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脏性猝死的预防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燕 陈文华 +7 位作者 孙凯 张颖 安梦瑶 潘莹莹 吴艳娜 康毅 高卫真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65-1570,共6页
目的研究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NDLIP)对心脏猝死的预防作用。方法取健康,体质量(250±10)g的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1心肌梗死(MI)组:手术结扎动物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2周后成模;2 MI+N... 目的研究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NDLIP)对心脏猝死的预防作用。方法取健康,体质量(250±10)g的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1心肌梗死(MI)组:手术结扎动物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2周后成模;2 MI+NDLIP组:动物心肌梗死模型成功后,每隔1 d进行1次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直至第4周;3假手术(Sham)组:作为阴性对照组,心脏LAD只穿线不结扎,不实施NDLIP。各组动物常规饲养,于4周末静脉输注间羟胺(0.2 mg·min^(-1))进行猝死,记录致猝死过程中的ECG、猝死药物累积量、猝死时间,于猝死末期腹主动脉取血,ELISA法测定血清caspase-3、HSP70、SOD含量。结果间羟胺致动物心脏猝死时,随着给药量的增加,动物的心率呈下降趋势,记录给药0、5、10、30、50、70、90 min时动物的心率。与MI组相比,MI+NDLIP组给药0、5、10、30、50 min时动物心率[(479±8)vs(416±19)beat·min^(-1),(446±32)vs(370±20)beat·min^(-1),(376±53)vs(305±29)beat·min^(-1),(307±63)vs(244±33)beat·min^(-1),(283±45)vs(121±35)beat·min^(-1),P<0.01]明显较高。与MI组相比,MI+NDLIP组动物的致猝死药物累积量、猝死时间[(14.58±3.03)vs(10.76±2.73)mg,(72.9±15.2)vs(53.8±13.6)min,P<0.01]都明显增加。与MI组相比,MI+NDLIP组血清caspase-3[(2.01±0.52)vs(2.34±0.38)μg·L^(-1),P<0.01]表达量明显降低;HSP70[(3.01±0.58)vs(2.70±0.43)μg·L^(-1),P<0.05]水平明显升高;SOD[(1.99±0.65)vs(1.70±0.58)mg·L^(-1),P<0.01]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能有效预防大鼠心梗后心脏性猝死,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心肌细胞凋亡、增加保护性蛋白的表达以及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猝死 心肌梗死 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caspase-3 HSP70 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死大鼠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孙凯 陈文华 +7 位作者 张颖 李燕 安梦瑶 潘莹莹 吴艳娜 康毅 高卫真 娄建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6-122,共7页
目的:研究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noninvasive delayed 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NDLIP)对动物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的心脏功能、心肌形态以及心肌凋亡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取45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3组:MI组:... 目的:研究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noninvasive delayed 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NDLIP)对动物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的心脏功能、心肌形态以及心肌凋亡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取45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3组:MI组:手术结扎动物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2周后成模;NDLIP组:动物MI模型成功后,每隔1 d进行1次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直至第4、6、8周;假手术(sham)组:作为阴性对照组,心脏LAD只穿线不结扎,不实施NDLIP。将各组大鼠常规饲养,于第4、6、8周末进行心室插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接着再进行腹主动脉取血、离心,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Bcl-2和Bax水平;最后再取左心室前壁、匀浆,用ELISA法测定心肌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Ⅰ、Ⅱ、Ⅲ、Ⅳ的含量。结果:与MI组相比,在实施心肌梗死4、6、8周后,NDLIP组可使左心室收缩压显著升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压显著降低(P<0.05);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Ⅳ水平都显著升高(P<0.05);血清Bcl-2水平显著升高(P<0.01),Bax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实施NDLIP干预可改善其血流动力学,促进线粒体呼吸功能,抑制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改善预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 左心室收缩压 线粒体功能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持续保护效应 被引量:7
3
作者 高建波 张颖 娄建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91-1695,共5页
