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圆孔未闭与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脑白质病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卞益同 谢惠 +5 位作者 荐志洁 李军军 丁宁宁 牛刚 罗国刚 杨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5-189,209,共6页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PFO)对无先兆偏头痛(MwoA)患者脑白质病变(WMLs)的影响。方法对35例临床确诊的MwoA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cTCD)检查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根据患者是否合并PFO进行分组,匹配年龄、性别及头痛特征资料,观察磁共振...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PFO)对无先兆偏头痛(MwoA)患者脑白质病变(WMLs)的影响。方法对35例临床确诊的MwoA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cTCD)检查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根据患者是否合并PFO进行分组,匹配年龄、性别及头痛特征资料,观察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图像并比较分析PFO阳性组及阴性组间WMLs差异。结果 MwoA合并PFO 19例,其中WMLs阳性7例,病灶分布于额叶和(或)顶叶,白质评分1~7分;MwoA不合并PFO 16例,其中WMLs阳性5例,病灶亦分布于额叶和(或)顶叶,白质评分1~3分,组间WM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woA患者的脑白质病变多发生于额、顶叶,尚未发现PFO与MwoA患者的脑白质病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先兆偏头痛 卵圆孔未闭 脑白质病变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干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徐玲玲 李匡时 +5 位作者 杜钟名 陆梦馨 陈琛 吴康 任毅 邹忆怀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41-46,共6页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和纤维束自动定量分析(automated fiber quantification,AFQ)方法探讨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在针刺干预前后脑白质纤维的变化。方法纳入无先兆偏头痛患者20例和健康受试者10例,无先...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和纤维束自动定量分析(automated fiber quantification,AFQ)方法探讨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在针刺干预前后脑白质纤维的变化。方法纳入无先兆偏头痛患者20例和健康受试者1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进行每周3次、连续4周的针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DTI和T1像扫描,健康受试者不针刺,仅进行1次核磁扫描。比较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针刺前后以及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基于AFQ方法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结果与健康受试者比较,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右皮质脊髓束、右上纵束部分节点FA值显著减弱(P<0.05);与针刺前比较,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头痛天数及头痛程度显著下降(P<0.05),头痛频率下降不显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右皮质脊髓束、右上纵束、左扣带回部分节点FA值显著增强(P<0.05)。结论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存在广泛白质纤维束受损,针刺能促进受损的脑白质纤维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先兆偏头痛 针刺 弥散张量成像 纤维束自动定量分析 脑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无先兆偏头痛肝阳上亢证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强 于绣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0期153-154,共2页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片联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女性无先兆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58例女性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组口服尼莫地平片及天麻钩藤饮,随症加减。结果治疗组总...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片联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女性无先兆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58例女性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组口服尼莫地平片及天麻钩藤饮,随症加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66%)显著高于对照组(72.41%),P<0.05。结论针对女性无先兆偏头痛肝阳上亢证患者的治疗,尼莫地平片联合天麻钩藤饮加减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尼莫地平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先兆偏头痛 肝阳上亢证 中西医结合治疗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非随意注意事件相关电位在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疼痛程度关系
4
作者 汪孟然 司翠平 +4 位作者 石晶 靳真真 闫中瑞 刘晓璐 曹玉灵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3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视觉非随意注意事件相关电位(ERP)在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疼痛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视觉Oddball范式检测26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偏头痛组)和2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事件相关电位(ERP),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采用Pea... 目的探讨视觉非随意注意事件相关电位(ERP)在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疼痛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视觉Oddball范式检测26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偏头痛组)和2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事件相关电位(ERP),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对观察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偏头痛组N2总体波幅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额区的N2潜伏期较对照组缩短(P<0.05)。偏头痛组P3a总体波幅较对照组降低(P<0.05),额区下降最为显著(P<0.05)。偏头痛组P3a总体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P>0.05。偏头痛组疼痛评分与P3a总体波幅呈负相关(P<0.05)。结论无先兆偏头痛患者ERP中的P3a波幅下降,以额区最为显著;P3a波幅越低,头痛程度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先兆偏头痛 视觉非随意注意事件相关电位 P3a波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血小板参数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张玲玲 杨志刚 +3 位作者 李巷 杨春水 吴军 潘建青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4期64-67,共4页
目的分析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5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纳入无先兆偏头痛组,根据类型不同分为发作性偏头痛组(32例)、慢性偏头痛不合并药物过量性... 目的分析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5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纳入无先兆偏头痛组,根据类型不同分为发作性偏头痛组(32例)、慢性偏头痛不合并药物过量性头痛组(32例)、慢性偏头痛合并药物过量性头痛组(31例)3个亚组。另选取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临床数据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每次头痛持续时间、每月头痛天数、每月口服止痛药天数。收集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比较两组血小板参数,分析血小板参数诊断无先兆偏头痛的价值,比较不同类型无先兆偏头痛的血小板参数,分析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血小板参数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无先兆偏头痛组的血小板计数为(252.81±56.07)×10^(9)/L,与对照组的(250.78±57.88)×10^(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先兆偏头痛组的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为(16.03±0.35)%,高于对照组的(15.64±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先兆偏头痛组的平均血小板体积为[9.10(8.70,10.20)]fl,高于对照组的[8.85(8.23,9.80)]f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预测无先兆偏头痛的ROC下面积(AUC)为0.764,最佳临界值为15.85%;平均血小板体积预测无先兆偏头痛的AUC为0.717,最佳临界值为8.75 fl。