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产前检测对17p12区域拷贝数变异的检测效能
1
作者 张兰兰 韩旭 +2 位作者 李牛 王剑 李淑元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0-316,共7页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对染色体17p12区域[包含外周髓鞘蛋白22(peripheral myelin protein 22,PMP22)]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的检测效能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对染色体17p12区域[包含外周髓鞘蛋白22(peripheral myelin protein 22,PMP22)]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的检测效能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4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行NIPT的孕妇,统计NIPT结果提示17p12区域微缺失/重复高风险个体的临床资料,随访相关个体后续产前诊断和孕妇夫妻双方外周血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结果,分析NIPT筛查17p12区域微缺失/重复的阳性预测值及假阳性的原因。对已明确诊断携带17p12区域CNVs的胎儿及孕妇进行追踪随访,记录妊娠结局及相关临床表型。结果·共61858例孕妇行NIPT,其中24例(0.04%)结果提示17p12区域CNVs高风险,包括17p12微重复高风险6例、17p12微缺失高风险18例。24例孕妇均进行了后续遗传咨询,其中21例(87.50%)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介入性产前诊断结果提示胎儿17p12重复异常4例、17p12缺失异常9例、未见异常8例,阳性预测值61.90%(13/21)。对8例胎儿假阳性的孕妇外周血行CMA分析,提示孕妇自身均携带17p12区域微缺失/重复。对NIPT提示母源CNVs高风险的孕妇进一步分析提示,孕妇自身均携带相关CNVs。成功随访其中20例孕妇,除1例因胎儿新发17p12区域微重复选择终止妊娠外,其余均正常分娩。正常分娩的胎儿随访至今(平均年龄1.5岁),暂未报告相关异常。对16例携带17p12区域CNVs的孕妇进行评估,有2例表现出与17p12区域CNVs相关的临床表型特征,其余暂未见异常。结论·NIPT对17p12区域CNVs有较好的检测效能,母体CNVs是导致NIPT检测假阳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检测 17p12区域 拷贝数变异 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 腓骨肌萎缩症1A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型无创产前检测筛查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2
作者 张乐 魏洁 +3 位作者 张金花 王丽霞 李慧君 薛淑媛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4-519,共6页
目的:探讨扩展型无创产前检测(NIPT-plus)筛查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因NIPT-plus提示胎儿CNV高风险到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自愿接受羊膜腔穿刺的孕妇141例,采集孕妇羊... 目的:探讨扩展型无创产前检测(NIPT-plus)筛查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因NIPT-plus提示胎儿CNV高风险到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自愿接受羊膜腔穿刺的孕妇141例,采集孕妇羊水样本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所有病例均随访妊娠结局。结果:141例NIPT-plus筛查阳性孕妇,经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共检出41例真阳性病例,NIPT-plus筛查CNV的阳性预测值(PPV)为29.08%(41/141)。NIPT-plus检测CNV的PPV在不同年龄、指征、变异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CNV片断大小<10 Mb的PPV显著高于CNV片断大小≥10 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62%vs.22.73%,P<0.05)。在41例真阳性病例中,除CNV外,CMA还检出7例基因组纯合区域(ROH),占17.07%(7/41),其中2例涉及印记基因,分别发生在6、7号染色体上,经遗传咨询后均继续妊娠,新生儿出生后随访未见明显异常。结论:NIPT-plus筛查胎儿CNV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尤其是片段大小<10 Mb的CNV,但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CMA作为分子诊断技术,在NIPT-plus提示CNV异常病例中可检出ROH,两种技术的联合应用也为产前印记疾病的筛查与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型无创产前检测 染色体拷贝数变异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基因组纯合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性无创产前检测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吕虹 吴玥丽 +5 位作者 刘灵 崔世红 李莹 田伟芳 殷贵霞 麻雪利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40-844,共5页
