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由界面气液传质系数的旋涡作用模型 被引量:5
1
作者 罗和安 胡蓉蓉 +1 位作者 刘平乐 王良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64-1168,共5页
在单涡模型的基础上 ,根据各向同性湍流的能谱函数 ,考虑不同尺度的旋涡对气液传质的影响 ,建立了气液自由界面传质系数模型 .
关键词 自由界面 旋涡作用模型 气液传质 传质系数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声速压气机转子的二次流旋涡结构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如根 胡加国 +1 位作者 余超 李坤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4-512,共9页
为了明确跨声速轴流压气机内部流场结构,数值模拟了NASA Rotor37转子,结合λ2准则分析流场参数,探索流动的规律和旋涡结构。研究发现,压气机转子的旋涡模型主要由马蹄涡、壁角涡、径向涡、脱落涡、泄漏涡、诱导涡和分离涡等7个旋涡组成... 为了明确跨声速轴流压气机内部流场结构,数值模拟了NASA Rotor37转子,结合λ2准则分析流场参数,探索流动的规律和旋涡结构。研究发现,压气机转子的旋涡模型主要由马蹄涡、壁角涡、径向涡、脱落涡、泄漏涡、诱导涡和分离涡等7个旋涡组成。马蹄涡吸力面分支耗散,压力面分支向相邻的吸力面发展。壁角涡与脱落涡位于叶根角区,引起流动损失和角区失速。径向涡位于激波后吸力面的分离区内,它扩大吸力面分离、引起低能流体向叶顶堆积。激波与叶尖泄漏在叶顶通道中形成3涡:泄漏涡、诱导涡和分离涡,而叶栅通道出口存在分离涡和由泄漏涡与诱导涡合成的叶顶通道涡。泄漏涡与诱导涡破碎在流道中间产生的堵塞区,分离涡造成吸力面尾缘的低速区,共同触发跨声速压气机的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声速轴流压气机 数值模拟 涡动力学 二次流 旋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量山大寨子黑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 jingdongensis)种群生存力 被引量:16
3
作者 范朋飞 蒋学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20-626,共7页
据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对云南中部无量山大寨子黑长臂猿种群(5个群体)进行了观察,获得了群体大小、配偶体制、繁殖间隔、环境容纳量、死亡率、灾害的发生频率等种群参数,并结合近缘种的一些相关数据,利用旋涡模型(Vortex 914),对无量... 据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对云南中部无量山大寨子黑长臂猿种群(5个群体)进行了观察,获得了群体大小、配偶体制、繁殖间隔、环境容纳量、死亡率、灾害的发生频率等种群参数,并结合近缘种的一些相关数据,利用旋涡模型(Vortex 914),对无量山大寨子地区黑长臂猿亚种群的动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大寨子亚种群是一个具有很强的潜在繁殖力的种群,如果没有偷猎,亚种群在100a之内不会灭绝,并且能迅速达到环境容纳量。但是每年如果有1只成年雄性和1只成年雌性被猎杀,该种群将会在第78年灭绝,且灭绝概率为100%。不同程度的死亡率对种群影响不大,但高死亡率显著延缓了种群到达环境容纳量的时间。环境容纳量对种群遗传多样性损失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没有猎杀的情况下,种群的长期存活需要一个较大的环境容纳量。因此,在黑长臂猿受到严格保护、且栖息地主要在保护区内的今天,严密监控火灾的发生,限制牲畜进入林区等人为干扰的影响,保护好黑长臂猿栖息地是首要工作之一。但如果能使其栖息地周围的森林植被得到恢复,增加其栖息范围,将有利于该地区黑长臂猿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量山 黑长臂猿 旋涡模型 种群生存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模拟情景下长江江豚种群生存力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斌 王伟萍 +1 位作者 贺刚 王海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35,共8页
为了探讨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种群的生存动态和管护对策,本研究利用漩涡模型(Vortex 10.3.7.0)对长江江豚种群生存力进行了回顾和现状分析。结果发现,以1999年作为回顾分析起点,长江江豚的灭绝概率... 为了探讨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种群的生存动态和管护对策,本研究利用漩涡模型(Vortex 10.3.7.0)对长江江豚种群生存力进行了回顾和现状分析。结果发现,以1999年作为回顾分析起点,长江江豚的灭绝概率最可能为0.0754,且不高于0.5629。平均灭绝时间最可能为93.5年,且不少于87.9年。以2017年作为现状分析起点,长江江豚种群灭绝概率为0.3551~0.6985,平均灭绝时间为83.5~88.0年。