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轧压下率对高强无取向电工钢变形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吴硕 贾涓 +3 位作者 宋新莉 程朝阳 吴隽 刘静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8-165,共8页
借助场发射扫描电镜(SEM+EBSD)、快速升温管式炉和交流磁性能测量仪研究高强无取向电工钢冷轧变形组织和磁性能随冷轧压下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冷轧高强无取向电工钢中形成含有大量亚结构的粗糙条带和变形量较小的光滑条带。粗糙条... 借助场发射扫描电镜(SEM+EBSD)、快速升温管式炉和交流磁性能测量仪研究高强无取向电工钢冷轧变形组织和磁性能随冷轧压下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冷轧高强无取向电工钢中形成含有大量亚结构的粗糙条带和变形量较小的光滑条带。粗糙条带具有γ取向,主要为{111}〈110〉,光滑条带具有{112}〈110〉和{001}〈110〉取向。粗糙条带中存在大量宽度约为2~3μm的剪切带,与轧向呈20°~35°夹角,且随压下率增大,数量逐渐增多。剪切带与基体间具有一定取向差,随压下率增大,剪切带逐渐从{111}〈110〉取向转向{223}〈110〉取向,与基体间取向差逐渐增大。退火后Goss和{111}面织构增多,{001}面织构减少;轧向磁感应强度增大,横向磁感应强度减小,各向异性显著,铁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无取向电工钢 冷轧压下率 剪切带 织构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硅无取向电工钢的高温氧化行为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云霞 刘晓强 +3 位作者 程林 曹瑞芳 刘恭涛 李跃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4-270,306,共8页
采用对比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的高硅无取向电工钢的氧化行为,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其EDS功能观察了经不同温度(1030~1240℃)加热后高硅无取向电工钢氧化层的微观形貌、结构组成及合金元素的偏析现象.结果表明:经高温加热后的高... 采用对比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的高硅无取向电工钢的氧化行为,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其EDS功能观察了经不同温度(1030~1240℃)加热后高硅无取向电工钢氧化层的微观形貌、结构组成及合金元素的偏析现象.结果表明:经高温加热后的高硅无取向电工钢氧化层主要包括4部分,分别为纯氧化铁层、铁橄榄石和氧化铁混合层、富Si区与贫Si区混合层、致密氧化膜层;高温氧化过程中会产生Si成分偏析现象,1240℃时Si的偏析深度可达130μm,不同深度偏析处的Si质量分数相差可达0.9%,且随着温度的降低,偏析程度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硅无取向电工钢 氧化层 Si偏析 铁橄榄石 致密氧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无取向电工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潘振东 项利 +2 位作者 张晨 仇圣桃 王忠英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4,共8页
针对宝钢集团、日本新日铁住金和JFE公司公开的相关专利等资料,总结了国内外高强度无取向电工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电工钢的化学成分、生产工艺及产品性能,指出固溶强化、细晶强化、析出强化、位错强化都有可能被用来提高无取向电工... 针对宝钢集团、日本新日铁住金和JFE公司公开的相关专利等资料,总结了国内外高强度无取向电工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电工钢的化学成分、生产工艺及产品性能,指出固溶强化、细晶强化、析出强化、位错强化都有可能被用来提高无取向电工钢的强度,并阐述了四种强化方式的优缺点;指出在高强度无取向电工钢的研发过程中,需根据其具体用途确定目标性能,再采用合适的强化手段,最终实现力学性能、磁性能和生产性能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 无取向电工钢 强化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铈含量对1.2%Si无取向电工钢组织、织构及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罗翔 项利 +1 位作者 仇圣桃 朱心昆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0,31,共6页
在实验室模拟CSP流程制备了不同含量稀土铈(质量分数0-0.018%)的1.2%Si无取向电工钢,并对其进行1000℃×5min的再结晶退火处理,研究了铈质量分数对无取向电工钢夹杂物、显微组织、再结晶织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在实验室模拟CSP流程制备了不同含量稀土铈(质量分数0-0.018%)的1.2%Si无取向电工钢,并对其进行1000℃×5min的再结晶退火处理,研究了铈质量分数对无取向电工钢夹杂物、显微组织、再结晶织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铈质量分数的增加,微细夹杂物数量、再结晶晶粒尺寸、{100}和{110}织构组分、磁感应强度先增后减,{111}织构组分、铁损先减后增;铈的质量分数为0.005l%时,钢中的夹杂物数量最少,再结晶晶粒尺寸最大,有利织构最多,磁性能最优,铁损P15/50为3.253W·kg^-1,磁感应强度B50为1.751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无取向电工钢 铈含量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晶体学平面对无取向电工钢电磁性能的贡献及其磁性各向异性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长一 冯大军 +2 位作者 黎世德 郭小龙 周顺兵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93-396,共4页
