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毛虫成虫三种抗原SDS-PAGE及Western-blot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马鸣旺 张志兰 +1 位作者 申丽洁 董明治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16-918,共3页
目的研究大理猪源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成虫虫体可溶性抗原、表面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3种抗原的蛋白组分及其之间的差异,比较分析其免疫反应性。方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蛋白印迹对成虫3种抗原进行蛋白组分及... 目的研究大理猪源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成虫虫体可溶性抗原、表面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3种抗原的蛋白组分及其之间的差异,比较分析其免疫反应性。方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蛋白印迹对成虫3种抗原进行蛋白组分及其免疫反应性分析。结果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虫体可溶性抗原显示29条蛋白带,分子量范围在112kDa^10kDa之间,其中主带13条;表面抗原显示4条主要蛋白带,分子量分别为50、48、40、34kDa;排泄分泌抗原显示17条蛋白带,分子量范围在120~14kDa之间,其中主带6条,分子量分别为120、64、43、40、35、33kDa。蛋白印迹结果:虫体可溶性抗原出现13条反应条带,其中分子量为81、40、37、33、30kDa的条带着色明显;表面抗原出现4条反应条带,其分子量分别为50、48、40、34kDa;排泄分泌抗原显示7条反应带,其中43、40、27、18kDa着色明显。结论旋毛虫成虫虫体可溶性抗原与排泄分泌抗原较表面抗原蛋白组分复杂,3者主带部分属低分子量区;免疫反应性的强度表面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高于虫体可溶性抗原,说明前两种抗原是旋毛虫成虫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靶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成虫 虫体可溶性抗原 表面抗原 排泄分泌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成虫丝氨酸蛋白酶对S774A.1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于建立 白雪 +3 位作者 刘国兴 吴秀萍 王学林 刘明远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9,共5页
为探究旋毛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ES)中丝氨酸蛋白酶对宿主免疫调节作用,用PCR扩增出旋毛虫成虫期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基因Zh68,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转化到大肠埃希菌BL21(DE3),经诱导表达后的重组蛋白免疫接种动物获取抗血清。将抗体封... 为探究旋毛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ES)中丝氨酸蛋白酶对宿主免疫调节作用,用PCR扩增出旋毛虫成虫期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基因Zh68,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转化到大肠埃希菌BL21(DE3),经诱导表达后的重组蛋白免疫接种动物获取抗血清。将抗体封闭前后的ES分别作用于S774A.1巨噬细胞,CCK-8检测巨噬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发现ES可以抑制S774A.1细胞增殖,并促使其出现凋亡趋势。但用Zh68多抗封闭ES后,这种作用减弱。证实了旋毛虫成虫ES中的丝氨酸蛋白酶可以抑制巨噬细胞增殖,促巨噬细胞出现凋亡趋势,从而为旋毛虫的侵袭与生存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成虫 排泄分泌抗原 丝氨酸蛋白酶 巨噬细胞 毒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犬旋毛虫成虫免疫原性试验
3
作者 宋铭忻 曹荣峰 +2 位作者 张桂红 路义鑫 王裕卿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0年第4期9-11,共3页
通过提取猪、犬旋毛虫成虫抗原 ,制备成虫油佐剂免疫原 ,在小鼠体内进行同源特异性免疫试验和交叉免疫试验。试验得到猪旋毛虫成虫抗原同源免疫减虫率为 55.80 % ,其对犬旋毛虫的交叉免疫减虫率是 35.1 1 % ;犬旋毛虫成虫抗原同源免疫... 通过提取猪、犬旋毛虫成虫抗原 ,制备成虫油佐剂免疫原 ,在小鼠体内进行同源特异性免疫试验和交叉免疫试验。试验得到猪旋毛虫成虫抗原同源免疫减虫率为 55.80 % ,其对犬旋毛虫的交叉免疫减虫率是 35.1 1 % ;犬旋毛虫成虫抗原同源免疫的减虫率为 39.0 0 % ,其对猪旋毛虫的交叉免疫减虫率是 2 4 .96%。试验结果揭示 ,猪、犬旋毛虫成虫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 ,其交叉免疫减虫率低于同源特异性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成虫 交叉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