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作与激情
1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95-96,共2页
宋清海在《谈激情》(《创作评谭》1992年1期)一文中指出: 激情,是作家与生活相连的神经,它使作家始终保持生活的热情和敏感,审美与“审丑”意识达到“无为而为”的境界。激情,它使作家的思想呈现“膨化”与“辐射”态势,就如虚空包容着... 宋清海在《谈激情》(《创作评谭》1992年1期)一文中指出: 激情,是作家与生活相连的神经,它使作家始终保持生活的热情和敏感,审美与“审丑”意识达到“无为而为”的境界。激情,它使作家的思想呈现“膨化”与“辐射”态势,就如虚空包容着世界,思想之光投向最平凡的事物也会反映出其中的真理“粒子”。激情,它赋于技巧以生命,使“纯艺术”从僵化的形式中挣脱出来,化为活生生的艺术女神,使技巧与形势超越了手段和方法,直接与生活和思想相融,这种“混化”状态是何等的自然与壮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 无为而为 审丑 思想 审美 境界 真理 相融 意识 激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自调节审美——答“美学拒绝自我调节”论者的有关问题
2
作者 王建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13,共6页
一所谓自调节审美,指的是人们为审美目的所支配,在审美前或在审美中,在审美欣赏或在审美创造中通过对自我心理结构、心态,行为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调整、校正,来实现审美目的,达到最佳审美效果。既然自调节审美要朝着审美目的进行反馈调... 一所谓自调节审美,指的是人们为审美目的所支配,在审美前或在审美中,在审美欣赏或在审美创造中通过对自我心理结构、心态,行为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调整、校正,来实现审美目的,达到最佳审美效果。既然自调节审美要朝着审美目的进行反馈调节,那么究竟有无审美目的,这就是一个首先亟待解决的问题。自康德提出审美在于无目的的合目的这一著名的二律背反以来,审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合目的的“无为而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调节 审美创造 审美心理结构 审美能力 审美欣赏 无为而为 中国美学史 条件反射 审美心态 审美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调节审美论”的虚幻性和危害性
3
作者 叶知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53-57,共5页
一、“自调节审美论”是一种泛审美论“自调节审美论”之所以是一种泛审美论,是因为它把人类的一切娱乐、消遣、欣赏、鉴赏和创作活动统统当作了审美活动。譬如“自调节审美论”者认为:“审美既有无目的的‘无为而为’,也有有目的的‘... 一、“自调节审美论”是一种泛审美论“自调节审美论”之所以是一种泛审美论,是因为它把人类的一切娱乐、消遣、欣赏、鉴赏和创作活动统统当作了审美活动。譬如“自调节审美论”者认为:“审美既有无目的的‘无为而为’,也有有目的的‘有为而为’……为了好好地观看一场著名演出,为了尽情地品味一篇优秀文学作品,而实际上我们如愿以偿了,这就是有目的而合目的的审美了。”还认为:“有为而为的审美,即鉴赏家、美学家、艺术家的审美,它不仅具有直觉式审美的一切特点,而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对审美对象品评的能力,从而达到情感与理智,直觉与认识,自觉与非自觉的完美统一,成为最高层次的审美。”这显然既把审美与娱乐、消遣、欣赏、品味等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活动 自我调节 涤除玄鉴 无为而为 澄怀味象 审美心理距离 自调节 中国美学史 每个人 审美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