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超强FEC技术的160km无中继传输
1
作者 陈德华 何建明 姚伟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共3页
文章首先介绍了超强前向纠错(SFEC)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利用该技术在G.655光纤上实现了传输容量40×10Gbit/s,单跨段长度160km,线路衰耗44dB的无误码传输实验。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各项实验结果均满足中国通信行业标准要求。
关键词 超强前向纠错 SFEC 波分复用 光信噪比 G.655光纤 编码增益 无中继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通道10Gbit/s线路无中继传输距离研究
2
作者 陈永洲 龙熙平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33,共4页
对于10 Gbit/s系统,长距离传输时需要解决线路衰减问题和非线性效应带来的码间干扰问题。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掺铒光纤放大技术、拉曼放大技术和色散补偿技术等。对这些技术的深入探索和研究,极大地改善了线路传输质量,延伸了线路传输距离... 对于10 Gbit/s系统,长距离传输时需要解决线路衰减问题和非线性效应带来的码间干扰问题。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掺铒光纤放大技术、拉曼放大技术和色散补偿技术等。对这些技术的深入探索和研究,极大地改善了线路传输质量,延伸了线路传输距离。文章重点介绍一种通过提高电吸收(EA)型激光器注入光功率来改善线路传输的信噪比、延伸传输距离的方法。实验证明,当注入光功率达到18 dB时,仍能保证传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信道系统 无中继传输 非线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水听器无中继系统的光纤非线性抑制和传输噪声优化
3
作者 陈绪兴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6-682,共7页
为了解决光纤水听器在无中继传输中难以有效提升入纤功率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功率提升的光纤非线性现象,针对调制不稳造成的主要障碍,提出了一种利用负色散光纤进行抑制的方法,并结合低损耗光纤和分布式拉曼放大技术进一步优化了传输链路... 为了解决光纤水听器在无中继传输中难以有效提升入纤功率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功率提升的光纤非线性现象,针对调制不稳造成的主要障碍,提出了一种利用负色散光纤进行抑制的方法,并结合低损耗光纤和分布式拉曼放大技术进一步优化了传输链路的损耗性能。通过无中继传输试验验证了降噪效果,实现了光纤水听器阵列离岸130 km无中继远程传输,传输噪声为-97 dB,为构建高可靠的水下传感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无中继传输 调制不稳 负色散光纤 分布式拉曼放大 低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泵系统无中继超长跨距传输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项旻 王炜 +5 位作者 张瑞强 戴睿 黄超 杨思宏 杨帆 徐健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21,共3页
对超长距离10Gb/s SDH光传输系统进行了实验。系统采用超低损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使用增强型前向纠错(EFEC)技术、分布式宽谱泵浦技术和旁路遥泵技术。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验测试,实现了单波10Gb/s同步数字体系(SDH)系统442.2km无中继传输。
关键词 超长跨距 无中继传输 遥泵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 Gbit/s无中继光传输系统的色散补偿 被引量:2
5
作者 毛颖超 孙凤杰 马永红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20,32,共4页
在光纤通信中色散补偿的方式有很多,文章分别研究了色散补偿光纤(DCF)、啁啾光纤光栅(CFG)两种色散补偿方案。通过数值仿真分别实现了10 Gbit/s 198 km和220 km G.652光纤的无中继传输。仿真实验证实,采用CFG补偿可使传输距离增加约10%... 在光纤通信中色散补偿的方式有很多,文章分别研究了色散补偿光纤(DCF)、啁啾光纤光栅(CFG)两种色散补偿方案。通过数值仿真分别实现了10 Gbit/s 198 km和220 km G.652光纤的无中继传输。仿真实验证实,采用CFG补偿可使传输距离增加约10%,并且当误码率为10-12时,无误码传输的功率代价仅为1.6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啁啾光纤光栅 色散补偿 无中继传输 光纤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载波400 Gbit/s无中继超长距传输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勇生 张林 吴剑军 《光通信研究》 2021年第3期25-28,共4页
