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转复位手法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流速的影响 被引量:38
1
作者 王楚怀 卓大宏 +2 位作者 赖在文 毛玉蓉 陈颖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98-102,共5页
目的:为旋转复位手法的安全操作及治疗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50例颈性眩晕患者(眩晕组)及健康者(对照组,25例)在实施旋转复位手法使头颈受极度旋转时,以及接受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后椎基... 目的:为旋转复位手法的安全操作及治疗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50例颈性眩晕患者(眩晕组)及健康者(对照组,25例)在实施旋转复位手法使头颈受极度旋转时,以及接受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眩晕组转颈后双侧椎动脉流速明显下降(P<0.05),基底动脉流速有所下降;对照组转颈后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流速下降均不明显。眩晕组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流速均较对照组明显加快(P<0.05),TCD提示椎动脉痉挛或狭窄;经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后颈性眩晕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流速均明显降低(P<0.05),TCD提示椎动脉痉挛或狭窄减轻或消失。结论:旋转复位手法潜伏着导致椎基底动脉急剧供血不足或损伤椎动脉的危险。但如果选用得当,手法正确娴熟,不但能避免损伤和意外,而且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椎-基底动脉 旋转复位手法 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与单纯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 被引量:17
2
作者 丁明晖 赖在文 +1 位作者 黄东锋 王楚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12-214,共3页
目的 :对比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与单纯牵引的疗效。方法 :单纯牵引治疗组 (2 1例 )使用ATA -ⅡD型腰椎自动牵引床行间歇牵引 ;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组 (2 1例 )针对棘突偏歪情况施行旋转复位手法后配合牵引 ,治疗 6周及 12周后评... 目的 :对比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与单纯牵引的疗效。方法 :单纯牵引治疗组 (2 1例 )使用ATA -ⅡD型腰椎自动牵引床行间歇牵引 ;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组 (2 1例 )针对棘突偏歪情况施行旋转复位手法后配合牵引 ,治疗 6周及 12周后评定疗效。结果 :在 6周后单纯牵引组总有效率为 5 7.14% ,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组总有效率为 85 .71%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在 12周后单纯牵引组总显效率为 5 2 .38% ,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组总显效率为 80 .95 % ,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旋转复位手法 牵引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敏灸联合旋转复位手法治疗颈椎病疗效及细胞自噬机制 被引量:6
3
作者 高志旭 辛秋平 +2 位作者 李海群 宋波 王玉满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8-241,共4页
目的研究新型定点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热敏灸治疗颈椎病与细胞自噬的相关机制。方法抽选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82例开展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研究组在... 目的研究新型定点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热敏灸治疗颈椎病与细胞自噬的相关机制。方法抽选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82例开展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新型定点旋转复位手法联合热敏灸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中医证候积分疗效、颈椎功能以及自噬调控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37/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73%(29/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中医证候评分颈部疼痛、肩部疼痛、上肢疼痛、上肢麻木各项分值低于对照组,VAS评分、NDI评分低于对照组,Beclin-1水平高于对照组,Bc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定点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热敏灸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可在短时间内改善症状,缓解疼痛,并调节细胞自噬水平以恢复颈椎功能,促进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定点旋转复位手法 热敏灸 颈椎病 细胞自噬 颈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