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间歇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师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4期95-98,共4页
目的分析无创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NRDS患儿分为对照组(采用NIPPV治疗,28例)和观察组(采用NIPPV联合PS治疗,32例)。比较两组患儿疗效、起始无... 目的分析无创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NRDS患儿分为对照组(采用NIPPV治疗,28例)和观察组(采用NIPPV联合PS治疗,32例)。比较两组患儿疗效、起始无创通气(NIV)失败率、呼吸困难缓解时间、氧疗时间、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酸碱度(pH)]及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88%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观察组起始NIV失败率3.13%低于对照组的25.00%,呼吸困难缓解时间(17.24±5.42)h、氧疗时间(2.61±1.14)d、住院时间(39.14±7.28)d均短于对照组的(29.71±10.64)h、(3.52±1.39)d、(45.74±11.36)d(P<0.05)。治疗1 h后,观察组PaCO_(2)(41.71±3.15)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的(44.01±3.27)mm Hg,pH(7.30±0.08)、PaO_(2)(80.10±6.13)mm Hg高于对照组的(7.26±0.07)、(73.32±5.25)mm Hg(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结论采用NIPPV与PS联合治疗NRDS患儿能提高疗效,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提高氧合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间歇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通气技术联合早期肺康复训练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2
作者 胡秋菊 牟敏 聂周莲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通气技术联合早期肺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6例,其中2019年12月—2020年11月入院的48例作为对照组,2020年12月—2021年10月入院...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通气技术联合早期肺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6例,其中2019年12月—2020年11月入院的48例作为对照组,2020年12月—2021年10月入院的48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及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通气技术,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期肺康复训练,疗程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相关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呼吸频率、呼吸困难量表评分(mMRC)、6 min步行距离、左右手握力及血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PaO_(2)、SaO_(2)、血清SOD水平、6 min步行距离及左、右手握力均升高,PaCO_(2)、呼吸频率、mMRC及血清MDA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变化更明显(P均<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发生VAP 4例(8.33%),对照组发生VAP 15例(31.25%),两组比较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通气技术联合早期肺康复训练能有效减轻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及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其呼吸频率及血气情况,提高其运动耐力及左右手握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通气技术 肺康复训练 血气分析 氧化应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于晓岩 吴善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2期100-101,共2页
目的分析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 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行n SIMV治疗,对照组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 目的分析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 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行n SIMV治疗,对照组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 h,观察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 O2)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吸氧分数(Fi 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支持时间、气管插管上机率、CO2潴留率、低氧血症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 SIMV能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缩短呼吸支持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衰竭 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院间歇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清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9期180-181,共2页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间歇使用无创呼吸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作用。方法将4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无创呼吸机组)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24例,观察两组治疗前、1d后、3d后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7d...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间歇使用无创呼吸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作用。方法将4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无创呼吸机组)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24例,观察两组治疗前、1d后、3d后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7d后呼吸困难评分及平均住院天数情况。结果经间歇使用无创通气患者1d后、3d后呼吸频率、心率下降明显,血氧饱和度上升明显,7d后呼吸困难改善明显,平均住院天数缩短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性呼吸适用于基层医院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经济且使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无创间歇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叶巧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7期92-94,共3页
目的分析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实施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实施鼻塞式无创同步间... 目的分析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实施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实施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呼吸支持时间、血气分析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呼吸支持时间为(3.55±1.80)d,短于对照组的(5.66±2.8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h,两组患儿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吸入氧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研究组患儿氧分压(58.70±4.59)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的(54.92±4.22)mm Hg,二氧化碳分压(39.16±3.86)mm Hg、吸入氧浓度(32±8)%均低于对照组的(43.22±4.08)mm Hg、(3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气管插管上机率、低氧血症发生率、二氧化碳潴留发生率分别为24.00%、8.00%、16.00%,均低于对照组的60.00%、44.00%、4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采用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可缩短呼吸支持时间,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新生儿呼吸衰竭 呼吸支持时间 血气分析指标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间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探究
6
作者 陈晓鑫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24期97-98,共2页
目的:探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间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40)。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吸氧及用药治疗。... 目的:探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间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40)。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吸氧及用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间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结果: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CO2、PaO2、SGRQ评分、CAT评分及血清hs-CRP的水平相比,P>0.05。与接受治疗前相比,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CO2、SGRQ评分、CAT评分及血清hs-CRP的水平均较低,其PaO2均较高,P<0.05。接受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PaCO2、SGRQ评分、CAT评分及血清hs-CRP的水平均较低,其PaO2较高,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间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其血气指标及健康状况,减轻其气道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间歇无创机械通气 血气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间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探讨
7
作者 凌勇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20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间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其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扬州洪泉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21例,对其均进行间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然后比较治疗前后其血...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间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其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扬州洪泉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21例,对其均进行间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然后比较治疗前后其血气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结果:1)治疗前,这些患者的PaO2、PaCO2分别为(56.07±3.55)mmHg、(52.43±4.85)mmHg。治疗2个月后,这些患者的PaO2、PaCO2分别为(63.89±5.17)mmHg、(40.86±2.68)mmHg。治疗2个月后,这些患者的PaO2高于治疗前,其PaCO2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这些患者血清hs-CRP、IL-8的水平分别为(6.55±2.03)mg/L、(43.09±11.36)pg/mL。治疗2个月后,这些患者血清hs-CRP、IL-8的水平分别为(6.87±1.87)mg/L、(43.85±10.20)pg/mL。这些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后其血清hs-CRP、IL-8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间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地提高其PaO2,降低其PaCO2,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呼吸衰竭 间歇无创机械通气 血气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无创呼吸机支持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晓玲 朱芳艮 +2 位作者 阮仁伟 裴婷 何亚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454-457,共4页
目的:探究无创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两种无创呼吸机支持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 目的:探究无创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两种无创呼吸机支持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接受的无创呼吸机支持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CPAP模式)和研究组(NIPPV模式),每组30例。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变化。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给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对两组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气胸、胃肠功能障碍、坏死性小肠结膜炎(NEC)、肺部感染、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评估两种不同无创呼吸机支持模式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新生儿治疗后PaO_(2)、pH均升高(P<0.05),PaCO_(2)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PaO_(2)、pH上升和PaCO_(2)值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给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BPD、气胸、肺部感染、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无NEC、视网膜病变发生。结论:NIPPV模式治疗NRDS,疗效明显优于NCPAP模式,NIPPV模式可有效改善NRDS患儿肺功能与血氧状态,缩短无创呼吸机支持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间歇正压通气 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