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回归方法在东北夏季气温季节预测和成因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韩荣青 高辉 李维京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1-305,共15页
利用中国东北4省/区73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71—2011年6—8月月平均气温,以及NCEP/NCAR再分析1971—2011年月平均高度和NOAA月平均海表温度(SST)资料,基于主成分回归(PCR)预测方法的思想,用同年1-5月北半球大气环流和全球SST场建立了东北... 利用中国东北4省/区73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71—2011年6—8月月平均气温,以及NCEP/NCAR再分析1971—2011年月平均高度和NOAA月平均海表温度(SST)资料,基于主成分回归(PCR)预测方法的思想,用同年1-5月北半球大气环流和全球SST场建立了东北地区夏季气温的统计预测模型,该建模方法是主成分回归方法的变形,计算方法较为简易,对气温等级的季节预测有较好的预报效果;并用其计算过程做了前期气候成因诊断。考虑到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样本误差较小、空间模态结构清晰,但特征向量的时间系数在不同时段有所变化的特点,故使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整个时段的东北夏季气温场,然后基于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结果,进行前期影响因子甄别,最后建立多元线性逐步回归预测模型,建模期为前30年,独立样本预报期为后11年。30 a逐年交叉回报检验和11 a独立样本预测效果都显示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报技巧,尤其对气温等级的预测具有参考价值。用预测模型的中间过程诊断了东北夏季各月某一类典型气温异常的前期成因:5月北极涛动和北大西洋涛动(AO/NAO)、北太平洋涛动(NPO)以及副热带纬向一致异常型(SZ)等大气大尺度低频波动对6月吉林和辽宁省气温异常有显著影响;3月北极涛动和北大西洋涛动、东太平洋涛动(EP)及欧亚遥相关型波列对7月内蒙古东北部气温异常有显著影响;5月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大尺度低频波列不显著的情况下,sz型低频波列对8月内蒙古东北部部分地区和黑龙江中、西部等地气温异常有显著影响;前期海温呈厄尔尼诺(拉尼娜)型、同时北大西洋海温三极子为正(负)位相,一般与导致东北6月和7月偏冷(暖)的大气环流型相匹配;春末热带印度洋全区海表温度一致异常模态(IOBM)正(负)位相与导致东北8月偏暖(冷)的大气环流型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夏季气温等级 旋转经验函数分解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 预测模型 预报效果 前期成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征正交分解法在风电机组风场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马人乐 阳荣昌 陈俊岭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64-1770,共7页
为确定风电机组气动和结构分析所需的紊流风速,采用谐波叠加法和本征正交分解法相结合的方式,运用B样条曲面插值策略准确、高效进行风电机组的风场模拟研究。风场模拟时综合考虑叶片旋转采样、"叶片-塔筒"风场相干性及平均风... 为确定风电机组气动和结构分析所需的紊流风速,采用谐波叠加法和本征正交分解法相结合的方式,运用B样条曲面插值策略准确、高效进行风电机组的风场模拟研究。风场模拟时综合考虑叶片旋转采样、"叶片-塔筒"风场相干性及平均风剖面的影响。以某1.5 MW水平轴风力机为例模拟其顺风向风速时程,其中不动点的脉动风速模拟功率谱与目标谱吻合良好,验证了模拟方法的正确性;而叶片上点由于旋转采样导致脉动风速模拟功率谱与源谱相比能量分布发生改变,在叶片旋转频率的倍数处出现尖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风速模拟 旋转采样 本征分解 B样条曲面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OF的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以重庆市为例
3
作者 靳军英 王林 +1 位作者 金铁生 张卫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77,共15页
研究重庆市不同地理分区内各量级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为该地区进行更加精准的区域性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选取1981-2020年重庆市31个站点逐日降雨数据,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RE... 研究重庆市不同地理分区内各量级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为该地区进行更加精准的区域性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选取1981-2020年重庆市31个站点逐日降雨数据,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REOF)对降雨侵蚀力进行地理分区,并结合R/S、5年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各分区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重庆市降雨侵蚀力可分为6个地理区域(Ⅰ-Ⅵ区);②重庆市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5784.04 MJ·mm/(hm^(2)·h·a),不同降雨侵蚀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大雨、暴雨、中雨、大暴雨;③大雨侵蚀力在Ⅰ-Ⅲ区和Ⅴ-Ⅵ区占主导优势,暴雨侵蚀力在Ⅳ区占主导优势。