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瓦斯继电器挡板旋转初始角加速度的油浸式变压器非电量保护方法 被引量:13
1
作者 万书亭 韦教玲 +3 位作者 吕鹏瑞 江丹宇 豆龙江 马志钦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498-2505,共8页
瓦斯继电器是变压器中重要的非电量保护设备,现有的瓦斯继电器只有当挡板旋转到一定角度并触发干弹簧片时,重瓦斯才报警。为了能够进一步缩短重瓦斯报警的时间,提出了一种基于瓦斯继电器挡板旋转初始角加速度的油浸式变压器非电量保护... 瓦斯继电器是变压器中重要的非电量保护设备,现有的瓦斯继电器只有当挡板旋转到一定角度并触发干弹簧片时,重瓦斯才报警。为了能够进一步缩短重瓦斯报警的时间,提出了一种基于瓦斯继电器挡板旋转初始角加速度的油浸式变压器非电量保护方法。首先建立了瓦斯继电器挡板的动力学模型,对不同冲击能量下挡板的初始角加速度特性进行了解析推导。然后研制了能够检测挡板转角的瓦斯继电器,并搭建了能够模拟不同故障能量的瓦斯继电器挡板特性试验台,对不同冲击能量下挡板转角和旋转初始角加速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挡板旋转的初始角加速度能够预判故障能量和故障的严重程度,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从而提高故障报警的灵敏度。论文研究为变压器故障程度的识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瓦斯继电器 挡板转角 挡板旋转初始角加速度 非电量保护方法 故障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旋转角加速度传感器特性标定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陆盛康 冯浩 赵浩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8-584,共7页
针对旋转角加速度传感器的标定问题,构建了一套特性标定系统。首先分析了永磁旋转角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调频调压电源供电的、异步电动机纯单相运行的、可调频调幅的旋转角加速度脉动源系统;然后采用传统增量式光... 针对旋转角加速度传感器的标定问题,构建了一套特性标定系统。首先分析了永磁旋转角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调频调压电源供电的、异步电动机纯单相运行的、可调频调幅的旋转角加速度脉动源系统;然后采用传统增量式光栅编码器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构建了旋转角加速度测量系统;最后通过比较旋转角加速度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峰值和测量系统得到的实际旋转角加速度峰值,对传感器输出特性进行了标定,得到传感器输出电压与角加速的特性曲线,线性误差为1. 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旋转加速度传感器 振动源 光栅增量式编码器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稳定弹动力学弹道特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成 王中原 常思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04-912,共9页
不同弹箭的飞行弹道特性对指导外弹道设计、构建一些弹道判据等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弹箭飞行动力学方程组及合理简化,对旋转稳定弹飞行弹道上的质心加速度变化、旋转角加速度变化等动力学弹道环境特性状况,以及旋转圈数同飞行距离的关... 不同弹箭的飞行弹道特性对指导外弹道设计、构建一些弹道判据等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弹箭飞行动力学方程组及合理简化,对旋转稳定弹飞行弹道上的质心加速度变化、旋转角加速度变化等动力学弹道环境特性状况,以及旋转圈数同飞行距离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了它们沿飞行弹道上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相关关系表达式和判据.对两种型号的旋转稳定弹进行外弹道仿真计算,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这些空气弹道特性的研究结果,将对今后开展一些新型弹箭方案研究、弹药信息化利用、控制飞行与安全性设计等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道特性 旋转稳定弹 飞行动力学 旋转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旋转矢量描述简谐振动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庆怡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z1期145-147,共3页
在用旋转矢量描述简谐振动的基础上,引入旋转速度矢量和旋转加速度矢量来描述简谐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关键词 简谐振动 旋转矢量 旋转速度矢量 旋转加速度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运动下脑组织致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丽珍 殷欢 +1 位作者 徐鹏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9,共16页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已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但因其异质性的特点,尚未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各种程度的颅脑损伤中,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发病率很高,对DAI的研究有助于TBI诊治。本文对...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已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但因其异质性的特点,尚未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各种程度的颅脑损伤中,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发病率很高,对DAI的研究有助于TBI诊治。本文对TBI的分类和DAI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对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中常用的脑损伤检测方法、动物实验模型及其相关损伤准则和阈值进行综述。结果显示,DAI主要由旋转加速度产生,与角加速度、角速度和持续时间相关。已有众多动物模型能够产生DAI病理特征,且已有惯性旋转模型可以产生纯旋转加速度。然而,这些模型均为瞬时旋转模型,旋转时间并不严格可控,且不能够提供更长时间的旋转时间,从而不能研究长时间旋转运动下的DAI程度。本文建议,可开发时间可控的旋转脑损伤模型,用以确定长时间和短时间旋转加速度下的脑损伤阈值,并探究这些致伤条件下的病理机制。这些研究可能对DAI的预防和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加速度 创伤性脑损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 阈值 病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力学建模及应用的几个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2-14,共3页
