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器的反步滑模控制策略 被引量:24
1
作者 侯波 穆安乐 +2 位作者 董锋斌 刘俊伟 刘宏昭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93-99,共7页
为克服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器系统中不确定性和外界干扰对控制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型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器非线性控制策略。以输出滤波电容电压及其导数为状态变量,建立了逆变器连续数学模型,并进一步得到具有严参数反馈形式的系统... 为克服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器系统中不确定性和外界干扰对控制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型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器非线性控制策略。以输出滤波电容电压及其导数为状态变量,建立了逆变器连续数学模型,并进一步得到具有严参数反馈形式的系统非精确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将反步法和滑模控制相结合,提出了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器的反步滑模控制策略,可实现系统全局意义下的渐近稳定,有效地克服了反步法对系统模型的依赖性。实验结果表明,当存在不确定参数和外界扰动时,采用所提出的控制方法,系统输出无静差、输出电压谐波含量很少,对直流电压源扰动和负载扰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且同时适用于线性和非线性负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电压全桥逆变 非线性控制 反步滑模控制 参数不确定 外界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的无隔离变压器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 被引量:19
2
作者 吴学智 尹靖元 +1 位作者 杨捷 童亦斌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12-2718,共7页
提出了一种采用双级无隔离变压器的新型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由于光伏池板与电网零线直接相连,可消除光伏池板对地的共模电压,解决了共模漏电流问题。所提拓扑采用了高频倍压的方式实现升压变换器与并网逆变器的连接,避免了三电平并... 提出了一种采用双级无隔离变压器的新型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由于光伏池板与电网零线直接相连,可消除光伏池板对地的共模电压,解决了共模漏电流问题。所提拓扑采用了高频倍压的方式实现升压变换器与并网逆变器的连接,避免了三电平并网逆变器存在的中点电位二次脉动问题,降低了直流侧滤波电容的容量需求。为实现对单相并网电流的无误差控制,并网控制中采用比例谐振控制器,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提高了并网电流质量。仿真与实验结果均表明所提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逆变 无隔离变压器 中点箝位三电平 比例谐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高效无变压器型单相光伏逆变器 被引量:19
3
作者 杨晓光 姜龙斌 +1 位作者 冯俊博 汪友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7-103,共7页
单相无变压器型逆变器由于体积小、效率高、造价低,被广泛应用于低功率光伏并网系统中。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无变压器型单相光伏逆变器,该逆变器不产生共模电流,对电网不产生直流分量。相同条件下,其输出电流纹波是半桥逆变器的一半,与... 单相无变压器型逆变器由于体积小、效率高、造价低,被广泛应用于低功率光伏并网系统中。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无变压器型单相光伏逆变器,该逆变器不产生共模电流,对电网不产生直流分量。相同条件下,其输出电流纹波是半桥逆变器的一半,与二极管钳位式三电平逆变器的几乎相同;并且其效率高于半桥逆变器,与二极管钳位式三电平逆变器的效率接近;实验样机的测试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逆变器拓扑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无变压器逆变 二极管钳位式三电平逆变 半桥逆变 共模电流 直流分量 电流纹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频变压器多级式拓扑的微型逆变器设计 被引量:3
4
作者 沈孟锋 羊荣金 +2 位作者 张学良 陈敏捷 何剑敏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9-262,共4页
针对绝缘型多级式拓扑逆变器转换效率低、滤波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高频变压器多级式拓扑的微型逆变器。阐述了系统的组成及原理,前级采用了基于SG3525的推挽式逆变电路,后级采用了全桥逆变电路,逆变控制技术采用了SPWM波脉冲调制技术... 针对绝缘型多级式拓扑逆变器转换效率低、滤波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高频变压器多级式拓扑的微型逆变器。阐述了系统的组成及原理,前级采用了基于SG3525的推挽式逆变电路,后级采用了全桥逆变电路,逆变控制技术采用了SPWM波脉冲调制技术,其控制系统由AT89S52单片机实现。同时采用了HER508整流二级管构建全桥整流电路,采用二阶LC滤波电路对输出电流进行滤波。实验数据表明:该系统输出波形为50 Hz的正弦波;测得2路PWM波的死区时间为5μs;逆变器逆变效率随负载的变大而变大,其峰值效率可达88.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 拓扑结构 高频变压器 全桥逆变 SPW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无变压器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及共模电流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沈友朋 宋平岗 《工矿自动化》 2011年第4期66-69,共4页
