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板数字旋转心室造影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向太 唐向周 +3 位作者 崔燕海 成佛金 谈文开 王绍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096-4099,共4页
目的:与常规造影比较,探讨平板数字旋转造影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平板数字旋转造影组(122例)和常规造影组(610例)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造影图像,详细记录各种主要畸形及解剖所见,按照心室形态、肺动脉形态... 目的:与常规造影比较,探讨平板数字旋转造影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平板数字旋转造影组(122例)和常规造影组(610例)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造影图像,详细记录各种主要畸形及解剖所见,按照心室形态、肺动脉形态(包括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及肺动脉分支畸形)、室间隔缺损、房室瓣、主动脉及肺动脉的位置关系、主动脉骑跨度、冠状动脉开口及走行、PDA及侧枝血管八个方面评价显示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心室形态、室间隔缺损、房室瓣、主动脉及肺动脉的位置关系、主动脉骑跨度方面旋转造影和常规造影并无统计学差异,但是旋转造影在心室形态、肺动脉形态、主动及肺动脉位置上显示良好的病例百分比超过了常规造影。而在判断肺动脉形态、冠状动脉走行及开口方面上旋转造影要优于常规造影,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与常规心室造影相比心室旋转造影更易于发现PDA及侧支血管。各种病例对比旋转造影较常规造影平均减少造影次数1~2次。结论:旋转造影较常规造影不但能提供更丰富的影像学信息,并减少了造影次数和对比剂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平板数字旋转造影 图像处理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2
作者 徐力扬 李京雨 +2 位作者 张强 刘明 陈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0期1377-1379,共3页
目的 评价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传统DSA、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进行检查 ,对比不同方法对动脉瘤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 目的 评价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传统DSA、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进行检查 ,对比不同方法对动脉瘤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常规正侧位DSA能显示存在动脉瘤病变或可疑存在动脉瘤 ,仅极少数病例能明确显示瘤颈形态 (2 / 8)和载瘤动脉与瘤体的关系 (1/ 8)。旋转DSA显示病变复杂结构的能力较常规DSA明显提高。 8例血管三维重建处理的图像都清晰显示了脑动脉瘤瘤体、瘤颈形态及载瘤动脉关系。结论 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病变结构显示极佳 ,明显有助于提高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智平 戚跃勇 +1 位作者 梁开运 姜纯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34-934,937,共2页
关键词 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颅内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陆靖 李永东 +5 位作者 李明华 孙贞魁 谭华桥 王武 顾斌贤 陈元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11-717,共7页
目的评估无对比剂3.0T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6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前行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造影术(3D-TOF-MRA)检查。对每枚动脉瘤,用3D-TOF-MRA决... 目的评估无对比剂3.0T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6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前行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造影术(3D-TOF-MRA)检查。对每枚动脉瘤,用3D-TOF-MRA决定患者适合的治疗方法,包括经或不经球囊/支架辅助的弹簧圈栓塞治疗、外科夹闭、保守治疗。3D-TOF-MRA术前治疗计划与DSA最终决策的动脉瘤实际治疗方式相比较判定其临床治疗价值。结果以动脉瘤为基础评估对颅内动脉瘤检测的准确性为96.9%,敏感度为97.6%,特异度为93.1%,阳性预测值(PPV)为98.8%,阴性预测值(NPV)为87.1%。依椐3D-TOF-MRA工作位上动脉瘤的解剖特点可以准确地制定术前治疗计划,其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9%、94.0%、100%、100%、74.4%。结论无对比剂3D-TOF-MRA在检测颅内破裂动脉瘤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并且可以有效、准确地制定适合的动脉瘤术前治疗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DynaCT断层及Inspace 3D重建图像在肝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5
作者 施惠斌 王建华 +2 位作者 冯豪 黄建峰 赵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5期396-399,共4页
目的探讨Syngo DynaCT断层及Inspace 3D重建图像在肝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肝肿瘤介入患者分别进行常规DSA、旋转数字造影(DR)采集后进行Syngo DynaCTA及Inspace 3D图像重建,对两种方法在显示病灶数目和肝癌血供方面进行... 目的探讨Syngo DynaCT断层及Inspace 3D重建图像在肝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肝肿瘤介入患者分别进行常规DSA、旋转数字造影(DR)采集后进行Syngo DynaCTA及Inspace 3D图像重建,对两种方法在显示病灶数目和肝癌血供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7例常规DSA没有发现小病灶,6例在重建后DynaCT断层及Ins-pace 3D图像上有肝肿瘤小病灶(χ2=4.16,P<0.05)。5例常规DSA肝肿瘤因血管严重重叠,不能分辨供血动脉走行,采用Syngo DynaCT断层及Inspace 3D重建的图像上其供血动脉分支及走行清晰显示。3D图像上还发现4例肝脏局部异常灌注。结论Syngo DynaCT断层及Inspace 3D图像在显示肝亚段动脉分支和明确肿瘤供血动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提高微小肝肿瘤病灶及异常病变的检出率,它对肝肿瘤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重建 旋转数字造影 肝肿瘤 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TOF-MRA对破裂、未破裂脑动脉瘤检出效能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贞魁 李永东 +1 位作者 王武 李梅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5-450,共6页
目的:探讨3.0T 3D-TOF-MRA对破裂、未破裂脑动脉瘤检出效能。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12年2月,183例经头颅CT平扫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和228例疑似患有脑动脉瘤或其他脑血管疾病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分别行3.0T 3D-TOF-MRA检查和DSA... 目的:探讨3.0T 3D-TOF-MRA对破裂、未破裂脑动脉瘤检出效能。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12年2月,183例经头颅CT平扫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和228例疑似患有脑动脉瘤或其他脑血管疾病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分别行3.0T 3D-TOF-MRA检查和DSA检查,DSA作为诊断的金标准,检测以患者、动脉瘤、动脉瘤大小为基础的动脉瘤检出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组151例患者,共计185枚脑动脉瘤,32例患者无动脉瘤;非蛛网膜下腔出血组193例患者,共计234枚脑动脉瘤,35例患者无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组4枚动脉瘤假阴性,2枚假阳性。非蛛网膜下腔出血组6枚假阳性。除了基于患者、动脉瘤为基础评价动脉瘤的敏感性有统计学差异外(P=0.037),基于患者、动脉瘤、动脉瘤大小为基础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者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3.0T 3D-TOF-MRA对破裂动脉瘤、非破裂脑动脉瘤检出均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脑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