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无可观察效应浓度在赤眼蜂慢性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 1
-
-
作者
王欣
赵丹丹
姚蓉
袁善奎
张燕
高聪芬
-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药科学系/农业部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
出处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2-248,共7页
-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E06B09)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22)
-
文摘
[目的]探索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作为评价农药慢性毒性影响指标的可行性,为制定农药对赤眼蜂慢性毒性影响试验准则奠定基础。[方法]用药膜法对3种赤眼蜂(稻螟赤眼蜂、亚洲玉米螟赤眼蜂及松毛虫赤眼蜂)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卵卡浸渍法进行慢性毒性试验,探索5种农药(25~400 mg·L^(-1)乐果、10~160 mg·L^(-1)吡虫啉、5 000mg·L^(-1)氟铃脲、4 000 mg·L^(-1)毒氟磷及2 000 mg·L^(-1)恶唑砜)对药剂敏感性较强的不同虫态赤眼蜂羽化率、寄生率及成蜂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乐果和吡虫啉的NOEC分别为200和20 mg·L^(-1),高于二者防治水稻飞虱和螟虫田间最高推荐剂量,在应用时应避开赤眼蜂生防时期。5 000 mg·L^(-1)氟铃脲对松毛虫赤眼蜂、4 000 mg·L^(-1)毒氟磷和2 000 mg·L^(-1)恶唑砜对稻螟赤眼蜂卵期、幼虫期、预蛹期和蛹期是安全的。[结论]NOEC作为评价慢性毒性影响指标具有可行性,可作为农药对赤眼蜂慢性毒性影响的重要考察指标。
-
关键词
农药
赤眼蜂
慢性毒性测试
无可观察效应浓度
-
Keywords
pesticide
Trichogramma spp
chronic toxicity test
no observed effect concentration(NOEC)
-
分类号
S476.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482.3
[农业科学—农药学]
-
-
题名噻唑锌对大型溞的急性及慢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童丽丽
陶芳怡
孙永祺
吴慧明
-
机构
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
-
出处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2-659,共8页
-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5B070008)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三农六方科技协助项目(CTZB-F180706LWZ-SNY1).
-
文摘
噻唑锌是中国自主创新研制的高效噻二唑类有机锌杀菌剂,主要防治作物细菌性病害。为评价其对水生生物的危害,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为研究对象,采用半静态法,将大型溞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的噻唑锌中,通过48 h和21 d暴露试验,分别研究了噻唑锌对大型溞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效应,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进行了噻唑锌实际浓度分析,确保试验过程中噻唑锌浓度保持在可接受范围内。结果表明:噻唑锌对大型溞的48 h-EC50值为213.3μg/L,剂量-效应方程为y=3.08x-7.10 (r为0.93);持续暴露21 d,一定浓度噻唑锌对大型溞有明显的毒性效应,其中4.26μg/L浓度组对大型溞的各项生命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 <0.05),与溶剂对照组相比,F0代大型溞单雌总产溞数和产胎数平均减少53.45%和31.15%,首胎时长平均延迟2.75 d,并可显著降低蜕壳次数,抑制溞体生长。所有观测指标中,噻唑锌对大型溞F0代单雌总产溞数、单雌产胎数和21 d体长的最高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为2.13μg/L。同时,F1代染毒各处理组的单雌总产溞数和产胎数均有明显减少,溞体生长受抑制,但与溶剂对照组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在F1代大型溞恢复试验中,各观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噻唑锌对大型溞子代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噻唑锌对亲代大型溞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有不良影响,存在一定的水生生态风险。
-
关键词
噻唑锌
大型溞
水生生物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风险评估
无可观察效应浓度
-
Keywords
zinc thiazole
Daphnia magna
aquatic organisms
acute toxicity
chronic toxicity
risk assessment
no observed effect concentration(NOEC)
-
分类号
S482.25
[农业科学—农药学]
TQ450.2
[化学工程—农药化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