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模旋转场多功能变极化器 被引量:1
1
作者 魏克珠 胡岚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90-94,共5页
介绍了双模转场多功能变极化器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它的结构、设计和特性,并给出了设计和实验的结论。
关键词 旋转场 变极化器 铁氧体 变极化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场铁氧体变极化器 被引量:1
2
作者 董胜奎 秦丽君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6-78,共3页
利用旋磁波导系统的耦合波方程 ,推出了旋转四磁极磁化场铁氧体波导的极化变换矩阵 ,分析了旋转场变极化器的基本原理及控制方式 ,给出了实验结果。
关键词 旋转场 铁氧体 变极化器 极化 变换矩阵 波片 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场移相器的耦合波分析及其互易性的讨论
3
作者 徐继东 《现代雷达》 CSCD 1993年第4期72-83,共12页
本文应用耦合波理论分析了旋转场移相器的工作原理。对由非理想波片组成的旋转场移相器的互易性、相移及插入损耗特性作了详细的分析。计算结果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旋转场 移相器 铁氧体器件 互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片失配及相位误差对旋转场移相器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王勤诚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45-447,共3页
旋转场移相器由两段λ/ 4波片及一段λ/ 2波片组成。由于波片之间失配存在反射。本文分析了反射系数、波片相位误差对输出相移、隔离度及损耗的影响。与实验结果吻合。
关键词 相位误差 移相器 旋转场 波片失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功率旋转场移相器的设计方法
5
作者 胡岚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40,共3页
介绍了一种高功率旋转场移相器的设计方法。通过对铁氧体材料、结构、电性能多方面设计考虑,研制出一种相移精度高、调制插损小和功率容量高的移相器,其具体指标为X波段、峰值功率1700 W、平均功率200W、相移精度优于2°、转换时间... 介绍了一种高功率旋转场移相器的设计方法。通过对铁氧体材料、结构、电性能多方面设计考虑,研制出一种相移精度高、调制插损小和功率容量高的移相器,其具体指标为X波段、峰值功率1700 W、平均功率200W、相移精度优于2°、转换时间小于300μs。该方法在结构设计、功率设计方面有独到之处,为后续类似产品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 旋转场 三段式液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300mm×3420mm圆管内旋转流流场的LDV实验测量 被引量:9
6
作者 张静 宋健斐 +1 位作者 魏耀东 时铭显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0-43,55,共5页
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对直径D300mm×3420mm圆管内的旋转流场进行了实验测量,重点测量切向速度与轴向速度的分布以及湍流强度分布。测量结果表明圆管内的旋转流是Rankine涡结构形态,旋转流强度沿轴向存在着明显的衰减特性,且... 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对直径D300mm×3420mm圆管内的旋转流场进行了实验测量,重点测量切向速度与轴向速度的分布以及湍流强度分布。测量结果表明圆管内的旋转流是Rankine涡结构形态,旋转流强度沿轴向存在着明显的衰减特性,且最大切向速度的径向位置沿轴向逐渐向内移动,即由上游的刚性涡逐渐向下游的准自由涡和刚性涡组合过渡;轴向速度的分布存在着很大的不均匀性,在r=0.5R区域存在一个轴向速度的低速区,甚至出现上行,但在轴向位置z>10R后轴向速度全部向下,并向均匀分布发展;圆管内的切向湍流强度比轴向湍流强度大一倍,两者的湍流强度在准自由涡区径向分布比较平均,中心刚性涡区域的湍流强度比较高,而且随轴向位置的变化衰减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管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 旋转流流 衰减 湍流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旋转势场法的双足机器人避障路径规划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宋晖 殷国富 李光日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7-171,共5页
