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封亮 邵福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4-217,共4页
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 /氧化还原因子 1(APE/Ref- 1)具有修复 DNA损伤、影响氧化还原反应及调节转录因子DNA结合活性等功能 ,对细胞的生存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 APE/Ref- 1的研究在其基因、功能、分布以及与某些疾病尤其是神经系统... 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 /氧化还原因子 1(APE/Ref- 1)具有修复 DNA损伤、影响氧化还原反应及调节转录因子DNA结合活性等功能 ,对细胞的生存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 APE/Ref- 1的研究在其基因、功能、分布以及与某些疾病尤其是神经系统疾病和肿瘤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 综述文献 DNA损伤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分析法测定人体血液样品中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的活性
2
作者 王嘉禹 赵美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7-492,共6页
目的:开发一种可快速、灵敏地检测生物样品中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含量的荧光分析方法。方法:根据APE1所具有的脱碱基核酸内切酶活性,合成了一种用荧光基团与猝灭基团标记的含脱碱基位... 目的:开发一种可快速、灵敏地检测生物样品中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含量的荧光分析方法。方法:根据APE1所具有的脱碱基核酸内切酶活性,合成了一种用荧光基团与猝灭基团标记的含脱碱基位点的DNA荧光探针。在合适的缓冲体系下,APE1将该DNA探针水解并释放出荧光基团,根据荧光信号上升速率实现对APE1活性的定量检测。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改进了检测APE1时溶液缓冲液的条件,使得该荧光探针对APE1的响应更为灵敏,并进一步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全血样品提取了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用改进后的荧光探针法定量测定了其蛋白提取液中APE1的含量。最后,使用该荧光探针法测定了临床血液样本中APE1的含量。结果: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对APE1的最低检测限和功能灵敏度均为0.005 U/mL(3 pg/mL),线性范围为6 pg/mL^1.2 ng/mL。利用该方法测定了8份人血液样品中PBMCs蛋白中APE1的含量,测得每微克PBMCs蛋白中APE1的含量分布为0.061~0.40 ng,平均含量为0.16 ng APE1,加标回收率为98%±5%( n =3)。用该方法对102份正常人(男51例、女51例,年龄59~75岁)血清样品中的APE1含量进行了检测,得到这些血清样品中APE1含量的分布范围为0.13~0.34 ng/mL,加标回收率为96%±15%( n =3)。结论:本研究发展的荧光分析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所需生物样品量小,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血液等生物样本中的APE1含量,解决了原有方法检测低含量血清样品时误差较大的问题,有良好的临床检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法 荧光 /脱核酸内1 DNA探针 血清 外周血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Ref-1在中枢神经系统氧化应激反应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欣 刘艳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5-359,共5页
化学性质活泼的自由基(freeradicals)在保持产生和清除平衡的稳衡性动态下能履行正常的生理功能,但超过生物体的清除能力则可导致多种疾病.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urinicapyrimidinicendonucleaseredoxfactor1,APERef1... 化学性质活泼的自由基(freeradicals)在保持产生和清除平衡的稳衡性动态下能履行正常的生理功能,但超过生物体的清除能力则可导致多种疾病.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urinicapyrimidinicendonucleaseredoxfactor1,APERef1)是一种体内分布广泛的多功能蛋白质,通过修复DNA的无嘌呤无嘧啶(apurinicapyrimidinic,AP)部位参与DNA的碱基切除修复(baseexcisionrepair,BER).APERef1还可通过还原许多转录因子的半胱氨酸残基使之易于与DNA结合而调控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APERef1的抗细胞凋亡作用使其在自由基所致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退行性病变、脑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 无嘌/无嘧核酸内/氧化还原因子1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1介导的功能核酸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4
作者 贺万崇 黄昆仑 许文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8-54,共7页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在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过程中能够在碱基缺失位点(AP site)处识别并切割DNA的蛋白酶,其作用效率高且特异性强。同...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在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过程中能够在碱基缺失位点(AP site)处识别并切割DNA的蛋白酶,其作用效率高且特异性强。同时,APE1在一些癌症细胞中的活性较正常细胞明显偏高,因此其自身也是一种癌症生物标志物。目前,通过在DNA上人工设计AP位点,利用APE1的切割能力生成理想的功能核酸链,并结合不同的信号输出及放大方式,研究者已经建立了一些APE1介导的电化学、荧光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实现了对DNA糖基化酶等的酶活性的检测。另外,也有一些针对APE1自身活性的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被建立起来。综述了近年来APE1介导的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以及以APE1为靶物质的功能核酸和免疫生物传感技术的研究状况,讨论了与APE1相关的生物传感技术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利用APE1实现更多靶物质的检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APE1成为一种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中常用的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基缺失位点 /脱核酸内1 功能核酸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1通过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介导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5
