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技术联合康复方法治疗屈指肌腱损伤的效果评价
1
作者 周业渊 张寿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86-87,共2页
对520例共1 362条屈指肌腱损伤患者采用无创技术联合康复方法治疗,疗程结束后评定效果。发现520例屈指肌腱损伤患者均Ⅰ期愈合,未发生感染及肌腱断裂。进行TAM系统评定方法评定伤指的运动功能,优920例,良365例,可72例,差5例,总优良率94.... 对520例共1 362条屈指肌腱损伤患者采用无创技术联合康复方法治疗,疗程结束后评定效果。发现520例屈指肌腱损伤患者均Ⅰ期愈合,未发生感染及肌腱断裂。进行TAM系统评定方法评定伤指的运动功能,优920例,良365例,可72例,差5例,总优良率94.35%。提示无创技术联合康复方法治疗屈指肌腱损伤疗效佳,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技术 康复 屈指肌腱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心肌做功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研究进展
2
作者 叶白冰 李秀娟 陈赛君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期5-7,共3页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及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居高不下,严重损害了我国居民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导致心血管疾病的社会负担不断加重,大量消耗医疗资源。早期明确诊断心血管疾病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控...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及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居高不下,严重损害了我国居民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导致心血管疾病的社会负担不断加重,大量消耗医疗资源。早期明确诊断心血管疾病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控制患者病情进展和改善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无创心肌做功技术(MW)属于超声心动图新技术,由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衍生而来,可通过拟合受检者血压值及2D-STI获取的心肌纵向应变参数,得到左心室压力-应变环(PSL),反映左心室心肌功耗状态,对受检者的心脏功能进行评价。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急性胸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能够为临床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指导,可使大量患者获益,有效提高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心肌做功技术 心血管疾病 诊断 预后评估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在胎儿脉络丛囊肿筛查染色体异常的应用
3
作者 代鹏 孔祥东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0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技术(NIPT)应用于胎儿脉络丛囊肿(CPC)筛查染色体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胎儿CPC或CPC合并其他超声软指标异常孕妇选择NIPT的临床资料,总结NIPT的检出率、阳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608例胎儿CPC或CPC合并...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技术(NIPT)应用于胎儿脉络丛囊肿(CPC)筛查染色体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胎儿CPC或CPC合并其他超声软指标异常孕妇选择NIPT的临床资料,总结NIPT的检出率、阳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608例胎儿CPC或CPC合并其他超声软指标异常孕妇中,16例胎儿为高风险,检出率为2.6%(16/608),9例为染色体非整倍体,7例为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15例孕妇选择了浸入性产前诊断,确诊8例,阳性预测值(PPV)为53.3%(8/15)。≥35岁和<35岁的胎儿CPC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iCPC和cCPC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88,P=0.003)。双侧、左侧和右侧胎儿CPC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C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存在相关性。NIPT可应用于超声提示胎儿CPC孕妇的可选筛查技术,且筛查准确性较高,避免侵入性检查,有助于提高产前诊断的检出率,降低产前诊断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检测技术 脉络丛囊肿 染色体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脑机接口技术与产业发展态势
4
作者 周洁 成苈委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5年第3期53-58,共6页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作为一种变革性技术,通过直接在大脑与外部设备间建立通信与控制通道,实现了对人体功能的辅助、增强和修复。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BCI技术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作为一种变革性技术,通过直接在大脑与外部设备间建立通信与控制通道,实现了对人体功能的辅助、增强和修复。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BCI技术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和商业化。系统梳理了BCI技术的分类、发展趋势以及产业发展现状,并对未来趋势进行了研判。在技术层面,通信和运动类BCI以及治疗类BCI均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无创和有创技术的创新。在产业发展方面,全球多地政府已开展脑计划规划,为BCI指引发展方向,同时投融资活动日益活跃,产业链布局不断完善。预计未来将涌现一批BCI产业集聚区和优秀企业,推动产业加速发展。BCI技术有望在医疗康复、教育、工业等领域广泛应用,重塑人机交互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通信和运动类BCI 治疗类BCI 无创技术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囊仿生无创助产技术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胡美秀 林忠 《华夏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169-172,共4页
气囊仿生助产仪无创技术应用在阴道分娩,能使剖宫产率下降,有利于自然顺产。运用气囊仿生助产仪,施术者实施无创技术,未行传统助产会阴切开,而且有效降低发生会阴裂伤,降低产后出血,减轻分娩疼痛,缩短分娩产程时间,减少产妇历经产程的... 气囊仿生助产仪无创技术应用在阴道分娩,能使剖宫产率下降,有利于自然顺产。运用气囊仿生助产仪,施术者实施无创技术,未行传统助产会阴切开,而且有效降低发生会阴裂伤,降低产后出血,减轻分娩疼痛,缩短分娩产程时间,减少产妇历经产程的体力消耗,提高产妇分娩生理及生活质量,产妇产后恢复较快,有利于出生婴儿的哺育,有利于母婴健康,有益于家庭幸福。气囊仿生无创助产技术应用在阴道分娩是有效而且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仿生助产术 无创技术 阴道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无创经皮体外心脏起搏技术在心脏骤停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吴冰 崔勇 +2 位作者 郑彦宏 刘晓冰 窦健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2期70-72,共3页
