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肝胃不和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48
1
作者 唐丽明 宋宁 +3 位作者 熊鹰 杜红跃 季蕊新 袁红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09-112,共4页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肝胃不和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血浆中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探讨难治性GERD的中医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0月—2019年1月收治并自愿加入本研究符合肝胃...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肝胃不和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血浆中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探讨难治性GERD的中医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0月—2019年1月收治并自愿加入本研究符合肝胃不和辨证分型的难治性GERD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治疗组和西药治疗对照组,每组40例。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新一代PPIs药物-埃索美拉唑联合促胃肠动力药莫沙必利,中医治疗组以旋覆代赭汤为基本方加味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的减轻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焦虑、抑郁情况;胃镜检查进行GERD分类诊断;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浆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以及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水平。结果中医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治疗对照组(P<0.05);中医治疗组PSQI总分、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西药治疗对照组(P<0.05);胃镜下GERD分类情况两组无显著差异。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4种胃肠激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中医治疗组GAS、MTL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而CCK、VI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西药对照组治疗前后除GAS、MTL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外,CCK、VIP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加味旋覆代赭汤能显著减轻肝胃不合型难治性GERD患者消化道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改善胃肠道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针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胃肠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脾胃气机”角度浅探旋覆代赭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作用机理 被引量:16
2
作者 姜璇 袁红霞 +2 位作者 丁沛 张鹏 贾瑞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2460-2462,共3页
通过回顾袁红霞教授承担的旋覆代赭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作用机理的相关课题,阐明以上课题设计的立足点为脾胃气机理论,中西医学的结合点为脾胃气机升降与胃肠道动力的关联。明确了科研虽是利用现代医学的实验方法,但仍应以中医基础理论... 通过回顾袁红霞教授承担的旋覆代赭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作用机理的相关课题,阐明以上课题设计的立足点为脾胃气机理论,中西医学的结合点为脾胃气机升降与胃肠道动力的关联。明确了科研虽是利用现代医学的实验方法,但仍应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气机 胃肠道动力 科研 反流性食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针划区埋线与旋覆代赭汤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3
作者 唐胜修 王小莲 +3 位作者 刘辛 范淑萍 檀松 孙浩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20-921,共2页
目的:比较眼针划区埋线和旋覆代赭汤治疗顽固性呃逆(IH)的疗效。方法:43例IH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眼针划区组(治疗组)23例和旋覆代赭汤组(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眼针划区脾、胃、肝、胆、中焦、上焦(1眼/1次)等穴区埋线治疗1~2次,对... 目的:比较眼针划区埋线和旋覆代赭汤治疗顽固性呃逆(IH)的疗效。方法:43例IH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眼针划区组(治疗组)23例和旋覆代赭汤组(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眼针划区脾、胃、肝、胆、中焦、上焦(1眼/1次)等穴区埋线治疗1~2次,对照组煎服旋覆代赭汤2~4日,然后分别疗效评定并加以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划区埋线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优于旋覆代赭汤治疗,且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呃逆 眼针划区 埋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方旋覆代赭汤当代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7
4
作者 张保国 许卫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7-601,共5页
旋覆代赭汤具有抗炎、改善食管黏膜、促胃动力、抑制胃酸分泌、抗胃溃疡、镇吐等药理学作用;该方临床目前已拓展应用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管神经系统有关疾病及某些杂病的治疗。
关键词 伤寒论 方剂药理学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覆代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对胃肠激素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6
5
作者 陈丽娟 王向群 +4 位作者 余杨桦 方靖 钱春艳 唐峰 夏建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7-420,共4页