目的:分析扩展性无创产前检测(NIPT-plus)用于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无创产前检测指征的孕妇9 136例,其中6 110例接受无创产前检测(NIPT),3 026例接受NIPT-plus,共检出265例高风险孕妇,其中248例行介入性产前诊断(低... 目的:分析扩展性无创产前检测(NIPT-plus)用于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无创产前检测指征的孕妇9 136例,其中6 110例接受无创产前检测(NIPT),3 026例接受NIPT-plus,共检出265例高风险孕妇,其中248例行介入性产前诊断(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以进一步明确诊断。结果:NIPT对21-三体、18-三体、13-三体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24%、82.14%、14.29%,对性染色体非整倍体(SCA)的阳性预测值为26.23%,对拷贝数变异(CNV)的阳性预测值为33.33%,总阳性预测值为50.86%;NIPT-plus对以上异常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33%、83.33%、0.00%、38.46%、32.26%,总阳性预测值为53.42%;两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NIPT-plus与NIPT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效能相近,其中对21-三体、18-三体的阳性预测值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检测 扩展性无创产前检测 染色体异常 非整倍体 拷贝数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产前检测进行染色体缺失或重复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4
作者 吴莉 陈敏 +3 位作者 钟进 宋春林 朱晓丹 伍秋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22-625,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IPT)进行染色体缺失或重复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传统产前筛查异常、既往有唐氏儿分娩史及高龄孕妇等3500例孕妇采集外周血,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检测母体血浆胎儿游离DNA(cff DNA),分析胎儿性染色体及除2...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IPT)进行染色体缺失或重复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传统产前筛查异常、既往有唐氏儿分娩史及高龄孕妇等3500例孕妇采集外周血,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检测母体血浆胎儿游离DNA(cff DNA),分析胎儿性染色体及除21、13、18号染色体以外的其他常染色体信息,对NIPT阳性的孕妇进行遗传咨询,对其中自愿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进行验证。结果:3500例接受NIPT的病例中,检出32例常染色体异常(除外21、13、18号),其中有11例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MA检测分别提示3例异常,符合率27.3%(3/11)。检出45例性染色体异常,其中有23例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MA检测分别确诊12例异常,符合率52.2%(12/45)。结论:NIPT在预测胎儿性染色体异常及常染色体(除外21、13、18号)异常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需要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CMA检测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检测 染色体缺失或重复 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外周血无创产前检测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妊娠追踪 被引量:12
5
作者 卢婉 刘艳秋 +3 位作者 黄婷 黄婷婷 周吉会 阳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的失败原因并对检测失败的孕妇进行妊娠追踪,为NIPT在妊娠妇女产前诊断中的规范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因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高风险...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的失败原因并对检测失败的孕妇进行妊娠追踪,为NIPT在妊娠妇女产前诊断中的规范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因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高风险、高龄及自愿要求在我院进行NIPT检测的23704例孕妇进行回顾分析,并对NIPT检测失败的孕妇进行随访。结果23704例样本中初次NIPT检测未获有效结果需重抽样154例,其中因胎儿浓度低(<4.0%)需重取样共计88例,因两次建库Z值均处于临界区域(“灰区”)而需重取样61例,质控因素5例。实际重取样144例样本中有111例获得有效NIPT结果,24例游离胎儿DNA浓度低,8例Z值仍处于“灰区”,1例多条染色体离群。对33例未获有效结果的孕妇进行妊娠追踪,发现24例游离胎儿DNA浓度低的孕妇中有2例失访,1例因孕期并发症放弃生产,1例因胎儿超声结构异常引产,5例补做血清学筛查/NIPT,10例行羊膜腔穿刺术,未做任何处理者5例;羊膜腔穿刺术后检出一例47,XN,+21,一例46,XN,t(1;16)(p32;q12),其余8例未见异常。8例“灰区”的孕妇除1例双胎因担心手术风险外均进行羊膜腔穿刺术,检出一例47,XN,+21,7例未见异常。结论NIPT作为广泛应用的产前筛查技术存在一定的失败率,采样时的孕妇孕周大小、BMI指数,母体自身染色体核型、肝素用药史等均可能影响检测。对于两次取样仍未获得有效结果,特别是血清学筛查已提示临界风险或者高风险的孕妇,更应该加强遗传咨询和围产期保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检测 胎儿游离DNA 羊膜腔穿刺 妊娠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在不同血清学筛查风险值及不同年龄孕妇中检测染色体异常的价值 被引量:13
6
