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概念旋转冲压发动机的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云 赵晓路 +1 位作者 徐建中 昂海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77-782,共6页
为解决燃气涡轮发动机性能和成本受结构材料制约和冲压发动机不能独立使用和在地面应用的问题 ,在对燃气轮机、冲压发动机和内燃机 3类发动机的结构进行分析和融合创新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基于冲压压缩技术的新概念旋转冲压发动机的研... 为解决燃气涡轮发动机性能和成本受结构材料制约和冲压发动机不能独立使用和在地面应用的问题 ,在对燃气轮机、冲压发动机和内燃机 3类发动机的结构进行分析和融合创新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基于冲压压缩技术的新概念旋转冲压发动机的研究构想 .该发动机主体结构为一内置有旋流燃烧室的高速旋转无叶无塞内燃转子 ,能融压气、燃烧和排气做功于一体 .对其工作原理、结构方案和性能进行的初步研究分析表明 ,该发动机结构简单紧凑 ,体积小 ,成本低 ,效率高 ,功率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旋转冲压发动机 冲压压缩 内燃转子 旋流燃烧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冲压发动机进气道压比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于达仁 何保成 +1 位作者 吕晓武 常军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9-333,共5页
对旋转冲压发动机进气道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不同转速下、不同出口背压条件下的流场分布,转速越大,进气道内激波系向后移动;背压越大,将导致附面层和激波增强,分离流迅速发展,进气道内激波系向前移动。利用量纲分析的方法和手段获得了... 对旋转冲压发动机进气道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不同转速下、不同出口背压条件下的流场分布,转速越大,进气道内激波系向后移动;背压越大,将导致附面层和激波增强,分离流迅速发展,进气道内激波系向前移动。利用量纲分析的方法和手段获得了进气道比较通用的变工况特性,分析了旋转冲压进气道的压比特性,压比流量特性主要受旋转冲压发动机进气道进口相对来流马赫数的影响,为后面旋转冲压发动机进气道保护控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冲压发动机 进气道 压比特性 保护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冲压发动机冲压转子盘腔冷态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云 赵晓路 +1 位作者 徐建中 昂海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3-147,共5页
旋转冲压发动机是一种没有叶片和活塞的基于冲压压缩技术的新概念发动机,冲压转子是其惟一的核心转动构件。通过应用商用CFD(NUM ECA)软件,基于三维定常N-S方程和B-L湍流模型,对旋转冲压发动机冲压转子盘腔冷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着重... 旋转冲压发动机是一种没有叶片和活塞的基于冲压压缩技术的新概念发动机,冲压转子是其惟一的核心转动构件。通过应用商用CFD(NUM ECA)软件,基于三维定常N-S方程和B-L湍流模型,对旋转冲压发动机冲压转子盘腔冷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着重分析了其旋转冲压压缩效果和流场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冲压转子能有效实现超声冲压压缩,进气道激波结构类似于超声进气道,但略有差异;盘腔内流场结构是带有周边小旋涡回流和低压中心区的大旋涡结构,这种流场结构有利于燃油供应和燃烧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旋转冲压发动机 冲压转子 旋转盘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冲压发动机冲压转子的强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孟香 王云 +2 位作者 朱保利 雷娜 吕浩福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19期4859-4864,共6页
旋转冲压发动机冲压转子融压气、燃烧和排气做功于一体,工作环境为高速、高温、高压,所以它在机械—气动—热力耦合影响下的强度对发动机的安全性至关重要。采用ANSYS和ADAMS两种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冲压转子机械—气动—热力耦合分... 旋转冲压发动机冲压转子融压气、燃烧和排气做功于一体,工作环境为高速、高温、高压,所以它在机械—气动—热力耦合影响下的强度对发动机的安全性至关重要。采用ANSYS和ADAMS两种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冲压转子机械—气动—热力耦合分析,得到了影响冲压转子强度的主要因素,为冲压转子结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冲压发动机 冲压转子 强度分析 耦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室前缘扩张角对旋转爆震冲压发动机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光宇 刘卫东 +2 位作者 刘世杰 彭皓阳 张海龙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3,共8页
针对圆柱形隔离段-燃烧室构型的旋转爆震冲压发动机,开展了总温为860 K、马赫数为2的来流条件下的直连式试验,探讨了燃烧室前缘扩张角(θ=30°,45°,60°,90°)对爆震波传播特性、工况范围及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针对圆柱形隔离段-燃烧室构型的旋转爆震冲压发动机,开展了总温为860 K、马赫数为2的来流条件下的直连式试验,探讨了燃烧室前缘扩张角(θ=30°,45°,60°,90°)对爆震波传播特性、工况范围及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燃烧室前缘扩张角为90°时,燃烧模态均为爆燃燃烧;随着扩张角的减小,燃烧模态将会向锯齿波和混合模态(包含单波阶段)转换。当燃烧室前缘扩张角为30°时,旋转爆震的自持工况范围最宽且燃烧室压力最高;同时,随着燃烧室前缘扩张角减小,实现混合模态的当量比下限降低。此外,分析了燃烧模态对来流的影响,发现:锯齿波/混合模态燃烧室内存在的周期性高频压力扰动会使隔离段内的激波串位置前移;混合模态对超声速来流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爆震冲压发动机 圆柱形隔离段-燃烧室 前缘扩张角 激波串位置 工况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