目的:探讨连续不同天数的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延迟保护持续时间的差别。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对照组:包括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缺血预适应组和股动脉缺血预适应组;(2)无创性延迟肢体缺... 目的:探讨连续不同天数的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延迟保护持续时间的差别。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对照组:包括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缺血预适应组和股动脉缺血预适应组;(2)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组:包括1 d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间隔1 d组、3 d组和5 d组,3 d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间隔1 d组、3 d组和5 d组,7 d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间隔1 d组、3 d组和5 d组。每组分别在间隔末期进行缺血再灌注损伤,监测缺血再灌注期间左心室功能、心律失常情况和S-T段升高幅度,并检测再灌注结束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糖原磷酸化酶BB(glycogen phosphorylase BB,GPBB)及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心肌缺血预适应组、股动脉缺血预适应组、3 d和7 d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间隔1 d组明显改善左心室功能,减少心律失常,降低S-T段抬高幅度,降低H-FABP和GPBB活性,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结论: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3 d与7 d可获得相似的心肌持续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适应 心肌缺血再灌注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玉梅 朱学慧 +7 位作者 袁恒杰 罗琼 吴艳娜 康毅 焦建杰 高卫真 刘艳霞 娄建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220-1225,共6页
目的:观察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NDLIP)对糖尿病(DM)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DM大鼠模型。将DM大鼠随机分成心肌缺血再灌注(I/R)、心肌缺血预适应(MIP)、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 目的:观察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NDLIP)对糖尿病(DM)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DM大鼠模型。将DM大鼠随机分成心肌缺血再灌注(I/R)、心肌缺血预适应(MIP)、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NDLIP)组。通过3个循环的左后肢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每天1次,连续3 d,建立NDLIP模型。心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实施3次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建立MIP模型。各组实施LAD 30 min缺血/120 min再灌注复制I/R模型。用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连续监测心电图(ECG),记录缺血期间室性心律失常(VA)的发生情况。TTC染色测定大鼠心肌I/R后梗死面积(IS)。检测心肌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I/R组相比,MIP组和NDLIP组室性早搏(VPC)出现时间明显推迟(P<0.01),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1),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纤颤(VF)发生率都明显降低(P<0.05),IS明显缩小,梗死面积/危险区(IS/AAR)重量比值显著降低(P<0.01),心肌组织MDA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而T-SOD及Mn-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可以改善DM大鼠的心肌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 远端缺血适应 糖尿病 缺血/再灌注损伤 抗氧化作用 心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保护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学慧 娄建石 +4 位作者 李玉梅 袁恒杰 吴艳娜 康毅 焦建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81-385,共5页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NDLIP)对糖尿病(DM)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大鼠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成急性DM模型后,被随机分为I/R、心脏缺血预适应(CIP)和NDLIP三组。NDLIP组连续3 d经历左后肢缺...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NDLIP)对糖尿病(DM)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大鼠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成急性DM模型后,被随机分为I/R、心脏缺血预适应(CIP)和NDLIP三组。NDLIP组连续3 d经历左后肢缺血预适应。第4天,各组动物均经历I/R损伤,CIP组于缺血前行心肌缺血预适应。连续监测血压和心电图变化,观察NDLIP对DM大鼠I/R损伤后心肌电生理功能、心肌梗死范围和心肌酶学的影响,并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成模动物表现出血糖明显升高,体重下降(P<0.01)。与I/R组比较,NDLIP及CIP组ST-段抬高幅度降低,室早和室速出现时间推迟,持续时间缩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P<0.05),心肌梗死范围缩小(P<0.01),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的释放减少(P<0.05,P<0.01),心肌SOD、GSH-Px活性升高(P<0.01),MDA含量减少(P<0.05,P<0.01)。