作者 裴元元 胡亮 +3 位作者 冉健 温丽娟 朱雁媚 魏凤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IPT)技术在不同血清学筛查风险值及不同年龄孕妇中检测染色体异常的价值,为实验室筛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时进行了早期血清学筛查与NIPT的单胎妊娠孕妇11 517例,按孕妇年龄及血清学筛查与N...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IPT)技术在不同血清学筛查风险值及不同年龄孕妇中检测染色体异常的价值,为实验室筛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时进行了早期血清学筛查与NIPT的单胎妊娠孕妇11 517例,按孕妇年龄及血清学筛查与NIPT结果将研究对象分组,对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及NIPT提示结果异常的孕妇,建议进一步产前诊断。结果无论血清学筛查高风险率、临界风险率还是NIPT异常检出率,高龄组均高于低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IPT检测21三体、18三体的阳性预测值(84.62%,33.33%)明显高于血清学筛查(42.86%,28.57%)。以年龄分组,两种技术在不同年龄组检测21三体和18三体的阳性预测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相较于血清学筛查,通过NIPT异常结果提示可额外确诊染色体病。结论 NIPT可有效降低血清学筛查的漏诊,有效预防染色体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检测 血清学筛查 阳性预测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微列阵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验证无创产前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静 蒋涛 +6 位作者 李璃 刘安 季修庆 林颖 王艳 胡平 许争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和微列阵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验证无创产前检测(NIPT)的临床意义。方法:对NIPT提示信号异常的95例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进行培养后行染色体核型分析验证其符合率;同时对提示除外21...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和微列阵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验证无创产前检测(NIPT)的临床意义。方法:对NIPT提示信号异常的95例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进行培养后行染色体核型分析验证其符合率;同时对提示除外21-三体、18-三体、13-三体的常染色体异常(即其他常染色体异常)的患者行array-CGH分析,验证其符合率。结果:NIPT提示21-三体高风险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符合率86.96%(40/46);18-三体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符合率76.92%(10/13);13-三体染色体核型分析符合率0(0/2)。性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符合率50.00%(9/18),其中1例性染色体异常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为46,XX,del(Xq23-25),行array-CGH验证,提示为X染色体该区带11.9 M的片段缺失。其他常染色体异常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符合率12.50%(2/16),其array-CGH验证的符合率25.00(4/16)。结论:NIPT的结果需要验证,经典的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可以验证胎儿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array-CGH可以验证微缺失或者微重复,分辨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核型分析 微列阵比较基因组杂交 无创产前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母体血浆单体型分析无创产前检测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罗凯 陈敏 +10 位作者 卢森 赖峥菲 曾艳欣 陈超 袁媛 王垚燊 李世泉 高雅 陈芳 阿叁 陈敦金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74-678,共5页
目的:探索无创产前检测(NIPT)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招募生育过SMA先证者且再次妊娠的24个家系,其家系中夫妻双方及先证者致病突变经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测定。采集家系外周血及孕11周以后的孕妇血浆,... 目的:探索无创产前检测(NIPT)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招募生育过SMA先证者且再次妊娠的24个家系,其家系中夫妻双方及先证者致病突变经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测定。采集家系外周血及孕11周以后的孕妇血浆,通过目标序列捕获及高通量测序技术,首先对夫妻双方及先证者外周血DNA样品进行目标区域捕获测序,获得与致病位点连锁的亲本单体型信息,再结合血浆测序数据中提供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分析结果,构建隐马尔可夫模型,推断胎儿单体型,从而得到胎儿的基因型。同时利用有创产前诊断MLPA检测验证其准确性。本次研究主要针对SMN1基因第7、8号外显子的检测。结果:24个家系通过NIPT检测检出患胎5例,携带者7例,余12例正常;MLPA检测结果为5例患胎,8例携带者,11例正常。患胎均为SMN1基因第7、8号外显子纯合缺失。NIPT与MLPA检测结果一致率为95.83%(23/24),两种方法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7)。结论:基于母体血浆目标区域捕获测序、单体型分析NIPT胎儿SMA风险的方法准确、安全,应用于有先证者遗传信息的SMA NIPT有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区域捕获测序 单体型 脊髓性肌肉萎缩症 无创产前检测 胎儿游离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对无创产前检测的认知、态度、意愿及需求调查 被引量:13
9
作者 玛尔孜娅·玉苏甫江 罗飞 +5 位作者 刘宇 董媛媛 徐刚 周欣怡 金萍 李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8-654,648,共7页