针对单相无变压器型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存在共模电流的问题,介绍了几种能有效抑制共模电流的拓扑结构,即双极性调制的单相全桥式拓扑结构、带交流旁路的全桥式拓扑结构、H5拓扑结构及NPC拓扑结构;详细分析了这几种拓扑结构抑制共模... 针对单相无变压器型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存在共模电流的问题,介绍了几种能有效抑制共模电流的拓扑结构,即双极性调制的单相全桥式拓扑结构、带交流旁路的全桥式拓扑结构、H5拓扑结构及NPC拓扑结构;详细分析了这几种拓扑结构抑制共模电流的原理,并从开关损耗及系统效率两个方面对这几种拓扑结构进行了比较,指出H5拓扑结构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无变压器 光伏并网系统 逆变 共模电流 全桥式拓扑结构 H5拓扑结构 NPC拓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无变压器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平岗 沈友朋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12-1515,共4页
研究了一种改进型单相无变压器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在分析传统全桥拓扑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型拓扑结构,对其共模电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做了仿真实验研究。通过对改进型拓扑结构并网逆变器系统的仿真实验,实现了并网的基... 研究了一种改进型单相无变压器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在分析传统全桥拓扑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型拓扑结构,对其共模电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做了仿真实验研究。通过对改进型拓扑结构并网逆变器系统的仿真实验,实现了并网的基本要求,验证了改进型拓扑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变压器拓扑结构 光伏并网逆变 共模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源箝位软开关变压器型Z源逆变器
7
作者 丁新平 余岱玲 +2 位作者 张承慧 王伯荣 张民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8-126,共9页
针对逆变电路中出现开关损耗和电磁干扰(EMI)问题,依托变压器型Z源逆变器,通过加入有源箝位电路,提出一种有源箝位变压器型Z源逆变器,实现了电路所有有源器件的软开关功能,降低了开关损耗和EMI的影响。根据设计需要,对一个开关周期中具... 针对逆变电路中出现开关损耗和电磁干扰(EMI)问题,依托变压器型Z源逆变器,通过加入有源箝位电路,提出一种有源箝位变压器型Z源逆变器,实现了电路所有有源器件的软开关功能,降低了开关损耗和EMI的影响。根据设计需要,对一个开关周期中具体的工作模式和升-降压功能进行了研究,借助稳态分析法分析电路各部分之间的电压关系,分析具体的ZVS工作过程,推导出各开关ZVS环境的辅助电路参数条件。实验室设计1 kW实验样机波形表明:有源箝位软开关变压器型Z源逆变器可以实现大范围升压功能、同时减少开关损耗并改善EMI影响。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所提出电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源逆变 准Z源逆变 有源箝位 软开关 变压器Z源逆变 单级可升压逆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增强型单相无变压器型逆变器的漏电流抑制拓扑 被引量:5
8
作者 胡森军 王金华 +2 位作者 李武华 何湘宁 曹丰文 《电源学报》 CSCD 2016年第2期63-69,共7页
无变压器型逆变器相比变压器隔离型逆变器,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已广泛应用于光伏并网系统。由于去除了变压器隔离,其共模漏电流问题会进一步带来严重的EMI和安全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增强型单相无变压器型漏电流抑制... 无变压器型逆变器相比变压器隔离型逆变器,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已广泛应用于光伏并网系统。由于去除了变压器隔离,其共模漏电流问题会进一步带来严重的EMI和安全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增强型单相无变压器型漏电流抑制拓扑。首先,研究了经典交直流解耦方案中仍然存在的漏电流问题;继而提出了新的拓扑和相应的调制策略;最后,搭建了2 k W的实验平台,对提出新拓扑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与HERIC逆变器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系统 无变压器逆变 漏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单相全桥逆变器的最优控制 被引量:25
9
作者 帅定新 谢运祥 +1 位作者 杨金明 王晓刚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0-126,共7页