各分区中,中雨、大雨及暴雨侵蚀力主要集中在5-9月,大暴雨侵蚀力集中在6-8月;④各区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年际变化从小到大依次为: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同一量级降雨侵蚀力的整体变化趋势均不显著;Hurst指数表明,中雨侵蚀力在Ⅰ和Ⅴ区、大雨侵蚀力在Ⅱ和Ⅴ区、大暴雨侵蚀力在Ⅰ和Ⅲ区呈强持续上升趋势;⑤中雨、大雨及大暴雨侵蚀力在渝东南、渝东北占主导优势,暴雨侵蚀力在渝西以及重庆中部占主导优势,且Ⅰ区酉阳和秀山、Ⅱ区开州、Ⅲ区北碚和铜梁、Ⅳ区璧山和永川、Ⅴ区巫溪和云阳及Ⅵ区忠县是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的高峰中心。通过对重庆各分区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的分析,明确了可能引起土壤侵蚀的主要雨型、高发时期和潜在风险较高的地区,可为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时空变化 旋转经验分解 MK非参数趋势检验 R/S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本征正交分解的湍流边界层中条带结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赵朋龙 陈耀慧 +1 位作者 董刚 刘怡昕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2-758,共7页
为研究近壁湍流边界层中不同尺度条带结构在流向-展向平面内的演化规律,该文在低速循环水洞中利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Reτ=518时不同法向高度平面的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该文利用本征正交分解(POD)方法提取流动中不同尺度的条带结... 为研究近壁湍流边界层中不同尺度条带结构在流向-展向平面内的演化规律,该文在低速循环水洞中利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Reτ=518时不同法向高度平面的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该文利用本征正交分解(POD)方法提取流动中不同尺度的条带结构,并通过Okubo-Weiss函数研究流体单元的变形和旋转。研究结果表明:低阶模态包含的条带结构尺度大、含能高、条带间距较大,高阶模态包含的条带结构尺度小、含能低、条带间距较小;不同模态的流动结构中,流体质点的变形和旋转分布规律具有相似性,存在变形的区域同时存在着旋转,同时流体质点的变形强度大于旋转;随着模态数和壁面法向高度的增加,流体质点的变形和旋转均有所增强,且变形增加得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征分解 湍流边界层 条带结构 粒子图像测速 变形 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分解的轴向通流共转腔流场特性分析
5
作者 王嗣鹏 王源鹤 +1 位作者 邬泽宇 罗翔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8,共12页
为了深入理解高压压气机旋转盘腔内的流场特性,基于雷诺平均N-S方程对轴向通流共转盘腔进行非定常数值模拟。采用本征正交分解方法识别了流场的相干结构,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浮升力参数、罗斯比数以及盘轴旋转比下模态空间结构和平均流场... 为了深入理解高压压气机旋转盘腔内的流场特性,基于雷诺平均N-S方程对轴向通流共转盘腔进行非定常数值模拟。采用本征正交分解方法识别了流场的相干结构,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浮升力参数、罗斯比数以及盘轴旋转比下模态空间结构和平均流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盘腔高半径处观察到一对非定常大尺度气旋/反转环流,借助本征正交分解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其运动状态。低阶的旋进驱动模态主要反映了大尺度流动结构的旋进状态,对应盘腔内流场在整个径向范围的主频成分;高阶的谐振诱导模态则主要反映了腔内相干结构诱导的复杂涡系,对应主频的高阶倍频成分。气旋/反转环流结构的相干性随浮升力参数增加而增强(旋进驱动模态能量占比提高23.2%),随罗斯比数增加而减弱(相应能量占比降低12.3%)。盘轴反转会削弱低半径区域的环形涡,而对高半径区域流场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旋转盘腔 轴向通流 本征分解 非定常 浮升力 罗斯比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季平均温度、湿度气候特征的REOF分析 被引量:44
6
作者 牛涛 陈隆勋 王文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0-570,共11页
通过对青藏高原 1 2 3个测站 ,1 961~ 1 998年冬季 ( 1 2月至翌年 2月 )平均温度、相对湿度资料做气候特征分析 ,得到 32°~ 33°N附近地区可能是高原南北温湿变化的分水岭 ,以北主要受干冷空气影响 ,以南主要受暖湿空气影响... 通过对青藏高原 1 2 3个测站 ,1 961~ 1 998年冬季 ( 1 2月至翌年 2月 )平均温度、相对湿度资料做气候特征分析 ,得到 32°~ 33°N附近地区可能是高原南北温湿变化的分水岭 ,以北主要受干冷空气影响 ,以南主要受暖湿空气影响。用方差极大正交旋转EOF(即REOF)方法对以上资料进行分析 ,可以将青藏高原温度、相对湿度进行分型、分区 ,并对各区的温度、相对湿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近 40年来 ,各区的温度总趋势是在波动中逐步升高的。增温时段主要出现在 1 978~ 1 981年及 1 983年至今。 1 983年开始的增温 ,是近 40年来最强的一次 ,增温幅度大且持续时间长 ,但从 90年代开始增温幅度及范围出现波动。从温度线性倾向来看 ,东部高原增温幅度从南到北存在“大—小—大”的现象。高原大部分地区湿度变化总趋势是在波动中逐步增湿的 ,但高原北界以变干为主。从 80年代后期至今高原进入显著增湿阶段 ,但从 90年代中后期开始增湿幅度及范围出现波动。从湿度线性倾向来看东部高原增湿幅度从南到北存在逐步减小现象 ,甚至祁连山地区出现变干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 青藏高原 温度 湿度 气候变化 reof分析 方差极大旋转 干冷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圆柱绕流的PIV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孙姣 张宾 +1 位作者 唐湛棋 陈文义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90,共10页