目的·了解孕妇对无创产前检测技术的认知程度、态度、意愿和需求。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318名血清学唐氏综合征筛查低风险孕妇及534名在上海多家医院经血清学唐氏综合征筛查发现为高风险并前往上海交通大... 目的·了解孕妇对无创产前检测技术的认知程度、态度、意愿和需求。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318名血清学唐氏综合征筛查低风险孕妇及534名在上海多家医院经血清学唐氏综合征筛查发现为高风险并前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无创产前检测门诊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就852名孕妇对无创产前检测技术的认知程度、态度、意愿和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回收问卷760份,其中有效问卷共728份,有效问卷率为85.45%。孕妇对无创产前检测的认知达标率仅为51.24%,但83.10%的孕妇对无创产前检测的推广持积极态度。79.54%的孕妇认为在无创产前检测前提供的遗传咨询非常必要。结论·加强产前健康宣传教育、做好无创产前检测前的遗传咨询,可提高孕妇的认知程度,有助于合理利用无创产前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检测 产前筛查 产前诊断 孕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联合核型分析在无创产前检测高风险孕妇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晶晶 胡月 +5 位作者 刘文 宋雅娴 彭亚琴 何国平 吴丽敏 汪菁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9-623,共5页
目的探索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联合核型分析在无创产前检测高风险孕妇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65例无创产前高风险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在对胎儿羊水样本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同时采用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胎儿羊水细胞... 目的探索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联合核型分析在无创产前检测高风险孕妇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65例无创产前高风险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在对胎儿羊水样本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同时采用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胎儿羊水细胞基因组DNA,测序结果与人类参考基因组(GRCh37,UCSC release hg19)进行比对分析,然后通过ISCA、Decipher、ClinVar等数据库评估检测到的CNV致病性,进而比较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与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结果间的差异。结果送检的165例羊水样本中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检测出21三体44例,18三体10例,13三体1例,与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性染色体异常2例,比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多检出1例;其他类型染色体异常10例,比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多检出4例。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染色体异常的总检出率为53.33%,与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比较,致病性异常检出率提高了3%。结论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无创产前检测高风险孕妇产前诊断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该技术与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应用能有效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检测高风险 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 核型分析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产前检测在胎儿性染色体疾病筛查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晓莉 孙丽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18-1024,1035,共8页
目的:讨论无创产前检测技术(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在筛查胎儿性染色体疾病方面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1月接受NIPT检测的孕妇共19327例,对于NIPT提示性染色体异常高风险的孕妇在知情同意后行羊膜腔穿... 目的:讨论无创产前检测技术(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在筛查胎儿性染色体疾病方面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1月接受NIPT检测的孕妇共19327例,对于NIPT提示性染色体异常高风险的孕妇在知情同意后行羊膜腔穿刺术进行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对所有病例的检测结果及妊娠结局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9327例孕妇中,NIPT提示性染色体异常高风险的孕妇共92例,阳性率为0.48%。其中81例孕妇接受了羊膜腔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MA检测,确诊45,X 13例(含嵌合体2例)、47,XXX 5例、47,XXY 8例、47,XYY 6例、性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6例,其他染色体异常6例。NIPT检测技术对于性染色体异常的总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为45.68%;对于45,X(含嵌合体)、47,XXX、47,XXY、47,XYY、性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的PPV分别为30.95%、50.00%、80.00%、75.00%、54.55%。