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藏密瑜伽修身论(三)
- 1
-
-
作者
噶尔仁波切
李钟霖
-
机构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7年第1期51-58,共8页
-
-
关键词
功德
无上瑜伽部
精液
藏密
可思议
觉知
自性
禅定
生死轮回
铭记于心
-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五方佛及其图像考察
被引量:18
- 2
-
-
作者
杨清凡
-
机构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西藏研究》
CSSCI
2007年第2期31-36,共6页
-
文摘
五佛思想是密教金刚乘的根本宇宙观,五方佛体系的最终形成也标志佛教神系的完备和系统化。然而五佛体系的完善定型经历了复杂的演变,图像的变化也反映出密教哲学思想的发展。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五佛的演变进行简单梳理,并对五佛组合、五佛形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图像进行分析,指出五佛图像变化与密教瑜伽部、无上瑜伽部的发展密切相关。
-
关键词
五方佛
图像
演变
瑜伽部
无上瑜伽部
-
Keywords
the Five Buddhas, iconography, transformation, the Yoga Tantra, the Anuttarayoga Tantra
-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西藏佛教密宗概述
被引量:3
- 3
-
-
作者
李冀诚
-
机构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
-
出处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9-64,共16页
-
文摘
西藏佛教特重密宗,西藏佛教徒向来把密宗视为佛教的“精髓”,提倡显密兼修,先显后密。密宗教法渊源于印度,兴盛发展于西藏。13世纪初,佛教在印度泯灭后,唯有西藏佛教保留了密宗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修习的完整形态。密宗的发达是西藏佛教的重要特点之-。。藏语称密宗为“桑俄”,意为“秘密真言”。
-
关键词
密宗四部
佛教徒
西藏
佛教密宗
印度密教
印度教
金刚
曼陀罗
无上瑜伽部
世纪初
-
分类号
K297.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金刚乘佛教流传中的几点质疑
被引量:2
- 4
-
-
作者
石世梁
-
出处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74-80,73,共8页
-
文摘
印度晚期佛教——金刚乘佛教,与西藏佛教渊深源长、关系至大。研究藏传佛教的内涵、来龙、去脉,都不能离开对印度金刚乘佛教的起源、发展以及各派奠基人的面貌、师承、学说的探索。但是要翔实地弄清印度金刚乘佛教的历史是很困难的,印度本身不能向人们提供信史和原始资料,我们只能从西藏先哲的著述和汉译经典中来了解一个概貌。笔者在读书过程中,对某些论述产生一些疑问,也有一些自己的不成熟看法,提出来向各方大德、贤哲请教,以求释疑。
-
关键词
大乘佛教
印度
西藏研究
金刚
藏传佛教
无上瑜伽部
佛教史
时轮
多罗那他
质疑
-
分类号
K297.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佛教密宗释论(二)
被引量:2
- 5
-
-
作者
石世梁
-
出处
《西藏研究》
1988年第4期68-75,共8页
-
文摘
二、密宗形成、发展中的几个问题约在公元前1500年,居住在中亚细亚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移居五河地区(今旁遮普)。雅利安人崇拜自然界诸神(即所谓“天界、宝界、地界”三界诸神),兼有万物崇拜及鬼灵崇拜,并行祭祀之风。在约公元前1500年到1000年间产生了《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吠陀(Veda)按字义是指知识,意味着最卓越的知识,神圣的或天启的知识。《梨俱吠陀》(Rgveda)意译为赞颂明论——赞颂诸神的诗集,现存赞歌1028首,它大量歌颂因陀罗(Indra战神,为雅利安人从中亚带到印度的信仰)在这一地区毁灭城市和堡垒,并反映游牧民族日常愿望的表达——想得到家畜、
-
关键词
佛教密宗
雅利安人
婆罗门教
游牧民族
崇拜
印度教
公元前
奥义书
藏传佛教
无上瑜伽部
-
分类号
K297.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宁玛派的九乘教法及其早期传播
被引量:1
- 6
-
-
作者
蒲文成
-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5年第4期30-38,共9页
-
文摘
宁玛派的九乘教法及其早期传播蒲文成宁玛派是藏传佛教中历史最久、流传最广的重要派别。以循从公元8世纪莲花生大师所传古老教法和住钦桑布(958~1055)大师之前的;日译密宗经典及其传承而得名,在国内各藏区普遍分布,在国外亦颇有影响。根据我们1991年的...
-
关键词
宁玛派
莲花生
大圆满法
无上瑜伽部
佛教史
教法
西藏古代
印度
桑耶寺
早期传播
-
分类号
B92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佛教密宗释论(三)
- 7
-
-
作者
石世梁
-
出处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3-48,38,共7页
-
文摘
三、密宗四部密宗经典说:“由诸笑及视,抱与两两合,续亦有四种。”即按佛像的形态,而有四续部,一事部(也称作密)、二行部(也称修密)三瑜伽部、四无上伽瑜部。宗喀巴大师认为所以有四部之分,一是由于学者根机不同;二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学习实践过程。
-
关键词
佛教密宗
陀罗尼
无上瑜伽部
宗喀巴
密宗四部
释论
实践过程
金刚
菩提
事业
-
分类号
K297.5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