论证了不同晶体学平面对无取向电工钢电磁性能的贡献及其磁性各向异性。结果表明,不同晶面的这两项指标均与它们在极图上的位置有关,13个重要晶面对无取向电工钢磁感应强度的贡献依照以下次序降低:{100}-{310}-{411}-{521}-{210}-{110}... 论证了不同晶体学平面对无取向电工钢电磁性能的贡献及其磁性各向异性。结果表明,不同晶面的这两项指标均与它们在极图上的位置有关,13个重要晶面对无取向电工钢磁感应强度的贡献依照以下次序降低:{100}-{310}-{411}-{521}-{210}-{110}、{431}、{321}和{211}-{221}-{332}-{433}-{111};而磁性各向异性则以{110}晶面最强,{111}晶面最弱,{111}晶面及其他晶面的磁性各向异性以{110}晶面的极点为中心呈放射递减状分布在反极图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电工钢 织构 电磁性能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无取向电工钢在退火过程中组织和织构取向的演变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冠桥 曾燕屏 +2 位作者 王立军 陈海林 崔会杰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5-47,51,共4页
通过金相分析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一种新型含铜无取向电工钢在950℃退火不同时间(3~180s)空冷后的组织和织构取向的演变。结果表明:该钢在退火3s时的主要织构为α和γ线织构,{100}<110>织构最强;退火20s时织构以<111&g... 通过金相分析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一种新型含铜无取向电工钢在950℃退火不同时间(3~180s)空冷后的组织和织构取向的演变。结果表明:该钢在退火3s时的主要织构为α和γ线织构,{100}<110>织构最强;退火20s时织构以<111><112>、{111}<110>、{112}<110>、高斯织构和立方织构为主,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高斯织构和立方织构强度呈减弱趋势;合理控制保温时间有利于提高{100}、{110}面织构的占有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电工钢 退火 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辊薄带连铸1.2%Si无取向电工钢组织和析出物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元祥 许云波 +1 位作者 刘振宇 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3-656,672,共5页
研究了双辊薄带连铸条件下,1.2%Si无取向电工钢初始组织和析出物形貌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1 550℃浇注条件下,铸带经过空冷后以粗大的原始铸态铁素体组织为主,也有一部分相变产生的细小晶粒,晶粒尺寸范围为50~400μm.铸带中析出物为Al... 研究了双辊薄带连铸条件下,1.2%Si无取向电工钢初始组织和析出物形貌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1 550℃浇注条件下,铸带经过空冷后以粗大的原始铸态铁素体组织为主,也有一部分相变产生的细小晶粒,晶粒尺寸范围为50~400μm.铸带中析出物为AlN和MnS,其中AlN析出分为高温析出和相变析出两种,高温析出AlN尺寸在0.5μm左右,相变析出AlN尺寸则在100 nm左右,二者对再结晶组织影响不大.MnS在铸带成型和成品退火过程中都有析出,尺寸范围为30~4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辊薄带连铸 无取向电工钢 组织 析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无取向电工钢再结晶织构形成机制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长一 张新仁 +2 位作者 谢晓心 周顺兵 王志奋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47-150,共4页
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无取向电工钢冷轧基体中各晶体学方向的点阵畸变储能和亚晶块尺寸,研究其微结构对再结晶织构的影响,并探讨了无取向电工钢中再结晶织构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形变储能和亚晶尺寸对再结晶织构的影响显著,"定... 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无取向电工钢冷轧基体中各晶体学方向的点阵畸变储能和亚晶块尺寸,研究其微结构对再结晶织构的影响,并探讨了无取向电工钢中再结晶织构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形变储能和亚晶尺寸对再结晶织构的影响显著,"定向成核"再结晶织构形成机制是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衍射 无取向电工钢 再结晶 织构 点阵畸变储能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时间对无取向电工钢50W600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帆 熊晨光 +2 位作者 项利 樊立峰 仇圣桃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研究了退火时间对无取向电工钢50W600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退火时间延长,晶粒尺寸不断增大,晶粒更加均匀化,铁损逐渐降低;退火板中有利织构{100}与{110}织构含量降低,不利织构{111}织构含量增加,磁感降低。