在特定情景下,设定新生幼豚雄性所占比例分别为0.55、0.50和0.45,经模拟计算得出,雄性化让灭绝概率由0.6985增加到0.9157,雌性化使其下降到0.3664。同时,数据比较发现,新生幼豚雄性所占比例下降10%,成年雌豚生殖率提高10%,二者最终效果相当。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江豚种群生存风险较大,需重点保护,修复其生境,尤其是母子豚相关生境有利于长江江豚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江豚 种群生存力 旋涡模型 死亡率 生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江豚种群生存力分析及其对保护区规划的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斌 王伟萍 +1 位作者 贺刚 王海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93-98,共6页
在现有条件下,构建1个初始种群数量为20头、环境容纳量为100头的保护区,长江江豚种群在未来100年的内禀增长率为-0.0536~0.1378,周限增长率为0.9478~1.1477,净增殖率为0.6602~2.5870,雌性平均世代为6.90~7.75a,雄性平均世代为7.77~8.52a... 在现有条件下,构建1个初始种群数量为20头、环境容纳量为100头的保护区,长江江豚种群在未来100年的内禀增长率为-0.0536~0.1378,周限增长率为0.9478~1.1477,净增殖率为0.6602~2.5870,雌性平均世代为6.90~7.75a,雄性平均世代为7.77~8.52a,平均现存种群数量为14.21~30.09头,平均种群数量为1.51~19.10头,平均遗传多样性为0.4820~0.4919,灭绝概率为0.3704~1.0000,平均首次灭绝时间为19.1~59.5 a。只有当保护区环境容纳量达到160头时,在未来100年内长江江豚种群的存活概率才能达到95%,此时的MVP为38~41头。进一步的模拟分析发现环境容纳量相对不限的条件下,最小的MVP为22头,而满足MVP为22头的最小环境容纳量为366头;同时得到了在不同环境容纳量水域长江江豚种群的MVP,并对最小可存活种群下长江江豚未来100年的生存动态进行了分析。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长江江豚种群保护和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江豚 保护区 种群生存力 旋涡模型 环境容纳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导流体的旋流非接触吸盘仿真及PIV实验验证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君瑜 叶骞 吴琼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7-42,共6页
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是一种流场可视化光学方法,经过十年的发展,该技术已经成为研究流场的基本测试手段。由于旋流非接触搬运器内部流道很小,传统的侵入式测量方法很难对搬运器内部流场进行测量。针对这个问题,该文设... 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是一种流场可视化光学方法,经过十年的发展,该技术已经成为研究流场的基本测试手段。由于旋流非接触搬运器内部流道很小,传统的侵入式测量方法很难对搬运器内部流场进行测量。针对这个问题,该文设计了一套PIV实验测试方法,用PIV技术来获得旋流吸盘内部流场的流动规律,采用三种基本旋涡模型对旋流非接触吸盘进行一维数值建模,并且以三种数学模型为目标函数,应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对PIV数据进行拟合。通过比较拟合效果,辨识出了能够准确描述吸盘内部流场流动特性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V 旋涡模型 最小二乘 旋流非接触吸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湍流状态下氢气爆炸极限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霍雨江 谭迎新 谢溢月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40-1043,共4页
为研究氢气在流动状态下的爆炸特性,运用FRTA爆炸极限测试仪测试了不同湍流强度下氢气的爆炸极限。通过调节容器内搅拌子的转速表征不同的湍流强度,并运用二维旋涡模型分析氢气的爆炸极限与湍流强度的关系,得出爆炸上限、爆炸下限与湍... 为研究氢气在流动状态下的爆炸特性,运用FRTA爆炸极限测试仪测试了不同湍流强度下氢气的爆炸极限。通过调节容器内搅拌子的转速表征不同的湍流强度,并运用二维旋涡模型分析氢气的爆炸极限与湍流强度的关系,得出爆炸上限、爆炸下限与湍流强度的拟合关系式。结果表明:宏观静止状态下氢气的爆炸极限为4.59%~73.67%;当搅拌子转速从0 rad/min增大到1 200 rad/min时,氢气的爆炸下限上升到5.011%,爆炸上限下降到72.402%。湍流强度增加时,氢气的爆炸下限升高,爆炸上限下降,爆炸范围变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爆炸极限 湍流强度 二维旋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