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米油田采液、采油指数变化规律 被引量:19
1
作者 孙欣华 刘永军 +1 位作者 于锋 王前荣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9-51,共3页
对温米油田采液、采油指数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了原油粘度和启动压力梯度对采液、采油指数随含水率变化规律的影响,对不同微相的采液指数随生产压差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后指出,随着生产压差的增大,河道砂的采液指数... 对温米油田采液、采油指数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了原油粘度和启动压力梯度对采液、采油指数随含水率变化规律的影响,对不同微相的采液指数随生产压差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后指出,随着生产压差的增大,河道砂的采液指数比边缘砂采液指数下降快一些;储集层渗透性越差,由压力下降引起的渗透率就越严重;采液、采油指数的变化受含水率变化影响较大;地层脱气可导致采液、采油指数下降。这对油田进行提液采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米油田 指数 采油指数 启动压力梯度 生产压差 渗透率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采液采油指数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静 刘义坤 赵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1-603,共3页
针对低渗透油田储集层物性差、岩性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分别给出了只存在启动压力和多种力共同作用时低渗透油田采液、采油指数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油水粘度比、启动压力梯度和含水率对低渗透油田采液、采油指数... 针对低渗透油田储集层物性差、岩性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分别给出了只存在启动压力和多种力共同作用时低渗透油田采液、采油指数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油水粘度比、启动压力梯度和含水率对低渗透油田采液、采油指数随含水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率对低渗透油田采液、采油指数影响程度较大,在相同的含水率情况下,油水粘度比越大,启动压力梯度与生产压力梯度的比值越大,无因次采液指数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指数 采油指数 启动压力 含水率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相储层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计算的典型通用公式 被引量:5
3
作者 俞启泰 罗洪 陈素珍 《断块油气田》 CAS 1998年第6期27-29,共3页
目的:准确认识油田动态变化规律,为油田的开发设计、开发调整及开发分析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根据建立的河流相储层渗透率平面非均质抽象模型以及河流相储层的典型参数,考虑油水粘度比、油水井数比、井距不均匀系数、井网密度、平面... 目的:准确认识油田动态变化规律,为油田的开发设计、开发调整及开发分析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根据建立的河流相储层渗透率平面非均质抽象模型以及河流相储层的典型参数,考虑油水粘度比、油水井数比、井距不均匀系数、井网密度、平面渗透率对数正态分布变异系数、概率50%处渗透率、油藏大小、断层边界、含水率共9个因素,进行27个方案的数值模拟。结果:经处理数值模拟结果,得出计算含水率1.0时的无困次采液指数JL1.0的回归公式以及无固次采液指数JL与含水率fw关系的典型通用公式。结论:计算实例表明通用公式计算结果符合油田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因次指数 渗透率 油水粘度比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无因次采液指数归一化处理及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承丽 魏明国 +1 位作者 宋国亮 殷代印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1期2582-2584,2587,共4页
根据大庆朝阳沟油田提供的十块岩心相对渗透率曲线数据,首先将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两种类型的归一化相对渗透率曲线。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两种类型的无因次采液指数和含水率关系曲线,并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实际区块中,对其开发效果进行分... 根据大庆朝阳沟油田提供的十块岩心相对渗透率曲线数据,首先将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两种类型的归一化相对渗透率曲线。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两种类型的无因次采液指数和含水率关系曲线,并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实际区块中,对其开发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符合第一类无因次采液指数的区块提液能力有限;符合第二类无因次采液指数的区块含水率高于50%以后可以提液,最大提液幅度为初期产液量的1.2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归一化相对渗透率曲线 脱气半径 无因次指数 朝阳沟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油井液面恢复指数计算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敬国超 杨延明 +1 位作者 任静 王新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6-39,共4页
在油藏动态分析中 ,目前还没有一种综合油井产液量与液面资料的定量评价指标。参考注水井PI值求取方法 ,利用采油井停产后液面恢复数值 ,可以计算出油井的液面恢复指数LSI ,其大小是油井生产层出液状况的综合反应 ,包括出液极差型、一... 在油藏动态分析中 ,目前还没有一种综合油井产液量与液面资料的定量评价指标。参考注水井PI值求取方法 ,利用采油井停产后液面恢复数值 ,可以计算出油井的液面恢复指数LSI ,其大小是油井生产层出液状况的综合反应 ,包括出液极差型、一般型、极好型 3种。LSI指数可用来进行单井、井组或单元的定量分析 ,不受油井生产层位、泵效等因素影响。现场应用表明 ,该指数能很好地满足开发需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方法 采油 面恢复 LSI指数 油藏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水驱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的预测及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肖武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7-131,共5页