结论:NDLIP可减轻DM大鼠I/R后心肌细胞损伤,从而减少心肌酶漏出、改善心脏生理功能,具有与CIP程度相当的心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调节心肌氧化-抗氧化系统功能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 延迟 肢体 缺血适应 糖尿病 缺血/再灌注 心肌酶 氧化-抗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脏的延迟保护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淑娟 吴艳娜 +4 位作者 康毅 尹永强 高卫真 刘艳霞 娄建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8期888-891,共4页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RIP)对大鼠缺血再灌后心脏损伤的影响。方法:通过连续3d每天1次3个循环下肢无创性缺血5min再灌5min建立RIP模型。实验分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I/R)组;心肌缺血预适应(CIP)组;RIP组。观察RIP对24h后I/R...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RIP)对大鼠缺血再灌后心脏损伤的影响。方法:通过连续3d每天1次3个循环下肢无创性缺血5min再灌5min建立RIP模型。实验分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I/R)组;心肌缺血预适应(CIP)组;RIP组。观察RIP对24h后I/R后心脏生理学、室性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的影响以及其对I/R后梗死面积和形态学改变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ST段明显抬高(P<0.01),并且有室性心律失常、梗死的出现,心肌细胞的肿胀、炎性细胞的浸润等表现。而CIP和RIP能明显改善模型组受损心肌的状态,减少心肌耗氧量,降低ST段的抬高幅度,推迟室性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缩短持续时间,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减少心肌梗死面积(P<0.01),并能减少心肌细胞的肿胀、间质出血和炎性细胞的浸润。结论:RIP对大鼠心肌损伤具有较好的延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 缺血适应 心肌保护 缺血再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后心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李淑娟 吴艳娜 +4 位作者 康毅 尹永强 高卫真 刘艳霞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观察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NLIP)对心脏缺血/再灌损伤后心肌凋亡的影响而进一步探讨其对心脏的延迟保护作用。方法通过连续3 d每天1次,3个循环下肢无创性5 min缺血5 min再灌建立NLIP模型。实验分3组:心肌缺血/再灌组(I/R)、心脏缺... 目的观察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NLIP)对心脏缺血/再灌损伤后心肌凋亡的影响而进一步探讨其对心脏的延迟保护作用。方法通过连续3 d每天1次,3个循环下肢无创性5 min缺血5 min再灌建立NLIP模型。实验分3组:心肌缺血/再灌组(I/R)、心脏缺血预适应组(IP)、NLIP组。再灌末取心肌组织,以四氮唑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IS/AAR×100%);以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并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基因的表达;分离心肌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以及凋亡基因表达率。结果与I/R组(47.6%±7.5%)比较,IP和NLIP能明显降低梗死面积(24.6%±8.7%和23.1%±7.4%,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在I/R组,细胞凋亡率高(16.21%±2.12%),Bcl-2/Bax比值低(0.66±0.03),IP和NLIP能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5.30%±0.81%,4.82%±1.15%,P<0.01),提高Bcl-2/Bax的比值(1.44±0.08,1.51±0.09,P<0.0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其一致。结论NLIP对心肌缺血/再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抗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伤 肢体 远端缺血适应 凋亡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淑娟 吴艳娜 +4 位作者 康毅 尹永强 高卫真 刘艳霞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7-530,共4页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RIP)对大鼠缺血/再灌后心脏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无创性后肢缺血预适应的方法,观察其对心肌缺血/再灌后心脏生理学(HR、MAP、ST段)、室性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的影响以及其对心肌缺血/再灌后梗死...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RIP)对大鼠缺血/再灌后心脏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无创性后肢缺血预适应的方法,观察其对心肌缺血/再灌后心脏生理学(HR、MAP、ST段)、室性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的影响以及其对心肌缺血/再灌后梗死面积和形态学改变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处理组对心肌缺血/再灌后HR和MAP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但是RIP能明显降低ST段的抬高幅度,推迟室性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并且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心肌细胞的肿胀、减少间质出血和炎性细胞的浸润。结论RIP对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 缺血适应 心肌保护 缺血/再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增强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抗氧化能力 被引量:11