投弃式海流剖面仪(Expendable Current Profiler,XCP)周围流场是典型的旋转圆柱绕流。探头周围流场对探头的运动状态起决定性作用,这直接关系到探头的测量性能,因此有必要对旋转圆柱周围流场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在循环水槽中进行,通过PI... 投弃式海流剖面仪(Expendable Current Profiler,XCP)周围流场是典型的旋转圆柱绕流。探头周围流场对探头的运动状态起决定性作用,这直接关系到探头的测量性能,因此有必要对旋转圆柱周围流场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在循环水槽中进行,通过PIV对雷诺数保持不变(Re=1000)、不同圆柱旋转速度比(α=0、0.5、1.0、1.5、2.0、2.5、3.0、3.5、4.0、4.5和5.0)的圆柱下游尾流场进行研究。通过选取不同旋转速度比的任一时刻的瞬态流场,来分析旋转对圆柱尾流结构的影响。为了获得流场的频率信息,对所获得流场信息进行能谱分析来获取涡旋的脱落频率,并进一步使用正交模态分解对流场进行分析,给出了流场主要拟序结构及其能量与转速比的变化趋势。发现圆柱旋转改变圆柱尾流结构,使尾迹尺度变小。在旋转速度比0≤α≤2.0时,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涡旋脱落,并且涡旋脱落的频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而且当转速比2.0<α≤5.0时尾迹流场的周期性减弱,涡旋脱落变得不明显,流场表现出低频、剪切层的区域特征。随着转速变大,涡旋尺度变小。在较高旋转速度比时,流场中能量被重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圆柱 转速比 涡旋脱落频率 涡旋尺度 模态分解 PIV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气温变化及其异常类型的研究 被引量:52
8
作者 李林 朱西德 +3 位作者 秦宁生 王振宇 汪青春 周陆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4-530,共7页
利用青藏高原81个气象台站近30年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EOF、RE OF、气候线性趋势分析以及累积距平法等方法对青藏高原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异常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 利用青藏高原81个气象台站近30年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EOF、RE OF、气候线性趋势分析以及累积距平法等方法对青藏高原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异常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空间变化在具有很好的主体一致性的同时,存在着南北及东西分布的差异,大地形特别是高原主要山脉走向对气温的空间分布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其年际波动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并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发生过突变;其空间异常类型主要受地形和冷空气活动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气温分区 旋转自然函数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117年年平均气温变化的区域特征研究 被引量:87
9
作者 屠其璞 邓自旺 周晓兰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35-43,共9页
用REOF法以160站近47年的年平均气温变化为依据将我国分为8个年平均气温变化区.以国内及临近国家长资料序列为基础,建立了反映我国各区及全国近117年的年平均气温标准化序列.从近117年气温变化来看,I~VII区都... 用REOF法以160站近47年的年平均气温变化为依据将我国分为8个年平均气温变化区.以国内及临近国家长资料序列为基础,建立了反映我国各区及全国近117年的年平均气温标准化序列.从近117年气温变化来看,I~VII区都有升温趋势,全国平均气温的升温趋势为0.76℃/100a,北半球陆地则为0.64℃/100a.最大的为东北,华北、新疆,最小的为四川、贵州.从年代际尺度看我国与北半球陆地的平均气温的变化是相当一致的,相关系数高达0.93,主要差别在于年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气温 升温趋势 区域特征 旋转经验函数(reo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地闪活动空间分布及其趋势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家启 申双和 +2 位作者 刘俊 林涛 陈宏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84,共8页