针对双足机器人在实际环境中运动时难以实时规避障碍物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旋转势场法的避障路径规划方法。该方法将足迹规划思想引入基于势场法的局部实时路径规划中,通过设计新的障碍物旋转势场来解决传统势场法的局部极小值问题,进... 针对双足机器人在实际环境中运动时难以实时规避障碍物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旋转势场法的避障路径规划方法。该方法将足迹规划思想引入基于势场法的局部实时路径规划中,通过设计新的障碍物旋转势场来解决传统势场法的局部极小值问题,进而利用旋转势场和足迹规划间的映射关系实现双足机器人的实时避障运动。将该算法应用到1台双足机器人上进行实验验证,现场设定障碍物使路径更接近实际作业环境,机器人顺利完成了U型场地的避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足机器人 旋转 避障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四磁极磁化场及铁氧体波导系统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董胜奎 蒋仁培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4-38,共5页
依据对旋转四磁极磁化场的物理要求,按函数逼近理论给出了磁化场及其激励源的解析表达式。利用耦合波理论和网络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旋转四磁极磁化铁氧体波导系统的传输特性及其应用。
关键词 旋转四磁极磁化 耦合波 极化转换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旋转对称场可视分析
9
作者 丁治宇 吴斐然 +3 位作者 陈海东 黄劲 左伍衡 陈为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7-724,共8页
构建旋转对称场是生成多面体网格的一个关键步骤,而空间旋转对称场的模式复杂,缺乏有效的可视化与特征分析手段.为此,提出一套基于参数化的空间旋转对称场表达、可视化与分析方法.首先对对称场进行规则化采样,再对规则化的对称场进行局... 构建旋转对称场是生成多面体网格的一个关键步骤,而空间旋转对称场的模式复杂,缺乏有效的可视化与特征分析手段.为此,提出一套基于参数化的空间旋转对称场表达、可视化与分析方法.首先对对称场进行规则化采样,再对规则化的对称场进行局部区域形状重建,以获取局部区域的近似标量场表达;进而使用Zernike描述算子将该局部标量场分解为一系列旋转无关的特征参数,逐区域地处理整个对称场,将之转化为多变量标量数据;最后采用多变量可视化方法进行可视分析和特征抽取.计算实例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对空间旋转对称场进行可视分析,抽取出用户感兴趣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量 空间旋转对称 可视分析 特征抽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式磁性纳米粒子断层成像线型旋转零磁场设计 被引量:6
10
作者 祖婉妮 柯丽 +1 位作者 杜强 刘洋洋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4161-4170,共10页
磁性纳米粒子成像(MPI)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医学成像方法,具有无电离辐射、毫秒级检测速度、亚毫米级成像精度的优势,其中线型零磁场扫描可实现被测物内部磁性纳米粒子分布的图像,在高精度成像、快速检测及动态监测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 磁性纳米粒子成像(MPI)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医学成像方法,具有无电离辐射、毫秒级检测速度、亚毫米级成像精度的优势,其中线型零磁场扫描可实现被测物内部磁性纳米粒子分布的图像,在高精度成像、快速检测及动态监测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针对磁性纳米粒子成像存在的系统检测孔径和检测精度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开放式磁性纳米粒子断层线成像方法。开放式的系统结构扩大系统检测孔径,提出磁场线圈的电气驱动完成断层成像中零场线全周旋转,实现系统精准扫描。仿真计算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文设计的系统结构形成高度为200mm侧面开放的检测孔径,提出的电气驱动旋转零场线的方法形成的旋转角度误差小于0.0259°,用于扫描的线型零磁场宽度不超过0.95mm,单次扫描时间为3.6ms。因此,该文设计的开放式磁性纳米粒子断层成像系统可以有效扩大检测孔径,同时实现亚毫米级精度成像及毫秒级检测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粒子断层成像 线型零磁 线旋转 开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场量旋转变换的电容层析成像灵敏度系数简易计算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唐凯豪 胡红利 +1 位作者 李林 王小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5-80,87,共7页