9
作者 朱学慧 李玉梅 +7 位作者 袁恒杰 罗琼 吴艳娜 康毅 焦建杰 高卫真 刘艳霞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9-243,共5页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氧化-抗氧化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成急性糖尿病模型后,被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心脏缺血预适应(CIP...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氧化-抗氧化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成急性糖尿病模型后,被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心脏缺血预适应(CIP)和无创肢体缺血预适应(NLIP)3组。NLIP组连续3d经历左后肢缺血预适应。d4,各组动物均经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CIP组于缺血前行心肌缺血预适应。连续监测血压和心电图变化,检测心肌梗死范围,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成模动物表现出血糖明显升高,体重下降。与I/R组比较,NLIP及CIP组ST-段抬高幅度降低,室早和室速出现时间推迟,持续时间缩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心肌梗死范围缩小,SOD、GSH-PX活性升高,XOD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少。结论NLIP对糖尿病大鼠具有与CIP程度相当的心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 肢体 缺血适应 糖尿病 缺血/再灌注 抗氧 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增强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抗氧化能力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艳娜 朱学慧 +7 位作者 袁恒杰 于惠 李淑娟 康毅 焦建杰 高卫真 刘艳霞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氧化-抗氧化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被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心脏缺血预适应(CIP)和肢体缺血预适应(LIP)3组。LIP组连续3d经历左后肢缺血预适应。d4,...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氧化-抗氧化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被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心脏缺血预适应(CIP)和肢体缺血预适应(LIP)3组。LIP组连续3d经历左后肢缺血预适应。d4,各组动物均经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CIP组于缺血前行心肌缺血预适应。连续监测心电图变化,检测心肌梗死范围,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I/R组比较,LIP及CIP组ST-段抬高幅度降低,室早出现时间推迟,持续时间缩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心肌梗死范围缩小,SOD、GSH-PX活性升高,XOD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少。结论LIP具有与CIP相似的心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 肢体 缺血适应 缺血/再灌注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后纤溶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淑娟 吴艳娜 +4 位作者 康毅 尹永强 高卫真 刘艳霞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44-1347,共4页
目的观察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NLIP)对心脏缺血/再灌损伤后纤溶因子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心脏的延迟保护作用。方法连续3d,每天1次,3个循环下肢无创性5min缺血,5min再灌建立NLIP模型。实验分3组:模型组(I/R);心脏缺血预适应组(CIP);N... 目的观察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NLIP)对心脏缺血/再灌损伤后纤溶因子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心脏的延迟保护作用。方法连续3d,每天1次,3个循环下肢无创性5min缺血,5min再灌建立NLIP模型。实验分3组:模型组(I/R);心脏缺血预适应组(CIP);NLIP组。再灌末取心肌组织,以四氮唑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IS/AAR×100%)。取血,以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中t-PA和PAI-1活性,以羟胺法测定血浆中SOD活性。结果与I/R组(44.5±8.1)%比较,CIP和NLIP能明显降低梗死面积(28.6%±9.5%和25.4%±8.7%,P<0.01);与I/R组t-PA(1.01±0.33)U·ml-1和PAI-1(27.11±0.63)AU·ml-1比较,CIP和NLIP均能明显对抗血t-PA活性的降低〔(1.98±0.46)和(1.89±0.44)U·ml-1,P<0.01〕和PAI-1活性的升高〔(25.42±0.56)和(22.01±0.45)AU·ml-1,P<0.01〕;与I/R组(300±49)NU·ml-1比较,CIP和NLIP均能明显提高再灌后SOD活性〔(366±72)和(388±67)NU·ml-1,P<0.05和P<0.01〕。结论NLIP对心肌缺血/再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纤溶系统的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伤 肢体 远端缺血适应 t—PA PAI-1 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蕾 张曦 +5 位作者 朱学慧 张颖 王亚霓 康毅 高卫真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5-500,共6页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noninvasive 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NLIP)对1周和4周病程糖尿病(DM)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经尾静脉1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成1周和4周病程的DM模型后,被随机分为假...