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再流现象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荣英 傅向华 +5 位作者 马宁 王国忠 胡少东 吴伟力 李世强 谷新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S1期113-,共1页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无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  10 0例首次AMI患者 ,均在发病 12h内行PCI术。无再流现象定义为PCI术后IRA远端血流≤TIMIⅡ级 ,无有意义的残余狭窄。所有患者按...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无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  10 0例首次AMI患者 ,均在发病 12h内行PCI术。无再流现象定义为PCI术后IRA远端血流≤TIMIⅡ级 ,无有意义的残余狭窄。所有患者按照无再流现象的有无分为 2组 :无再流组 (15例 )和再流组 (85例 )。监测心肌酶谱变化 ;放射性核素测定心功能 ;观察室壁瘤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结果 ①无再流组梗死前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再流组 (2 0 %和 6 1% ,P <0 .0 1) ;而前壁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再流组(6 7%和 35 % ,P <0 .0 5 ) ;肌酸激酶同功酶峰值显著高于再流组 (4 0 3± 132和 2 77± 15 1,P <0 .0 1)。②无再流组放射性缺损面积显著大于再流组 (2 7.6± 9.1%和 2 0 .9± 9.4 % ,P <0 .0 1) ;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再流组 (4 6± 8%和 5 3± 9% ,P <0 .0 1) ;室壁瘤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再流组 (2 0 %和 4 % ,P <0 .0 5 ;2 0 %和2 % ,P <0 .0 5 )。③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缺乏梗死前心绞痛是发生无再流现象的独立预测因素(OR =6 .12 ,P =0 .0 1)。结论 缺乏梗死前心绞痛是发生无再流现象的高危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再流现象 患者 心绞痛 冠心病 P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干预治疗后的无再流现象
2
作者 陈茂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6-237,共2页
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后无再流现象的定义、发生机制、后果、检查方法、相关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干预治疗 无再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尔硫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再流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郑昭芬 蒲晓群 +5 位作者 杨天崙 李传昶 彭道地 余再新 莫龙 陈晓彬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7-920,共4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地尔硫[艹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和支架术(PTCA/Stenting)后梗死相关动脉无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AMI急诊PTCA/Stenting后再通的梗死相关动脉存在无再流现象者34例。1999...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地尔硫[艹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和支架术(PTCA/Stenting)后梗死相关动脉无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AMI急诊PTCA/Stenting后再通的梗死相关动脉存在无再流现象者34例。1999年1月至2002年4月16例患者(尿激酶组),冠状动脉内注射尿激酶30×10^4~50×10^4u,2002年5月至2005年8月18例患者(地尔硫[艹卓]组),冠状动脉内注射地尔硫蕈0.5~2.0mg,15~30min内注完;注射完毕15min再行冠状动脉造影,评定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结果:尿激酶组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11.M1分级无明显变化,地尔硫[艹卓]组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明显增加(1.0VS.2.44,P〈0.01)。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地尔硫[艹卓]组高于尿激酶组(2.44VS.1.43,P〈0.05),达TIMI3级患者地尔硫蕈组明显多于尿激酶组(66.7%VS.12.5%,P〈0.01)。结论:冠状动脉内应用地尔硫[艹卓]0.5~2.0mg能有效改善AMI急诊PTCA/Stenting术无再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尔硫[艹卓]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支架 无再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抑制粘附分子表达减轻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 被引量:2
4
作者 何泉 雷寒 +1 位作者 覃数 马康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再灌注后无再流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45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罗格列酮组(3 mg·kg-1·d-1,共14 d),每组15只,后2组大鼠行冠状动脉结扎3 h,...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再灌注后无再流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45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罗格列酮组(3 mg·kg-1·d-1,共14 d),每组15只,后2组大鼠行冠状动脉结扎3 h,松解2 h建立AMI再灌注后无再流模型。以病理染色法检测无再流面积;化学比色法检测再灌注区心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以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检测再灌注区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P-选择素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①罗格列酮组心肌无再流范围较生理盐水组显著减小(P<0.01);②生理盐水组心肌MPO酶活性、ICAM-1及P-选择素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0.01),罗格列酮组上述指标较生理盐水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有效减小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范围,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再灌注后内皮ICAM-1及P-选择素的表达,进而减少中性粒细胞的粘附及聚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再流现象 心肌梗死 罗格列酮 细胞间粘附分子-1 P-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内注射腺苷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TCA术中无再流的发生(英文)
5
作者 陈绍良 袁争白 +5 位作者 叶飞 方五旺 宋杰 查铭凡 陈怀沁 Tamari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95-300,共6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直接PTCA术中无再流现象发生的影响。方法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被随机分配到腺苷组 (5 1例 )和非腺苷组 (2 8例 ) ,腺苷给药方法为在每次球囊扩张前及其后冠状动脉内弹丸式注射 2 4~4 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直接PTCA术中无再流现象发生的影响。方法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被随机分配到腺苷组 (5 1例 )和非腺苷组 (2 8例 ) ,腺苷给药方法为在每次球囊扩张前及其后冠状动脉内弹丸式注射 2 4~4 8μg。结果 非腺苷组有 8例出现无血流(2 8.6 %) ,腺苷组有 3例出现无血流 (5 .9%)。注射腺苷患者未见明显合并症。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急诊PTCA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安全有效 ,无再流发生率显著降低 ,因此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腺苷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无再流现象 A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