基于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和二次型最优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单相逆变器非线性控制策略。建立了单相全桥逆变器的仿射非线性模型。采用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方法,推导出非线性状态反馈表达式,实现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基于无源性控制思想... 基于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和二次型最优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单相逆变器非线性控制策略。建立了单相全桥逆变器的仿射非线性模型。采用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方法,推导出非线性状态反馈表达式,实现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基于无源性控制思想,提出一种二次型性能指标,利用二次型最优控制对状态反馈系数进行优化设计。该文所提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数字实现。数值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基于所提控制方法的系统输出无稳态误差,输出电压谐波畸变率小,并对负载扰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全桥逆变 状态反馈 精确线性化 二次 无源性 最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数字化逆变电源输出变压器偏磁问题与抑制 被引量:9
10
作者 段善旭 刘邦银 +1 位作者 彭力 陈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3,共3页
针对 SPWM全桥逆变电源输出变压器直流偏磁问题 ,详细分析了直流偏磁对逆变电源的影响 ,并提出了一种基于 DSP的全数字化控制方案。在一台 4 4 0 V直流输入、5 .5 k W交流 4 0 0 Hz输出的中频逆变器上进行了系统的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 针对 SPWM全桥逆变电源输出变压器直流偏磁问题 ,详细分析了直流偏磁对逆变电源的影响 ,并提出了一种基于 DSP的全数字化控制方案。在一台 4 4 0 V直流输入、5 .5 k W交流 4 0 0 Hz输出的中频逆变器上进行了系统的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案对直流偏磁问题抑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桥逆变 全数字化逆变电源 输出变压器 偏磁问题 直流偏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模型建立及逆变器仿真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魏立明 吕雪莹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7-43,共7页
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以释放变换器上电感能量,减少电容充电时间为目的,提出了在DC/DC变换器中增加一个反激式绕组。该反激式绕组的输出端、接地端分别与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输出接地端相连,构成输出回路,以释放... 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以释放变换器上电感能量,减少电容充电时间为目的,提出了在DC/DC变换器中增加一个反激式绕组。该反激式绕组的输出端、接地端分别与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输出接地端相连,构成输出回路,以释放输入电感启动时多余能量,保证输出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性。逆变器输出电压控制采用模糊PID控制策略,可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输出电压不稳定时,通过监测该系统的输出电压和给定电压差值,在线调整K_P、K_d、K_i控制输出量。该控制策略与传统PID控制策略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证明其性能优于传统PID控制策略。采用Matlab软件搭建系统模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仿真研究验证了以上的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隔离全桥变换 DC/AC逆变 滤波 MATLAB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型接地变压器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柔性消弧系统 被引量:6
12
作者 司渭滨 马柯翔 +4 位作者 雷智荣 党长富 宋国兵 贠保记 刘彬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5-92,共8页
煤矿供配电系统通常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该方式下的供电线路多数采用电缆线路,井下供电系统复杂,使用的电压等级较多,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极易在接地点形成间歇性电弧。而现有中性点非有效接地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消弧技术存在消弧... 煤矿供配电系统通常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该方式下的供电线路多数采用电缆线路,井下供电系统复杂,使用的电压等级较多,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极易在接地点形成间歇性电弧。而现有中性点非有效接地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消弧技术存在消弧效果不佳、难以精准测量配电网对地参数等问题。我国煤矿10 kV变电站中变压器绕组最常用的接线方式是三角形接线,该方式需通过专用接地变压器(大多是Z型接地变压器)人为引出中性点连接消弧线圈。针对上述情况,设计了一种基于Z型接地变压器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柔性消弧系统。