生物力学建模及数值模拟技术已成为骨外科、口腔、人体防护等相关问题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结合脊柱、口腔、眼部、膝关节、头颈等医学、防护相关问题,开展生物力学建模与数值模拟研究。1.啄木鸟头部的生物力学建模及模拟研究头部... 生物力学建模及数值模拟技术已成为骨外科、口腔、人体防护等相关问题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结合脊柱、口腔、眼部、膝关节、头颈等医学、防护相关问题,开展生物力学建模与数值模拟研究。1.啄木鸟头部的生物力学建模及模拟研究头部冲击性损伤主要是由于突然性的线性或旋转加速度造成的,多发于汽车碰撞、航空救生及体育运动中,其死亡率高、危害性大,且近年来年轻人头部冲击性损伤发生率日渐增长。然而,自然界中的"森林医生"啄木鸟,每天啄木次数高达12 000次,啄木最大速度达到623~749 c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建模 旋转加速度 数值模拟 汽车碰撞 三维运动 重建算法 损伤发生率 航空救生 最大速度 骨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刚体平面运动的某些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质的研究
7
作者 李志瑶 韩珊 《工业技术经济》 1996年第6期132-133,共2页
本文对刚体平面运动在特殊情况下的加速度瞬心和加速度投影定理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和总结,对刚体平面运动方程的直接推导和矩心可取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和证明。本文对教学和工程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刚体平面运动 运动学和动力学 加速度瞬心 加速度投影定理 旋转加速度 特殊情况 微分方程 质心运动定理 直接推导 工程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扭振分析方法的齿轮传动系统故障辨识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辉 冯浩 +1 位作者 丁立军 赵浩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0-305,共6页
通过分析齿轮啮合过程的数学模型及典型故障,论证了扭振分析方法在齿轮系统故障诊断上的优越性,并提出一种测量齿轮轴上扭振信息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搭建了齿轮传动系统,通过采用永磁旋转(角)加速度传感器检测齿轮系统各个运行状态下... 通过分析齿轮啮合过程的数学模型及典型故障,论证了扭振分析方法在齿轮系统故障诊断上的优越性,并提出一种测量齿轮轴上扭振信息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搭建了齿轮传动系统,通过采用永磁旋转(角)加速度传感器检测齿轮系统各个运行状态下不同轴上的扭振信号;然后,分别对齿轮传动系统轴上的扭振信号和平台的振动信号采用小波包分解,提取各个节点的能量作为特征向量;最后,结合以径向基函数(RBF)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SVM)分别进行故障的辨识。实验结果表明:轴上的扭振信号在齿轮系统故障诊断上的效果要优于平台振动信号的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扭振分析 旋转加速度传感器 故障诊断 齿轮系统 小波包分解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per bound seismic rotational stability analysis of gravity retaining walls considering embedment depth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杰 黄达 +1 位作者 杨超 孙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4083-4089,共7页
Stability analysis of gravity retaining wall was currently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wall had no embedment depth. The effect of earth berm was usually neglected. The present work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e... Stability analysis of gravity retaining wall was currently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wall had no embedment depth. The effect of earth berm was usually neglected. The present work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embedment depth when assessing the seismic stability of gravity retaining walls with the pattern of pure rotation. In the framework of upper bound theorem of limit analysis, pseudo-static method was applied into two groups of parallel rigid soil slices methods in order to account for the effect of embedment depth on evaluating the critical acceleration of wall-soil system. The present analytical solution is identical to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using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and the two methods are based on different theory backgrounds. Paramete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critical acceleration increases slowly when the ratio of the embedment depth to the total height of the wall is from 0 to 0.15 and increases drastically when the ratio exceeds 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ity retaining wall embedment depth seismic rotational stability upper bound analysis parallel rigid soil sli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球力学原理分析
10
作者 李仁忠 李妙琴 +1 位作者 戴玫 赵贻贤 《中国体育科技》 1979年第17期33-41,共9页
发球是乒乓球运动的一项基本技术。比赛双方每一球对抗、每一分胜负都是从发球开始的,熟练掌握和充分运用各种旋转多变的发球,是进行抢攻、争取比赛主动的有效手段。怎样才能使发出的球旋转强、速度快、落点好、性能多变以利于先发制人... 发球是乒乓球运动的一项基本技术。比赛双方每一球对抗、每一分胜负都是从发球开始的,熟练掌握和充分运用各种旋转多变的发球,是进行抢攻、争取比赛主动的有效手段。怎样才能使发出的球旋转强、速度快、落点好、性能多变以利于先发制人呢?这就有必要了解在发球时球和球拍的相互作用过程和相互作用原理,从而有的放矢地指导实践。一、发球时球的旋转过程比赛开始运动员将球上抛即是发球的开始。球经过上抛,至最高点下落,用球拍击球,球离开球拍按一定的旋转和弧线运动,直至对方还击均是发球过程。具体来讲可分为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球 相互作用力 旋转惯性 旋转强度 运动员 旋转加速度 旋转力矩 乒乓球运动 转动定律 下落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