NIPT对于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含嵌合体)和微缺失微重复的PPV分别为44.29%和5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染色体数目增多和染色体数目减少(含嵌合体)的PPV分别为67.86%和3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检测确诊发现性染色体异常的比例分别为38.27%和44.44%。结论:NIPT对于性染色体疾病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但对不同类型性染色体异常的阳性预测值差异较大。NIPT可作为侵入性产前诊断之前的筛查方法,检测阳性孕妇应接受侵入性产前诊断进一步明确诊断。CMA比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具有更高的异常检出率,建议对NIPT检测提示性染色体高风险的孕妇进行两项联合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检测 性染色体疾病 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5525例无创产前检测发现罕见常染色体三体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苗苗 方玉琴 +3 位作者 李景然 王朝红 孙玉秀 朱健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06-1511,共6页
目的对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筛查出的罕见常染色体三体(rare autosomal trisomies,RATs)进行结果分析,为RATs的临床处理提供进一步数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接受NIPT的85... 目的对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筛查出的罕见常染色体三体(rare autosomal trisomies,RATs)进行结果分析,为RATs的临床处理提供进一步数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接受NIPT的85525例孕妇,对RATs高风险的样本进行侵入性诊断并对妊娠结局进行随访。结果85525例样本中NIPT共检测出182例RATs高风险,136例选择进一步诊断,确诊7例,分别为2例T2;1例T7;1例T9;1例T15;2例T16,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分别为50%、3.13%、12.5%、33.3%和12.5%,其他染色体的PPV均为0.00%,总体PPV为5.15%。随访了121例高风险孕妇的妊娠结局,116例(95.87%)获得了活产,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和早产(preterm birth,PTB)的发生率分别为25.62%和20.66%。结论NIPT筛查RATs的PPV较低,但是RATs高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提示孕妇患FGR和PTB的风险增加,需要增强超声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检测 产前诊断 罕见常染色体三体 宫内发育迟缓 早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在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谭玲珑 黄婷婷 +2 位作者 黎俏 邹永毅 刘艳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934-2938,共5页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IPT)在除21、18、13号染色体及性染色体外其他染色体拷贝数变异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NIPT结果提示除21、18、13号染色体及性染色体异常外其他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s)的样本共114例,在知情同意...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IPT)在除21、18、13号染色体及性染色体外其他染色体拷贝数变异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NIPT结果提示除21、18、13号染色体及性染色体异常外其他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s)的样本共114例,在知情同意原则下行羊膜腔穿刺术,同时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并进行随访。结果 NIPT检测提示染色体拷贝数变异的114例孕妇中,共检出与NIPT结果较一致的CNVs 37例,阳性率达32.46%(37/114),其中临床意义不明确变异12例,占32.43%(12/37)。随访数据显示,22例选择终止妊娠,90例正常出生,2例正常妊娠。结论 NIPT对CNVs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同时建议行产前诊断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MA以明确诊断,根据结果必要时行父母比对,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意见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检测 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拷贝数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体型的杜氏肌营养不良无创产前检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艳欣 陈敏 +6 位作者 陈超 赖峥菲 袁媛 王垚燊 李世泉 阿叁 陈敦金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先证者辅助单体型分析方法(PAHP)对杜氏肌营养不良(DMD)进行无创产前检测(NIPT)的可行性。方法:招募生育过DMD先证者并再次妊娠的家系17例。对孕妇、孕妇丈夫与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DNA(g DNA)样本进行目标序列捕获测序,获... 目的:探讨利用先证者辅助单体型分析方法(PAHP)对杜氏肌营养不良(DMD)进行无创产前检测(NIPT)的可行性。方法:招募生育过DMD先证者并再次妊娠的家系17例。对孕妇、孕妇丈夫与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DNA(g DNA)样本进行目标序列捕获测序,获得孕妇与致病位点连锁的单体型信息。