不良反应轻;其中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是NSCLC患者术后接受GP方案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吉西他滨 顺铂 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 无病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EN表达与肝癌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嘉 张燕 +4 位作者 邓甘露 马俊丽 吴晓玲 屈雁玲 曾珊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33-1239,共7页
目的:探讨只含梭基端的张力蛋白样分子(C-terminal tensin-like protein,CTEN)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240例肝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CTEN蛋白的表达;采用卡方检验、Kaplan-Meier曲线和COX... 目的:探讨只含梭基端的张力蛋白样分子(C-terminal tensin-like protein,CTEN)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240例肝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CTEN蛋白的表达;采用卡方检验、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模型,对患者CTEN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5年无复发生存期、总生存期以及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CTEN蛋白的阳性高表达率分别为55.0%和20%(P<0.001)。CTEN表达与肝癌肿块大小(P=0.022)、血管侵犯(P=0.007)和TNM分期(P=0.021)正相关。CTEN高表达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期(P<0.001)和总生存期(P<0.001)明显低于CTEN低表达的患者。COX回归分析显示CTEN高表达是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不良预后因子(P=0.001),也是患者死亡的不良因子(P=0.012)。结论:CTEN蛋白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是肝癌的不良预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含梭基端的张力蛋白样分子 无复发生存时间 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例Ⅲ、Ⅳ期鼻咽癌采用DFP与PFB方案同期化放疗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陆小军 吴新光 +3 位作者 雷风 刘玉猛 叶亦菁 郑斯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应用DFP方案(多西紫杉醇,5-氟脲嘧啶和顺铂)及PFB方案(5-氟脲嘧啶,顺铂和平阳霉素)与放疗同步治疗Ⅲ,Ⅳ期鼻咽癌,观察比较两组的局控率,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方法:对80例经过病理学证实且无远处转移的Ⅲ,Ⅳ期初治鼻咽癌患者给予同期... 目的:应用DFP方案(多西紫杉醇,5-氟脲嘧啶和顺铂)及PFB方案(5-氟脲嘧啶,顺铂和平阳霉素)与放疗同步治疗Ⅲ,Ⅳ期鼻咽癌,观察比较两组的局控率,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方法:对80例经过病理学证实且无远处转移的Ⅲ,Ⅳ期初治鼻咽癌患者给予同期化放疗,随机分为DFP组和PFB组,两组各40例。DFP组多西紫杉醇60mg·m·2d,静脉滴注,d1(或d1,d8),顺铂25mg·m·2d,静脉滴注,d2~5,5-氟脲嘧啶500mg·m·2d,静脉滴注,d2~5。PFB组顺铂25mg·m·2d,静脉滴注,d1~5,5-氟脲嘧啶500mg·m·2d,静脉滴注,d1~5,平阳霉素16mg,深部肌注,d1,3,5。两组均为21天一个周期,共2个周期。放疗采用60COγ线照射,常规分割,与化疗同期进行。肿瘤原发灶DT65~70Gy/6.5~7.5周,颈部转移淋巴结区DT55~66Gy/6~7周。颈部,锁骨上窝预防照射区DT50Gy/5周。结果:DFP组总有效率(CR+PR)为95.0%,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5.0%,1年无转移生存率为90.0%;PFB组总有效率(CR+PR)为85.0%,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0.0%,1年无转移生存率为70.0%。两组间有效率、1年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年无转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DFP组主要不良反应是急性口腔粘膜炎和白细胞下降(Ⅲ+Ⅳ度分别为50.0%和40.0%),但在G-CSF的支持下均可耐受。结论:DFP组和PFB组相比,近期疗效和1年无复发生存率相似,1年无转移生存率DFP组优于PFB组,但Ⅲ~Ⅳ度不良反应较PFB组为重,应有切实的措施减轻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多西紫杉醇 顺铂 5-氟脲嘧啶 同期化放疗 DFP方案 Ⅳ期鼻咽癌 PFB 疗效比较 无复发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L/AML1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CCLG-ALL-2008方案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高静 胡绍燕 +8 位作者 卢俊 何海龙 王易 赵文理 李建琴 李捷 肖佩芳 范俊杰 柴忆欢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5-330,共6页
目的探讨CCLG-ALL-2008方案治疗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4年12月初诊并治疗的99例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及329例无特异性融合基因的B系ALL患儿的临床和生物学... 目的探讨CCLG-ALL-2008方案治疗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4年12月初诊并治疗的99例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及329例无特异性融合基因的B系ALL患儿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随访至2015年10月,观察两组患儿的生存状态和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儿初诊时的年龄和外周血白细胞数相近;在诱导缓解治疗第8天的泼尼松敏感实验、第15天骨髓呈M3状态、第33天和第12周微小残留病灶(MRD)>1.0×10-3的比例两组患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的复发率为14.14%(14/99),无特异性融合基因组为20.97%(69/3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7,P=0.132);无特异性融合基因组病死率(16.72%)高于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组(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P=0.033)。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组与无特异性融合基因组的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86.1±4.9)%和(79.0±2.8)%,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分别为(80.7±5.1)%和(72.0±3.1)%,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78.9±5.1)%和(69.6±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分析显示第12周MRD水平是影响OS、RFS、EFS的独立预后因素(P均<0.001)。结论接受CCLG-ALL-2008方案治疗的ALL患儿,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是预后良好的指标,第12周MRD≥1.0×10-3应推荐更强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CLG-ALL-2008方案 TEL/AML1基因 生存 无复发生存 无事件生存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E-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楠 单保恩 +2 位作者 赵连梅 顾光 侯淑芸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12-1117,共6页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相关抗原-C1(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C1,MAGE-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行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正常乳腺组织及...