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族群归属与社区生活——对一个云南小镇“藏回”群体的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琪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35,共6页
云南藏区的"藏回",是不同族群在长期交往融合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保留着一部分对回族的认同,但在生活习俗乃至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已经深深的被藏化或者汉化。本文将以云南省德钦县升平镇为例,采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云南藏区的"藏回",是不同族群在长期交往融合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保留着一部分对回族的认同,但在生活习俗乃至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已经深深的被藏化或者汉化。本文将以云南省德钦县升平镇为例,采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介绍"藏回"群体在当地的历史渊源与生活状态。我将指出,在理解这种现象的时候,需要区分"身份证上的族别"、"心理上的族群认同"与"生活上的族群习俗"这三个概念。我也将指出,对社区生活的参与和依赖是回民逐渐"打开自己"的重要原因,同时,他们也在家庭与清真寺中保留了一片自留地,使传统身份与文化得以延续。最后,结合相关论述,探讨这种"地方化的伊斯兰教"出现的原因,以及给予我们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藏族 藏回 族群归属 社区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族群归属和身份认同的意义:以赛亚·伯林的文化多元论对自由主义的批评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晓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9-195,共7页
以赛亚·伯林坚信文化对人具有特殊意义。他通过对维柯和赫尔德为主的反潮流思想家的解读,在价值多元主义的基础之上建构了一种文化多元论(cultural pluralism)——即文化并非是普遍单一,而是多元并立的。文化的差异性仅仅是人类发... 以赛亚·伯林坚信文化对人具有特殊意义。他通过对维柯和赫尔德为主的反潮流思想家的解读,在价值多元主义的基础之上建构了一种文化多元论(cultural pluralism)——即文化并非是普遍单一,而是多元并立的。文化的差异性仅仅是人类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呈现,并不能形成一种囊括所有文化模式的人类共同体文化体系。从这种文化多元论出发,与个人自由相对的族群归属必须在肯定共同体价值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合理阐释。社群与历史文化之归属感是人类的根本需要,个体必须归属于群体并形成严格意义上的认同——亦即身份认同和肯定,否则将会在强制性同化中导致身份的丧失。伯林强调族群归属和身份认同的意义,强调文化不应该是单调的、统一的规则和格式,坚持在共同价值前提下尊重文化多元性和差异性,这是对西方自由主义普世主义梦想的一种反省、批评与自我纠偏。透过自由主义阵营中以伯林为代表的文化多元论对自由主义的批评,可辨识出一条穿透西方普世价值话语之迷雾、阐释族群归属和身份认同之意义的思想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林 文化多元主义 族群归属 认同 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叙利亚埃勃拉城邦的文化与族群归属
3
作者 梅华龙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7-137,160,共22页
地中海东岸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交汇之处,历来是不同文化和族群交融的地区。公元前三千纪中期,叙利亚北部的埃勃拉城邦蓬勃发展,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虽然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一直被视作西北闪米特人的聚居地,但... 地中海东岸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交汇之处,历来是不同文化和族群交融的地区。公元前三千纪中期,叙利亚北部的埃勃拉城邦蓬勃发展,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虽然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一直被视作西北闪米特人的聚居地,但埃勃拉在语言、文字、宗教、艺术等诸多领域都具有明显的东闪米特特征。与此同时,埃勃拉文化也包含诸多西北闪米特乃至非闪米特元素。埃勃拉的文化和族群归属问题是分析早期文明传播与族群迁移间关系的一个经典案例。通过分析埃勃拉的语言、众神、人名、艺术等古代族群身份特征的体现,本文认为埃勃拉在整体上应被视作一个长期受到周边西北闪米特文化影响的东闪米特族群。这种以东闪米特元素为基础的混合性是理解埃勃拉文化和族群归属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勃拉 族群归属 古代西亚 地中海东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产归属与族群认同:对遗产与族群关系的分析
4
作者 王春杰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72-73,共2页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背景下,遗产保护和"申遗"已经成为一种热潮。遗产保护与族群认同的关系也随之成为了学术界讨论与批评的焦点。族群遗产承载着一个族群的精神力量。然而在今天,遗产的归属和认同问题等均受到挑战。对...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背景下,遗产保护和"申遗"已经成为一种热潮。遗产保护与族群认同的关系也随之成为了学术界讨论与批评的焦点。族群遗产承载着一个族群的精神力量。然而在今天,遗产的归属和认同问题等均受到挑战。对于遗产归属与族群认同问题的分析讨论,有助于更好地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族群认同感和国家民族认同感。同时也期待族群遗产向家园遗产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 族群归属 族群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河湟地缘社会多元组织结构探析
5
作者 马建春 张展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115,共5页
明清时期的河湟,因族群新格局的出现,其社会力量与组织结构呈现为复合性和多重性。这时河湟各族群因政治、经济、文化差异,各自具有其社会组织形式。他们以国家权力为主导,形成中央、地方、部族和宗教等多元结构,长期以不同类型并存于河... 明清时期的河湟,因族群新格局的出现,其社会力量与组织结构呈现为复合性和多重性。这时河湟各族群因政治、经济、文化差异,各自具有其社会组织形式。他们以国家权力为主导,形成中央、地方、部族和宗教等多元结构,长期以不同类型并存于河湟,持续影响着这里的社会进程。可以说,河湟多重地缘组织形式的建构,是区域内部诸族群不同社会归属及地方与中央关系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河湟社会 地缘组织 多元结构 族群归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