作者 陈天一 李超凡 +5 位作者 包灵波 陈骞 胡那娜 杨宇馨 张蕾 王东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825-1837,共13页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在慢性肠道炎症向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转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方法将C64S点突变纯合子(APE1^(C64S))和野生...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在慢性肠道炎症向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转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方法将C64S点突变纯合子(APE1^(C64S))和野生型(APE1^(WT))小鼠分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及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溶液构建CAC体内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及多重免疫荧光分析各组小鼠结肠组织APE1表达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APE1稳定敲低的小鼠结肠癌MC38细胞系,并对APE1^(WT)与APE1^(C64S)小鼠进行皮下荷瘤实验以确定肿瘤细胞来源的APE1导致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采用免疫组化及多重免疫荧光分析荷瘤标本APE1、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chemokine(C-X-C motif)ligand 1,CXCL1]表达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对来自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的1名28岁女性CAC患者的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及多重免疫荧光分析肿瘤及邻近炎症组织中APE1、CXCL1的表达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及APE1^(WT)实验组相比,APE1^(C64S)实验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及肿瘤形成数量明显降低,多形核髓源抑制细胞(polymorphonuclear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PMN-MDSCs)浸润显著减少,CD4^(+)及CD8^(+)T细胞显著增多(P<0.05)。APE1^(WT)与APE1^(C64S)皮下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各免疫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使用敲低APE1的肿瘤细胞进行荷瘤实验,发现肿瘤生长明显抑制,PMN-MDSCs浸润减少,同时CD4^(+)及CD8^(+)T细胞显著增多(P<0.05)。在CAC患者肿瘤组织中APE1高表达、PMN-MDSCs浸润增加,CD8^(+)T细胞在肿瘤组织中较炎症组织浸润显著减少(P<0.05)。结论肿瘤细胞中APE1的氧化还原功能可促进PMN-MDSCs肿瘤浸润,同时减少T细胞的数量,从而形成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介导CA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 炎症性肠病 /脱核酸内1 多形核髓源性抑制细胞 结直肠癌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过氧化氢诱导的MRC-5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珏晓 王桂芬 +1 位作者 李丽 张鹏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62-1066,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在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MRC-5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细胞模型中,对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E/Ref-1)和硫氧还蛋白(TRX)水平的影响,分析APS在氧化损伤过程中对MRC-5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将培养...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在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MRC-5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细胞模型中,对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E/Ref-1)和硫氧还蛋白(TRX)水平的影响,分析APS在氧化损伤过程中对MRC-5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将培养的MRC-5细胞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H2O2组、(200、400、800)mg/L APS处理组。通过H2O2作用于MRC-5细胞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使用MTT法检测H2O2对MRC-5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待H2O2作用的MRC-5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建立后,用最佳H2O2浓度与不同浓度的APS共同作用于MRC-5细胞,确定APS对氧化损伤MRC-5细胞的最佳作用浓度;采用免疫荧光检测8-羟脱氧鸟苷(8-OHd G)含量反映MRC-5细胞DNA氧化损伤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RC-5细胞的凋亡;采用反转录PCR分析TRX和APE/Ref-1 mRNA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TRX和APE/Ref-1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表明,H2O2孵育MRC-5细胞24 h,可诱导细胞损伤,使细胞存活力下降,且具有浓度依赖性。800μmol/L H2O2浓度时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与H2O2引起氧化损伤的模型组相比,200 mg/L的APS明显抑制H2O2引起的APE/Ref-1、TRX蛋白表达下调,降低8-OHd G含量,抑制MRC-5细胞凋亡,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结论 H2O2引起MRC-5细胞氧化损伤,APS促进氧化损伤的MRC-5细胞APE/Ref-1和TRX的表达,APS减轻MRC-5细胞的氧化损伤并抑制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无嘌/无嘧核酸内/氧化还原因子1 硫氧还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Ref-1/APE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牟江洪 肖华亮 +3 位作者 向德兵 张沁宏 李增鹏 王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氧化还原因子-1(redoxfactor-1,Ref-1),又称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urinic/apyri-midinicendonuclease,APE),在大肠癌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血管密度的关系。方... 