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noninvasive 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NLIP)对1周和4周病程糖尿病(DM)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经尾静脉1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成1周和4周病程的DM模型后,被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缺血/再灌注(I/R)、心脏缺血预适应(CIP)和无创肢体缺血预适应(NLIP)4组。NLIP组连续3 d经历左后肢缺血预适应。d4,I/R、CIP和NLIP组动物经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CIP组于缺血前行心肌缺血预适应,Sham组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下穿线不结扎。连续监测血压和心电图变化,检测心肌梗死范围,测定血清CK-MB、LDH活性。结果成模动物表现出血糖明显升高,体重下降。NLIP可明显降低1周和4周病程DM动物室性早搏(VPC)和室性心动过速(VT)的发生率,推迟1周病程DM模型缺血期间VPC的出现时间并缩短其持续时间,与CIP作用程度相当,同时可缩短4周病程DM动物VPC持续时间。与1周病程比较,4周病程I/R组动物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增加;NLIP与CIP均可使两病程动物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与I/R组比较,两病程动物NLIP与CIP组CK-MB、LDH活性明显降低。结论 NLIP对1周和4周病程DM动物均具有延迟相心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 肢体缺血适应 糖尿病 不同病程 缺血 再灌注 延迟相心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时相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预后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艳玲 华琦 +1 位作者 刘志 褚研研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3-398,共6页
目的评价晚期时相肢体缺血预适应(1ate-phase limb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L-LIP)是否对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患者有心肌保护作用并改善术后... 目的评价晚期时相肢体缺血预适应(1ate-phase limb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L-LIP)是否对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患者有心肌保护作用并改善术后6个月的预后。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择期PCI术的冠心病患者20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L-LIP组)98例(术前24 h行单侧上肢缺血预适应,用血压计袖带加压至200 mmHg(1 mmHg=0.133 kPa)压迫肱动脉,持续5 min,间隔5 min,重复3次),对照组102例,比较PCI术中相关参数、术前及术后24 h肌钙蛋白I(troponin I,TnI)、肌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ardiac isoenzyme,CK-MB)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随访术后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胸痛评分>1及ST段偏移>1mm的比率明显减低(P<0.01)。实验组术后24 h cTnI、CK、CK-MB明显降低(0.009vs0.036 ng/mL,123vs186 IU/L,15vs27 IU/L;P<0.05)。在去除两组中边支闭塞的患者(对照组8例,实验组6例)后再次比较,发现实验组术后eTnI、CK、CK-MB仍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008vs0.040 rig/mL,126vs191 IU/L,16vs28 IU/L;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随访6个月,实验组终点事件发生率(4.08%)明显降低(x^2=4.374,P=0.036)。结论 L-LIP降低择期PCI术中心肌损伤,并改善了冠心病行择期PCI患者术后6个月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时相肢体缺血适应 缺血适应 冠状动脉介入术 肌钙蛋白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训练对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肢体肿胀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金歌 张阳 +5 位作者 王思谦 陈长英 王俊平 姜正明 桑海强 陈魁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5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训练对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肢体肿胀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90例,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缺血预适应48h组(预适应1组)及缺血预适应72h组(预适应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训练对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肢体肿胀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90例,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缺血预适应48h组(预适应1组)及缺血预适应72h组(预适应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术前宣教及术后护理,缺血预适应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术前分别实施缺血预适应训练48h、72h,术后(拔鞘管后)6h观察患者肢体掌腕部肿胀度及疼痛度。结果缺血预适应72h患者在术后6h术侧上肢掌腕部疼痛评分、术侧肿胀值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拟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者术前实施72h缺血预适应训练可以降低患者术侧肢体掌腕部的肿胀度和疼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适应训练 冠状动脉介入术 肢体肿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相肢体缺血预处理抑制MAPKs磷酸化减轻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3
