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机械正压通气在治疗急性左心衰竭过程中对血脑钠素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海燕 李春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正压通气在治疗急性左心衰竭过程中对血脑钠素浓度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无创通气组常规治疗左心衰竭加用无创通气15例,未用呼吸机组常规治疗左心衰竭13例。选取10例健康成年人为正常对照组。采...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正压通气在治疗急性左心衰竭过程中对血脑钠素浓度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无创通气组常规治疗左心衰竭加用无创通气15例,未用呼吸机组常规治疗左心衰竭13例。选取10例健康成年人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ASA方法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3、7h血脑钠素浓度。结果未用呼吸机组、无创通气组治疗前血脑钠素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未用呼吸机组治疗后3、7h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无创通气组较未用呼吸机组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血脑钠素在无创机械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过程中较未用呼吸机组显著下降。证明随着心功能好转,血脑钠素浓度亦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机械正压通气 急性左心衰竭 脑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体验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永刚 魏花萍 杜松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9-12,共4页
目的了解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患者的真实心理体验及护理需求。方法 2012年1-6月,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方法,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选择曾经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ICU接受过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14名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对访谈资料录音后进行整... 目的了解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患者的真实心理体验及护理需求。方法 2012年1-6月,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方法,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选择曾经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ICU接受过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14名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对访谈资料录音后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患者在接受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时常忍受着折磨与痛苦,如身体上的不适、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困难、语言沟通受阻、人机不协调、活动受限等;并有心理异常,如焦虑和恐惧、孤独等。患者积极寻求支持与帮助,如专业技术人员的同情和支持、家人的支持等,并积极重视自己。结论正确、细致、周到的护理有利于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体验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临床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桂英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180-1181,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94例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组按照实验设计予以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94例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组按照实验设计予以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结果:护理干预组对无创呼吸机心理恐惧程度、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无创呼吸机的依从性、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依从性,减轻恐惧心理及其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呼吸机临床治疗效果,达到理想治疗目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4
作者 张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07-207,共1页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COPD致Ⅱ型呼吸衰竭13例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纪颖 于海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7期1464-1465,共2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查阅COPD所致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共36例,比较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及呼吸兴奋剂患者对于患者的症状、体征、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的疗效。结果应用无...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查阅COPD所致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共36例,比较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及呼吸兴奋剂患者对于患者的症状、体征、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的疗效。结果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技术可使患者的症状、体征、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到较理想状态,与应用呼吸兴奋剂患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技术可以明显缩短COPD所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达到缓解期的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医疗资源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Ⅱ型呼吸功能不全 呼吸系统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兴奋剂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宝华 左志通 +3 位作者 史建平 王旭 张彩娣 邹新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9-290,共2页
目的:探讨呼吸兴奋剂联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抗感染、氨茶碱静脉滴注、对症等常规及NIPPV治疗;... 目的:探讨呼吸兴奋剂联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抗感染、氨茶碱静脉滴注、对症等常规及NIPPV治疗;治疗组另加用呼吸兴奋剂治疗。观察治疗后格拉斯哥评分、血气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及格拉斯哥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兴奋剂联合NIPPV对COPD合并肺性脑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兴奋剂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肺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冠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影响研究 被引量:53
7
作者 刘新兵 冯六六 +7 位作者 黄红漫 俞建华 曹国良 张书富 周明成 许其倓 陈允硕 李毅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冠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熄者心律失常影响的研究。方法:将80例冠心病合并OSAHS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标准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支持,采用持续性正压通气模式,...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冠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熄者心律失常影响的研究。方法:将80例冠心病合并OSAHS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标准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支持,采用持续性正压通气模式,呼吸频率12~16次/min,滴定在6~10cmH2O(1cmH2O=0.098kPa),每晚至少3h。对照组40例,按冠心病指南进行标准治疗。两组均在入选第1天和3个月后检测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浓度。主要终点:心律失常负荷的变化。次要终点: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植入永久起搏器联合终点。结果:动态心电图监护:治疗组第1天和3个月后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第1天和3个月后的前后差值比较,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计数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连续24h内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每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校正的QT值(QTc)、QT间期的离散度(QTd)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3个月内共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3例,其中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对照组植入永久起搏器2例,治疗组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结论:冠心病合并OSAHS患者予兀创机械通气治疗能显著降低心律失常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冠心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持续正压无创机械通气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创-无创机械通气降级治疗策略在气管切开呼吸机依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高胜浩 李琳璨 +6 位作者 张晓菊 马利军 黄泰博 忽新刚 王海播 王凯 程剑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1-576,共6页
背景撤机困难作为临床机械通气患者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虽临床已采取相应措施,但针对撤机失败呼吸机依赖(DVWR)患者的撤机策略仍在探索。目的探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降级治疗策略在DVW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 背景撤机困难作为临床机械通气患者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虽临床已采取相应措施,但针对撤机失败呼吸机依赖(DVWR)患者的撤机策略仍在探索。目的探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降级治疗策略在DVW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8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无创正压呼吸机经分体式湿化器与单呼吸管道、P-V平台漏气阀、延长管和人工气道导管直接连接,形成漏气的单呼吸环路,进行有创-无创机械通气降级治疗,其中2例患者因个人原因退出。记录改用无创机械通气降级治疗前1 h和降级治疗后2 h、24 h时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指脉氧饱和度(SpO2)、pH值、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碳酸氢根离子(HCO3-)、剩余碱(BE)、痰液黏稠度等情况以及患者无创机械通气降级治疗后RICU住院时间及转归情况,并比较降级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有无差异。结果降级治疗后2 h心率、呼吸频率大于降级治疗前1 h,降级治疗后2 h心率大于降级治疗后24 h(P<0.05)。降级治疗前1 h PaCO2水平低于降级治疗后2 h,PaO2水平高于降级治疗后2 h,降级治疗后2 h PaO2水平低于降级治疗后24 h(P<0.05)。患者痰液黏稠度分级不随降级治疗前后时间变化而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2.36,P=0.670)。降级治疗后患者RICU平均住院时间为(15.6±4.3)d,观察随访58例患者24周后,28例(48.2%)患者撤机并拔出气管导管,封闭气管切口;15例(25.9%)患者撤机改为经气管切开处加温湿化吸氧;12例(20.7%)患者自配无创正压呼吸机,转入普通病房、康复医院及家庭继续实施降级治疗;3例(5.2%)患者在RICU因感染死亡。其中28例拔管患者中有4例(14.3%)因痰液问题再次行气管切开,15例撤机保留气管切开氧疗患者中2例(13.3%)中途再次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随访截止时,采用降级治疗患者均无明显不适和不耐受现象。结论有创-无创机械通气降级治疗策略可有效提高气管切开DVWR患者的撤机成功率及生活质量,可作为有创机械通气的一种安全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 负压 呼吸功能不全 呼吸衰竭 呼吸机依赖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降级治疗 人工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杜崇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62-1362,1365,共2页
关键词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