目的:分析与探讨采用旋覆代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9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数字表法根据用药治疗方案不同分成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多潘立酮联合... 目的:分析与探讨采用旋覆代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9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数字表法根据用药治疗方案不同分成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多潘立酮联合旋覆代赭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疾病相关症状评分、胃动素、生长抑素、5羟色胺,胃蛋白酶原水平变化、不良反应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83%)、胃动素(268.24±30.15)ng/L、生长抑素(9.24±1.23)ng/L、5-羟色胺(47.19±6.47)ng/L、胃蛋白酶原I(127.54±6.41)μg/L、胃蛋白酶原II(17.22±2.13)μg/L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4.78%)、胃动素(241.45±30.27)ng/L、生长抑素(13.62±2.04)ng/L、5羟色胺(41.24±6.26)ng/L、胃蛋白酶原I(105.69±6.64)μg/L、胃蛋白酶原II(12.94±2.1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早饱、上腹痛、厌食、反酸以及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各项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采用旋覆代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能够显著改善其反酸、腹胀等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疾病相关胃肠激素水平恢复,能够明显提升临床疗效,同时安全性较好,有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肠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天突穴为主配合旋覆代赭汤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则鹏 张丽娜 +1 位作者 廖志峰 廖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260-1261,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天突穴为主配合旋覆代赭汤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针刺天突穴为主配合旋覆代赭汤内服;对照组30例,东茛菪碱肌注,口服吗丁啉、维生素B6;两组疗程均为1周... 目的:观察针刺天突穴为主配合旋覆代赭汤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针刺天突穴为主配合旋覆代赭汤内服;对照组30例,东茛菪碱肌注,口服吗丁啉、维生素B6;两组疗程均为1周。观察两组临床的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6%,高于对照组的64.3%(P<0.01)。结论:针刺天突穴为主配合旋覆代赭汤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并且安全,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天突穴 顽固性呃逆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牟宇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85-786,共2页
目的:评价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旋覆代赭汤加味汤剂4周,对照组40例采用奥美拉唑口服4周。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临床总有... 目的:评价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旋覆代赭汤加味汤剂4周,对照组40例采用奥美拉唑口服4周。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经统计学处理,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中医药治疗 加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减旋覆代赭汤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胃脘痛3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胡顺金 王拥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0-22,共3页
笔者自1988年9月~1990年3月以加减旋覆代赭汤,配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胃脘痛(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所致的胃痛)30例,疗效满意,兹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60例均为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 笔者自1988年9月~1990年3月以加减旋覆代赭汤,配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胃脘痛(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所致的胃痛)30例,疗效满意,兹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60例均为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男1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丹参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覆代赭汤为主治疗肺胃气逆型喘病36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徐有水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3期526-526,共1页
关键词 喘病 中医药治疗 肺胃气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98例
10
作者 高秀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6年第2期21-22,共2页
笔者自1993年以来,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98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1 临床资料 本组共98例。其中,男40例,女58例;年龄,20岁以下1例,21—30岁27例,31—40岁35例,41岁以上24例;病程,1年以内28例,1—5年 46例,6—10年17... 笔者自1993年以来,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98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1 临床资料 本组共98例。其中,男40例,女58例;年龄,20岁以下1例,21—30岁27例,31—40岁35例,41岁以上24例;病程,1年以内28例,1—5年 46例,6—10年17例,11年以上13例,病程最长30年,最短4个月,平均病程5.07年;均经胃镜或胃B型彩超及胃电图检查确诊,其中合并十二指肠溃疡14例,合并胆囊炎15例,合并食道炎5例,合并萎缩性胃炎5例,合并咽炎20例,合并低血压15例,合并甲亢3例,返流性胃炎2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中医药疗法 旋覆代赭汤/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覆代赭汤联合特定穴电针辅助治疗术后胃瘫(胃虚痰阻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祁悦 刘悦 +1 位作者 任爽 张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126-129,共4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旋覆代赭汤联合特定穴电针与特定穴针刺辅助治疗术后胃瘫(胃虚痰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将40例外科术后发生胃瘫(胃虚痰阻型)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20例和针刺组20例(针刺组因病情加重脱落1例)。所有患... 目的观察并比较旋覆代赭汤联合特定穴电针与特定穴针刺辅助治疗术后胃瘫(胃虚痰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将40例外科术后发生胃瘫(胃虚痰阻型)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20例和针刺组20例(针刺组因病情加重脱落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组辅助旋覆代赭汤联合特定穴(足三里、上巨虚)电针治疗,特定穴:内关、公孙、膻中、中脘、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1次/d。针刺组仅辅助特定穴针刺治疗,选穴同联合组(非电针),1次/d,均治疗14 d。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胃瘫主要症状指数量表(GCSI)评分、日(24 h)胃液引流量及胃管留置时间、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分,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胃瘫主要症状指数量表(GCSI)评分、日(24 h)胃液引流量、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联合组的改善作用均优于针刺组(均P<0.05)。联合组胃管留置时间显著少于针刺组(P<0.05)。(2)联合组总有效率为100%(20/20),针刺组为84.21%(16/19)。联合组有效率高于针刺组(P<0.05)。结论旋覆代赭汤联合特定穴电针与特定穴针刺辅助治疗术后胃瘫均有效。而联合治疗在改善术后胃瘫(胃虚痰阻型)的恶心呕吐、腹饱胀、食欲不振等症状、减少胃液引出量、缩短胃管留置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虚痰阻 术后胃瘫 特定穴 电针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覆代赭汤治疗疑难杂症便览
