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林区数字化地形测量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南明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4年第1期120-123,共4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摄影测量逐渐成为林区数字化地形测量的全新手段。基于此,探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林业资源勘探和监测中的应用,并通过对特定区域森林资源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通过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摄影测量逐渐成为林区数字化地形测量的全新手段。基于此,探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林业资源勘探和监测中的应用,并通过对特定区域森林资源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通过对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能够迅速获取指定区域的高分辨率图像,而且不受地形限制,整体作业成本较低,效率也很高。随着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林业资源勘探和监测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林业发展和保护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 林业数字化 数字化地形测量 森林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定量参数提取——以1709年中卫南M7(1/2)地震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超 雷启云 +2 位作者 余思汗 杨顺 王银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3-123,I0001,共12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缩写为DEM)和地貌数据(正射影像)的作业流程,对比分析了三种不同质量密集点云生成的DEM在水平位置和高程上的差异;然后以1709年中卫南M7(1/2)大地震的主体... 本文首先介绍了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缩写为DEM)和地貌数据(正射影像)的作业流程,对比分析了三种不同质量密集点云生成的DEM在水平位置和高程上的差异;然后以1709年中卫南M7(1/2)大地震的主体地表破裂带为例,提取其上地震断层的垂直位错量和水平位移量。研究结果显示:高质量密集点云生成的DEM分辨率可达厘米级,且处理时间不需太长,其水平位置和高程与另外两种质量密集点云生成的DEM差异均小于0.100 m;基于高质量密集点云可生成6.33 cm/pix分辨率的DEM,提取1709年中卫南地震地表破裂带上地震断层的垂直位错量为(0.704±0.293) m,水平位移量为5.1 m,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吻合,因此可以代表该地震的同震位移,这表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能够获取地震地表破裂带典型场点的高分辨率地形地貌数据,并基于生成的DEM可进一步提取地震断层的定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 密集点云 DEM 地震地表破裂带 地震断层 同震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矿产开采执法监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永生 赖华荣 +2 位作者 卢春盛 徐尚昭 钟克伟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95-99,共5页
本文介绍了无人机摄影测量系统组成及特点,设计了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矿产开采执法监察中的技术方案,并以韶关市新丰县及翁源县为航摄区域进行实例验证分析。通过影像数据的获取、几何校正、空三加密、图像拼接和数据精度分析等数据预... 本文介绍了无人机摄影测量系统组成及特点,设计了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矿产开采执法监察中的技术方案,并以韶关市新丰县及翁源县为航摄区域进行实例验证分析。通过影像数据的获取、几何校正、空三加密、图像拼接和数据精度分析等数据预处理后,套合比对2015年度的卫星影像数据和黄礤镇内采矿权数据,对矿山开采执法监察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 矿产开采执法监察 高分辨率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的探索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付国兴 《林业科技情报》 2020年第3期126-128,共3页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产物,目前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无人机摄影测量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广泛。通过阐述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方面的应用情况,分析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的优势,...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产物,目前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无人机摄影测量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广泛。通过阐述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方面的应用情况,分析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的优势,推动我国工程测量技术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测量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 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提取复杂冲积扇面构造活动信息——以新疆巴里坤盆地南缘冲积扇面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高帅坡 冉勇康 +3 位作者 吴富峣 徐良鑫 王虎 梁明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3-804,共12页