为减少电容层析成像(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ECT)传感器灵敏度系数计算过程的烦琐程度,提出了利用电势函数旋转变换计算二维ECT传感器灵敏度系数的场量旋转变换方法。首先分析了ECT传感器场的特点,基于矩阵函数微分理论推... 为减少电容层析成像(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ECT)传感器灵敏度系数计算过程的烦琐程度,提出了利用电势函数旋转变换计算二维ECT传感器灵敏度系数的场量旋转变换方法。首先分析了ECT传感器场的特点,基于矩阵函数微分理论推导得出了ECT敏感场的旋转对称性表达式,并据此提出了适用于正问题数值解的灵敏度系数计算方法以及成像区域的均匀剖分算法。该方法运用二元函数的旋转变换,仅通过一次数值计算即可求解传感器的二维灵敏度系数,计算过程较传统场量提取法更加简便。之后,比较了运用提出的方法和传统场量提取法计算的ECT灵敏度系数,并通过仿真与实测实验比较了基于上述两种灵敏度系数矩阵的图像重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的灵敏度系数矩阵计算结果吻合,运用提出的方法重构的图像与传统灵敏度系数矩阵重构图像吻合,提出的方法正确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层析成像 灵敏度系数计算 旋转变换 电容层析成像正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度旋转耦合场制备Si_(3)N_(4)微球的模拟分析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1
12
作者 江虹 罗宏斌 周健震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74-881,共8页
为改善多维度旋转耦合场制备Si_(3)N_(4)流动性及粒度分布的微球特性,研究了不同均化-制粒组合结构对多维度旋转耦合室内流场分布的影响,建立了Euler-Euler气固两相流模型,简化了多维度旋转耦合室物理模型,分析了不同均化-制粒组合结构... 为改善多维度旋转耦合场制备Si_(3)N_(4)流动性及粒度分布的微球特性,研究了不同均化-制粒组合结构对多维度旋转耦合室内流场分布的影响,建立了Euler-Euler气固两相流模型,简化了多维度旋转耦合室物理模型,分析了不同均化-制粒组合结构对多维度旋转耦合场制备Si_(3)N_(4)微球的流场分布影响。数值模拟结构表明,18-8均化-制粒结构具有较好的制粒效果,在其径向体积分布及轴向体积分布云图中,颗粒分布均匀,具有较好的混合效果。其中,径向分布云图中体积分布主要集中在0.77-0.78,占总面积的70%,轴向体积分布云图中,主要分布在0.70-0.80之间,占总面积的69%。试验结果表明,18-8均化-制粒组合结构制备的Si_(3)N_(4)微球具有最佳的球形度和流动性,且微球合格率达到94.3%。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度旋转耦合 Si_(3)N_(4)微球 均化-制粒组合结构 体积流分布 速度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前GPS资料反映的应变率场演化特征 被引量:24
13
作者 武艳强 江在森 +2 位作者 杨国华 刘晓霞 赵静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25,29,共7页
对中国大陆东西向应变率场的研究结果表明,青藏块体西部(92°E以西)东西向拉张区和青藏块体东部(92°E以东)东西向挤压区反映了青藏高原物质东向流动受到了华北-华南地块的阻挡,形成了空间跨度约900 km的压缩区,3期应变率场结... 对中国大陆东西向应变率场的研究结果表明,青藏块体西部(92°E以西)东西向拉张区和青藏块体东部(92°E以东)东西向挤压区反映了青藏高原物质东向流动受到了华北-华南地块的阻挡,形成了空间跨度约900 km的压缩区,3期应变率场结果均显示南北地震带中段位于东西向压应变率高值区。川滇地区应变率场结果表明,巴颜喀拉地块东向运动的增强导致了汶川地震震源区面应变率的集中;在东西向挤压高值区逐渐向东迁移的过程中,龙门山断裂带的东西向挤压变形逐渐增强;旋转率场动态演化结果表明,2004—2007年龙门山南段的逆时针旋转变形强度有所减弱,龙门山断裂带中北部的顺时针旋转变形有所增强;主应变率分布特征由散乱到一致的演化特征表明龙门山断裂带闭锁状态伴随着挤压和右旋剪切作用的增强达到了极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速度 应变率 旋转 动态演化特征 汶川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对齐的平滑三维对称标架场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劲 童一颖 +1 位作者 韦洪宇 鲍虎军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7-139,共3页
