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瓦斯旋流混合器定工况下混合均匀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毛明明 刘永启 +1 位作者 高振强 刘瑞祥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3-348,共6页
利用简化的数学模型对给定工况下煤矿瓦斯旋流混合器的混合均匀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旋流方式和旋流强度对乏风瓦斯出口速度和体积分数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外管气体的流量和转动惯量明显大于内管的工况下,外管的旋流对出... 利用简化的数学模型对给定工况下煤矿瓦斯旋流混合器的混合均匀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旋流方式和旋流强度对乏风瓦斯出口速度和体积分数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外管气体的流量和转动惯量明显大于内管的工况下,外管的旋流对出口的速度场起到主导作用,使出口乏风瓦斯的速度分布均匀性降低;内管的旋流建立了径向和轴向的反压力梯度,产生了中心回流区,增强了内、外管流体动量和质量的交换,使出口的体积分数分布均匀性明显提高;随着旋流强度的提高,外管具有旋流的旋流方式的出口速度分布均匀性变差,而内管具有旋流的旋流方式的回流区掺混强度增大,有利于乏风瓦斯体积分数混合均匀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混合器 旋流强度 均匀性 煤矿 瓦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旋流混合器中液体混合特性CFD-PBM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武洁 张志勇 +3 位作者 李丽 蒋天诚 吴玉学 刘程琳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59,94,共8页
微旋流混合器是一种由微旋流气浮演化而来的设备,可以强化物料的混合与传质。文中研究利用CFD-PBM计算模型,研究微旋流混合器内气液两相分布,考察微旋流混合器内流体颗粒粒径分布及变化特性。分别以空气和液相作为气液两相,研究不同气... 微旋流混合器是一种由微旋流气浮演化而来的设备,可以强化物料的混合与传质。文中研究利用CFD-PBM计算模型,研究微旋流混合器内气液两相分布,考察微旋流混合器内流体颗粒粒径分布及变化特性。分别以空气和液相作为气液两相,研究不同气、液相入口流速下的流场形态与相关流体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通入气相会诱导设备内部产生新的循环流动形态,增强宏观混合,直径大于4.0 mm的气泡无法在内筒中的旋流环境中稳定存在,并随着旋流速度逐渐减小,气泡发生聚并,最终演化为4.0—10 mm直径的气泡流出。增加液相入口速度可以增加整体流动速度,同时增加气相体积分数,气相体积分数最高可达到18%。随着气相流速增加,在微旋流混合器内筒下端形成连续空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聚并破碎 群体平衡模型 旋流混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密度差两相旋流静态混合器结构优化模拟
3
作者 上官光进 刘钟鸣 +1 位作者 孙盛 朱顺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75,共6页
为解决互不相溶液体两相密度差较大且难以混合的问题,设计一种用于轻组分与重组分混合的液-液旋流混合器,并基于CFD数值模拟,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以混合均匀度γ_(a)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混合器进料高度差Δh、筒体直径∅_(m)、进料口... 为解决互不相溶液体两相密度差较大且难以混合的问题,设计一种用于轻组分与重组分混合的液-液旋流混合器,并基于CFD数值模拟,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以混合均匀度γ_(a)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混合器进料高度差Δh、筒体直径∅_(m)、进料口管径∅_(1)和∅_(2)对旋流混合器混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γ_(a)随着Δh的增大而减小,随着∅_(m)的增大而增大,当Δh由0增大至200 mm时,γ_(a)降低14.58%,当∅_(m)由150 mm增大至400 mm时,γ_(a)上升4.43%;增大∅_(1)或∅_(2)均可提高混合均匀度,当∅_(1)由8 mm增大至50 mm时,γ_(a)上升2.11%,当∅_(2)由6 mm增大至15 mm时,γ_(a)上升0.47%;γ_(a)对Δh和∅_(m)更为敏感,减小Δh或增大∅_(m)可显著提高旋流混合器的混合性能。研究结果可为旋流混合器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混合器 混合均匀度 结构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式混合器对油管掺稀降黏效果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成文 魏洪波 李兆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848-3851,共4页
利用FLUENT软件对油管掺稀降黏工艺中安装井下旋流式混合器时稀油与稠油的混合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不加混合器时的混合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井下混合器有助于提高稀油与稠油的混合均匀程度,使得降黏效果得到明显改善;随着举升... 利用FLUENT软件对油管掺稀降黏工艺中安装井下旋流式混合器时稀油与稠油的混合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不加混合器时的混合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井下混合器有助于提高稀油与稠油的混合均匀程度,使得降黏效果得到明显改善;随着举升高度的增加,有混合器时稠油与稀油混合达到均匀也较快;掺稀比越大,降黏效果越好,但混合的均匀程度并没有随着掺稀比的增大而进一步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掺稀降黏 旋流混合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发动机SCR混合器优化仿真分析
5
作者 李长熊 胡以怀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06-112,共7页
本文首先针对船用低压SCR系统设计新型旋流板式混合器,与某船用柴油SCR系统折流板式混合器对比,对它们管路内部流体的流动特性和混合效果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新型旋流板混合器管路内部流体混合效果有所提升,但管路的压力损失增... 本文首先针对船用低压SCR系统设计新型旋流板式混合器,与某船用柴油SCR系统折流板式混合器对比,对它们管路内部流体的流动特性和混合效果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新型旋流板混合器管路内部流体混合效果有所提升,但管路的压力损失增大。对新型混合器进行结构参数优化,包括空间布置方式、双层混合器设置、混合叶片倾角及混合器管路尺寸等,仿真结果表明:混合器布置在尿素喷射点后比布置在喷射点混合效果略有提升,但压损增大;双层旋流板能引起更大的旋流,管内流体混合性能明显提升,但压力损失也随之增大,改变旋流片的位置和角度能够改善混合性能及压力损失,但压力损失与混合性能协同改善不良;增大混合器管路管径和长度能有效协同改善混合效果和压力损失,混合器管为530 mm双层旋流板式混合器叶片倾角50°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旋流板式混合器 性能优化 流场数值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