本实验条件下975℃... 研究了退火时间对无取向电工钢50W600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退火时间延长,晶粒尺寸不断增大,晶粒更加均匀化,铁损逐渐降低;退火板中有利织构{100}与{110}织构含量降低,不利织构{111}织构含量增加,磁感降低。本实验条件下975℃×7 min为最佳退火工艺,成品铁损3.51 W/kg,磁感1.73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电工钢 50W600 退火 组织 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取向电工钢剪切仿真Johnson-Cook模型参数确定及剪切过程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阎秋生 焦竞豪 +1 位作者 路家斌 徐超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3-171,共9页
为了建模仿真分析无取向电工钢剪切加工过程,首先使用万能试验机对4种35WW300无取向电工钢拉伸试样进行不同应力三轴度的拉伸实验,获得拉伸过程中的载荷-位移曲线和Johnson-Cook模型参数。其次,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拉伸试样的准静... 为了建模仿真分析无取向电工钢剪切加工过程,首先使用万能试验机对4种35WW300无取向电工钢拉伸试样进行不同应力三轴度的拉伸实验,获得拉伸过程中的载荷-位移曲线和Johnson-Cook模型参数。其次,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拉伸试样的准静态仿真模型,得到表面光滑、圆弧缺口、V形缺口和剪切等4种试样的应力三轴度大小分别为0.333、0.483、0.550和0.050,并根据拉伸实验数据结合仿真模拟结果进行数据拟合,得到无取向电工钢剪切模拟的Johnson-Cook本构方程和断裂准则模型参数,完成建模。最后,通过无取向电工钢在不同剪切间隙的横向剪切加工实验与数值模拟的特征带参数对比,验证了Johnson-Cook模型及拟合参数对模拟无取向电工钢塑性变形和剪切断裂过程的有效性,表明所建立模型用于仿真分析电工钢剪切过程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电工钢 Johnson-Cook模型 参数确定 剪切实验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电机用冷轧无取向电工钢退火板析出物的析出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娜 项利 +1 位作者 仇圣桃 赵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41-44,47,共5页
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了实验钢中主要析出物析出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液相和固液两相区中,AlN和MnS均不能析出;在奥氏体区,AlN和MnS具备热力学析出条件,平衡析出温度分别为1547、1582K。成品退火板中的析出物主要为AlN和MnS。扫描电镜下... 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了实验钢中主要析出物析出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液相和固液两相区中,AlN和MnS均不能析出;在奥氏体区,AlN和MnS具备热力学析出条件,平衡析出温度分别为1547、1582K。成品退火板中的析出物主要为AlN和MnS。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的AlN形貌多为长条状,MnS形貌多为棒状或近似球形。这两种析出物占了析出物总量的85%以上,尺寸集中分布在400~800nm;复合析出物主要是(Al2O3+MnS)和(AlN+MnS),形貌不规则,尺寸集中在0.7~1.5μm;透射电镜下观察到了少量100nm以下独立的AlN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电机 冷轧无取向电工钢 析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工艺参数对冷轧无取向电工钢薄板显微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彦 龚志翔 肖国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2-25,29,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爱泼斯坦方圈等仪器系统研究了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及升温速率对冷轧无取向电工钢薄板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通过控制退火工艺参数使薄板发生回复和再结晶,获得一定临界尺寸的均匀粗晶从而...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爱泼斯坦方圈等仪器系统研究了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及升温速率对冷轧无取向电工钢薄板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通过控制退火工艺参数使薄板发生回复和再结晶,获得一定临界尺寸的均匀粗晶从而提高电工钢的磁性能;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升高退火温度和延长退火时间可提高电工钢的磁性能;退火温度对磁性能的影响大于退火时间的影响,并且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电工钢的磁性能更加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电工钢 退火工艺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取向电工钢50W600在生产过程中的组织和织构演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帆 冯小明 +3 位作者 赵和明 熊晨光 樊立峰 仇圣桃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5-28,共4页
