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梯式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优化结构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1
作者 文键 杨辉著 +2 位作者 王斯民 薛玉兰 杜冬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14,共7页
针对现有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在相邻两块折流板的直边对接处形成三角区漏流而降低换热器换热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旋梯式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即旋梯式折面折流板由一块大平板经过两次弯折后形成,其中两平面与管束轴线垂直,另一平面与两平面... 针对现有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在相邻两块折流板的直边对接处形成三角区漏流而降低换热器换热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旋梯式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即旋梯式折面折流板由一块大平板经过两次弯折后形成,其中两平面与管束轴线垂直,另一平面与两平面的夹角(折弯角)相同。对旋梯式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结构进行了计算流体力学模拟优化,结果表明:利用折面板结构及直边重叠特点,消除了三角区漏流,改善了壳程流场,使得换热器壳程流体流动更接近于螺旋流,换热得以强化;折弯度为0.3、切割百分数为90%、折弯角为37°时,旋梯式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综合性能最优,换热器热性能因子提高了28.4%~30.7%,平均增加了29.9%。该结果可为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节能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梯式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结构优化 三角漏 换热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梯式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文键 杨辉著 +2 位作者 薛玉兰 童欣 王斯民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5-801,共7页
目前普遍使用的螺旋平面折流板换热器在相邻两块折流板的直边对接处存在X形的内外两个三角漏流区,严重影响了换热器性能的提高。采用旋梯式折面折流板替代平面折流板后,由于旋梯式折面折流板两侧的折弯面能使相邻两块折流板密切接触... 目前普遍使用的螺旋平面折流板换热器在相邻两块折流板的直边对接处存在X形的内外两个三角漏流区,严重影响了换热器性能的提高。采用旋梯式折面折流板替代平面折流板后,由于旋梯式折面折流板两侧的折弯面能使相邻两块折流板密切接触,封闭了三角漏流区,改善了壳程流场。实验结果表明,旋梯式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相比于螺旋平面折流板换热器,总传热系数平均增加21.4%,壳侧传热系数平均增加27.3%,而压降增加引起的泵耗功率增量为2~80W。换热器的热性能因子提高了14.8%~24.2%,平均增加19.5%。此外,旋梯式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具有定位和安装简单方便等优点。本研究结果对于换热器的节能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换热 旋梯 三角漏区:场优化 换热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梯式螺旋折流板换热器预热水煤浆的流动与换热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斯民 叶树沛 +3 位作者 肖娟 宋晨 张早校 文键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8-307,共10页
对进入气化炉前的水煤浆预热可以提高气化效率和降低氧耗。提出采用旋梯式螺旋折流板换热器预热水煤浆,水煤浆在换热器壳侧流动,导热油作为热流体在管侧流动。基于实验,研究了在换热器壳侧预热水煤浆的可行性、导热油定性温度和水煤浆... 对进入气化炉前的水煤浆预热可以提高气化效率和降低氧耗。提出采用旋梯式螺旋折流板换热器预热水煤浆,水煤浆在换热器壳侧流动,导热油作为热流体在管侧流动。基于实验,研究了在换热器壳侧预热水煤浆的可行性、导热油定性温度和水煤浆流量对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壳侧传热和阻力系数关联式。实验结果表明,水煤浆在换热器壳侧流动换热是完全可行的;提高导热油定性温度可以提高水煤浆温升和总传热系数,同时降低壳侧压降;提高水煤浆流量可以提高总传热系数,但是壳侧压降增大。研究结果为开展水煤浆预热设备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对水煤浆预热的工况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预热 管壳换热 旋梯螺旋 传热 工况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热器内逆向折流板对螺旋管传热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季家东 倪旭旺 +2 位作者 赵金辉 潘玉玲 陈清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136,共9页
为了提高换热器的综合传热能力,以逆向折流板螺旋管(RBST)换热器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折流板与螺旋管的安装方式,获得了更高综合传热性能的RBST换热器;采用双向流-固耦合的计算方法,研究了不同流速和不同结构方案下流体诱导螺旋管振动对R... 为了提高换热器的综合传热能力,以逆向折流板螺旋管(RBST)换热器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折流板与螺旋管的安装方式,获得了更高综合传热性能的RBST换热器;采用双向流-固耦合的计算方法,研究了不同流速和不同结构方案下流体诱导螺旋管振动对RBST换热器综合传热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螺旋管振动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当RBST换热器内的折流板与螺旋管采用间隙安装时,螺旋管的振幅随入口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其振动频率始终保持不变;螺旋管振动能够增强RBST换热器的综合传热性能,但是强化传热评价指标最高仅为1.0303,效果并不显著,且振动强化传热效果会随着入口速度的增加而削弱;当RBST换热器内的折流板与螺旋管采用无缝安装时,换热器综合性能评价指标最高为1.018,这既延长了螺旋管的使用寿命,又提升了换热器的综合传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强化传热 螺旋 换热 安装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错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壳侧传热与阻力性能 被引量:34
5
作者 王秋旺 罗来勤 +3 位作者 曾敏 王良 陶文铨 黄彦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8-601,共4页
对交错搭接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侧的流动与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 着重研究了内插假管及不同螺旋角度对壳程传热和阻力的影响, 并与传统弓形折流板换热器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假管的存在反而使传热综合性能下降, 同时, 在相同的壳侧... 对交错搭接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侧的流动与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 着重研究了内插假管及不同螺旋角度对壳程传热和阻力的影响, 并与传统弓形折流板换热器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假管的存在反而使传热综合性能下降, 同时, 在相同的壳侧流量下,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壳程阻力和壳侧传热系数均随螺旋角的增大而减少, 且小于同样条件下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相应值. 与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相比,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特点是单位压降下的壳侧传热系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螺旋 管壳换热 假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侧换热系数的关联式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彦晴 陈亚平 +2 位作者 刘化瑾 王伟晗 周兵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9-153,共5页
