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力电子技术有载调压变压器的无冲击调压方法 被引量:23
1
作者 黄俊杰 李晓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9-73,共5页
提出以电力电子器件为分接开关的有载调压变压器无冲击调压方法。该方法考虑了调压绕组的改变引起的变比变化和漏电阻、漏电感大小的变化。为考虑铁磁特性,变压器铁芯用非线性电阻和电感来等效。由变压器的空载实验数据,得到描述两者非... 提出以电力电子器件为分接开关的有载调压变压器无冲击调压方法。该方法考虑了调压绕组的改变引起的变比变化和漏电阻、漏电感大小的变化。为考虑铁磁特性,变压器铁芯用非线性电阻和电感来等效。由变压器的空载实验数据,得到描述两者非线性特性的分段线性表达式。通过对变压器等值模型的分析,得出无冲击有载调压时刻的求解方法。在这一时刻进行分接开关通断控制,可以使调压过程按系统运行的需要而改变,并保证负载电流连续、平滑、无冲击。阐述了传统的以负载阻抗角确定调压时刻是本方法的特例。通过仿真及实验验证了这一方法能够实现快速、无冲击、可靠调压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载调压变压器 无冲击 铁磁特性 电力电子学 晶闸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矿区沿空掘巷无冲击窄煤柱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侯宇刚 孙希奎 +3 位作者 吕卫东 赵庆民 马金宝 孙越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4-50,共7页
为解决西部矿区采深增加带来的20~40 m区段煤柱防冲控制难等问题,提出了临界煤柱尺寸的设计方向,以彬长矿区高家堡煤矿为例开展了沿空掘巷无冲击窄煤柱的设计原则研究。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巷道开掘前后的应力分布环境,确定了无冲... 为解决西部矿区采深增加带来的20~40 m区段煤柱防冲控制难等问题,提出了临界煤柱尺寸的设计方向,以彬长矿区高家堡煤矿为例开展了沿空掘巷无冲击窄煤柱的设计原则研究。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巷道开掘前后的应力分布环境,确定了无冲击窄煤柱的尺寸范围。针对5、6、7、8 m四个不同煤柱宽度参数,开展了基于围岩应力状态、围岩变形和安全性能的的综合对比分析,结合工程类比、理论分析,最终确定了合理的煤柱参数取值范围。选取8 m煤柱,开展了巷道开掘后的围岩应力二次分布规律研究,确定了围岩表面位移的临界参数,并在受冲击威胁的综放工作面回风巷内进行了8 m煤柱的工业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矿区 沿空掘巷 无冲击窄煤柱 围岩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Mo-Ti-Mg体系阻抗梯度飞片无冲击驱动过程数值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柏劲松 沈强 +1 位作者 唐蜜 罗国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75,共4页
对于W-Mo-Ti-Mg复合体系材料,给出了一种按指数规律变化的阻抗梯度飞片厚度计算公式,飞片厚度从高阻抗到低阻抗遵循逐渐递减规律。针对20层准连续性阻抗梯度飞片,在两种不同的阻抗分布情况下,给出了针对1.0mm铜样品准等熵加载过程的计... 对于W-Mo-Ti-Mg复合体系材料,给出了一种按指数规律变化的阻抗梯度飞片厚度计算公式,飞片厚度从高阻抗到低阻抗遵循逐渐递减规律。针对20层准连续性阻抗梯度飞片,在两种不同的阻抗分布情况下,给出了针对1.0mm铜样品准等熵加载过程的计算结果,同时通过在飞片末端增加几层更低阻抗材料,实现了对铜样品的无冲击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抗梯度飞片 复杂加载 气炮 无冲击驱动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山矿无冲击倾向煤层冲击地压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宋维源 章梦涛 张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8-449,共2页
针对北京矿务局大安山矿房山采区四槽煤发生冲击地压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指明了该煤层发生冲击地压的主原因是其特殊的地质特点和应力特点。并得出房山矿煤层是属于无冲击倾向的软弱煤层,而冲击地压发生是由于层间滑动失稳破坏引起。
关键词 无冲击倾向 冲击地压 软弱煤层 房山矿 原因分析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插床无冲击让刀机构的凸轮轮廓线设计与计算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欣 张静双 徐慧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7-92,共6页
为了提高数控插床冲程频率和运动稳定性,减小由于让刀运动带来的冲击;针对目前数控插床让刀运动冲击引起的振动较大且影响插削加工精度、限制冲程次数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凸轮曲线优化设计达到无冲击让刀运动的设计方法。首先设计双共轭... 为了提高数控插床冲程频率和运动稳定性,减小由于让刀运动带来的冲击;针对目前数控插床让刀运动冲击引起的振动较大且影响插削加工精度、限制冲程次数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凸轮曲线优化设计达到无冲击让刀运动的设计方法。首先设计双共轭凸轮机构并对双共轭凸轮的主动曲线进行数学建模,求取双凸轮曲线,达到设计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插床 让刀机构 双共轭凸轮 等距曲线 无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冲击直线包络等宽凸轮廓形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培全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30-31,共2页
