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hAPE1融合蛋白的构建、纯化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戴楠 王东 +4 位作者 李梦侠 曹晓静 曾林立 廖玲 杨宇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23-1126,共4页
目的构建人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hAEP1)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融合蛋白,对其活性进行初步分析。方法用PCR法扩增hAEP1基因,克隆入pET28a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ET28a-hAPE1。将重组质粒转化入E.coli BL21(DE3),IPTG诱导... 目的构建人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hAEP1)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融合蛋白,对其活性进行初步分析。方法用PCR法扩增hAEP1基因,克隆入pET28a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ET28a-hAPE1。将重组质粒转化入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并鉴定。用His亲和层析技术进行蛋白纯化,得到hAPE1融合蛋白。用Western blot及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实验分析hAPE1融合蛋白的抗原性及活性。结果所构建的重组质粒pET28-hAPE1经双酶切及DNA测序鉴定表明构建正确。IPTG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均在预期位置出现阳性条带,His亲和层析纯化后得到hAPE1融合蛋白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正确。Western blot及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实验证明hAPE1融合蛋白具有抗原性、AP修复及氧化还原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人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hAPE1,并在E.coli BL21(DE3)中高效表达和纯化得到有抗原性及活性的hAPE1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脱核酸内切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结构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与卵巢上皮性癌耐药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颖 王建 +2 位作者 王东 向德兵 辛晓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与卵巢上皮性癌耐药性的相关性以及其在卵巢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78例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和卵巢癌顺铂敏感株A2780、顺铂耐药株CP70中APE1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A...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与卵巢上皮性癌耐药性的相关性以及其在卵巢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78例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和卵巢癌顺铂敏感株A2780、顺铂耐药株CP70中APE1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APE1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呈胞核表达、胞浆表达或核浆共同表达。化疗敏感组和耐药组的APE1表达强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核表达者化疗敏感率与浆表达、核浆表达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在卵巢癌顺铂耐药株CP70中APE1表达水平较顺铂敏感株A2780明显增高。结论APE1表达强度和定位与以铂类为基础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相关,对卵巢癌的化疗疗效有提示作用,检测APE1对前瞻性预测化疗药物敏感性和判断化疗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呤/核酸内切 顺铂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封亮 邵福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4-217,共4页