当配电网发生接地故障初始时刻,首先实时测量配电网的三相电源电动势和中性点电压,当中性点电压幅值大于三相电源电动势的15%时,可判断为接地故障;对比三相电源电动势,其中电源电动势最小相为故障相。在单相接地故障发生后,迅速闭合故障相对应的快速投切开关,同时投入有源逆变器和Z型接地变压器功率转换模块,其中Z型接地变压器功率转换模块将中性点电压反相钳制接近于故障相电源电动势,中性点电压与故障相电源电压差值的幅值和相位由有源逆变器精确补偿,实现将故障点电压和电流抑制至零的控制目标。一定时间延时后切除快速投切开关,若中性点电压有效降低则可判断该故障为瞬时性接地故障,即可恢复配电网正常运行,否则判断为永久性故障,采取故障馈线隔离措施,恢复配电网正常运行。仿真结果表明,当单相接地故障过渡电阻为500Ω和3000Ω时,仅通过Z型接地变压器功率转换,故障点电压和电流抑制率达79%~83%,不能完全达到消弧效果;投入柔性消弧系统可有效抑制故障点电压和电流,抑制率达98%以上,实现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可靠消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接地变压器 单相接地故障 柔性消弧 故障点电压 故障点电流 有源逆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联变压器的新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策略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运松 翁洪杰 +1 位作者 朱良合 李达义 《广东电力》 2014年第12期57-61,共5页
提出了一种由并联变压器和电压源型逆变器组成的新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策略。具体方法:将变压器一次绕组与谐波源并联,检测变压器一次侧基波电压作为指令信号,控制电压源型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加在变压器的二次侧,当逆变器输出电压与变压... 提出了一种由并联变压器和电压源型逆变器组成的新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策略。具体方法:将变压器一次绕组与谐波源并联,检测变压器一次侧基波电压作为指令信号,控制电压源型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加在变压器的二次侧,当逆变器输出电压与变压器一次侧基波电压满足一定条件时,对基波分量而言,有源电力滤波器等效为一个可调电抗以补偿无功;对谐波分量而言,有源电力滤波器等效为变压器漏抗,从而疏导谐波流入变压器一次绕组。最后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电力滤波 并联变压器 电压源逆变 谐波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逆变器的调制方式分析与直流分量抑制 被引量:37
14
作者 刘鸿鹏 王卫 吴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7-32,共6页
单相无变压器型全桥并网逆变器由于体积小、效率高、造价低,被广泛地应用于低功率光伏并网系统中。在双极性脉宽调制方式下,全桥逆变器的共模电压恒定,不产生共模电流。但此调制方式不能消除输出电流的直流分量。为此,提出一种新的控制... 单相无变压器型全桥并网逆变器由于体积小、效率高、造价低,被广泛地应用于低功率光伏并网系统中。在双极性脉宽调制方式下,全桥逆变器的共模电压恒定,不产生共模电流。但此调制方式不能消除输出电流的直流分量。为此,提出一种新的控制算法来抑制直流分量的输出。该算法使用2个补偿环节分别抑制由于调制脉宽不对称和并网电流检测误差导致的直流分量,无需增加外围硬件电路,且所增加的环节只占用很少的控制芯片资源。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和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系统 无变压器型全桥逆变器 调制方式 共模电流 直流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型并联有源滤波器的设计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汤赐 罗安 +1 位作者 荣飞 李锋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107,共7页
为满足高压、大容量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的工程要求,提出一种混合型并联有源滤波器。详细介绍了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设计方法及工程应用中的具体注意事项。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混合型并联有源滤波器有着良好的性价比,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 为满足高压、大容量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的工程要求,提出一种混合型并联有源滤波器。详细介绍了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设计方法及工程应用中的具体注意事项。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混合型并联有源滤波器有着良好的性价比,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 有源滤波 无源滤波 输出滤波 耦合变压器 电压源逆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源型机电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郑旭 丁坚勇 +3 位作者 朱若曦 曾妮 毛承雄 王丹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243-2250,共8页