针对单载波传输速率不断提升对超长距无中继通信的传输跨距带来巨大挑战的问题,文章主要采用高阶泵浦前后向遥泵放大技术,结合G.654E超低损、大有效面积光纤及子载波频分多路复用技术,通过优化高阶泵浦功率、远程增益单元性能、线路放... 针对单载波传输速率不断提升对超长距无中继通信的传输跨距带来巨大挑战的问题,文章主要采用高阶泵浦前后向遥泵放大技术,结合G.654E超低损、大有效面积光纤及子载波频分多路复用技术,通过优化高阶泵浦功率、远程增益单元性能、线路放置位置和信号波传输波长等光路子系统参数,实现了单跨距501.18 km(78.68 dB)单载波400 Gbit/s无中继单纤芯超长距离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率通信 无中继传输 高阶泵浦 远程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电力通信的Delta-sigma调制高可靠传输研究
7
作者 张俊 芮文君 吕娜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电力通信专网用于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营和管理,其重要特点是高度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当前电力通信专网的典型中继距离为40 km,为了进一步提升其可靠性,可以增加单光口传输距离和减少光放大器数量,从而减少潜在故障点。【方法】... 【目的】电力通信专网用于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营和管理,其重要特点是高度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当前电力通信专网的典型中继距离为40 km,为了进一步提升其可靠性,可以增加单光口传输距离和减少光放大器数量,从而减少潜在故障点。【方法】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Delta-sigma调制的高保真度数字传输方法,在发射端利用过采样、噪声整形和两电平量化等方法,将原始高阶调制信号转化成正交相移键控(QPSK)的光域波形,以大幅提升传输过程中对链路噪声和非线性的抵抗能力。在接收端通过符号判决移除链路噪声,再利用低通滤波器消除整形后的带外量化噪声,最终实现原始信号的低复杂度解调。【结果】在验证性离线实验中,经过160 km标准单模光纤的无中继传输和相干检测后,50 GBaud偏振复用QPSK光域波形可以实现无误码传输。解调后的原始高阶调制信号在9倍过采样下,恢复信噪比(SNR)可以达到33.0 dB,达到32.0 dB的SNR门限,能够支持1024进制正交幅度调制(1024-QAM)信号的高保真传输,单波长比特率为111 Gbit/s。【结论】实验结果表明,Delta-sigma调制方案能够以带宽展宽获取SNR提升,从而有效拓展传输跨距和传输性能,为下一代低成本和高可靠性电力专网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通信 Delta-sigma调制 相干检测 无中继传输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三阶拉曼放大光传输系统建模
8
作者 陈佟 邓黎 +5 位作者 王谦 郭小溪 徐健 龙函 黄超 黄丽艳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26,共6页
【目的】三阶分布式拉曼放大器(DRA)是目前长距离无中继传输中的光放大前沿技术,与一阶和二阶DRA传输相比,其在传输过程中能实现更优的增益与噪声特性,但传输过程也更为复杂。然而目前对三阶DRA的建模多基于拉曼功率耦合方程,其需要数... 【目的】三阶分布式拉曼放大器(DRA)是目前长距离无中继传输中的光放大前沿技术,与一阶和二阶DRA传输相比,其在传输过程中能实现更优的增益与噪声特性,但传输过程也更为复杂。然而目前对三阶DRA的建模多基于拉曼功率耦合方程,其需要数值方法求解,计算相对复杂。运算量小的建模方法则基于数据驱动型机器学习,需要庞大的数据量,且泛化能力较差。为此需要新的建模方法,在保证模型精度的前提下提升运算速度。【方法】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嵌物理知识型神经网络(PINN)的方案对三阶拉曼放大光传输系统进行建模。该方案能结合数值方法和数据驱动型机器学习的优点,将微分方程的求解转化为优化问题,通过将微分方程以及边界条件等约束作为损失函数,实现神经网络的训练,使得模型兼顾计算的精度与复杂度。【结果】文章搭建了一个120 km的C波段47信道的三阶拉曼放大光纤传输系统,并分别采用数值方法和所提的PINN对系统进行功率预测,结果表明,PINN预测的信号功率与传统的数值方法偏差小于0.19 dB,预测的泵浦光功率则几乎无误差,而运算次数则降低了一个数量级。【结论】PINN能准确预测三阶拉曼放大光传输系统中泵浦光与信号光的功率演化,且相比数值方法显著降低了计算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中继传输 分布式拉曼放大器 三阶拉曼放大器 内嵌物理知识型神经网络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中继光传输系统中KNN非线性补偿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田霖 林睿 +5 位作者 龙函 徐健 朱一峰 徐自闲 陆国生 陈保豪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9-32,共4页