保持合理采液规模是水驱油藏特高含水期延缓产量递减的主要措施之一,通常可利用岩心测试得到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无因次采液指数随含水率的变化,以此预测特高含水期油藏合理产液量。然而,由于岩心与非均质油藏内的水驱油过程存在... 保持合理采液规模是水驱油藏特高含水期延缓产量递减的主要措施之一,通常可利用岩心测试得到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无因次采液指数随含水率的变化,以此预测特高含水期油藏合理产液量。然而,由于岩心与非均质油藏内的水驱油过程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基于岩心测试的理论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并不适用于矿场实际情况。为此,在并联岩心水驱油实验的基础上,首先基于回归得到包含渗透率及渗透率级差的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方程,建立考虑油藏物性及物性非均质程度影响的无因次采液指数增量图版;然后,将水驱油藏的流场划分为水驱波及区和未波及区,将岩心水驱油实验规律仅应用于水驱波及区,并绘制不同波及系数时的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图版。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所需参数较少,计算快捷,能够考虑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并可根据矿场实测采液指数推算水驱波及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因次指数 并联管岩心水驱油实验 非均质流场 增量图版 水驱波及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流体分布差异的无因次采液指数计算方法 被引量:15
7
作者 谷建伟 孔令瑾 +1 位作者 刘志宏 魏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8-80,100,共4页
针对目前无因次采液指数计算方法没有考虑注采井间油水分布特征的问题,采用一维两相水驱油理论,考虑注采井间油水分布差异的影响,引入油水视黏度概念,运用积分方法计算油水视黏度,导出了考虑油水分布特征后的无因次采液指数的计算公式,... 针对目前无因次采液指数计算方法没有考虑注采井间油水分布特征的问题,采用一维两相水驱油理论,考虑注采井间油水分布差异的影响,引入油水视黏度概念,运用积分方法计算油水视黏度,导出了考虑油水分布特征后的无因次采液指数的计算公式,该方法对准确评价高含水油藏开发效果有指导意义。实例计算表明,由于考虑了注采井间油水分布的影响,利用平均视黏度计算的无因次采液指数数值,在相同的含水条件下要高于目前常用方法计算的无因次采液指数,最大差异可达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布 无因次指数 视黏度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率关系式的建立及优选 被引量:21
8
作者 高文君 李宁 +1 位作者 侯程程 张宁县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0-74,共5页
水驱油田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率变化规律,是油藏产能评价和举升方式选择的主要依据。目前,各类研究方法相对丰富,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即经验法和数值模拟法缺乏渗流理论支持,相对渗透率曲线法无法确定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率具体函数式... 水驱油田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率变化规律,是油藏产能评价和举升方式选择的主要依据。目前,各类研究方法相对丰富,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即经验法和数值模拟法缺乏渗流理论支持,相对渗透率曲线法无法确定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率具体函数式。通过改进油相相对渗透率关系式,引入俞启泰提出的两类油水相渗比值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关系式,分别建立了Ⅰ类和Ⅱ类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率模型,与不同油田相渗实验结果对比显示,Ⅱ类模型与实验结果比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因次指数 无因次采油指数 含水率 相对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形态特征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8
9
作者 陈朝晖 柳茜茜 +2 位作者 潘豪 梁丹 邹枫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65,共4页
由于储层物性非均质程度及渗流场的差异,由岩心驱替实验数据计算的理论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与矿场监测的油井实际产液能力变化规律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文中分析了水驱渗流过程中影响产液能力的主要因素及其在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形态上的表... 由于储层物性非均质程度及渗流场的差异,由岩心驱替实验数据计算的理论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与矿场监测的油井实际产液能力变化规律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文中分析了水驱渗流过程中影响产液能力的主要因素及其在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形态上的表征;结合水驱油藏渗流场的变化特点,评价了无因次采液指数随近井带地层伤害程度及水驱波及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根据矿场监测数据与理论预测结果的差异,建立了地层伤害程度和水驱波及系数的诊断图版,对比矿场监测无因次采液指数与理论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图版的拟合程度,推测地层伤害的趋势及水驱波及系数。研究表明,该方法可提高油井产液能力的预测精度,并快速诊断油藏的水驱开发效果,扩大了理论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的现场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因次指数曲线 近井带污染 水驱波及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数据的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计算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鹏霄 朱高科 +4 位作者 李红正 李堪运 李翠平 刘晨 周文胜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7-391,共5页