12
作者 温桂荣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12期2078-2078,2084,2088,共3页
旋复代赭汤所治之心下痞革更 ,噫气不除 ,或反胃呕逆 ,吐涎沫 ,乃表证经汗、吐、下所致 ,其病位很明显在胃脘 ,胃脘属中焦 ,中焦乃脾胃升降之枢纽 ,脾胃的升降至为重要。
关键词 疑难杂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覆代赭汤联合低强度氦-氖激光治疗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清IL-4、IL-17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佳薇 裘生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64-867,共4页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联合低强度氦-氖激光治疗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清IL-4、IL-17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将90例RE患者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分别采用中药、西药及中药联合激光治疗各8周,以酶联免疫分析法分析各组患者血清IL-4、IL-17含量...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联合低强度氦-氖激光治疗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清IL-4、IL-17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将90例RE患者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分别采用中药、西药及中药联合激光治疗各8周,以酶联免疫分析法分析各组患者血清IL-4、IL-17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各治疗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中药加激光组药效明显(P<0.01),可显著调节患者体内IL-4、IL-17含量,而中药组、西药组在此方面效果并不显著。结论:运用中药、西药、中药配合激光技术治疗的这三种方式均可以调节患者体内IL-4和IL-17含量的变化,其中采用中药配合激光技术疗法作用尤为显著,使IL-4和IL-17及Th1/Th2细胞因子之间达到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氦-氖激光 反流性食管炎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覆代赭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高松林 黄木圣 +3 位作者 林星阳 范春娇 张晓梅 黄贵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876-880,共5页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慢性难治性常见疾病,西医多采取对症治疗,复发率高,需长期甚至终生治疗。大量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药防治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其中旋覆代赭汤是应用较多的一个经典方剂。文章从中医单方治疗、中医合方治疗、中西药联合...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慢性难治性常见疾病,西医多采取对症治疗,复发率高,需长期甚至终生治疗。大量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药防治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其中旋覆代赭汤是应用较多的一个经典方剂。文章从中医单方治疗、中医合方治疗、中西药联合治疗、中医结合其他相关治疗、本方剂调节机体微观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旋覆代赭汤以及其他药物防治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覆代赭汤治疗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胃轻瘫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国永 贾锐馨 +3 位作者 侯超 李玉华 张聚梅 吕秀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2231-2232,共2页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在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患者促胃肠动力作用量-效关系研究。方法:将108例脾胃虚弱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大剂量54例(一两为15.625g)和对照组剂量54例(一两为3g),对照组;治疗组药物口服旋覆代赭...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在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患者促胃肠动力作用量-效关系研究。方法:将108例脾胃虚弱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大剂量54例(一两为15.625g)和对照组剂量54例(一两为3g),对照组;治疗组药物口服旋覆代赭汤,每日1剂,连用4周。免疫组化法观察治疗前后血浆中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nal peptide,VIP)的分布变化以及治疗前后各组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浆中SP、VIP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治疗前后各组胃电图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组间餐后正常慢波百分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覆代赭汤的促胃肠动力作用可能与血浆中SP和VIP的表达降低有密切关系,量-效关系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胃轻瘫 P物质(SP) 血管活性肠肽(VIP) 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君子汤合旋覆代赭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及对HIF-2α/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崔亚 邓海鹏 焦黛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六君子汤合旋覆代赭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临床疗效及对HIF-2α/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RE中虚气逆证患者给予六君子汤合旋覆代赭汤口服(并设西药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血浆HIF-2α、NF-κB、TR... 