通过对直线包络等宽廓形的研究 ,找到了一种能使从动件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连续函数的无冲击等宽凸轮廓形 ,给出了形成无冲击直线包络等宽凸轮廓形的条件及廓形方程 。
关键词 等宽凸轮 等宽廓形 无冲击直线包络等宽廓形 运动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3C的柔性低频输电系统启动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树楠 任军辉 +2 位作者 宋志顺 李万杰 王彤辉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1-209,共9页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M3C)的柔性低频输电系统,其在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城市电网和海上风电送出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对该系统启动控制策略的研究还较少,为此文中对该领域开展相关研究。首先对柔...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M3C)的柔性低频输电系统,其在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城市电网和海上风电送出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对该系统启动控制策略的研究还较少,为此文中对该领域开展相关研究。首先对柔性低频输电系统结构和M3C基本原理进行研究,分析出了启动过程中将会面临的问题。然后结合全桥子模块特点为M3C设计合理的充电策略,并以双端M3C柔性低频输电系统为对象设计合理的启动逻辑,确保启动过程中低频断路器无冲击合闸并实现站间无扰动连接,同时在M3C解锁及低频电压建立过程中降低电流冲击。最后通过在PSCAD/EMTDC仿真环境下搭建仿真模型进行仿真研究,验证了所提启动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文中所提启动控制策略安全、可靠且易实现,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低频输电系统 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 启动控制策略 无冲击合闸 无扰动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流变阻尼固紧器的工作台定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余晓芬 马文平 程伶俐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77-1480,共4页
基于磁流变液制作的X向、Y向磁流变阻尼固紧器,采用新颖的横向卧式结构,解决了传统纵向立式阻尼固紧器磁流变液溢出密封和摩擦初始阻尼力较大的问题。该固紧器具有柔性阻尼和无冲击固紧工作台的双重功能,减弱了传统固紧方法带来的冲击... 基于磁流变液制作的X向、Y向磁流变阻尼固紧器,采用新颖的横向卧式结构,解决了传统纵向立式阻尼固紧器磁流变液溢出密封和摩擦初始阻尼力较大的问题。该固紧器具有柔性阻尼和无冲击固紧工作台的双重功能,减弱了传统固紧方法带来的冲击和直线电机驱动引起的振动,并成功应用于纳米三坐标测量机,使工作台在X向、Y向的分辨率达到5nm,定位稳态波动从原来的20nm减小到5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 磁流变阻尼固紧器 柔性阻尼 无冲击固紧 纳米三坐标测量机 纳米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重构切换瞬态特性的新型容错控制器设计
9
作者 余翔 张友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6-792,共7页
基于容错控制系统因重构控制切换而引起故障后系统瞬态特性要求的考虑,提出针对执行机构故障的一种新型容错控制器设计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将基于参考模型的自适应调节机构集成于容错控制器的设计.该设计方法一方面保证了重构控制器切... 基于容错控制系统因重构控制切换而引起故障后系统瞬态特性要求的考虑,提出针对执行机构故障的一种新型容错控制器设计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将基于参考模型的自适应调节机构集成于容错控制器的设计.该设计方法一方面保证了重构控制器切换时具备良好的瞬态性能,同时也保障了故障发生时和发生后系统的安全性.仿真实例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错控制 重构控制器切换 执行器故障 无冲击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容腔卸压曲线研究及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士东 姚平喜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7-100,共4页
针对高压容腔卸压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合理控制油液动量变化来实现快速无冲击卸压的方式。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MATLAB计算,得到一种适用于高压容腔快速无冲击卸压的容腔压力与阀芯开口面积的规律曲线。根据这一曲线对新型卸压阀进行了原... 针对高压容腔卸压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合理控制油液动量变化来实现快速无冲击卸压的方式。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MATLAB计算,得到一种适用于高压容腔快速无冲击卸压的容腔压力与阀芯开口面积的规律曲线。根据这一曲线对新型卸压阀进行了原理设计和阀芯的结构设计,并对卸压阀工作原理进行介绍。通过AMESim组建卸压阀并搭建卸压回路,进行仿真分析,表明:这种卸压方式和卸压阀可满足高压容腔快速无冲击卸压的需求,并为高压容腔卸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容腔 快速无冲击卸压 卸压阀 AME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SC-HVDC并网的光伏电站启动控制及优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小艳 李国宁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55-62,共8页