15
作者 曹丽君 袁贵秀 +4 位作者 王亚平 常业恬 徐军美 邹定全 魏来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1-597,共7页
目的:研究肢体缺血预处理延迟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肝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P38MAPK,P44/P42MAPK和JN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L组),每... 目的:研究肢体缺血预处理延迟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肝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P38MAPK,P44/P42MAPK和JN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L组),每组12只。C组行假手术;IR组阻断肝十二指肠韧带25 min,再灌注3 h;L组先分离双后肢股动静脉,阻断5 min后开放10 min,重复3次,24 h后阻断肝十二指肠韧带25 min,再灌注3 h。检测血浆ALT水平,观察肝组织与细胞的结构变化。于再灌注30 min时每组随机取5只兔的左肝外叶肝组织,Western印迹检测肝组织P38,P44/P42和JNK蛋白激酶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再灌注后IR组、L组兔血浆ALT显著升高(P<0.01),但L组升高程度小于IR组(P<0.01)。光镜与电镜结果显示再灌注3 h,IR组肝细胞大小不一,变性坏死,肝血窦扩张,大量红细胞淤滞,明显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肝小叶结构破坏;L组肝细胞水肿,有少量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散在浸润,但肝小叶结构存在。缺血再灌注30 min兔肝组织磷酸化P38MAPK,P44/P42 MAPK和JNK较C组明显升高(P<0.01),但L组JNK,P38MAPK磷酸化水平明显低于IR组(P<0.05)。结论: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有延迟性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缺血再灌注肝组织JNK,P38蛋白激酶的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适应 延迟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改善大鼠肢体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效应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林静 高建芝 +2 位作者 腾清蕾 杨保胜 张金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脂联素(ADP)是否参与肢体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的保护。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均n=10):假手术组(Sham组),左冠脉前降支仅穿线;MIRI组,左前降支断流30min后再灌注120min;肢体缺血预适应(LIPC)组,左... 目的:探讨脂联素(ADP)是否参与肢体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的保护。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均n=10):假手术组(Sham组),左冠脉前降支仅穿线;MIRI组,左前降支断流30min后再灌注120min;肢体缺血预适应(LIPC)组,左后肢根部施压5min后再灌注5min,反复3次,3d后同MIRI组。检测各组血清ADP、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其中每组6只心肌TTC染色,2只HE染色。结果:MIRI组血清ADP含量较Sham组降低(P<0.05);LIPC组血清ADP含量较MIRI组升高(P<0.05);LIPC组心梗面积比Sham组减小(P<0.05);MIRI组血清LDH及cTnI含量较Sham组增加(P<0.05),LIPC组血清LDH及cTnI含量较MIRI组下降(P<0.05)。血清ADP水平与心梗面积、血清LDH及cTnI呈负相关(r1=-0.854;r2=-0.748;r3=-0.743)。光镜下MIRI组心肌纤维紊乱而LIPC组损伤表现减轻。结论:ADP在MIRI中起保护作用。LIPC是MIRI心肌的保护性因子,ADP改善LIPC对MIRI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肢体缺血适应 心肌 脂联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统计参数图观察肢体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型烟雾病患者脑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苏玉盛 马云川 +1 位作者 王曼 张琳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64-1068,共5页
目的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统计参数图(SPM)观察烟雾病患者肢体缺血预适应治疗前后脑葡萄糖代谢的变化。方法门诊缺血型烟雾病患者62例,随机纳入肢体缺血预适应组(n=31)和对照组(n=31)。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行PET成像检查。采... 目的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统计参数图(SPM)观察烟雾病患者肢体缺血预适应治疗前后脑葡萄糖代谢的变化。方法门诊缺血型烟雾病患者62例,随机纳入肢体缺血预适应组(n=31)和对照组(n=31)。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行PET成像检查。采用比值法和SPM法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葡萄糖代谢显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肢体缺血预适应组好转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进展情况显著轻于对照组(P<0.001)。设治疗后代谢增加,肢体缺血预适应组得到7个有统计学意义的代谢激活区,包括额叶、颞叶、顶叶,总KE=1121;对照组得到5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代谢激活区,包括额叶和顶叶,总KE=292。设治疗后代谢减低,肢体缺血预适应组得到1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代谢激活区,位于额叶;对照组得到8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代谢激活区,包括额叶、顶叶、枕叶,总KE=629。结论 PET和SPM能观察到肢体缺血预适应治疗后缺血型烟雾病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肢体缺血适应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脑葡萄糖代谢 统计参数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缺血预适应保护远隔组织器官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淑娟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00-1303,共4页