水驱油田无因次采液指数随含水率变化的规律是油藏产能评价和举升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目前常用计算方法不适用于测试资料缺乏的油田。文中基于分流量方程、相对渗透率幂函数表达式和近似理论水驱曲线,推导建立了无因次采液指数随含水... 水驱油田无因次采液指数随含水率变化的规律是油藏产能评价和举升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目前常用计算方法不适用于测试资料缺乏的油田。文中基于分流量方程、相对渗透率幂函数表达式和近似理论水驱曲线,推导建立了无因次采液指数随含水率变化的表征公式,提出了一种利用累计产油量和累计产液量等日常生产数据直接计算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的方法。实例应用表明,计算的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实际测量点在不同含水率时均能很好地吻合,证明了新方法的准确性。新方法所需数据简单易取,计算简便,结果可靠,不仅可以计算油田的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还可以计算每口油井的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为油田现场精细化提液、设施液处理能力预留等动态分析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藏 动态分析 水驱曲线 相对渗透率曲线 无因次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特低渗透油藏采油、采液指数变化规律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厉强 孙玉凯 +3 位作者 刘曰强 崔英怀 罗阳俊 杨丹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1-523,共3页
针对低压特低渗透油藏较常规低渗透油藏储集层岩石压力敏感性更强的特点,推导了考虑启动压力和渗透率压力敏感性变化下的无因次采油(液)指数计算公式。以吐哈油田牛圈湖低压特低渗油藏为例,讨论了油水粘度比、启动压力和渗透率变形系数... 针对低压特低渗透油藏较常规低渗透油藏储集层岩石压力敏感性更强的特点,推导了考虑启动压力和渗透率压力敏感性变化下的无因次采油(液)指数计算公式。以吐哈油田牛圈湖低压特低渗油藏为例,讨论了油水粘度比、启动压力和渗透率变形系数动态变化时无因次采油、采液指数与含水率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低压特低渗油藏启动压力的动态变化对无因次采油指数有较明显的影响;此外,无因次采液指数受启动压力和渗透率变形系数的影响也较常规低渗透油藏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 低渗透油气藏 启动压力 压力梯度 无因次采油指数 无因次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相对渗透率曲线建立水平井采液、吸水指数经验公式 被引量:29
12
作者 王陶 朱卫红 +3 位作者 杨胜来 白秋燕 李冀平 吴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5-237,共3页
塔里木盆地HD油田薄砂岩油藏为2层产油层,属于超深、超薄的中低渗层状边水油藏,采用双台阶水平井注水开发。利用相渗曲线,建立该特殊油藏水平井采液(油)指数、吸水指数随含水变化的经验公式,经现场生产及测试资料验证,符合程度较高,对... 塔里木盆地HD油田薄砂岩油藏为2层产油层,属于超深、超薄的中低渗层状边水油藏,采用双台阶水平井注水开发。利用相渗曲线,建立该特殊油藏水平井采液(油)指数、吸水指数随含水变化的经验公式,经现场生产及测试资料验证,符合程度较高,对预测该油藏水平井注采能力、合理调整注采关系、提高水驱采收率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水平井 相对渗透率曲线 指数 采油指数 吸水指数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条件下采液指数的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0
13
作者 林江 李志芬 张琪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3年第4期43-45,共3页
不同含水条件下采液指数的预测是采油方式论证与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提出了一套根据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均质地层中不同含水条件下垂直井、斜井及水平井采液指数的方法。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原理简单、计算方便.尤其适合新区块的产能评... 不同含水条件下采液指数的预测是采油方式论证与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提出了一套根据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均质地层中不同含水条件下垂直井、斜井及水平井采液指数的方法。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原理简单、计算方便.尤其适合新区块的产能评价及举升方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指数 预测方法 采油方式 相对渗透曲线 产能预测 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产液指数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福明 张立有 李瑞章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4-46,共3页
本文综合了大庆油田不同地区开展的聚合物驱矿场试验动态资料,对聚合物驱过程中油井产液指数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其结果可为今后聚合物驱工业化生产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 聚合物驱油 指数 压力 脱气指数 采油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井提液增产效果及有效途径 被引量:21
15
作者 王志刚 俞启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1-34,共4页
