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铁列车无人自动折返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6
1
作者 侯向阳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7-90,共4页
介绍了西安地铁3号线DTRO(无人自动)折返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列车运行记录数据分析,得到列车DTRO折返失败是由列车在换端过程中产生的紧急制动而导致牵引系统高速断路器断开而引起的。重点对列车电路设计和牵引系统高速断路器控制原理进... 介绍了西安地铁3号线DTRO(无人自动)折返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列车运行记录数据分析,得到列车DTRO折返失败是由列车在换端过程中产生的紧急制动而导致牵引系统高速断路器断开而引起的。重点对列车电路设计和牵引系统高速断路器控制原理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列车监控系统 无人自动折返 牵引系统 高速断路器 紧急制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自动折返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后折返能力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罗诗芸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9-54,60,共7页
目的:为压缩城市轨道交通高峰期行车间隔,提升运输服务水平,需要对ATB(无人自动折返)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后折返能力进行研究。方法:以采用ATB模式折返为切入点,以厦门地铁2号线五缘湾站为例,基于到发列车行车间隔均衡的理想情况,... 目的:为压缩城市轨道交通高峰期行车间隔,提升运输服务水平,需要对ATB(无人自动折返)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后折返能力进行研究。方法:以采用ATB模式折返为切入点,以厦门地铁2号线五缘湾站为例,基于到发列车行车间隔均衡的理想情况,利用时序模型,将折返作业拆分为单项作业,根据作业的前后顺序及限制条件将其绘制在时序图上,计算分析相邻两列车的到达间隔、进出折返线间隔及发车间隔等,对比该折返方式下的最小折返间隔及其折返能力,并结合实际折返作业过程中受到信号系统排列进路时机的影响,分析限制折返能力的因素,得到终到站到达列车间隔对应的车站站后折返方式。结果及结论:在采用站后ATB模式折返时,站后单线折返的最小折返间隔为114 s,站后双线折返的最小折返间隔为112 s;受到信号排列进路时机的影响,到达列车行车间隔为158~213 s时,采用站后单渡线折返;到达列车行车间隔为114~158 s或大于213 s时,可以采用两种折返方式折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站 站后折返能力 无人自动折返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地铁列车无人自动折返卡顿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案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如石 任富争 +1 位作者 杜苗苗 刘超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2-175,共4页
针对某城市地铁车辆在试运行期间频繁发生的列车无人自动折返时的卡顿故障进行了分析研究。简要介绍了列车无人自动折返功能,并从列车网络系统、牵引系统和车辆电路3个角度深入分析故障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案。按此方案整改后故障得以完... 针对某城市地铁车辆在试运行期间频繁发生的列车无人自动折返时的卡顿故障进行了分析研究。简要介绍了列车无人自动折返功能,并从列车网络系统、牵引系统和车辆电路3个角度深入分析故障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案。按此方案整改后故障得以完全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列车 无人自动折返 卡顿故障 列车网络系统 牵引系统 车辆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铁4号线列车无人自动折返驾驶功能失效原因及解决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郑睿 黎鹏 李少帅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73,共5页
对广州地铁4号线列车无法实现无人自动折返驾驶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相关控制电路的改造方法,解决了广州地铁4号线列车终点站无法实现无人自动折返驾驶的技术难题,提高了列车在终点站的折返能力。
关键词 地铁 列车无人自动折返驾驶 控制电路 继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