目的 评价急诊无创经皮体外心脏起搏技术( NTCP)在心跳骤停( CA)患者心肺复苏( CP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突发CA患者57例,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CPR方法,治疗组在常规CPR的基础上联用 NTCP。观察治疗... 目的 评价急诊无创经皮体外心脏起搏技术( NTCP)在心跳骤停( CA)患者心肺复苏( CP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突发CA患者57例,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CPR方法,治疗组在常规CPR的基础上联用 NTCP。观察治疗组起搏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CPR 时间、自主循环恢复( ROSC)时间及肾上腺素用量。将治疗组患者按发生 CA至接受CPR的时间分为<5、5~10、>10 min,记录这三个时间段内起搏无效、起搏成功、临床有效、复苏成功、ROSC、存活出院的例数。结果 治疗组起搏无效3例、起搏成功7例、临床有效8例、复苏成功8例,起搏有效率为89.29%。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4.29%,对照组分别为2、9、18例及37.9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CPR时间、ROSC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肾上腺素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A时间>10 min的患者ROSC与起搏有效的比例均低于其他两个时间段( P<0.05)。 CA时间<5 min患者存活出院比例高于其他两个时间段( P<0.05)。结论 CA患者的抢救中联合应用NTCP进行CPR可以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心脏起搏技术 心脏停搏 心肺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血压测量技术与进展 被引量:42
7
作者 张政波 吴太虎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96-199,共4页
介绍了无创血压测量技术的发展简史,重点分析了当今无创血压测量领域里具有代表性的柯氏音听诊法、示波法、恒定 容积法的原理和特点,综述了国内外血压测量的现状,对血压无创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无创血压测量技术 柯氏音听诊法 示波法 恒定容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吸痰技术在支气管肺炎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静娴 王君琴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2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中行无创吸痰技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期间给予对照组(43例)传统吸痰,给予观察组(43例)...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中行无创吸痰技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期间给予对照组(43例)传统吸痰,给予观察组(43例)无创吸痰。观察并比较两组吸痰效果、吸痰配合度、吸痰并发症发生情况、体征恢复指标。结果观察组吸痰效果、吸痰配合度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止咳、肺啰音消失、憋喘消失、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中行无创吸痰,可有效提高吸痰总体效果,提升患儿配合度,明显减少吸痰相关并发症,有助于缩短患儿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炎 无创吸痰技术 配合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通气技术联合早期肺康复训练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9
作者 胡秋菊 牟敏 聂周莲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通气技术联合早期肺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6例,其中2019年12月—2020年11月入院的48例作为对照组,2020年12月—2021年10月入院...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通气技术联合早期肺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6例,其中2019年12月—2020年11月入院的48例作为对照组,2020年12月—2021年10月入院的48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及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通气技术,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期肺康复训练,疗程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相关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呼吸频率、呼吸困难量表评分(mMRC)、6 min步行距离、左右手握力及血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PaO_(2)、SaO_(2)、血清SOD水平、6 min步行距离及左、右手握力均升高,PaCO_(2)、呼吸频率、mMRC及血清MDA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变化更明显(P均<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发生VAP 4例(8.33%),对照组发生VAP 15例(31.25%),两组比较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通气技术联合早期肺康复训练能有效减轻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及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其呼吸频率及血气情况,提高其运动耐力及左右手握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通气技术 肺康复训练 血气分析 氧化应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技术治疗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效果评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马雪婷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6期23-24,共2页
目的 :探讨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技术治疗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期间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这72例患者分为低流量吸氧组和无... 目的 :探讨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技术治疗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期间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这72例患者分为低流量吸氧组和无创通气组,每组各有36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低流量吸氧组患者采用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技术进行治疗,对无创通气组患者采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技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PaO_2和PaCO_2的水平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低流量吸氧组患者相比,无创通气组患者的心率及PaO_2、PaCO_2的水平更佳,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技术治疗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能有效地改善该病患者的血气指标和心率,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技术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间质性肺炎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11