由于自然改造的持续,地貌形态复杂,判断发育过程中的冲积扇是否经历过构造作用,一直是活动构造研究中的难点之一。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构造地貌数据采集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文中结合野外调查和探槽等相关工作,利... 由于自然改造的持续,地貌形态复杂,判断发育过程中的冲积扇是否经历过构造作用,一直是活动构造研究中的难点之一。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构造地貌数据采集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文中结合野外调查和探槽等相关工作,利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对新疆巴里坤盆地南缘断裂上一处复杂的冲积扇面进行了高精度的DEM和DOM数据采集。针对正在发育的复杂冲积扇面,在对DEM进行地形解析和图像处理的基础上,采取了对扇面进行次级分区、逐个研究、相互佐证的方法,通过在次级分区内建立剖面集进行单独分析和邻近分区对比分析,明确了冲积扇面发育过程中经历的构造作用和2.5m的垂直变形量,显示该技术方法是识别复杂冲积扇残存构造信息并提取相关活动构造参数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 冲积扇地貌 巴里坤盆地南缘 构造活动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垃圾填埋场形变监测及库容储量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柏君 董秀军 +3 位作者 陈立坚 张旭 谢梦阳 杨俊宇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7-31,117,共6页
快速监测垃圾填埋场固体物质的体积空间变化及准确评估有效库容,可为城市管理者科学决策和合理安排社会资源提供重要依据。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具有机动灵活、数据获取快捷且精度高等优点,在众多领域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以成都市长... 快速监测垃圾填埋场固体物质的体积空间变化及准确评估有效库容,可为城市管理者科学决策和合理安排社会资源提供重要依据。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具有机动灵活、数据获取快捷且精度高等优点,在众多领域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以成都市长安垃圾填埋场为例,利用低空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填埋库区连续一年的影像数据,并对多期模型数据进行差分处理,分析填埋库区各区域的体积变化量及形变特征;建立库容储量预测模型,研究库容量的变化值与入场物质量的关系,对填埋库区的实际可容纳入场固体物质量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库区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 多期差分 形变特征 库容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金沙江白格滑坡应急抢险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7
作者 郭晨 许强 +3 位作者 彭双麒 孙涛 柏君 叶震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3-210,共8页
西藏昌都市江达县白格村金沙江右岸于2018年10月11日和11月3日先后两次发生大规模滑坡-堰塞堵江事件,严重威胁下游四川、云南等地区的安全,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该文在两次滑坡发生后第一时间获取的一系列时序高分辨率无人机3D(DEM、DOM... 西藏昌都市江达县白格村金沙江右岸于2018年10月11日和11月3日先后两次发生大规模滑坡-堰塞堵江事件,严重威胁下游四川、云南等地区的安全,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该文在两次滑坡发生后第一时间获取的一系列时序高分辨率无人机3D(DEM、DOM、DSM)数字产品、三维实景模型等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得出2018年10月11日第一次滑坡滑源区共有约2200万m^3岩土体失稳,堵塞金沙江形成的堰塞坝高出原始江面约85 m,滑坡最大滑动速度达64.33 m/s;11月3日第二次滑坡滑源区损失岩土体体积约370万m^3,沿途铲刮下部松散土体使得总滑动方量达到850万m^3,是造成第二次滑坡堵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二次滑坡最大滑动速度约59.8 m/s;形成的堰塞坝比第一次堰塞坝体最大高出约50 m,自然溢流困难,经人工干预开挖排导槽后成功泄流。另外,滑坡后缘新生裂缝发育,小规模崩塌不断,多期无人机数据差分对比识别出4个形变较大区域,险情解除后应持续关注并加强监测。无人机在此次应急抢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时间获取的正射影像、三维模型等为抢险救灾、科学决策和指挥提供了重要依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 应急抢险 金沙江 白格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在重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8
作者 郭晨 许强 +2 位作者 董秀军 巨袁臻 宁浩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11,73,共7页
传统的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受限于地形、天气等外界条件,不能快速全面地获取灾害的详细信息,而无人机具有灵活性强、时效性高和不受复杂地形影响等特点,在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中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以"6·24"新磨村滑坡和"1... 传统的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受限于地形、天气等外界条件,不能快速全面地获取灾害的详细信息,而无人机具有灵活性强、时效性高和不受复杂地形影响等特点,在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中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以"6·24"新磨村滑坡和"10·11"白格滑坡为例,阐述了无人机数据获取及处理流程,重点介绍了无人机获取的数字地形产品在地质灾害精确描述、定性及定量分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为重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提供了更加科学高效的现场影像采集和遥感成果处理及应用方案,为应急救灾工作的顺利实施及分析研判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科学有效地保证了现场施工救援人员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 重大地质灾害 应急调查 新磨村滑坡 白格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