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分解、多分辨率分析、数理统计和趋势分析等方法,对重庆地区1999-2008年地闪频率、强度、回击次数进行统计,对地闪频率资料标准化距平场进行分区,并对地闪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 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分解、多分辨率分析、数理统计和趋势分析等方法,对重庆地区1999-2008年地闪频率、强度、回击次数进行统计,对地闪频率资料标准化距平场进行分区,并对地闪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地闪发生频率呈现增长趋势,主要表现为春季、夏季地闪增加;地闪频率的主要空间异常型表现为全市一致型(多雷或少雷型),渝西多雷(少雷)和渝东北少雷(多雷)反向型,这是重庆地闪异常的主要特征;地闪异常区域大致可划分为4个区,即渝西、渝中部、渝东南、渝东北区;地闪活动存在12个月、20个月、29个月左右较长周期和3个月、6个月左右较短周期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函数(EOF) 旋转经验函数(reof) 趋势分析 地闪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人体舒适度区域特征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杨成芳 薛德强 李长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11,共5页
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 (REOF)的方法 ,对山东省 90个测站 1 971~ 2 0 0 0年的年平均人体舒适度进行区域划分 ,并进一步分析了各区域人体舒适度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表明 ,半岛的沿海地区是山东省舒适感觉最佳和较舒适日... 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 (REOF)的方法 ,对山东省 90个测站 1 971~ 2 0 0 0年的年平均人体舒适度进行区域划分 ,并进一步分析了各区域人体舒适度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表明 ,半岛的沿海地区是山东省舒适感觉最佳和较舒适日数最多的地区 ,热不舒适主要出现在山东的中西部地区 ,冷不舒适则以北部和沿海地区较为突出。近 30年来 ,山东各区域冷不舒适感觉日数明显减少 ,热不舒适日数增加 ,舒适度感觉有向热转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舒适度指数 reof 区域特征 空间分布特征 分解 山东省 北部 感觉 研究 舒适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5a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区域特征 被引量:27
12
作者 张天宇 孙照渤 +1 位作者 倪东鸿 杨生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0-537,共8页
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REOF)展开方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六省一市1960—2004年78站夏季(6—8月)降水场,并将降水场分为5个主要区域,在此基础上揭示了长江中下游5个区域夏季降水的时间演变特征... 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REOF)展开方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六省一市1960—2004年78站夏季(6—8月)降水场,并将降水场分为5个主要区域,在此基础上揭示了长江中下游5个区域夏季降水的时间演变特征。5个区域夏季降水序列的Mann-Kendall突变检验表明,各区代表站中只有衢州和南通发生了突变,且突变时间不同;5个区域夏季降水长期变化呈现增加趋势,Ⅰ区和Ⅴ区表现出较强的增加趋势,Ⅲ区次之,Ⅱ区和Ⅳ区较弱;5个区域夏季降水的周期振荡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夏季降水 旋转经验函数(reof)展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硫沉降对邓恩桉及杉木人工林凋落物C和N残留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婷 包和林 +3 位作者 吴承祯 林勇明 洪伟 李键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9,共9页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以Na2SO4为硫源、46%CO(NH2)2为氮源模拟氮-硫沉降,分析了不同氮-硫沉降水平下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 Maiden)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人工林凋落物中C和N残留率的动态变化,并采用Ol...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以Na2SO4为硫源、46%CO(NH2)2为氮源模拟氮-硫沉降,分析了不同氮-硫沉降水平下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 Maiden)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人工林凋落物中C和N残留率的动态变化,并采用Olson指数模型对C和N分解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在不同氮-硫沉降水平下,在1年内随处理时间延长邓恩桉和杉木凋落物的C和N残留率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且N较难释放,总体表现为"释放-富集-释放"的动态过程;但在不同氮-硫沉降水平下及不同处理时间凋落物中C和N残留率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凋落物中C和N分解的Olson指数模型的相关性总体上达到极显著或显著(P<0.05)水平;邓恩桉和杉木凋落物中C和N的平均分解系数分别为0.877和0.208、0.704和0.600,平均周转期分别为3.148和15.877 a,4.090和4.947 a,显示凋落物中C释放速率大于N,杉木凋落物的C周转期大于邓恩桉但其N周转期则小于后者。在Na2SO4164 kg·hm-2·a-1的水平下,氮沉降对邓恩桉凋落物的C和N释放及杉木凋落物的N释放有促进作用,但对杉木凋落物的C释放有抑制作用;在46%CO(NH2)2150或256 kg·hm-2·a-1的水平下,硫沉降也具有同样的作用。随分解时间的延长,邓恩桉凋落物的C/N值呈波动但总体减小的趋势,而杉木凋落物的C/N值呈波动趋势;但在不同氮-硫沉降水平下凋落物的C/N值均有极显著差异,且邓恩桉凋落物C/N值的变化幅度总体上大于杉木凋落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回归旋转设计 邓恩桉 杉木 凋落物分解 模拟氮一硫沉降 C和N残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SO、NAO、IOD和PDO对珠江流域降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翀 张强 肖名忠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4-142,共9页