然后在夫妻双方单体型的辅助下,通过对血浆数据中各个信息可供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析及统计,推断在DMD基因区域胎儿获得的母源单体型是否与先证者一致。携带与先证者相同单体型的男胎为患胎,女胎为携带者,其余为正常胎。将NIPT结果与DMD基因诊断金标准进行比较,验证其准确性。结果:NIPT结果提示17个家系中9例为男性胎儿,8例为女性胎儿;患胎3例,携带者4例,正常胎10例。该结果与胎儿的DMD基因诊断结果一致,无假阳性与假阴性结果。结论:基于先证者辅助单体型分析方法的NIPT取材方便,能避免宫内介入性操作,同时结果准确,应用于DMD的产前检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序列捕获测序 单体型 杜氏肌营养不良 胎儿游离DNA 无创产前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产前检测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孔令蓉 孙路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8-102,共5页
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妊娠结局及出生缺陷,其产前筛查及诊断是出生缺陷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之一。常见严重或致死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有21-三体(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18-三体(爱德华氏综合征,Edwards Syndr... 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妊娠结局及出生缺陷,其产前筛查及诊断是出生缺陷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之一。常见严重或致死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有21-三体(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18-三体(爱德华氏综合征,Edwards Syndrome)和13-三体(帕陶氏综合征,Patau Syndrome),其中以21-三体最常见,发病率为0.7‰~1.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 不良妊娠结局 二级预防 出生缺陷 无创产前检测 唐氏综合征 TAU 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测序在无创性产前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灿锋 吴晓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66-869,共4页
目的:探讨孕妇血浆胎儿游离DNA高通量测序(DNA测序)在无创产前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561例唐氏筛查高风险孕妇行DNA测序,并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结果:在7561例孕妇中,DNA测序异常40例,羊水细胞核型结果异常37例,DNA测序... 目的:探讨孕妇血浆胎儿游离DNA高通量测序(DNA测序)在无创产前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561例唐氏筛查高风险孕妇行DNA测序,并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结果:在7561例孕妇中,DNA测序异常40例,羊水细胞核型结果异常37例,DNA测序误诊3例。其中DNA测序检测到21-三体高风险25例,羊水细胞核型确诊24例;18-三体均为12例。DNA测序对于21-三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0%和99.98%,18-三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00%。DNA测序的假阳性率为0.04%,假阴性率为0。结论:孕妇血浆胎儿游离DNA高通量测序是检测21和18-三体一种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的新方法,在无创产前检测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血浆胎儿游离DNA DNA测序 无创产前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深度测序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对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的检测效能评估 被引量:14
17
作者 叶小青 高雅 +5 位作者 宋西卫 武晓娟 陈结云 王佳燕 严焕琛 陈敏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0-384,共5页
目的:探讨低深度测序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NIPT)在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中的检测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所选873例孕妇的血浆,通过低深度测序方法对随机重排的样本进行盲法检测,并采用基因拷贝数变异分... 目的:探讨低深度测序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NIPT)在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中的检测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所选873例孕妇的血浆,通过低深度测序方法对随机重排的样本进行盲法检测,并采用基因拷贝数变异分析算法(FCAPS)鉴定胎儿CNV。对比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评估低深度测序下NIPT对胎儿CNV的检测效能。结果:48例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大小约0.1~47 Mb)样本中,与低深度(0.51~1.19X)测序的NIPT检测结果一致的有32例,结果不一致的有16例,另正常样本组有21例假阳性样本。NIPT对CNV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67%和97.45%,特别是对>2 Mb的CNV,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高达85.29%和98.18%。结论:基于低深度测序的NIPT对>2 Mb的CNV具有高效能。