为了把广泛应用于网格四边形化和纹理合成的二维表面标架场拓展到三维,提出一种生成三维对称标架场的方法.不同于表面对称标架场(四对称方向场),二维标架场的对称性能用一个切平面的旋转角度来表示,而三维对称标架场的对称性却不能这样... 为了把广泛应用于网格四边形化和纹理合成的二维表面标架场拓展到三维,提出一种生成三维对称标架场的方法.不同于表面对称标架场(四对称方向场),二维标架场的对称性能用一个切平面的旋转角度来表示,而三维对称标架场的对称性却不能这样简单地表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利用球面函数来获得一个对称性表述,该表述对于绕任意一个轴的π?2旋转以及它们的复合是不变的.基于球面函数的表示可以获得一个有效的标架场光顺程度的度量,并以球面调和分析进行加速计算;基于一组边界约束,可以通过极小化这个度量函数来获得一个光顺的标架场,该标架场在表面上能很好地对齐法线.最后通过表面投影、流线追踪和奇异点来可视化这个标架场,并将这个光顺的标架场用于六面体网格生成,且讨论了它在生成高质量纯六面体网格方面的潜力,其与表面标架场在生成四边形网格方面的潜力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面体 球面调和函数 N-旋转对称标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四磁极磁化铁氧体中波的传播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凌勇 蒋仁培 宋淑平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156-160,共5页
从耦合波理论出发,通过讨论极化矩阵,分析了随着四磁极磁化场的旋转,铁氧体圆波导中的H11偶波和H11奇波间的耦合关系,并将ANSOFT软件中的3D仿真软件和HFSS高频电磁场仿真软件结合起来,计算出了极化矩阵及张量μ中的非对角分量随四磁极... 从耦合波理论出发,通过讨论极化矩阵,分析了随着四磁极磁化场的旋转,铁氧体圆波导中的H11偶波和H11奇波间的耦合关系,并将ANSOFT软件中的3D仿真软件和HFSS高频电磁场仿真软件结合起来,计算出了极化矩阵及张量μ中的非对角分量随四磁极的旋转而变化的一组数据,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四磁极磁化 耦合波 极化矩阵 张量磁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氧体双模器件的广义理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蒋仁培 胡岚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161-167,共7页
铁氧体双模器件包括双模移相器,圆极化移相器,旋转场移相器,双模变极化器等等。其种类繁多,每种器件由若干基本双模段级联而成。每个基本单元上,外加磁场形式各不相同,有四磁极磁化场,纵向磁化场,双磁极磁化场及其混合磁化场。本文拟用... 铁氧体双模器件包括双模移相器,圆极化移相器,旋转场移相器,双模变极化器等等。其种类繁多,每种器件由若干基本双模段级联而成。每个基本单元上,外加磁场形式各不相同,有四磁极磁化场,纵向磁化场,双磁极磁化场及其混合磁化场。本文拟用统一的理论对其进行处理及分析并引入具体实例使用CAD技术进行计算,从而进一步确认理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扰法 双模铁氧体波导 法拉第旋转效应 变极化效应 双模移相器 旋转场移相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模铁氧体器件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克珠 李士根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1-74,共4页
主要介绍了旋转场变极化器、旋转场双工移相器、变极化移相器等铁氧体双模元器件以及它们在现代雷达通信领域上的新应用。