通过旋转经验正交分解法,将珠江流域季节和年降水分为时间分量和相应的空间特征,研究了珠江流域降水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北大西洋涛动(NAO)、印度洋偶极子(IOD)和太平洋10 a涛动(PDO)的遥相关关系。同时,通过分析季节和年降水... 通过旋转经验正交分解法,将珠江流域季节和年降水分为时间分量和相应的空间特征,研究了珠江流域降水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北大西洋涛动(NAO)、印度洋偶极子(IOD)和太平洋10 a涛动(PDO)的遥相关关系。同时,通过分析季节和年降水发生天数及强度的变化与ENSO、NAO、IOD和PDO指数的关系,探讨了上述气候指标对降水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 ENSO和NAO是导致珠江流域季节降水和年降水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春季降水与NAO和PDO成正相关,与ENSO和IOD成负相关;夏季降水与NAO成负相关;秋季降水与ENSO和IOD成正相关;冬季降水与ENSO和NAO成正相关;年降水与NAO和IOD成正相关。2 ENSO、NAO、IOD和PDO对珠江流域季节和年降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降水天数与降水强度来达到的,同时这种影响具有季节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指标 降水机制 旋转经验分解 ENSO 珠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华东地区夏季高温的时空特征和年际变化 被引量:33
15
作者 林昕 管兆勇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共9页
利用中国华东地区1961-2004年夏季(7-8月)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域夏季气温的总体变化特征,指出华东地区夏季气温具有降低的长期趋势。定义3项判别标准,得出该区域44a来有10个异常高温夏季。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展开表明,... 利用中国华东地区1961-2004年夏季(7-8月)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域夏季气温的总体变化特征,指出华东地区夏季气温具有降低的长期趋势。定义3项判别标准,得出该区域44a来有10个异常高温夏季。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展开表明,华东地区夏季平均气温场可分为3个区域:北区气温在21世纪初有明显上升,中区和南区气温无显著突变;各区域气温以2a、3~4a的周期振荡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来,异常高温年出现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地区 热夏 旋转经验函数(reo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硫沉降对邓恩桉人工龄林凋落物C、N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婷 包和林 +5 位作者 吴承祯 洪伟 林勇明 黄树军 黄楷琪 李键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7-192,共6页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研究模拟氮硫沉降下建阳市的邓恩桉幼林凋落物C、N含量动态变化。经过1a的监测和分析发现,凋落物分解过程中,C、N含量均呈双峰变化模式,各处理间呈显著差异,C含量在初始值(44.76%)附近上下波动,N含量...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研究模拟氮硫沉降下建阳市的邓恩桉幼林凋落物C、N含量动态变化。经过1a的监测和分析发现,凋落物分解过程中,C、N含量均呈双峰变化模式,各处理间呈显著差异,C含量在初始值(44.76%)附近上下波动,N含量整体随时间呈增长趋势。Na2SO4为130-192 kg·hm-2·a-1, CO(NH2)2为203-300 kg·hm-2·a-1,氮硫两因子沉降量增加有利于C、N含量的增加。Na2SO4为192 kg·hm-2·a-1,CO(NH2)2为300 kg·hm-2·a-1,C含量最大;Na2SO4为192 kg·hm-2·a-1,CO(NH2)2为256 kg·hm-2·a-1,N含量最大。研究为邓恩桉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回归旋转设计 邓恩桉 杉木 人工幼林 凋落物分解 氮硫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百年北半球陆面及中国年降水的区域特征与相关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庆祥 屠其璞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2-99,共8页
根据插补延长的1900-1996年北半球陆面年总降水资料,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对其进行了分区研究。基于上述分区,对北半球不同区域的降水的长期变化特征作了一些初步讨论。另外,对中国区域的年降水也作了同样的分区,并运用相关分析方... 根据插补延长的1900-1996年北半球陆面年总降水资料,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对其进行了分区研究。基于上述分区,对北半球不同区域的降水的长期变化特征作了一些初步讨论。另外,对中国区域的年降水也作了同样的分区,并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初步讨论了我国降水在全球大背景下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reof 截断点 叉相关 中国 北半球 旋转经验展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3a中国东部雨季降水的区域特征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永 陆维松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9-616,共8页