3个亚组的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偏头痛合并药物过量性头痛组患者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16.13±0.33)%高于发作性偏头痛组的(15.89±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与每月头痛天数、每月口服止痛药天数呈正相关关系(r=0.376、0.279,P<0.05)。结论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和平均血小板体积对无先兆偏头痛有诊断预测价值,对临床分型和临床特征的评估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可作为无先兆偏头痛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平均血小板体积 无先兆偏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神通络针刺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姗姗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2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调神通络针刺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64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针刺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调神通络针刺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64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针刺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调神通络针刺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疼痛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止痛药物应用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2.42±0.5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9±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持续时间(8.75±1.64)h短于对照组的(11.48±2.42)h,发作频率(1.32±0.14)、止痛药物应用剂量(2.21±0.33)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0.34)次/周、(2.79±0.62)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采用调神通络针刺法进行治疗具有理想的止痛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先兆偏头痛 调神通络针刺法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无先兆偏头痛42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吴灿 邓行行 《国医论坛》 2020年第6期31-33,共3页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无先兆偏头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84例寒凝血瘀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血府逐...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无先兆偏头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84例寒凝血瘀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血府逐瘀汤联合温针灸治疗。经治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头痛积分改善情况,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经治4周,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4%(40/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中医头痛积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无先兆偏头痛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温针灸 寒凝血瘀型 无先兆偏头痛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评估乙酰氨基酚联合佐米曲普坦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坤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5期2816-281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评估乙酰氨基酚联合佐米曲普坦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河南(郑州)中汇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95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42例,接受乙酰氨基酚治疗,观察组5... 目的探讨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评估乙酰氨基酚联合佐米曲普坦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河南(郑州)中汇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95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42例,接受乙酰氨基酚治疗,观察组53例,接受乙酰氨基酚联合佐米曲普坦治疗,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基线资料,采用近邻法进行1∶1匹配,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最终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病例,各30例。评估治疗1个月时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发作频率、缓解持续时间,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1个月时头痛缓解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两组VAS、头痛发作频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乙酰氨基酚联合佐米曲普坦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效果较好,安全性佳,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头痛发作频率,延长头痛缓解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先兆偏头痛 乙酰氨基酚 佐米曲普坦 疼痛程度 发作频率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综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验案举隅
9
作者 李瑞 杨佃会 卢岩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4期91-94,共4页
无先兆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部偏侧疼痛性疾患,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耳穴综合疗法是集耳背静脉放血、自血穴位注射及耳穴点刺于一体的综合疗法,操作简便,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突出。该文介绍耳穴综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验案1则。
关键词 无先兆偏头痛 头风 耳穴综合疗法 耳背静脉放血 自血穴位注射 耳穴点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穴位的蠲痛贴治疗急性期无先兆偏头痛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云逍 魏丹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4期70-72,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贴敷-蠲痛贴治疗急性期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镇痛效果。方法急性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60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风池穴治疗组20例、太阳穴治疗组2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治疗;风池...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贴敷-蠲痛贴治疗急性期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镇痛效果。方法急性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60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风池穴治疗组20例、太阳穴治疗组2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治疗;风池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风池穴穴位贴敷治疗;太阳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太阳穴穴位贴敷治疗,观察3组患者止痛起效时间、止痛持续时间及无先兆偏头痛的伴随症状,统计并分析穴位贴敷的临床效果。