关键词 旋转场 变极化器 铁氧体移相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CF/CRBF平面梁闭锁问题及闭锁缓解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大羽 罗建军 +1 位作者 王辉 马小飞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74-889,共16页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基于一致旋转场列式的绝对节点坐标(ANCF consistent rotation-based formulation,ANCF/CRBF)平面梁单元的泊松闭锁问题及闭锁缓解技术.为了全面理解该类型单元的闭锁特性及明确单元的应用范围,文中首先开发了两种新的A...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基于一致旋转场列式的绝对节点坐标(ANCF consistent rotation-based formulation,ANCF/CRBF)平面梁单元的泊松闭锁问题及闭锁缓解技术.为了全面理解该类型单元的闭锁特性及明确单元的应用范围,文中首先开发了两种新的ANCF/CRBF刚性截面梁单元,新单元在ANCF全参数梁的基础上,对梯度向量施加正交矩阵约束,得到梯度与转角对时间导数之间的速度转换矩阵,从而引入转角参数.新单元节点处完全消除了泊松闭锁和剪切效应,这是与传统ANCF/CRBF刚性截面梁单元的不同之处.然后,对比分析了这三种ANCF/CRBF刚性截面梁单元泊松闭锁的特点.发现该类型单元对节点的横向梯度施加了运动学约束,导致节点处截面不能变形,无法捕捉泊松效应,但是单元内部能完全捕捉,这种不连续情况会加重单元整体的泊松闭锁问题.并且发现对单元梯度约束的越多,闭锁问题越严重.随后,分别采用两种闭锁缓解技术,弹性线方法和应变分解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单元的收敛性.最终,通过多种静力学和动力学测试研究了泊松闭锁对ANCF/CRBF平面梁单元计算精度的影响及闭锁缓解技术在该类型单元上的缓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节点坐标法 一致旋转场列式 平面梁 泊松闭锁 闭锁缓解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光测设备上消像旋的设计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岱 李晓燕 吴钦章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8-112,共5页
地平式光电成像跟踪测量设备进行目标观测时,由于物像空间旋转而产生像旋,使目标提取和测量出错。为消除像旋,先建立了以球面三角和坐标变换为基础的像旋模型,对像旋模型中各个变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简介了目前几种常用的消像旋的方法... 地平式光电成像跟踪测量设备进行目标观测时,由于物像空间旋转而产生像旋,使目标提取和测量出错。为消除像旋,先建立了以球面三角和坐标变换为基础的像旋模型,对像旋模型中各个变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简介了目前几种常用的消像旋的方法,提出一种采用CCD相机旋转消像旋的设计思路,详细地描述了消像旋指标、单元结构和控制流程的设计过程,并在某光测设备上实现应用。厂内检测数据和在外场运行试验结果证明,采用CCD相机旋转消像旋的设计达到设计指标,满足设计要求,保证了光电跟踪测量设备对目标的准确提取和稳定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成像跟踪测量设备 地平式 旋转 消像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平式望远镜消旋K镜的设计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志臣 赵勇志 周超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62-765,共4页
地平式望远镜在进行天体目标跟踪观测时会产生像旋,即视场中的星体会围绕视轴中心旋转,给实时目标识别和基于多帧积累的图像处理算法带来了诸多不便.本文针对地平式望远镜的Coude光路,设计了一种通光口径较大,由三面平面反射镜组成的K... 地平式望远镜在进行天体目标跟踪观测时会产生像旋,即视场中的星体会围绕视轴中心旋转,给实时目标识别和基于多帧积累的图像处理算法带来了诸多不便.本文针对地平式望远镜的Coude光路,设计了一种通光口径较大,由三面平面反射镜组成的K镜消旋机构来消除像旋.消旋K镜由三面反射镜组成,通光口径为42mm,第一面反射镜与第三面反射镜的夹角选择为120°,使K镜通光口径较大,能在全光谱波段范围内使用.入射光线绕光轴转动一定的角度,K镜相应的转动入射光线转角的一半,则出射光线不产生旋转.第一面反射镜和第三面反射镜由两面平面镜固定在金属三角架上组成,替代由三棱体磨制的反射镜面,利用自准直平行光管和高准确度转台装配各反射镜,使K镜光轴和回转轴同轴,并采用直流力矩电机直接驱动,使系统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测角元件采用Renishaw圆光栅,细分后的角分辨率为0.0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平式望远镜 旋转 消旋 k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