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弗朗西斯·培根与卢西安·弗洛伊德:无器官的身体与知觉的身体 被引量:4
1
作者 董克非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34-41,共8页
培根和弗洛伊德是二战后伦敦画派两位并驾齐驱的伟大画家,他们直接影响了英国的当代艺术走向。如果说19世纪的马奈使用传统透视法是十分随意的,20世纪的培根和弗洛伊德则完全舍弃了理性构图的清规戒律。现代绘画的意义在于超越具象的再... 培根和弗洛伊德是二战后伦敦画派两位并驾齐驱的伟大画家,他们直接影响了英国的当代艺术走向。如果说19世纪的马奈使用传统透视法是十分随意的,20世纪的培根和弗洛伊德则完全舍弃了理性构图的清规戒律。现代绘画的意义在于超越具象的再现形式,古典的形象化绘画通向再现,现代的非形象化绘画则走向纯粹抽象或纯粹形象。感觉在培根的绘画中表现为形象,身体成为形象的材料。培根以一种随机的扭曲将"肉"还原到无意识之中,"肉"的绽出不再是恐怖与血腥的元素,而是德勒兹所说的"无器官的身体"的力量。弗洛伊德则以粗糙而原始的笔触描绘着一种"肉身性的总体"。培根与弗洛伊德是现代少有的室内画家,他们虽然忠实于油画的基本性质,但都舍弃了古典绘画的摹仿与叙事。这种现代绘画中的反柏拉图主义倾向并非偶然,它与当代法国思想中身体的重新在场,遥相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根 弗洛伊德 德勒兹 无器官的身体 肉身 知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在性的“道成肉身”:论德勒兹“新基督”的谱系和意涵
2
作者 石绘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2-180,共9页
作为一名坚定的反神学逻辑的哲学家,德勒兹在分析梅尔维尔小说《抄写员巴特比》时悖论性地征用了诸多神学表述,甚至将巴特比视为我们时代的“新基督”,这似乎与其一以贯之的内在性原理相互抵牾。但事实上,德勒兹将巴特比纳入斯宾诺莎-尼... 作为一名坚定的反神学逻辑的哲学家,德勒兹在分析梅尔维尔小说《抄写员巴特比》时悖论性地征用了诸多神学表述,甚至将巴特比视为我们时代的“新基督”,这似乎与其一以贯之的内在性原理相互抵牾。但事实上,德勒兹将巴特比纳入斯宾诺莎-尼采-劳伦斯的基督论谱系中进行阐发,通过对句式“我宁愿不”的读解,将其塑造成以“意志的虚无”消解超越性并契合内在性的“新基督”;他的生命形象在培根笔下的基督受难画中获得了视觉表达;并且,按照斯宾诺莎的《伦理学》,“新基督”传播的福音正是引导人类从被动朝向主动的“超善恶”的伦理学。由此,贯穿德勒兹哲学、文学、绘画论著的“新基督”成为其哲学的“道成肉身”,此“道”乃内在性之道,此“身”实为“无器官的身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特比 新基督 内在性 无器官的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