在NIPT中应用优化的检测和信息分析方法进行胎儿CNV的产前筛查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染色体拷贝数变异 低深度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无创DNA产前检测阳性病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阳丽 李荣 +5 位作者 赵纯全 崔瑾 詹茜 白慧丽 程伟 张玉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85-689,共5页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无创DNA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阳性病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NIPT阳性病例的未培养羊水利用FISH技术进行胎儿13、18、21、X和Y染...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无创DNA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阳性病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NIPT阳性病例的未培养羊水利用FISH技术进行胎儿13、18、21、X和Y染色体数目的检测,同时将所有病例的羊水或脐血细胞培养行常规染色体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应用Kappa检验比较FISH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并进行分析。结果:22例样本FISH检测结果中,18例检测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包括13-三体2例、21-三体11例、18-三体1例、XXY/XY嵌合型1例、XXY型1例、XXXXY型1例、XYY型1例,余下4例未发现染色体数目异常。FISH检测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性极强(κ=1)。结论:NIPT存在假阳性结果,阳性病例必须进行进一步产前诊断,FISH技术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技术特点,是快速确诊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无创DNA产前检测 产前诊断 染色体非整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之政策与伦理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曾筱凡 赵文瑞 +1 位作者 康辉 郭肇铮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第5期556-559,共4页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作为产前检测的一个环节,带来了相互矛盾的价值观和道德经济影响,其广泛的应用对政策规范也提出了较高需求。NIPT的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伦理问题的争论,包括将受检者是否真正知情同意等。同时,检测前后的遗传咨询也...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作为产前检测的一个环节,带来了相互矛盾的价值观和道德经济影响,其广泛的应用对政策规范也提出了较高需求。NIPT的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伦理问题的争论,包括将受检者是否真正知情同意等。同时,检测前后的遗传咨询也至关重要,然而包括受检者、医生和医护人员在内,都尚未做好充分准备。再者,由于这项技术相对简单且便宜,而其应用又可涉及较多方面,有必要在早期阶段就对NIPT带来的影响进行讨论并提出需要关注的伦理问题。因此,生命伦理学专家的积极参与极其重要,尤其随着NIPT的发展和全基因组测序(WGS)的应用,某种程度上将导致对胎儿和孕妇的"监管""管理"和"监督"达到一个全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检测 产前筛查 生命伦理学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筛查胎儿性染色体异常 被引量:17
20
作者 孟繁杰 罗丽双 +2 位作者 于月新 张宁 郝冬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0-243,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产前筛查胎儿性染色体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在我院进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6 283例孕妇采集外周血,提取纯化胎儿游离DNA。在Bioelectron Seq 4000上利用半导体芯片技术应用碱基互补原理对所有测序信号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产前筛查胎儿性染色体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在我院进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6 283例孕妇采集外周血,提取纯化胎儿游离DNA。在Bioelectron Seq 4000上利用半导体芯片技术应用碱基互补原理对所有测序信号进行分析,对测序信号分析结果显示性染色体高危的孕妇进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结果 6 283例患者中筛查出性染色体异常14例,筛查阳性率为0.22%。其中3例患者拒绝诊断,其余11例患者进行了核型分析。11例患者中,5例XO高危中有2例确诊为胎儿性染色体异常(其中1例确诊为XO/XXX嵌合体,另外1例确诊为XO),3例确诊为正常核型;5例XXY高危均确诊为XXY;1例XXX高危确诊为XXX。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性染色体的准确率为73%(8/11)。与2011年至2014年未开展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相比,2015年至2016年我院胎儿性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对性染色体异常的筛查准确率较高,在提高胎儿性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上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染色体异常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 产前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