针对偏振复用—正交相移键控(PDM-QPSK)无中继光纤传输系统中的非线性损伤问题,文章重点研究了一种基于K最邻近(KNN)聚类算法的非线性补偿技术。通过计算测试数据到所有训练数据点的距离对测试数据进行分类实现了对光纤非线性补偿。研... 针对偏振复用—正交相移键控(PDM-QPSK)无中继光纤传输系统中的非线性损伤问题,文章重点研究了一种基于K最邻近(KNN)聚类算法的非线性补偿技术。通过计算测试数据到所有训练数据点的距离对测试数据进行分类实现了对光纤非线性补偿。研究结果表明,在112 Gbit/s PDM-QPSK 350 km色散管理无中继光纤传输系统中,基于KNN算法的非线性补偿技术能够有效地补偿传输光纤非线性引起的损伤。特别地,在系统误码率为10-3时,经KNN算法非线性补偿后输入端信号的光功率可提升约1 d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中继光纤传输系统 偏振复用—正交相移键控 K最邻近聚类算法 非线性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电网超长距传输新方向:塔内光中继
10
作者 程细海 黄丽艳 +2 位作者 殷天峰 雷学义 王辉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29,67,共3页
针对特高压电网建设对超长距传输提出的更高要求,提出了新的技术方向--塔内光中继.分析了塔内光中继的理论依据并设计了技术方案,在哈密-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光纤通信工程石城至环县段实现了我国首个塔内光中继实验工程,工程顺利开通,运... 针对特高压电网建设对超长距传输提出的更高要求,提出了新的技术方向--塔内光中继.分析了塔内光中继的理论依据并设计了技术方案,在哈密-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光纤通信工程石城至环县段实现了我国首个塔内光中继实验工程,工程顺利开通,运行稳定,验证了塔内光中继方案的可行性.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塔内光中继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距传输 无中继传输 塔内光中继 线路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泵技术的超长距光传输系统研究与实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克峰 吕建新 +1 位作者 彭阳 汪俊奇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0,共5页
【目的】针对采用遥泵技术的超长距光传输系统传输距离受限问题,文章提出了100与200 Gbit/s业务混合传输的单跨无中继传输系统,实验在不考虑色散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下,通过调整系统入纤功率和系统中遥泵增益单元的位置来测试系统最大跨段... 【目的】针对采用遥泵技术的超长距光传输系统传输距离受限问题,文章提出了100与200 Gbit/s业务混合传输的单跨无中继传输系统,实验在不考虑色散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下,通过调整系统入纤功率和系统中遥泵增益单元的位置来测试系统最大跨段损耗。【方法】实验中关键放大技术主要为遥泵、掺铒光纤和拉曼放大技术,在传输中应用掺铒光纤放大器、拉曼放大器和遥泵增益单元对系统中光信号进行无中继放大,并通过调整遥泵增益单元的放置位置来进一步提升中继传输距离,实验采用能够更好提升遥泵放大增益的遥泵旁路接入方式。【结果】实验采用3种不同的模块共9个业务波,分别使用200 Gbit/s偏振复用—正交相移键控(PM-QPSK)、100 Gbit/s PM-QPSK和200 Gbit/s偏振复用—16正交幅度调制(PM-16QAM)调制格式,采用损耗为0.17 dB/km的G.654b超低损耗光纤搭建传输实验,并最终实现了总容量为1.5 Tbit/s、跨段损耗达到75 dB的单跨超长距传输。【结论】结果表明,通过设置最佳的入纤功率和调整遥泵增益单元的位置可以提升系统传输距离,实验结果为搭建基于遥泵技术的超长距光传输系统提供了参考价值,对基于遥泵技术的无中继传输发展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距光传输系统 遥泵技术 无中继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5km,139.264Mb/s数字彩色电视光纤传输系统
12
作者 周承刚 傅光荣 +2 位作者 罗桂芬 谢维佑 周洋溢 《激光杂志》 CAS 1986年第5期237-239,257,共4页
1985年3月20日,在桂林光通信研究所召开的四次群数字光端机和数字彩色电视光纤传输系统鉴定会上,我们采用国产光电器件和多模渐变型宽带光纤,成功地实现了139.264Mb/s数字彩电的20.5km无中继传输。系统性能达到了我国GB1583—79规定的... 1985年3月20日,在桂林光通信研究所召开的四次群数字光端机和数字彩色电视光纤传输系统鉴定会上,我们采用国产光电器件和多模渐变型宽带光纤,成功地实现了139.264Mb/s数字彩电的20.5km无中继传输。系统性能达到了我国GB1583—79规定的短程线中同轴彩电传输标准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输系统 彩色电视 MB/S 数字彩电 数字光端机 无中继传输 宽带光纤 光电器件 传输标准 系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泵放大对远程大规模光纤水听器系统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林兆培 江镭 吴建成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60,共5页