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 /氧化还原因子 1(APE/Ref- 1)具有修复 DNA损伤、影响氧化还原反应及调节转录因子DNA结合活性等功能 ,对细胞的生存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 APE/Ref- 1的研究在其基因、功能、分布以及与某些疾病尤其是神经系统... 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 /氧化还原因子 1(APE/Ref- 1)具有修复 DNA损伤、影响氧化还原反应及调节转录因子DNA结合活性等功能 ,对细胞的生存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 APE/Ref- 1的研究在其基因、功能、分布以及与某些疾病尤其是神经系统疾病和肿瘤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嘌无嘧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 综述文献 DNA损伤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远红外荧光标记的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程燚 王东 李梦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492-2494,共3页
目的建立远红外荧光标记的脱嘌呤脱嘧啶(apurinic/apyrimidinic,AP)核酸内切酶活性检测方法。方法通过5'标记远红外荧光基团(IR700)合成得到AP核酸内切酶活性检测底物,并通过与经典的同位素法对比,检验此方法的可靠性、灵敏度及实... 目的建立远红外荧光标记的脱嘌呤脱嘧啶(apurinic/apyrimidinic,AP)核酸内切酶活性检测方法。方法通过5'标记远红外荧光基团(IR700)合成得到AP核酸内切酶活性检测底物,并通过与经典的同位素法对比,检验此方法的可靠性、灵敏度及实用性。结果远红外荧光标记法较传统的同位素法检测AP核酸内切酶更为敏感(10%上升到30%),且操作时间从传统的1 d缩减至2 h。结论远红外荧光标记法检测AP核酸内切酶活性更敏感,且操作方便、无放射性污染,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内切 活性检测 远红外荧光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单克隆抗体抗原表位的鉴定及应用
5
作者 单锦露 戴楠 +3 位作者 张沁宏 李增鹏 曹晓静 王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8-260,共3页
目的:研究鉴定人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单克隆抗体(hAPE1 mAb)的抗原表位,并建立定量检测hAPE1的ELISA一步法。方法:设计并合成APE1-15肽阵列,鉴定hAPE1 mAb 2-G1和4-F6的抗原表位,应用三维立体结构观察软件Molsoft.ICM-Pro模拟hAP... 目的:研究鉴定人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单克隆抗体(hAPE1 mAb)的抗原表位,并建立定量检测hAPE1的ELISA一步法。方法:设计并合成APE1-15肽阵列,鉴定hAPE1 mAb 2-G1和4-F6的抗原表位,应用三维立体结构观察软件Molsoft.ICM-Pro模拟hAPE1 mAb抗原表位的立体结构;采用改良的过碘酸钠法标记抗体,以hAPE1 mAb为捕获抗体和酶标抗体,建立hAPE1的ELISA一步检测法。结果:APE1-15肽阵列检测结果和抗原表位三维结构显示,2-G1mAb的抗原表位对应为hAPE1天然蛋白氨基酸残基序列的76-90位和109-123位,位于氧化还原区域,为构象型抗原表位;4-F6 mAb的抗原表位对应为hAPE1天然蛋白氨基酸序列的109-147位,位于DNA修复内切酶活性区。ELISA一步法检测hAPE1蛋白的线性范围为8.0~200μg/L,最低检测限为2.0μg/L。平均批内变异系数为8.67%,平均批间变异系数为12.45%,平均回收率为105.47%。结论:hAPE1 2-G1 mAb和4-F6 mAb具有不同的抗原表位,成功建立的hAPE1 ELISA一步法为简便、快速、准确检测血清中hAPE1的含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脱核酸内切 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ELISA一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分析法测定人体血液样品中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的活性
6
作者 王嘉禹 赵美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7-492,共6页
目的:开发一种可快速、灵敏地检测生物样品中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含量的荧光分析方法。方法:根据APE1所具有的脱碱基核酸内切酶活性,合成了一种用荧光基团与猝灭基团标记的含脱碱基位... 目的:开发一种可快速、灵敏地检测生物样品中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含量的荧光分析方法。方法:根据APE1所具有的脱碱基核酸内切酶活性,合成了一种用荧光基团与猝灭基团标记的含脱碱基位点的DNA荧光探针。在合适的缓冲体系下,APE1将该DNA探针水解并释放出荧光基团,根据荧光信号上升速率实现对APE1活性的定量检测。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改进了检测APE1时溶液缓冲液的条件,使得该荧光探针对APE1的响应更为灵敏,并进一步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全血样品提取了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用改进后的荧光探针法定量测定了其蛋白提取液中APE1的含量。