在实验室对现场生产的热轧无取向电工钢50W600进行冷轧和退火处理,研究了热轧、冷轧、退火钢板的显微组织和织构演变。结果表明:热轧板表层至1/4层为等轴晶的再结晶组织,中心层的大部分晶粒发生了再结晶,表层织构主要为黄铜与铜型织构,... 在实验室对现场生产的热轧无取向电工钢50W600进行冷轧和退火处理,研究了热轧、冷轧、退火钢板的显微组织和织构演变。结果表明:热轧板表层至1/4层为等轴晶的再结晶组织,中心层的大部分晶粒发生了再结晶,表层织构主要为黄铜与铜型织构,1/4层为高斯织构与α纤维织构,中心层主要为较强的α纤维织构;冷轧板为纤维状组织,主要为α纤维织构和γ纤维织构;退火板为再结晶组织,平均晶粒尺寸为53μm,主要为γ纤维织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电工钢 显微组织 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取工艺对新型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热轧带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冠桥 曾燕屏 +1 位作者 陈海林 王立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2-25,共4页
利用OM、SEM、TEM等实验方法研究了卷取工艺对一种新型含铜无取向电工钢晶粒度和析出相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电工钢热轧带卷取后的晶粒尺寸为18~24μm,在卷取过程中,热轧带中有一定数量的第二相析出,经EDS能谱及选区电子衍射分析,这些... 利用OM、SEM、TEM等实验方法研究了卷取工艺对一种新型含铜无取向电工钢晶粒度和析出相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电工钢热轧带卷取后的晶粒尺寸为18~24μm,在卷取过程中,热轧带中有一定数量的第二相析出,经EDS能谱及选区电子衍射分析,这些析出相主要为AlN。随着卷取工艺的变化,该电工钢的晶粒度大小变化不明显,析出相的类型、尺寸大小不发生改变,体积分数发生一定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电工钢 卷取工艺 晶粒尺寸 析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裁工艺对无取向电工钢叠片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心可 汪喆 +1 位作者 崔荣高 李淑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15-1121,共7页
为研究冲裁工艺对电动机定子铁芯的磁性能影响,采用不同的冲头和冲裁间隙,对无取向电工钢圆片进行冲裁加工,研究在不同冲裁工艺参数下所冲出的电工钢圆环叠片磁性能优劣.通过纳米压痕测试表征了无取向电工钢冲裁边缘的残余应力分布,研... 为研究冲裁工艺对电动机定子铁芯的磁性能影响,采用不同的冲头和冲裁间隙,对无取向电工钢圆片进行冲裁加工,研究在不同冲裁工艺参数下所冲出的电工钢圆环叠片磁性能优劣.通过纳米压痕测试表征了无取向电工钢冲裁边缘的残余应力分布,研究了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劣化与残余应力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对比3种不同冲头加工,平冲头冲裁后无取向电工钢叠片磁性能劣化程度最小,凹冲头次之,斜冲头最严重.当冲裁间隙为板厚的5%~20%时,随着冲裁间隙不断增大,无取向电工钢叠片磁性能劣化程度先减小后增大,存在最佳间隙.无取向电工钢叠片的磁性能劣化程度主要与冲裁边缘的残余应力峰值有关,残余应力峰值越大,无取向电工钢叠片磁性能劣化越严重.本研究可为工业无取向电工钢冲裁加工提供参数优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裁工艺 无取向电工钢叠片 磁性能测试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温度和Si含量对无取向电工钢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欧阳页先 刘静 +1 位作者 付兵 程朝阳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1-86,共6页
结合磁性能测试和微观组织观察,研究了Si含量和再结晶退火温度对无取向电工钢冷轧板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两组Si含量不同的无取向电工钢的晶粒尺寸增大,磁畴移动更容易,最大磁导率μmax增加,铁损P1.5/50随之降低... 结合磁性能测试和微观组织观察,研究了Si含量和再结晶退火温度对无取向电工钢冷轧板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两组Si含量不同的无取向电工钢的晶粒尺寸增大,磁畴移动更容易,最大磁导率μmax增加,铁损P1.5/50随之降低,而磁导率μ1.5/50则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800℃左右达到最大值。而当退火温度一定时,钢中Si含量越高,其铁损P1.5/50、磁感应强度B5000和磁导率μ1.5/50越低,且仅当退火温度高于800℃时,含Si量高的无取向电工钢的最大磁导率μmax更大。根据电机设计要求,可选择合适的无取向电工钢成分和退火工艺,以获得最优综合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电工钢 SI含量 铁损 磁感应强度 磁导率 晶粒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品厚度对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组织、织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经富 张迎晖 +4 位作者 秦镜 周情耀 赵海斌 聂金成 徐星星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20年第3期73-79,共7页