作者 买迪娜·阿布都瓦衣提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2期40-41,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间质性肺炎采用无创通气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55例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77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技术治疗。对比两... 目的研究急性间质性肺炎采用无创通气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55例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77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44%(76/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12%(64/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3.12±1.25)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4.22±1.21)d、CT肺部感染好转时间(14.81±1.03)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56±0.69)、(5.76±1.24)、(25.32±2.0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间质性肺炎的治疗中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间质性肺炎 无创通气技术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影像学技术在冠状动脉慢血流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文慧 张怡然 王海燕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35期104-108,共5页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也称心脏Y综合征和原发性慢血流现象,是指行冠状动脉造影时未见心外膜冠状动脉明显狭窄而出现远端血流明显延迟的一种现象。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CSFP患者的临床检出率逐渐升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也称心脏Y综合征和原发性慢血流现象,是指行冠状动脉造影时未见心外膜冠状动脉明显狭窄而出现远端血流明显延迟的一种现象。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CSFP患者的临床检出率逐渐升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再发心绞痛、脑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心源性死亡等较为严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评估冠状动脉血流的“金标准”是冠状动脉造影,但其属于有创检查,耗时、费力且风险相对较高。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疾病的诊治也开始从有创到无创过渡,因此运用无创影像学技术来评估CSFP可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评估CSFP的相关无创影像学技术主要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检查、心脏磁共振、放射性核素显像等,对上述CSFP评估相关的无创评估方法进行汇总分析可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影像学技术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心肌声学造影 甲襞微循环微分析 磁共振 放射性核素显像 冠状动脉慢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兴奋剂联合无创辅助通气技术治疗肺性脑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小龙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7期60-61,共2页
目的通过运用呼吸兴奋剂联合无创辅助通气技术治疗肺性脑病,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2011年收治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组选择呼吸兴奋剂联合无创辅助通气技术治疗,对照组选择常规治... 目的通过运用呼吸兴奋剂联合无创辅助通气技术治疗肺性脑病,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2011年收治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组选择呼吸兴奋剂联合无创辅助通气技术治疗,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配合无创辅助通气技术治疗。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病情严重度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意识状态对比,观察组意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出现39例无效患者,均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结论呼吸兴奋剂联合无创辅助通气治疗肺性脑病患者意识状态改善快、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兴奋剂 无创辅助通气技术 肺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神经调控技术治疗主观性耳鸣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杨双凤 杨令 +3 位作者 涂敏 谭裕玲 吕萍 王晓明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516-519,共4页
耳鸣是指无外界声源时被感知到的声音,药物及行为干预效果有限。随着神经调控技术的应用,尤其是无创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给耳鸣患者治疗带来了新方向。本文对声治疗、电刺激、重复经颅磁刺激在主观性耳鸣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耳鸣 无创神经调控技术 声治疗 电刺激 重复经颅磁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无创吸痰技术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成文 陈名武 王雪松 《安徽医学》 2023年第6期679-681,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无创吸痰技术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涡阳县医院儿科住院的80例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经鼻咽吸痰为对照组(32例),经鼻无创吸痰患儿为观察组(48例)。比较... 目的探讨经鼻无创吸痰技术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涡阳县医院儿科住院的80例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经鼻咽吸痰为对照组(32例),经鼻无创吸痰患儿为观察组(48例)。比较两组吸痰效果、入院时和入院3天临床危重度评分、呼吸道粘膜损伤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家属配合度等差异。结果观察组吸痰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观察组入院时和入院3天临床危重度评分干预前后降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粘膜损伤发生率(31.25%)低于对照组(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配合度(91.67%)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经鼻咽吸痰相比,无创吸痰技术能更好的清除痰液,改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症状,且并发症较少,依从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吸痰技术 毛细支气管炎 临床危重度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无创正压通气技术在慢阻肺呼吸衰竭护理中对病人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娄少云 《中国标准化》 2022年第20期273-275,共3页