随着近年来能源危机的日益加重以及部分地区供电紧张、能源分布不合理问题,光伏电站经VSC-HVDC(voltage source converter-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并网已经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首先研究得出并网系统的整个启动控制过程,并提出了... 随着近年来能源危机的日益加重以及部分地区供电紧张、能源分布不合理问题,光伏电站经VSC-HVDC(voltage source converter-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并网已经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首先研究得出并网系统的整个启动控制过程,并提出了定交流母线电压控制与定直流电压-功率斜率控制相结合的启动控制策略,缓解并网系统启动时电流电压的大幅度波动对自身和电网带来的冲击。仿真结果显示,该启动控制过程与控制策略的结合能够实现系统无冲击启动并正常进入额定工况稳定运行。随后根据光照强度随机性的特点,提出混合粒子群算法对并网系统的控制器进行优化,平抑光伏电站并网时的功率波动。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优于单一的粒子群算法,平抑光伏电站输出功率波动的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VSC-HVDC 启动控制策略 无冲击启动 混合粒子群算法 输出功率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ement of fretting fatigue lifetime at 500℃of GH 4169 dovetail component treated by nanosecond stacked femtosecond laser shock peening
12
作者 FANG Xiu-yang WANG Zheng +4 位作者 GONG Jian-en WANG Zhi-guo CHEN Tai-li NI Jing CAI Zhen-b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7期2364-2382,共19页
The effects of nanosecond laser shock peening without coating(LSPwC)and nanosecond stacked femtosecond laser shock peening compound strengthening(LSP-CS)on the surface integrity and fretting fatigue lifetime at 500℃o... The effects of nanosecond laser shock peening without coating(LSPwC)and nanosecond stacked femtosecond laser shock peening compound strengthening(LSP-CS)on the surface integrity and fretting fatigue lifetime at 500℃of GH 4169 dovetail component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LSP treatment does not significantly lead to changes in the grain size of GH 4169 alloy,but it introduces a large number of dislocations,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a plastic deformation layer and residual compressive stress layer.The surface microhardness increased by 20.5%and 28.6%after being treated by LSPwC and LSP-CS,respectively.The surface residual compressive stresses were(-306.5±42.5)MPa and(-404.3±34.7)MPa,respectively;The depth of both the hardening layer and the residual compressive stress layer is 400μm,and along the cross-section with 0-100μm region after LSP-CS treatment has higher hardness and greater residual compressive stress.The fretting fatigue lifetime of the GH 4169 dovetail component at 500℃was increased by 346.8%and 494.9%,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he hardening layer and the residual stress layer.The LSP-CS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make up for the disadvantage of the LSPwC treatment,and further enhance the fretting fatigue lifetime of the GH 4169 dovetail component at high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 4169 dovetail LSPwC LSP-CS fretting fatigue life high tempera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