最后,使用该荧光探针法测定了临床血液样本中APE1的含量。结果: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对APE1的最低检测限和功能灵敏度均为0.005 U/mL(3 pg/mL),线性范围为6 pg/mL^1.2 ng/mL。利用该方法测定了8份人血液样品中PBMCs蛋白中APE1的含量,测得每微克PBMCs蛋白中APE1的含量分布为0.061~0.40 ng,平均含量为0.16 ng APE1,加标回收率为98%±5%( n =3)。用该方法对102份正常人(男51例、女51例,年龄59~75岁)血清样品中的APE1含量进行了检测,得到这些血清样品中APE1含量的分布范围为0.13~0.34 ng/mL,加标回收率为96%±15%( n =3)。结论:本研究发展的荧光分析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所需生物样品量小,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血液等生物样本中的APE1含量,解决了原有方法检测低含量血清样品时误差较大的问题,有良好的临床检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法 荧光 呤/核酸内切酶1 DNA探针 血清 外周血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水解产物嘌呤、嘧啶碱基在BDS柱上的分离及测定 被引量:11
7
作者 黄晓兰 李良秋 +1 位作者 陈云华 张汉英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00-502,共3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核酸水解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 6种嘌呤、嘧啶碱基 ,探讨了色谱柱、流动相等对其分离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色谱条件为 :HypersilBDS C18柱 ,乙腈 0 1mol/LKH2 PO4 (H3 PO4 调节 pH至4 0 5 ) (体积比为 2∶98)作...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核酸水解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 6种嘌呤、嘧啶碱基 ,探讨了色谱柱、流动相等对其分离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色谱条件为 :HypersilBDS C18柱 ,乙腈 0 1mol/LKH2 PO4 (H3 PO4 调节 pH至4 0 5 ) (体积比为 2∶98)作流动相 ,紫外检测器在 2 6 0nm波长下检测。方法的精密度在 3%以内 ,回收率在 82 %~ 114%。方法应用于酵母核酸样品的测定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基 碱基 酵母核酸 分离 测定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嘌呤、嘧啶类化合物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绮萍 瞿萍 +2 位作者 施玉芳 王明芝 刘锦春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0-312,共3页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离和测定了胞嘧啶、胸腺嘧啶、腺嘌呤、茶碱和咖啡因等5种结构相似的生物碱基。方法简便、快速,用于茶样中咖啡因的测定,标准加入回收率在95.69%~104.20%之间。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生物碱基 茶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嘌呤及嘧啶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夏建飞 梁琼麟 +3 位作者 钟宏福 王义明 李平 罗国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糖肾方(黄芪、生地、三七、鬼箭羽、大黄、山茱萸)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嘌呤及嘧啶代谢的影响。方法:对临床上确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糖肾方进行治疗,在治疗0、3和6个月分别取血浆样本,使用HPLC-UV-MS/MS对血浆中肌酐、肌氨酸... 目的:探讨糖肾方(黄芪、生地、三七、鬼箭羽、大黄、山茱萸)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嘌呤及嘧啶代谢的影响。方法:对临床上确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糖肾方进行治疗,在治疗0、3和6个月分别取血浆样本,使用HPLC-UV-MS/MS对血浆中肌酐、肌氨酸和19种嘌呤嘧啶循环相关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观察治疗过程中这些代谢物的变化。结果:在治疗过程中,肌酐、尿酸、黄嘌呤、肌苷、胞嘧啶和胸腺嘧啶核苷的含量均有显著性降低。结论: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嘌呤和嘧啶代谢有重要影响,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理可能来自它对于体内氧化应激以及肾脏血流动力学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糖肾方 代谢 代谢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疾病干预的新靶点:嘌呤与嘧啶受体 被引量:4