目的探讨六君子汤合旋覆代赭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临床疗效及对HIF-2α/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RE中虚气逆证患者给予六君子汤合旋覆代赭汤口服(并设西药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血浆HIF-2α、NF-κB、TRPV1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并对比停药后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典型反流症状积分及中医主次症评分均下降(P<0.05),中药组除烧心、胃脘隐痛症状外,各项评分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中药组下降更明显(P<0.05);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停药3个月后复发率低于西药组(P<0.05);两组HIF-2α、NF-κB p65、TRPV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中药组NF-κB p65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中药组IL-6、IL-8、IL-9及TNF-α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六君子汤合旋覆代赭汤与西药对照组相比,可显著改善RE中虚气逆证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且能降低RE复发率,其机制可能与下调HIF-2α、NF-κB及TRPV1表达,改善食道黏膜炎症状态下缺氧微环境变化,降低食管高敏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君子 缺氧诱导因子-2Α 核转录因子-ΚB 辣椒素受体1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万千运用旋覆代赭汤治疗呃逆病临床经验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立宏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120-123,共4页
马万千主任医师系北京市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也是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的名老中医。旋覆代赭汤出自《伤寒论》中,为用于治疗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之名方,临床应用广泛。文章对马万千主任医师临床运用旋覆代赭汤治... 马万千主任医师系北京市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也是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的名老中医。旋覆代赭汤出自《伤寒论》中,为用于治疗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之名方,临床应用广泛。文章对马万千主任医师临床运用旋覆代赭汤治疗呃逆病的临床经验进行系统总结,与同仁共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呃逆病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覆代赭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颖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97-1198,共2页
反流性食管炎是因胃、十二指肠内容物长期、反复性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性改变。严重者可合并食管溃疡或狭窄,甚至可导致Barrett食管、食管癌等严重并发症.属中医“噫气”、“胸痹”、“吐酸”、“嘈杂”、“胃脘痛”等范... 反流性食管炎是因胃、十二指肠内容物长期、反复性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性改变。严重者可合并食管溃疡或狭窄,甚至可导致Barrett食管、食管癌等严重并发症.属中医“噫气”、“胸痹”、“吐酸”、“嘈杂”、“胃脘痛”等范畴。目前.胃肠动力药、抑酸剂、抗酸剂以及黏膜保护剂等对症治疗,虽可改善症状,但不良反应与复发率较高,而传统中医药通过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抑制胃一食管反流的同时,还具有消炎、护膜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现就《伤寒论》经方旋覆代赭汤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临床疗效 对症治疗 BARRETT食管 十二指肠内容物 传统中医药 炎症性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覆代赭汤治疗中风后呃逆浅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红亮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65-66,共2页
旋覆代赭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罗谦辅论述旋覆代赭汤曰:“汗吐下解后,邪虽去而胃气已亏矣,胃气既亏,三焦因之失职,清无所归而不升,浊无所... 旋覆代赭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罗谦辅论述旋覆代赭汤曰:“汗吐下解后,邪虽去而胃气已亏矣,胃气既亏,三焦因之失职,清无所归而不升,浊无所纳而不降,是以邪气留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呃逆 中医药疗法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观察旋覆代赭汤及其拆方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线粒体ANT转运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田晶晶 杨幼新 +1 位作者 袁红霞 马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58-1761,共4页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及其拆方对反流性食管炎(RE)模型大鼠线粒体腺苷酸转运体(ANT)转运活性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旋覆代赭汤全方组及拆方组(包括苦降组、甘升组),每组10只大鼠。对...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及其拆方对反流性食管炎(RE)模型大鼠线粒体腺苷酸转运体(ANT)转运活性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旋覆代赭汤全方组及拆方组(包括苦降组、甘升组),每组10只大鼠。对除正常组外的造模组大鼠采用"4.2 mm幽门夹+胃底2/3结扎术"制备RE动物模型。从术后第7天开始,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旋覆代赭汤全方组、拆方各组及西药组分别给予相应药液灌胃,干预14 d后,第22天处死全部大鼠后,取材,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RE大鼠病理分级,各组随机取6份食管标本匀浆制成线粒体悬浮,液通过H3-ADP掺入法测量检测食管线粒体ANT转运活性。结果:各组大鼠食管黏膜病理形态学积分比较:模型组大鼠食管黏膜病理积分比正常组显著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全方组、西药组、甘升组食管黏膜病理形态学积分比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苦降组食管黏膜病理形态学积分较模型组稍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方组及西药组食管黏膜病理形态学积分较甘升组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食管线粒体ANT转运活性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西药组、全方组、甘升组大鼠食管线粒体ANT转运活性略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苦降组略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全方组及甘升组大鼠食管线粒体ANT转运活性略提高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全方组、甘升组及苦降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覆代赭汤通过调节脾胃气机改善RE模型大鼠食管黏膜光镜下表现,促进黏膜修复,改善炎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RE大鼠线粒体ANT转运活性,辅助线粒体能量的顺利完成,亦可能是旋覆代赭汤治疗RE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气机升降 能量 线粒体腺苷酸转运体转运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