目的探讨大肠癌氧化还原因子-1(redoxfactor-1,Ref-1),又称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urinic/apyri-midinicendonuclease,APE),在大肠癌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0例大肠癌和40例非癌区大肠组织中Ref-1/APE和VEGF的表达,采用血管内皮特异标记物CD31标记并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最后分析Ref-1/APE与VEGF和MVD的关系。结果所有大肠癌和非癌区大肠组织都有Ref-1/APE表达,但是其在细胞内的定位有所不同。40例非癌区大肠组织细胞核都有Ref-1/APE表达,仅5例有胞质表达(5/40,12·5%);而110例大肠癌中有79例(79/110,71·81%)细胞质有Ref-1/APE表达,比例显著高于非癌区大肠组织(P<0·01)。而且细胞质Ref-1/APE阳性表达的大肠癌较无细胞质表达者VEGF阳性率显著增加(P<0·05),MVD也显著增高(P<0·05)。结论大肠癌Ref-1/APE移位于细胞质的异常表达可能涉及大肠癌的发生,并且可能与VEGF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因子-1 核酸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密度 大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组织中APE和HIF-1α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冬 周亚燕 +3 位作者 李先明 杨东 徐钢 闫茂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755-758,共4页
目的:研究无嘌呤/无嘧啶内切核酸酶(APE)和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其在鼻咽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7例鼻咽癌和20例鼻咽慢性炎性组织中APE和HIF-1α的表达,并对10例鼻... 目的:研究无嘌呤/无嘧啶内切核酸酶(APE)和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其在鼻咽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7例鼻咽癌和20例鼻咽慢性炎性组织中APE和HIF-1α的表达,并对1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和放疗期间组织中APE和HIF-1α表达水平进行动态检测。结果:鼻咽癌组织中APE的表达高于鼻咽慢性炎性组织,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E表达与性别、年龄、T分期、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无关。鼻咽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显著高于鼻咽慢性炎性组织;HIF-1α表达与T分期、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但与性别、年龄无关;放疗后获得肿瘤局部控制的患者,其放疗期间HIF-1α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放疗前。鼻咽癌中APE和HIF-1α的表达未见相关性。结论:APE和HIF-1α在鼻咽癌中均呈过表达,提示两者均可能涉及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HIF-1α表达水平的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分期及疗效判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无嘌/无嘧内切核酸 乏氧诱导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1基因沉默增强骨肉瘤U2-OS细胞硼替佐米治疗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多健 王国文 +2 位作者 韩秀鑫 杨吉龙 孙建合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基因沉默对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tezomib,PS-341)抑制骨肉瘤U2-OS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及其生物学机制方法:将APE1特异性shRNA的重组质粒,稳定转染人骨肉瘤U2-OS细胞,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免...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基因沉默对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tezomib,PS-341)抑制骨肉瘤U2-OS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及其生物学机制方法:将APE1特异性shRNA的重组质粒,稳定转染人骨肉瘤U2-OS细胞,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前后U2-OS细胞中APE1的表达,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观察PS-341和APE1-siRNA对人骨肉瘤U2-OS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PS-341和APE1-siRNA对U2-OS细胞中APE1和胞核NF-λB的表达的影响。结果:细胞稳定转染APE1-siRNA重组质粒后,APE1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下降约46.1%和62.6%,MTT法检测U2-OS细胞增殖受到抑制。转染前后U2-OS细胞PS-341的IC50值分别为371.54 nmoL/L与109.64 n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S-341和APE1-siRNA均抑制U2-OS细胞胞核中NF-λB的表达,两者联合应用抑制效果更明显。结论:APE1-shRNA质粒转染骨肉瘤U2-OS细胞后,肿瘤细胞的增殖率降低,对PS-341抑制U2-OS细胞的增殖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蛋白体抑制剂 核酸内1 NF-ΚB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1通过NF-κB通路调节PD-L1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国强 王立银 +3 位作者 王晓凤 李君 张明明 王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65-870,共6页
目的检测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 (APE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PD-L1)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60例喉癌标本及30例癌旁黏膜组织中PD-L1、APE1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 目的检测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 (APE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PD-L1)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60例喉癌标本及30例癌旁黏膜组织中PD-L1、APE1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利用siRNA脂质体转染、脂多糖[LPS,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激动剂]和PDTC (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干预Hep-2细胞系,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APE1、PD-L1、NF-κB、p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喉癌组织中APE1、PD-L1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0.05),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37,P <0.01)。