10
作者 任雷鸣 张淼 +1 位作者 姚树坤 朱忠宁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内源性核苷、核苷酸通过嘌呤与嘧啶受体 (P受体 ) ,参与机体组织器官多种功能的调节。在肿瘤、细胞凋亡、局部缺血、伤口愈合、骨质疏松、药物毒性、炎症及痛觉等病理状态下 ,P受体的内源性配体核苷与核苷酸发挥保护作用 ,P1。
关键词 受体 病理学 治疗学 核苷 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基对腺嘌呤与胸腺嘧啶氢键复合物体系结合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朋 李书实 王长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4-160,共7页
优化得到了17个取代胸腺嘧啶与腺嘌呤形成的氢键复合物的结构,并计算了这些复合物的结合能,探讨了胸腺嘧啶上不同取代基对结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F3取代的胸腺嘧啶与腺嘌呤间的结合能大于胸腺嘧啶与腺嘌呤间的结合能,这可能是屈氟尿苷... 优化得到了17个取代胸腺嘧啶与腺嘌呤形成的氢键复合物的结构,并计算了这些复合物的结合能,探讨了胸腺嘧啶上不同取代基对结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F3取代的胸腺嘧啶与腺嘌呤间的结合能大于胸腺嘧啶与腺嘌呤间的结合能,这可能是屈氟尿苷具有阻止病毒及肿瘤扩散功能的原因所在.SO3H,CN和NO2取代的胸腺嘧啶与腺嘌呤间具有更大的结合能,表明这3个基团取代的胸腺嘧啶也可能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分子中原子理论与自然键轨道分析表明,在所有体系中,氢键N—H…N最强,N—H…O C次之,C—H…O C最弱,轨道作用在氢键作用中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氟尿苷 胸腺 取代基效应 结合能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中华小尖柳珊瑚中嘌呤和嘧啶类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萍 漆淑华 +3 位作者 黄丽思 贺飞 农旭华 孙玉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共4页
对采自海南三亚的中华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flexuos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及重结晶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得到11个嘌呤、嘧啶类化合物:... 对采自海南三亚的中华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flexuos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及重结晶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得到11个嘌呤、嘧啶类化合物:咖啡碱(1),1,7-二甲基次黄嘌呤(2),1-甲基次黄嘌呤(3),7,9-二甲基-6-氮甲基嘌呤-8-酮(4),7-甲基腺嘌呤(5),1,7-二甲基嘌呤-6,8-二酮(6),尿嘧啶(7),胸腺嘧啶(8)2,'-脱氧尿嘧啶核苷(9)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10),3-乙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11)。其中化合物2~61,1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和11为新的天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flexuosa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朴酚键合硅胶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分离嘌呤、嘧啶、蝶呤及黄酮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红 李来生 +1 位作者 张杨 周仁丹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62-1067,共6页