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相关抗原-C1(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C1,MAGE-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行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正常乳腺组织及良性乳腺病变组织各60例,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3种组织中MAGE-C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MAGE-C1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用DNA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干预乳腺癌MDA-MB-231和MCF-7细胞,RT-PCR法检测药物干预前后细胞中MAGE-C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AGE-C1 mRNA及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3.3%(26/60)和38.3%(23/60),乳腺正常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中均未发现MAGE-C1 mRNA和蛋白的表达。MAGE-C1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组织学分级相关(χ2=6.233,P<0.05)。MAGE-C1表达阳性的患者,其无复发生存率低于MAGE-C1表达阴性的患者(χ2=4.213,P<0.05)。MAGE-C1表达(HR=3.980,P<0.05)和临床分期(HR=3.637,P<0.05)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单独或联合应用5-Aza-CdR和TSA对乳腺癌细胞中MAGE-C1的表达均无影响(P>0.05)。结论:MAGE-C1是肿瘤特异性抗原,其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C1 癌睾丸抗原 乳腺癌 无复发生存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癌微波消融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铁芳 藏晓 +3 位作者 李萌 胡坚兴 张德康 张朝赫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116,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MR-DWI)在肝癌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VA)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解放第一医学中心介入超声科连续...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MR-DWI)在肝癌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VA)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解放第一医学中心介入超声科连续收治的62例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资料[男35例,女27例,年龄(57.8±3.56)岁],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MWA,并在MWA前后1周内行MR-DWI检查,并且术后进行规律随访。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DWI定量参数的预测价值。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62例HCC患者共73个病灶均完全消融,在随访过程中有23例出现早期复发转移(局部复发13例,肝内转移8例,肝外转移2例)。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xponential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eADC)评估MVA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1、0.875;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1.27×10-3mm2/s(敏感度93.1%,特异度90.6%)、0.364(敏感度87.9%,特异度89.5%)。根据随访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早期复发转移组与非早期复发转移组,非早期复发转移组患者的ADC值[(1.43±1.52)×10-3mm2/s]高于早期复发转移组[(1.15±0.94)×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早期复发转移组eADC值(0.42±0.04)高于早期复发转移组(0.32±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DC值与eADC值与术后最小消融安全边界(minimal ablative margin,MAM)是肝癌MVA术后无复发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MVA术前ADC值与eADC值是肝癌MVA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对预测肝癌MVA术后早期复发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扩散加权成像 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 表观扩散系数 微波消融 无复发生存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组织中FOXP1和Ki67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铁 陈橼 +5 位作者 吴金东 曹广鑫 李怀亮 侯炜晓 张一心 江晓晖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81-1185,1240,共6页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中叉头框P1(forkhead box P1,FOXP1)的表达与增殖因子Ki67的关系,探讨FOXP1联合Ki67与临床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石蜡切片免疫组化SP法分析胃癌及癌旁组织中FOXP1和Ki67表达,对FOXP1和Ki67表...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中叉头框P1(forkhead box P1,FOXP1)的表达与增殖因子Ki67的关系,探讨FOXP1联合Ki67与临床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石蜡切片免疫组化SP法分析胃癌及癌旁组织中FOXP1和Ki67表达,对FOXP1和Ki67表达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两者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FOXP1在癌组织中低表达,FOXP1和Ki67蛋白的表达在胃癌组织中呈负相关。Ki67高表达和FOXP1低表达是进展期胃癌患者无复发生存期的影响因素。结论:Ki67和FOXP1在进展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二者共同影响胃癌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叉头框P1 KI67 无复发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倪秀石 欧阳建 +5 位作者 黄嵘 王翀 管得宁 王中原 徐宏华 陈兵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PM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例进展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接受APBSCT治疗,造血干细胞动员采用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Y/GCSF)方案,预处理采用环磷酰胺/全身放疗(CY/TBl...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PM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例进展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接受APBSCT治疗,造血干细胞动员采用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Y/GCSF)方案,预处理采用环磷酰胺/全身放疗(CY/TBl)或卡氮芥、足叶乙甙、阿糖胞苷和马法兰(BEAM)方案。采用无进展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进行疗效评估,并记录移植、随访期间的毒副作用。结果中位数随访时间24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80%,无事件生存率为50%。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感染、脱发、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短暂性神经症状加重,2例患者于移植后4.5个月和15个月分别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和不明原因的进行性黄疸。结论APBSCT治疗可明显阻止PMS患者的病情进展,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型多发性硬化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临床研究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造血干细胞动员 疗效及安全性 无复发生存 严重肺部感染 CT治疗 APBS 环磷酰胺 转氨酶升高 进行性黄疸 全身放疗 足叶乙甙 阿糖胞苷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