文中采用某企业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常化板,经过不同冷轧压下率一次性冷轧后高温退火,获得了不同厚度的成品板。利用EBSD等手段研究了成品厚度对组织、织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成品厚度减薄,总铁损不断降低,尤其在高频下... 文中采用某企业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常化板,经过不同冷轧压下率一次性冷轧后高温退火,获得了不同厚度的成品板。利用EBSD等手段研究了成品厚度对组织、织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成品厚度减薄,总铁损不断降低,尤其在高频下降低更为明显,这是因为高频下涡流损耗占主导,同时涡流损耗占总铁损的比重也随着成品厚度减薄而不断降低。平均晶粒尺寸随着成品厚度减薄略有减小,组织均匀性变差,但厚度减薄导致的涡流损耗降低仍占据着主导作用,因此总的铁芯损耗出现下降。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γ织构和α*织构不断增强,λ织构呈减弱的趋势;有利织构与有害织构体积分数的比值不断下降,导致磁感应强度B50也随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电工钢 高牌号 成品厚度 磁性能 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W470无取向电工钢高温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花艳侠 李激光 +2 位作者 张晨 项利 仇圣桃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64-66,共3页
采用Gleeble3800应力/应变热模拟试验机,对现场生产的50W470无取向电工钢(0.0029%C,1.60%Si)进行了高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50W470无取向电工钢有着良好的热塑性,只存在第Ⅲ脆性温度区(600~750℃),不存在第Ⅱ脆性区。这是因为... 采用Gleeble3800应力/应变热模拟试验机,对现场生产的50W470无取向电工钢(0.0029%C,1.60%Si)进行了高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50W470无取向电工钢有着良好的热塑性,只存在第Ⅲ脆性温度区(600~750℃),不存在第Ⅱ脆性区。这是因为该成分无取向电工钢在凝固冷却过程中酌相含量很少,难以对钢的热塑性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同时,动态再结晶的发生使得形变过程中晶界的应力集中得到缓解,阻止了裂纹的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电工钢 高温力学性能 动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力-磁耦合效应的无取向电工钢片磁致伸缩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15
19
作者 贲彤 陈芳媛 +1 位作者 陈龙 闫荣格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5361-5370,共10页
硅钢铁心结构的振动噪声成为制约电工装备节能化发展的瓶颈问题。采用夹紧措施可抑制铁心振动,但夹紧力会改变铁心磁性能,且施加不当可导致铁心振动加剧甚至损坏,原因为应力使硅钢材料磁畴产生旋转和壁移,引起磁致伸缩饱和,造成振动加... 硅钢铁心结构的振动噪声成为制约电工装备节能化发展的瓶颈问题。采用夹紧措施可抑制铁心振动,但夹紧力会改变铁心磁性能,且施加不当可导致铁心振动加剧甚至损坏,原因为应力使硅钢材料磁畴产生旋转和壁移,引起磁致伸缩饱和,造成振动加剧。因此,为了实现硅钢铁心应力加载问题的准确预测,需建立基于应力下饱和磁畴壁移效应的电工钢片磁致伸缩模型。首先,该文提出基于力-磁耦合效应的磁致伸缩改进模型,并通过耦合Weiss分子场、退磁系数和钉扎效应参数考虑磁致伸缩的滞回特性;然后,测量无取向电工钢片的磁滞和磁致伸缩回线,提取控制饱和磁畴壁移的磁场和形变等模型参数;最后,编程实现模型的仿真,通过对比仿真及实验的磁致伸缩应变曲线,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致伸缩效应 磁化特性 预应力 无取向电工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Si+Al)无取向电工钢热变形行为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鹏飞 唐广波 +1 位作者 彭宁琦 宋仁伯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19,共4页
使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机,在750~1100℃温度和0.1~10 s-1应变速率条件下进行单道次压缩,研究了1.3%(Si+Al)无取向电工钢的热变形行为,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回归分析得到试验钢铁素体区、两相区和奥氏体区的热变形激活能和热变形方程。... 使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机,在750~1100℃温度和0.1~10 s-1应变速率条件下进行单道次压缩,研究了1.3%(Si+Al)无取向电工钢的热变形行为,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回归分析得到试验钢铁素体区、两相区和奥氏体区的热变形激活能和热变形方程。结果表明,在相同应变速率及变形程度下,试验钢在750~960℃和1020~1100℃内,变形抗力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下降;在960~1020℃,变形抗力随温度的升高逐渐上升。试验钢铁素体区和奥氏体区的热变形激活能分别为410.0、287.2 kJ/mol,两相区变形激活能随变形温度的上升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电工钢 热变形 流变应力 两相区 变形激活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