PD-L1表达与喉癌发生部位有关,声门型喉癌组织中PD-L1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声门上型和声门下型(P <0.05)。同时,喉癌组织中APE1 m 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与否具有相关性(P <0.05)。APE1-siRNA转染Hep-2细胞后,显著抑制细胞APE1、NF-κB、pNF-κB、PD-L1蛋白的表达水平(P <0.05)。在一定浓度范围内,LPS和PDTC干预Hep-2细胞后,PD-L1、NF-κB蛋白表达分别逐渐增高和逐渐降低(P <0.05)。而沉默Hep-2细胞中APE1基因表达后进行LPS干预,细胞NF-κB、PD-L1表达较未干预组和LPS干预组降低(P <0.05)。结论相对于声门下型和声门上型喉癌,声门型喉癌可能对PD1/PD-L1免疫检查点相关的免疫治疗相对敏感。APE1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节PD-L1的表达。PD-L1和APE1表达的联合检测对抑制喉癌生长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状细胞癌 /脱核酸内1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因子ΚB信号通路 HEP-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Ref-1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闫晶晶 刘艳霞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9-321,共3页
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urinic/apyrim id inic endonuclease/redox-factor1,Ape/Ref-1)是一种在体内分布非常广泛的蛋白质,具有修复损伤的DNA,调节氧化还原反应,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等多种功能,在维持基因组的完整、调... 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urinic/apyrim id inic endonuclease/redox-factor1,Ape/Ref-1)是一种在体内分布非常广泛的蛋白质,具有修复损伤的DNA,调节氧化还原反应,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等多种功能,在维持基因组的完整、调节基因表达、细胞保护等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着重论述Ape/Ref-1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损伤等疾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嘌/无嘧核酸内/氧化还原因子1 碱基除修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Ref-1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霍文静 范明 +1 位作者 殷仁富 吴丽颖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657-660,共4页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E/Ref-1)是一种多功能的蛋白质,在氧化或烷化物所导致的DNA损伤修复,以及在氧化还原反应的调控等多个生物学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合近几年国内外的众多文献,从APE/Ref-1的结构与功...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E/Ref-1)是一种多功能的蛋白质,在氧化或烷化物所导致的DNA损伤修复,以及在氧化还原反应的调控等多个生物学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合近几年国内外的众多文献,从APE/Ref-1的结构与功能入手,对其与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提示APE/Ref-1作为新标记物,在临床的应用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核酸内/氧化还原因子-1 调控转录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1通过NF-κB通路调节结直肠癌PD-L1表达和细胞增殖 被引量:5
13
作者 吉祖进 张志云 +1 位作者 高燕 雷新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3-399,共7页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rimidinic endonuclease1,APE1)对结直肠癌组织及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信号通路。方法收集67例结直肠癌及配对的癌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组织APE1和...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rimidinic endonuclease1,APE1)对结直肠癌组织及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信号通路。方法收集67例结直肠癌及配对的癌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组织APE1和PD-L1表达,分析APE1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并绘制不同APE1表达水平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曲线。利用siRNA技术沉默结直肠癌HT29、Ls174t中APE1表达,分别利用CCK-8和平板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T29、Ls174t细胞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APE1、PD-L1阳性染色评分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HT29、Ls174t细胞APE1、PD-L1蛋白相对表达量也明显高于结直肠上皮细胞HCEp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组织APE1与PD-L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APE1高表达与肿瘤直径(P=0.002)和病理学N分期(P=0.014)有关;APE1高表达组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9.7%和37.1%,明显低于APE1低表达组(75.1%和63.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染APE1 siRNA能下调HT29、Ls174t细胞APE1表达并导致PD-L1表达下调,肿瘤细胞增殖率和克隆形成数也明显降低(P<0.05,P<0.01)。同时,转染APE1 siRNA的HT29、Ls174t细胞磷酸化NF-κB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C-siRNA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1)。结论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APE1、PD-L1表达上调,抑制APE1可能通过下调磷酸化NF-κB表达影响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脱核酸内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