将新制备的厚朴酚键合硅胶固定相(MSP)用于嘌呤、嘧啶、蝶呤及黄酮类化合物的液相色谱分离分析。选取了4种嘌呤、8种嘧啶、4种蝶呤及5种黄酮类药物作为极性化合物的代表,以商品反相碳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ODS)作参照,研究了新固定相对碱... 将新制备的厚朴酚键合硅胶固定相(MSP)用于嘌呤、嘧啶、蝶呤及黄酮类化合物的液相色谱分离分析。选取了4种嘌呤、8种嘧啶、4种蝶呤及5种黄酮类药物作为极性化合物的代表,以商品反相碳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ODS)作参照,研究了新固定相对碱性化合物的选择性和相关分离机理。实验发现,在简单流动相条件下,厚朴酚键合硅胶固定相对上述药物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及分离效果。尽管MSP没有进行封尾处理,但含氮类极性化合物(嘌呤、嘧啶、蝶呤)仍表现出基本对称的色谱峰形。多数药物在两柱上的洗脱顺序大致相同,说明疏水作用始终存在,这说明新固定相具有反相色谱性能。比较研究还发现,MSP在分离上述极性药物时能够提供除疏水性作用之外的其他作用位点。例如,在分离嘌呤、嘧啶及蝶呤时,氢键和偶极作用明显存在;同时MSP与溶质结构中的芳环(硫唑嘌呤、紫花牡荆素)之间有较强的π-π电子相互作用等,使得含氮类极性化合物和黄酮的保留一般比ODS强,分离度也有一定的改善。多种作用可以合理地解释MSP柱对极性溶质有更强的分离能力,厚朴酚键合硅胶固定相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ODS单一疏水作用的不足,有利于分类碱性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酚键合硅胶固定相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黄酮 色谱保留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芪降糖胶囊对糖耐量受损患者嘌呤嘧啶代谢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钟宏福 梁琼麟 +4 位作者 胡坪 夏建飞 仝小林 王义明 罗国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5-390,共6页
目的:应用定量代谢组学研究天芪降糖胶囊(黄芪、天花粉、女贞子、石斛、人参、地骨皮、墨旱莲、五倍子、山茱萸和黄连)对糖耐量受损(IGT)患者嘌呤嘧啶代谢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紫外–串联质谱(HPLC–DAD–MS/MS)测定糖... 目的:应用定量代谢组学研究天芪降糖胶囊(黄芪、天花粉、女贞子、石斛、人参、地骨皮、墨旱莲、五倍子、山茱萸和黄连)对糖耐量受损(IGT)患者嘌呤嘧啶代谢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紫外–串联质谱(HPLC–DAD–MS/MS)测定糖耐量受损患者给药前后血清中9种嘌呤嘧啶类代谢物的含量即尿酸、肌酐、肌苷、肌酸、黄嘌呤、次黄嘌呤、胸苷、尿苷和腺苷,统计分析血糖和几种差异代谢物在对照组、给药组及给药过程中含量的变化,然后应用化学计量学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给药前后的整体性差异。结果:天芪降糖胶囊给药后,IGT患者餐后2h血糖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代谢物的含量和主成分分析聚类投影图均能明显向正常组转化。结论:天芪降糖胶囊对糖耐量受损患者嘌呤嘧啶代谢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串联质谱 代谢 糖耐量受损(IGT) 天芪降糖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嘌呤与嘧啶受体的生理学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任雷鸣 张淼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0-22,共3页
在脊椎类和无脊椎类动物的多种组织中 ,嘧啶与嘌呤类物质具有广泛的特异性作用。这些化合物的重要生理学作用可归纳为短时程作用与长时程作用两种类型。其中短时程作用涉及神经信号传递、外分泌和内分泌以及免疫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长... 在脊椎类和无脊椎类动物的多种组织中 ,嘧啶与嘌呤类物质具有广泛的特异性作用。这些化合物的重要生理学作用可归纳为短时程作用与长时程作用两种类型。其中短时程作用涉及神经信号传递、外分泌和内分泌以及免疫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长时程作用涉及个体发育和再生过程中嘧啶与嘌呤类物质对细胞生长、细胞分化、以及细胞增生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受体 生理学 短时程作用 长时程作用 细胞生长 细胞分化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嘧啶或嘌呤碱及其衍生物在金电极上的伏安行为比较和检测
16
作者 邹永德 王进 +1 位作者 莫金垣 张润建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57-62,共6页
比较了嘧啶和嘌呤碱及其衍生物在金、铂、银、钨、铜、镍等各种金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发现这些碱在金和铜电极上均有还原响应, 但铜电极的响应峰不如金电极的稳定,其他则没有; 探讨了影响这些碱在金电极上还原的条件. 结合2... 比较了嘧啶和嘌呤碱及其衍生物在金、铂、银、钨、铜、镍等各种金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发现这些碱在金和铜电极上均有还原响应, 但铜电极的响应峰不如金电极的稳定,其他则没有; 探讨了影响这些碱在金电极上还原的条件. 结合25 次微分技术对这些碱进行电分析化学方法检测, 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如脲嘧啶的检测限为24 ×10 - 8 mol/ L,腺嘌呤的检测限为19 ×10 - 6 mol/ 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电极 金电极 2.5微分技术 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胸腺嘧啶的离子液体溶剂体系溶解腺嘌呤的实验教学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德重 陈明哲 路博浩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2-217,224,共7页