本文从生产实际出发提出了计算提液井增产水油比的概念和有效提液的双检验标准,并探讨了各类油井不同沉积相油层放大生产压差后采液、采油指数的变化及合理生产压差。提出了“注提、堵提、调提、压提”四种组合有效提液途径及高一特高... 本文从生产实际出发提出了计算提液井增产水油比的概念和有效提液的双检验标准,并探讨了各类油井不同沉积相油层放大生产压差后采液、采油指数的变化及合理生产压差。提出了“注提、堵提、调提、压提”四种组合有效提液途径及高一特高含水期选提液井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生产压差 指数 采油指数 沉积类型 增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降黏剂复合驱产液能力动态预测方法 被引量:6
16
作者 姜颜波 刘璐 +4 位作者 元福卿 潘玉萍 祝仰文 魏翠华 李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1-99,共9页
在聚合物/降黏剂复合驱过程中,由于注入的化学剂溶液黏度较高、渗流阻力大,相较于水驱阶段,注入化学剂后生产井的产液指数普遍下降,甚至难以达到预设的配产要求。目前尚没有一种明确的方法可以预测聚合物/降黏剂复合驱的产液能力,严重... 在聚合物/降黏剂复合驱过程中,由于注入的化学剂溶液黏度较高、渗流阻力大,相较于水驱阶段,注入化学剂后生产井的产液指数普遍下降,甚至难以达到预设的配产要求。目前尚没有一种明确的方法可以预测聚合物/降黏剂复合驱的产液能力,严重制约了稠油油藏化学驱技术在胜利油田的推广应用。基于数理统计原理和油藏数值模拟,首先以孤岛油田东区Ng3—4区块为例建立数值模拟模型,然后进行无因次产液指数影响因素研究,最后基于模拟结果建立无因次产液指数定量表征模型,形成了一套聚合物/降黏剂复合驱产液能力的动态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无因次产液指数定量表征模型的数学形式简洁,模型中待定系数含义明确,提出的动态预测方法可以较好地拟合矿场实际动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降黏剂复合驱 无因次指数 数值模拟 数学模型 定量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区注水开发油田产液量变化规律认识 被引量:7
17
作者 蒋有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8-59,64,i0011,共4页
辽河油区注水开发油田储层类型多样,油品性质多样,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利用不同类型注水开发油藏无因次采出指数与含水关系,明确了不同类型油藏含水变化对产液量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研究了注水开发油藏采液速度与采油速度的关系。分析认为... 辽河油区注水开发油田储层类型多样,油品性质多样,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利用不同类型注水开发油藏无因次采出指数与含水关系,明确了不同类型油藏含水变化对产液量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研究了注水开发油藏采液速度与采油速度的关系。分析认为:保持合理的采液速度是中、低含水期油田稳产及高含水期减缓递减的有效手段。该研究可为不同类型注水开发油藏采液速度的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无因次采出指数 含水率 速度 采油速度 辽河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尔则油田F4底层油藏最大产液能力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运海 夏洁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1年第3期41-45,共5页
利用相渗资料和实测流压资料研究了扎尔则油田无因次采油、采液指数,确定了油井产能变化规律;并利用无因次采液指数和无因次产量与流压关系求取了扎尔则油田生产井在井底流压低于饱和压力时的无因次IPR曲线,描述了其变化规律;确定了扎... 利用相渗资料和实测流压资料研究了扎尔则油田无因次采油、采液指数,确定了油井产能变化规律;并利用无因次采液指数和无因次产量与流压关系求取了扎尔则油田生产井在井底流压低于饱和压力时的无因次IPR曲线,描述了其变化规律;确定了扎尔则油田合理的井底流压是5.5~6.5 MPa,平均6 MPa,油井平均最大产液能力是253 m3/d,为油田开发后期油井提液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尔则油田 无因次指数 无因次产量 井底流压 IPR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油联合预测的聚合物驱增油效果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耿站立 高亚军 +3 位作者 张贤松 谢晓庆 张鹏 王守磊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4-99,共6页
聚合物驱增油效果评价是实施油田聚合物驱决策的重要工作。常用的聚合物驱增油效果评价方法所需参数较多、效率低、成本高。本文基于实际生产数据计算得到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联立广适水驱特征曲线,并综合考虑海上平台液处理能力限制,... 聚合物驱增油效果评价是实施油田聚合物驱决策的重要工作。常用的聚合物驱增油效果评价方法所需参数较多、效率低、成本高。本文基于实际生产数据计算得到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联立广适水驱特征曲线,并综合考虑海上平台液处理能力限制,建立了液油联合产量预测方法,该方法能够快速定量化评价出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增油效果及预测未来生产动态,做出符合工程设施现状的评价决策。以渤海X油田为例进行了方法应用,结果表明,预测得到的聚合物驱前后增油量、含水率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本文方法操作简单、预测精度高,能够作为油田聚合物驱增油效果快速评价及决策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油联合预测 无因次指数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表外储层渗流特征实验 被引量:19
20
作者 崔悦 石京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9-72,共4页
表外储层渗流特征不同于表内储层。物性特征研究表明,表外储层主要为低渗透和特低渗透储层,分别占33.98%和40.79%。渗流特征研究表明,表外储层具有非达西渗流特征,启动压力的存在会影响注水开发;油水两相渗流时,表外储层的束缚水、残余... 表外储层渗流特征不同于表内储层。物性特征研究表明,表外储层主要为低渗透和特低渗透储层,分别占33.98%和40.79%。渗流特征研究表明,表外储层具有非达西渗流特征,启动压力的存在会影响注水开发;油水两相渗流时,表外储层的束缚水、残余油的饱和度较高,油水两相渗流的共渗范围较小,驱油效率低,由于黏土质量分数较高,水相相对渗透率上升较慢,曲线形态呈现弓背形状。无因次采油(液)指数变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表外储层依靠提液增加产量的潜力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外储层 非达西渗流 相对渗透率 无因次采油()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