目的:分析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无创正压通气的调节效果。方法:将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75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 目的:分析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无创正压通气的调节效果。方法:将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75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标准化无创正压通气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R、动脉血气指标、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R与SaO_(2)高于常规组,PaO_(2)与PaCO_(2)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技术能够调节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其效果显著,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无创正压通气技术 慢阻肺 呼吸衰竭 护理效果 血气指标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助产技术在足月正常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0期1810-1812,共3页
目的观察无创助产技术在足月正常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潢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足月正常分娩产妇,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传统助产法,观察组接受无创助产技术法。... 目的观察无创助产技术在足月正常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潢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足月正常分娩产妇,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传统助产法,观察组接受无创助产技术法。对两组产妇产后的会阴撕裂程度、会阴水肿及侧切率、产后疼痛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撕裂率、会阴水肿率、侧切率分别为14.00%、8.00%和6.00%,分别低于对照组的88.00%、26.00%和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足月正常产妇分娩中采用无创助产技术可降低产妇会阴撕裂和会阴水肿率,减轻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分娩 无创助产技术 会阴撕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耳廓矫正技术治疗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杰 王增芹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7期90-93,共4页
目的 研究无创耳廓矫正技术治疗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的疗效,探讨耳廓矫形的最佳矫正时间窗。方法 35例(60耳)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患儿,根据患儿开始矫正时的月龄不同分为<1月龄组[22例(39耳)]和1~3月龄组[13例(21耳)]。两组患儿均佩戴... 目的 研究无创耳廓矫正技术治疗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的疗效,探讨耳廓矫形的最佳矫正时间窗。方法 35例(60耳)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患儿,根据患儿开始矫正时的月龄不同分为<1月龄组[22例(39耳)]和1~3月龄组[13例(21耳)]。两组患儿均佩戴无创耳廓矫形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耳廓矫形器佩戴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月龄组和1~3月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85.71%,<1月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1~3月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月龄组的耳廓矫形器佩戴时间为(34.38±4.61)d,明显短于1~3月龄组的(49.71±7.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耳廓矫正技术对小儿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的矫正效果显著,耳廓畸形越早矫正效果越好、治疗周期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廓形态畸形 无创耳廓矫正技术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联合纳洛酮对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袁鹏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2期65-66,共2页
目的:研究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联合纳洛酮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陆良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OBG组,n=... 目的:研究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联合纳洛酮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陆良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OBG组,n=43)与对照组(REG组,n=43)。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对REG组患者进行治疗,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联合纳洛酮对OBG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接受通气治疗的时间及其住院的时间。结果:治疗后,OBG组患者的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_1)、最大呼气流量(PEF)和FEV_1/用力肺活量(FEV_1/FVC)均大于REG组患者,其接受通气治疗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REG组患者,P<0.05。结论:对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联合纳洛酮对其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肺功能,缩短其接受通气治疗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技术 纳洛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复苏液体管理的意义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媛媛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9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究感染性休克患者于早期复苏液体管理期间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8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早期复苏液体管理,观察组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照组应... 目的探究感染性休克患者于早期复苏液体管理期间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8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早期复苏液体管理,观察组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照组应用常规非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观察组干预前后无创动力学监测指标[心率(HR)、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HR、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HR(178.61±12.35)次/min、SV(16.39±4.78)cm^(3)、CI(5.57±1.37)L/(min·m^(2))、CO(2.14±0.74)L/min;干预后HR(121.48±13.06)次/min、SV(20.36±5.18)cm^(3)、CI(4.25±1.16)L/(min·m^(2))、CO(2.48±0.42)L/min。观察组干预后HR、CO、CI、SV水平均优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复苏液体管理期间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对于外周血管阻力、CI可以准确区分,有利于提升患者灌注水平,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氧代谢,值得借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感染性休克 早期复苏液体管理 应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