该文设计了基于1-乙基-3-甲基咪唑胸腺嘧啶盐([Emim][Thy])的离子液体溶剂体系溶解腺嘌呤教学实验。将[Emim][Thy]分别与二甲基亚砜(DMSO)和乙二醇(EG)混合获得两类溶剂体系[Emim][Thy]-DMSO和[Emim][Thy]-EG用于溶解腺嘌呤。在25℃时,... 该文设计了基于1-乙基-3-甲基咪唑胸腺嘧啶盐([Emim][Thy])的离子液体溶剂体系溶解腺嘌呤教学实验。将[Emim][Thy]分别与二甲基亚砜(DMSO)和乙二醇(EG)混合获得两类溶剂体系[Emim][Thy]-DMSO和[Emim][Thy]-EG用于溶解腺嘌呤。在25℃时,测定了[Emim][Thy]-DMSO和[Emim][Thy]-EG对腺嘌呤的溶解量,并研究了溶剂中[Emim][Thy]含量对溶解性能的影响。利用核磁共振波谱和红外光谱研究了溶解机理。结果显示,[Emim][Thy]-DMSO对腺嘌呤的溶解量远高于[Emim][Thy]-EG,溶解度随着溶剂中[Emim][Thy]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加。[Emim][Thy]-DMSO中的阴离子[Thy]─易与腺嘌呤形成氢键,从而使[Emim][Thy]-DMSO对腺嘌呤具有较好的溶解能力。[Emim][Thy]-EG体系的EG与[Thy]─具有较强的分子间氢键,使[Thy]─不易与腺嘌呤形成氢键,使得腺嘌呤在[Emim][Thy]-EG中的溶解度较小。此外,还研究了[Emim][Thy]-DMSO体系中[Thy]─与腺嘌呤的分子间氢键作用。该实验属于生命科学与化学的交叉领域,实验现象有趣,有助于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基 离子液体 胸腺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新型多取代嘌呤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袁德凯 李正名 +2 位作者 赵卫光 范志金 王素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8-262,共5页
以4-氯-5硝基嘧啶(3)为起始物,经胺解、还原和环合等反应,构建了新型的多取代嘌呤-8-硫酮(6)结构.通过化合物6与卤代物的反应,获得了该杂环的8位巯基衍生物7a-1—7,7b-1—5和8,其结构经元素分析,^1H NMR,IR及MS确证.生物... 以4-氯-5硝基嘧啶(3)为起始物,经胺解、还原和环合等反应,构建了新型的多取代嘌呤-8-硫酮(6)结构.通过化合物6与卤代物的反应,获得了该杂环的8位巯基衍生物7a-1—7,7b-1—5和8,其结构经元素分析,^1H NMR,IR及MS确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6和7具有一定的除草和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取代-8-硫酮 4-氯-5-硝基 合成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_(2)嘌呤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秦葵 任雷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10-613,共4页
P2 嘌呤受体最初被分为P2X和P2Y两种亚型 ,其后扩展到P2T、P2Z 和P2D亚型。 90年代发现 ,一些组织标本对UTP、ATP和ATPγS反应良好 ,而对α ,β MeATP和 2 MeSATP不敏感 ,此类受体被称为“P2U受体”。晚近又证明 ,存在一种对UTP敏感而... P2 嘌呤受体最初被分为P2X和P2Y两种亚型 ,其后扩展到P2T、P2Z 和P2D亚型。 90年代发现 ,一些组织标本对UTP、ATP和ATPγS反应良好 ,而对α ,β MeATP和 2 MeSATP不敏感 ,此类受体被称为“P2U受体”。晚近又证明 ,存在一种对UTP敏感而对ATP不敏感的“嘧啶受体”。据此IUPHAR(Internationalunionofpharmacology)规定 ,任何被核苷酸激活的离子通道型和G蛋白偶联型受体的亚型均分别命名为P2Xn和P2Yn受体。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上述受体的克隆和表达 ,此分类系统得到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_(2)受体 P2u受体 受体 分子生物学 心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氨基-6-芳基偶氮-5-羟基吡唑[1,5-a]并嘧啶-3-甲酸乙酯的合成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姝燕 成日青 +1 位作者 鲁源 成学丽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146,共5页
以氰乙酸乙酯和原甲酸三乙酯为原料,经过缩合、肼解、关环、重氮化及偶合等反应合成了13个新型的嘌呤类似物7-氨基-6-芳基偶氮-5-羟基吡唑[1,5-a]并嘧啶-3-甲酸乙酯(5a-5m)。通过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定了所得化合物的结构。
关键词 类似物 7-氨基-6-芳基偶氮-5-羟基吡唑[1 5-a]并-3-甲酸乙酯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