传统机械式直流断路器通过在直流电流上迭加一个振幅逐渐增大的振荡电流来制造一个"人工电流零点",完成电路开断。这将导致该断路器在开断时会承受很大的正向电流,增大对断路器开关触头的损伤。针对传统直流断路器存在的这一... 传统机械式直流断路器通过在直流电流上迭加一个振幅逐渐增大的振荡电流来制造一个"人工电流零点",完成电路开断。这将导致该断路器在开断时会承受很大的正向电流,增大对断路器开关触头的损伤。针对传统直流断路器存在的这一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电流源型机电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利用电力电子器件构造换流电路,控制产生大小和波形均可控的叠加电流,在产生过零点的同时减小电流的正向幅值,能有效减小高压直流断路器分闸时产生的电弧,减小对直流开关触头的损伤,延长其寿命。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该断路器成功开断工况电流和故障电流,并大幅降低了正向电流。进一步以正在筹建的蒙西特高压直流工程为例,通过PSCAD/ETMDC仿真平台,模拟该断路器作为直流金属回路转换开关成功开断直流线路故障电流并保持系统电压稳定的过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新型直流断路器能够快速有效地开断直流线路故障电流,可以作为单极闭锁的后备动作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断路 特高压直流输电 直流线路故障 电力电子 PWM电流源逆变 中频变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式可控电抗器的控制绕组无功容量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海涛 张卫星 +1 位作者 刘瑜 杨爱新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72,112,共4页
分析比较两种不同绕组控制方式下的电抗器:晶闸管控制方式(thyristor con tro llab le reactor,TCR)和先进静止无功发生器控制方式(advanced static var generator,A SVG)。针对TCR控制方式在轻载或空载存在死区的问题,提出将第一级控... 分析比较两种不同绕组控制方式下的电抗器:晶闸管控制方式(thyristor con tro llab le reactor,TCR)和先进静止无功发生器控制方式(advanced static var generator,A SVG)。针对TCR控制方式在轻载或空载存在死区的问题,提出将第一级控制绕组采用A SVG控制方式,以增加可调性并减少谐波含量。将多并联支路型可控电抗器的支撑导通法,应用到变压器式可控电抗器的绕组功率控制上,通过第一级A SVG控制绕组和其它TCR控制绕组的相互配合,实现连续平滑调节。针对无功容量最优分配问题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以此确定出各级绕组最佳的功率容量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电抗 变压器 支撑导通法 电压逆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四桥臂电压源高频链逆变器 被引量:26
18
作者 万山明 吴芳 黄声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47-51,共5页
三相四桥臂高频链逆变器直流输入和交流输出之间采用高频变压器隔离变换,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同时它还可以给三相不平衡负载供电。研究了一种单向全桥逆变电路,电路由DC/DC和DC/AC两部分构成,功率由直流侧向交流侧单向流动。通过... 三相四桥臂高频链逆变器直流输入和交流输出之间采用高频变压器隔离变换,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同时它还可以给三相不平衡负载供电。研究了一种单向全桥逆变电路,电路由DC/DC和DC/AC两部分构成,功率由直流侧向交流侧单向流动。通过同步控制,可以实现DC/DC部分的功率管的软开关工作方式。通过空间矢量控制方法,可以提高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采用全数字化控制电路构建了一台1KW样机,给出了样机的参数。文章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链逆变 三相 桥臂 电压源 DC/DC 全桥逆变电路 变压器隔离 不平衡负载 DC/AC 直流输入 单向流动 同步控制 工作方式 控制方法 空间矢量 母线电压 控制电路 全数字化 体积小 重量轻 交流侧 软开关 功率管 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变压器式可控电抗器及其仿真 被引量:10
19
作者 丁洪发 朱庆春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5-30,共6页
为满足谐波要求,传统的变压器式可调电抗器(ControllableShuntReactorofTransformerType, CSRT)在轻载时存在一段不可调的死区。针对这一缺点,提出了混合变压器式可控电抗器(HybridCSRT, HCSRT),它采用电压源型逆变器代替了CSRT中的反... 为满足谐波要求,传统的变压器式可调电抗器(ControllableShuntReactorofTransformerType, CSRT)在轻载时存在一段不可调的死区。针对这一缺点,提出了混合变压器式可控电抗器(HybridCSRT, HCSRT),它采用电压源型逆变器代替了CSRT中的反并联晶闸管来控制调节绕组的输出,通过合理设置各控制绕组的容量,N个控制绕组的HCSRT可以实现2N级分级平滑调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同时具有容性和感性无功补偿能力的混合变压器式静止无功补偿器。理论分析和数字仿真表明HCSRT和混合变压器式静止无功补偿器具有响应速度快、调节范围广、谐波污染小及性价比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可控电抗 变压器 无功补偿 电压源逆变 混合无功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逆变器研究
20
作者 魏立明 吕雪莹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02-1604,共3页
将燃料电池电堆输出的40 V直流低压电首先经过前级DC/DC变换器升压为400 V的高压直流电,后经全桥逆变器转换为220 V/50 Hz的交流电,分别对DC/DC变换器和全桥逆变器进行仿真分析,为燃料电池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 燃料电池 隔离全桥变换 DC/AC逆变 滤波 MATLAB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