针对远程大规模光纤水听器系统存在的阵列损耗和传输链路损耗难以被分布式光纤喇曼放大器(DFRA)有效补偿,以及高增益放大时产生的较强泵浦光相对强度噪声问题,提出了将远程遥泵放大(ROPA)与DFRA相结合的混合放大技术方案。通过建立系统... 针对远程大规模光纤水听器系统存在的阵列损耗和传输链路损耗难以被分布式光纤喇曼放大器(DFRA)有效补偿,以及高增益放大时产生的较强泵浦光相对强度噪声问题,提出了将远程遥泵放大(ROPA)与DFRA相结合的混合放大技术方案。通过建立系统光信噪比(OSNR)与解调相位噪声的关联模型,分析了ROPA对系统OSNR和解调相位噪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6波长×8时分复用的100 km远程相位生成载波(PGC)解调系统中,ROPA的运用使系统解调相位噪声降低了7.7 dB,达到-100.4 dB@1 kHz;对遥泵增益单元(RGU)光路结构进行优化后,系统解调相位噪声达到-101.5 dB@1 k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水听器 遥泵放大 无中继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泵技术的超长距系统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程细海 徐健 +2 位作者 殷天峰 邓黎 黄丽艳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3-26,共4页
介绍了超长距传输现状和遥泵技术工程应用,对遥泵系统结构和系统光信噪比(OSNR)进行了理论分析,结合环县~石城遥泵线路进行OSNR计算分析,并在实验室通过实验线路测试不同远程增益单元位置时系统OSNR的变化,验证远程增益单元安装位置... 介绍了超长距传输现状和遥泵技术工程应用,对遥泵系统结构和系统光信噪比(OSNR)进行了理论分析,结合环县~石城遥泵线路进行OSNR计算分析,并在实验室通过实验线路测试不同远程增益单元位置时系统OSNR的变化,验证远程增益单元安装位置是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距传输 无中继传输 遥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SL技术的矿用双绞线插入损耗的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成凌飞 宋为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49,共3页
文章根据矿用双绞线的电气参数,利用等效近似的方法,推算出了ABCD参数,然后计算双绞线的插入损耗,并通过矿用双绞线和普通双绞线插入损耗的对比,推荐了适合矿井视频监控系统的双绞线型号,并且提出了实现长距离无中继传输的2条思路。
关键词 矿井 视频监控系统 矿用双绞线 插入损耗 无中继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干接收技术在低速ULH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丽 宋新明 +4 位作者 黄丽艳 江毅 徐建 白晓杰 邓黎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0,51,共3页
对DP-QPSK(偏振复用正交相移键控)调制和相干接收技术在低速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实现了2.67Gbit/s速率的实时传输。实验结果表明,DP-QPSK调制和相干接收技术对无中继ULH(超长跨距)光传输系统的OSNR(光信噪比)容限有优化作用。
关键词 偏振复用正交相移键控 相干接收技术 无中继超长跨距光传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6km 40×10 Gbit/s旁路ROPA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17
作者 袁卫国 李垠韬 徐健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23,共3页
为了研究大容量超长跨距无中继光传输技术,采用超低损耗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使用EFEC(增强型前向纠错)技术、Hybrid(混合)光放大器及前置旁路ROPA(远程光泵浦放大器)技术,首次实现了40×10Gbit/s OTN(光传送网)系统286km无中继超长跨... 为了研究大容量超长跨距无中继光传输技术,采用超低损耗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使用EFEC(增强型前向纠错)技术、Hybrid(混合)光放大器及前置旁路ROPA(远程光泵浦放大器)技术,首次实现了40×10Gbit/s OTN(光传送网)系统286km无中继超长跨距传输,系统连续运行24h无误码。该应用成果为衡量超长跨距大容量光纤传输ROPA系统的性能指标和应用标准等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跨距无中继传输 增强型前向纠错 远程光泵浦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