肢体缺血预适应是指肢体短暂缺血后使肢体本身骨骼肌或远隔组织能耐受较长时间的缺血损伤。肢体缺血预适应具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通过机体不太重要的器官预适应而保护重要器官如心脏、肺、脑、小肠、胃、肝等,其机制可能与神经与... 肢体缺血预适应是指肢体短暂缺血后使肢体本身骨骼肌或远隔组织能耐受较长时间的缺血损伤。肢体缺血预适应具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通过机体不太重要的器官预适应而保护重要器官如心脏、肺、脑、小肠、胃、肝等,其机制可能与神经与体液因素、局部或全身因素、钾通道、腺苷受体、阿片受体、线粒体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 缺血适应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18)F标记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评价肢体缺血预适应的疗效 被引量:3
19
作者 苏玉盛 马云川 +2 位作者 王曼 张琳瑛 尚建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7-222,共6页
目的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统计参数图(SPM)观察肢体缺血预适应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门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证实患单侧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磁共振成像(M... 目的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统计参数图(SPM)观察肢体缺血预适应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门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证实患单侧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除外颅内占位性病变和出血性病变。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纳入肢体缺血预适应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通过比值法和SPM法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葡萄糖代谢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脱落5例。比值分析法:好转情况方面肢体缺血预适应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进展情况方面对照组更重(P<0.05)。SPM分析法:①设治疗后代谢增加,肢体缺血预适应组得到9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代谢激活区,包括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节和丘脑,总KE值=927;对照组得到3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代谢激活区,包括额叶、顶叶和枕叶,总KE值=289。②设治疗后代谢减低,肢体缺血预适应组得到0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代谢激活区;对照组得到2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代谢激活区,包括顶叶和颞叶,总KE值=115。结论 PET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可观察到经肢体缺血预适应治疗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皮质、基底节和丘脑等处葡萄糖代谢的改善情况,从而为临床判断疗效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缺血适应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18F标记脱氧葡萄糖 统计参数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缺血预适应减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敏 张明升 +1 位作者 张轩萍 梁月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77-2281,共5页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适应对氧化应激损伤的血管内皮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模型组给予过氧化氢损伤2 h;早期肢体缺血预适应组、晚期肢体缺血预适应组和假肢体缺血预适组这3组分别用5%大鼠...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适应对氧化应激损伤的血管内皮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模型组给予过氧化氢损伤2 h;早期肢体缺血预适应组、晚期肢体缺血预适应组和假肢体缺血预适组这3组分别用5%大鼠早期肢体缺血预适应血清、晚期肢体缺血预适应血清和假肢体缺血预适应血清孵育12 h,再用过氧化氢损伤2 h。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mRNA水平,血红素氧合酶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大鼠早期肢体缺血预适应和晚期缺血预适应血清可以减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所导致的细胞死亡,减少乳酸脱氢酶的释放,减少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并能增加血红素氧合酶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肢体缺血预适应可以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适应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