利用1951-2003年中国东部114个站雨季(4-9月)降水量资料作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展开,根据前5个旋转空间模上高载荷区分布,将中国东部地区分成5个降水气候区,即东北南部、河套地区、江淮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华南地区.Morlet小波分... 利用1951-2003年中国东部114个站雨季(4-9月)降水量资料作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展开,根据前5个旋转空间模上高载荷区分布,将中国东部地区分成5个降水气候区,即东北南部、河套地区、江淮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华南地区.Morlet小波分析结果表明,除了7~8 a的周期外,各区还存在不同的振荡周期.长期变化趋势显示各区在53 a中基本上呈两波型,东北南部、河套地区和江淮地区降水发生突变的时间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降水下降趋势显著,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降水突变时间为90年代初,降水有弱的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旋转经验函数(reof) 周期 长期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辽宁省近54年干旱时空规律分析 被引量:29
19
作者 高西宁 徐庆喆 +1 位作者 丛俊霞 徐亚琪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51-1857,共7页
辽宁省是干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研究该地区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有效应对旱灾,采取防御措施,降低旱灾的危害有着积极的意义。利用该区域52个气象站1961─2014年逐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经验正交函数(EOF)以及旋转经... 辽宁省是干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研究该地区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有效应对旱灾,采取防御措施,降低旱灾的危害有着积极的意义。利用该区域52个气象站1961─2014年逐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经验正交函数(EOF)以及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等方法,分析了近54年来辽宁省干旱时空变化分布特征及分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干旱主要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和21世纪初。春季干旱和秋季干旱发生的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年份较多,冬季干旱发生范围次之,夏季干旱发生的范围较小,年份也较少。根据REOF分解的结果,可以将辽宁省干旱划分为西北部地区、中部和东北部地区、东南部地区。划分的各个区域中,参考各区域SPI12的平均值可知,3个地区的平均SPI12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也存在差异性。最明显的差异是西北地区与东南地区的差异,出现干旱的年份数量各地区大致相等。从干旱的时段来看,东南部地区、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各有1次较长时段的干旱,西北部地区有2次较长时段的干旱,而且相对另外两个区域干旱级别达到中旱以上的时段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经验函数(EOF) 旋转经验函数(reo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油脂肪酸钙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郝青 王洪荣 +3 位作者 周永康 李国祥 徐爱秋 乌日娜 《饲料工业》 2008年第9期10-14,共5页
为寻求制备大豆油脂肪酸钙的优化工艺,在复分解法初步研究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了大豆油脂肪酸钙制备工艺参数优化研究,建立了产品得率(Y)与复分解反应温度(X1)、用水量(X2)、超盐量(X3)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 为寻求制备大豆油脂肪酸钙的优化工艺,在复分解法初步研究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了大豆油脂肪酸钙制备工艺参数优化研究,建立了产品得率(Y)与复分解反应温度(X1)、用水量(X2)、超盐量(X3)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即Y=91.48287+1.13938X1+1.82739X2+1.69316X3-1.77741X12-1.91710X22-1.52456X32+0.84250X1X2。从模型推知,当复分解反应温度为64.57℃、用水量为油重的7.58倍、超盐量为12.78%时,得率得到最大值92.74%。验证结果与模型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脂肪酸钙 分解 旋转组合设计 优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