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教育与华人子女的族群身份认同研究——以格拉斯哥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乐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90,共10页
教育(环境)是影响族群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华人子女的族群身份认同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个人认知及其学习倾向三个方面。根据尤巴的"三阶段说"和芬尼的"六因素理论",从学校教学目的、学校教学内容和方...
教育(环境)是影响族群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华人子女的族群身份认同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个人认知及其学习倾向三个方面。根据尤巴的"三阶段说"和芬尼的"六因素理论",从学校教学目的、学校教学内容和方式、学业表现、家庭教育方式与内容、家长期待与重视度、个人文化倾向、社会交往意识和个人族群身份期待八个维度编制调查工具,以格拉斯哥为调研地域,选择50名学生发放问卷,并针对6名家长和5名学生开展深度访谈,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得出三点结论:其一,学校教育预设的开放价值未能真正观照华人学生的族群身份认同;其二,家庭教育在浓郁的"华夏根"的情节中谨慎地引导子女觉识并形成族群身份;其三,在中等程度的认知与学习倾向中,华人子女未表现出明显的华夏族群身价认同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子女
族群
身份
族群身份认同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族群性或公民性:时政新闻接触如何影响中国国家认同?
被引量:
4
2
作者
吕尚彬
黄泽文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8,共7页
本文运用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考察了时政新闻接触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时政新闻接触增强了公民的身份认同从而影响了国家认同,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即时政新闻接触越频繁,国家认同感越强。公民身份认同在两...
本文运用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考察了时政新闻接触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时政新闻接触增强了公民的身份认同从而影响了国家认同,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即时政新闻接触越频繁,国家认同感越强。公民身份认同在两者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存在中介效应。另外,中国民众的国家认同来自对自身公民身份的认同,而非一种族群性的认同,属于现代国家认同。在中国快速的现代化进程中,民众对国家的认同可能总体上呈减弱的趋势,但我国媒体的建构功能会有效减缓这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政新闻接触
国家
认同
公民
身份
认同
族群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公民身份建构
被引量:
21
3
作者
高成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6期80-85,共6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的要求,对此不仅要考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整体历史图景,更需思虑由王朝国家到现代国家嬗变之国家建构的现实逻辑。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王朝国家的天下观遭遇民族国家的国家观,帝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的要求,对此不仅要考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整体历史图景,更需思虑由王朝国家到现代国家嬗变之国家建构的现实逻辑。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王朝国家的天下观遭遇民族国家的国家观,帝国建制的威权统治让位于政治国家的宪制整合,这一国家叙事方式的转换也直接影响了国族构建图式,致使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是一个双重维度的发展过程,它既是历史文化共同体的繁衍表达,也是政治法律共同体的法理聚合。立基于政治法律共同体下国家属性的现实彰显,除发挥历史记忆等文化因子的重要意义外,通过公民身份认同进而引导共同体意识铸造亦是一种有别于文化想象的理性选择,公民身份是民族共同体得以在现代国家安顿身心的政治表达及法律纽带,是共同体建构的宪制基础,亦是构筑共同体的制度保障。而在公民身份构筑认同的实践过程中,法权架构恰恰是将认同诉诸公民机制的制度操作,对此经由平等的公民权利才能夯实平等的公民身份,当然部分特殊权利的延展及权利约束对共同体意识的塑造亦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建构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族群
认同
:公民
身份
法权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育与华人子女的族群身份认同研究——以格拉斯哥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乐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90,共10页
文摘
教育(环境)是影响族群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华人子女的族群身份认同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个人认知及其学习倾向三个方面。根据尤巴的"三阶段说"和芬尼的"六因素理论",从学校教学目的、学校教学内容和方式、学业表现、家庭教育方式与内容、家长期待与重视度、个人文化倾向、社会交往意识和个人族群身份期待八个维度编制调查工具,以格拉斯哥为调研地域,选择50名学生发放问卷,并针对6名家长和5名学生开展深度访谈,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得出三点结论:其一,学校教育预设的开放价值未能真正观照华人学生的族群身份认同;其二,家庭教育在浓郁的"华夏根"的情节中谨慎地引导子女觉识并形成族群身份;其三,在中等程度的认知与学习倾向中,华人子女未表现出明显的华夏族群身价认同意识。
关键词
华人子女
族群
身份
族群身份认同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Keywords
overseas Chinese children
ethnic identity
ethnic identification
school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分类号
G749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族群性或公民性:时政新闻接触如何影响中国国家认同?
被引量:
4
2
作者
吕尚彬
黄泽文
机构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武昌首义学院新闻与文法学院
出处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8,共7页
基金
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形势下推进新型主流媒体高质量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2AZD064。
文摘
本文运用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考察了时政新闻接触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时政新闻接触增强了公民的身份认同从而影响了国家认同,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即时政新闻接触越频繁,国家认同感越强。公民身份认同在两者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存在中介效应。另外,中国民众的国家认同来自对自身公民身份的认同,而非一种族群性的认同,属于现代国家认同。在中国快速的现代化进程中,民众对国家的认同可能总体上呈减弱的趋势,但我国媒体的建构功能会有效减缓这种趋势。
关键词
时政新闻接触
国家
认同
公民
身份
认同
族群身份认同
分类号
G210 [文化科学—新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公民身份建构
被引量:
21
3
作者
高成军
机构
甘肃政法学院法学院
清华大学法学院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6期80-85,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多民族国家的族群认同与公民身份意识生成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2YJC810005)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构建中族际政治整合的宪制理路及制度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4XZZ012)
甘肃政法学院科研资助重点项目"族群治理与多民族国家的宪制选择"(项目编号:GZF2013XZDLW019)
文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的要求,对此不仅要考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整体历史图景,更需思虑由王朝国家到现代国家嬗变之国家建构的现实逻辑。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王朝国家的天下观遭遇民族国家的国家观,帝国建制的威权统治让位于政治国家的宪制整合,这一国家叙事方式的转换也直接影响了国族构建图式,致使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是一个双重维度的发展过程,它既是历史文化共同体的繁衍表达,也是政治法律共同体的法理聚合。立基于政治法律共同体下国家属性的现实彰显,除发挥历史记忆等文化因子的重要意义外,通过公民身份认同进而引导共同体意识铸造亦是一种有别于文化想象的理性选择,公民身份是民族共同体得以在现代国家安顿身心的政治表达及法律纽带,是共同体建构的宪制基础,亦是构筑共同体的制度保障。而在公民身份构筑认同的实践过程中,法权架构恰恰是将认同诉诸公民机制的制度操作,对此经由平等的公民权利才能夯实平等的公民身份,当然部分特殊权利的延展及权利约束对共同体意识的塑造亦为重要。
关键词
国家建构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族群
认同
:公民
身份
法权架构
分类号
D60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教育与华人子女的族群身份认同研究——以格拉斯哥为例
王乐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族群性或公民性:时政新闻接触如何影响中国国家认同?
吕尚彬
黄泽文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公民身份建构
高成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