结果风池穴治疗组与太阳穴治疗组止痛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三组止痛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发生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穴位贴敷-蠲痛贴治疗急性期无先兆偏头痛,能迅速有效的缓解疼痛,但在止痛持续时间、有效率及伴随症状发生率方面并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先兆偏头痛 穴位贴敷 蠲痛贴 太阳穴 风池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五音疗法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蔚 杜渊 +1 位作者 江燕 江云东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第10期48-50,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五音疗法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五音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中医五音疗法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五音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止痛药服用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偏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止痛药服用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且观察组偏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止痛药服用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五音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能提高临床疗效,减轻头痛症状,减少止痛药服用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先兆偏头痛 中医五音疗法 盐酸氟桂利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头痛穴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弓瑞飞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第15期40-42,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头痛穴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假穴(足背第3、4跖骨结合前凹陷处中点)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头痛穴(足背第1、2跖骨结合前凹陷... 目的:观察针刺头痛穴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假穴(足背第3、4跖骨结合前凹陷处中点)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头痛穴(足背第1、2跖骨结合前凹陷处中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改善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电泳时间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头痛穴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头痛症状,减少头痛发作次数,缩短头痛持续时间,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先兆偏头痛 头痛 平衡针 视觉模拟评分法 血液流变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ICER在无先兆偏头痛平衡针刺后血脑屏障改变中的评估作用及与镇痛效果的关系
13
作者 张倩倩 李岩 +3 位作者 任虹 肖爱伟 刘珊珊 于桂泳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6,共6页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无先兆偏头痛平衡针刺后血脑屏障改变中的评估作用及与镇痛效果的关系。选取157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根据平衡针刺后疗效分为总有效组(n=115)和无效组(n=42),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DCE-MRI血脑屏...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无先兆偏头痛平衡针刺后血脑屏障改变中的评估作用及与镇痛效果的关系。选取157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根据平衡针刺后疗效分为总有效组(n=115)和无效组(n=42),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DCE-MRI血脑屏障参数[双侧丘脑、基底神经节、杏仁核、白质血脑屏障渗透(Ktrans)、血浆分数(Vp)]。结果显示,总有效组头痛程度评分低于无效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杏仁核Vp高于无效组(P<0.05);杏仁核Vp与疗效呈正相关(P<0.001);头痛程度评分、治疗前杏仁核Vp均为影响镇痛效果独立因素(P<0.05),二者联合预测镇痛无效的AUC最大。因此,DCE-MRI的Vp值可用于反映无先兆偏头痛平衡针刺疗效,可用于评估血脑屏障改变,对镇痛效果具有高度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先兆偏头痛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血脑屏障 平衡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配合火针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4
作者 宋晓琳 赵吉平 马新平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151-153,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火针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变化。方法将5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火针治疗,1次/天;对照组给予口服氟桂利嗪胶囊,2粒/次,1次/...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火针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变化。方法将5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火针治疗,1次/天;对照组给予口服氟桂利嗪胶囊,2粒/次,1次/晚。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VAS差值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火针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西药组,能显著缓解患者头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先兆头痛 针刺 火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回顾性分析129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鹭峰 叶建新 +2 位作者 林桂宇 易泳鑫 刘俊平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15期39-40,42,共3页
目的:探讨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对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2017年6月-2018年4月收治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129例,均给予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治疗,比较干预前后相关指标。结果:给予氢溴酸樟柳碱注射剂后,平均起效时间为(31.08&... 目的:探讨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对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2017年6月-2018年4月收治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129例,均给予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治疗,比较干预前后相关指标。结果:给予氢溴酸樟柳碱注射剂后,平均起效时间为(31.08±17.85)min;98.45%的患者疼痛明显减轻,95.35%患者疼痛频次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用药后,24.81%患者无疼痛,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用药后43.87%患者无疼痛,疼痛评分仅(0.76±1.01)分;87.67%医生评价氢溴酸樟柳碱注射剂疗效好,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能相对安全有效地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 无先兆偏头痛 临床疗效 疼痛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舒胶囊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90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建建 张爱萍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9期1346-1347,共2页
偏头痛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单侧、波动性、中重度头痛,发作期可伴有畏光畏声、恶心呕吐等表现,严重时可影响工作和生活。其中以无先兆性偏头痛为偏头痛最常见类型,其发病率约占偏头痛的80%... 偏头痛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单侧、波动性、中重度头痛,发作期可伴有畏光畏声、恶心呕吐等表现,严重时可影响工作和生活。其中以无先兆性偏头痛为偏头痛最常见类型,其发病率约占偏头痛的80%。作者对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本院门诊偏头痛就诊患者予以天舒胶囊、丙戊酸钠、天舒胶囊+丙戊酸钠治疗,并比较三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先兆头痛 丙戊酸钠 天舒胶囊 治疗方案 临床疗效 2009年 神经血管 反复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7
作者 袁静 邢运 李应昆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7期1119-1122,共4页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病因较为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组反复发作的头痛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偏头痛可分多个型,其中无先兆性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80%,其头痛典型特征为偏侧分布、搏动性性质、...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病因较为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组反复发作的头痛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偏头痛可分多个型,其中无先兆性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80%,其头痛典型特征为偏侧分布、搏动性性质、中或重度程度、日常活动加重头痛,伴随恶心和(或)畏光、畏声。反复发生的头痛,每次持续4~72 h[1]。目前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有统一的理论解释,各国学者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神经血管假说、皮层扩散抑制假说、生化因素、遗传因素等方面[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先兆头痛 头痛 针灸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