对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和对比方案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传热和压降性能进行实验测试,其中,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包括倾斜角分别为10,°15,°20°的扇形折流板,倾斜角为15°的椭圆折流板和倾斜角为20°的扇形搭接折流... 对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和对比方案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传热和压降性能进行实验测试,其中,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包括倾斜角分别为10,°15,°20°的扇形折流板,倾斜角为15°的椭圆折流板和倾斜角为20°的扇形搭接折流板5种方案.实验结果表明,20°倾斜角扇形折流板方案的壳侧换热系数最高且压降较低;折流板轴向搭接方案并不合理;当量螺旋角对换热器的性能起决定作用.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出含有倾斜角修正因子的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侧换热系数的关联式,所计算的10,°15°和20°扇形折流板方案的数值与实验值相比误差大多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换热 三分螺旋 倾斜角 当量螺旋 性能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搭接方式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曹兴 杜文静 +1 位作者 汲水 程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367-3372,共6页
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相同螺距下搭接方式对壳程流动与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壳程传热系数与压降均随搭接量的增大而减小,且后者降低的幅度大于前者;连续搭接时三角区漏流增大了中心区域横向和纵向冲刷管束的速... 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相同螺距下搭接方式对壳程流动与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壳程传热系数与压降均随搭接量的增大而减小,且后者降低的幅度大于前者;连续搭接时三角区漏流增大了中心区域横向和纵向冲刷管束的速度,但整体分布不均匀,折流板背风侧流动较差;随搭接量的增大,边缘三角区增强了靠近壳体壁面区域的流动,改善了壳程的流场状况;折流板交错搭接时中心区域换热管热通量较连续搭接大幅降低,传热沿径向分布的不均匀性大大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 连续搭接 交错搭接 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螺距计算的通用公式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斌 陶文铨 何雅玲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7-590,共4页
Shell-and-tube heat exchangers with helical baffles are now widely used in many engineering fields,especially in chemical and petroleum refining industries.The helical lead distanc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esign para... Shell-and-tube heat exchangers with helical baffles are now widely used in many engineering fields,especially in chemical and petroleum refining industries.The helical lead distanc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esign parameters.The continuous four-sector baffle was taken as an example,and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helical lead distance of the shell-and-tube heat exchanger with helical baffles was deduced.Then this procedure was extended to continuous n sectors baffle,continuous baffle and staggered sectors baffle.Finally,an equation to determine the helical lead distance for any kinds of helical baffle was proposed.A short discussion of the determination methods proposed in the literatures was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 换热 螺距 计算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壳程传热强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83
9
作者 王秋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81-886,共6页
在介绍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及原理的基础上,对壳程传热强化及阻力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壳侧流体的流动和换热机理,表明螺旋折流板结构是改善壳侧流动换热性能的有效措施.与弓型折流板换热器相比,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在介绍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及原理的基础上,对壳程传热强化及阻力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壳侧流体的流动和换热机理,表明螺旋折流板结构是改善壳侧流动换热性能的有效措施.与弓型折流板换热器相比,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最大特点是单位压降下的壳侧换热系数高.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其在石油化工、能源动力及核能应用等行业中的应用前景.关于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流动换热的机理以及影响流动换热机理的几何因素、相变情形、介质物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 管壳换热 壳程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圆柱空间梯式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传热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苏金栋 陈亚平 +2 位作者 吴嘉峰 费凤繁 杨诗繁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32,共9页
电厂给水加热器中的过热蒸汽冷却段和凝结水冷却段以及逆流式U形管换热器都涉及半圆柱壳侧空间的传热。在数值模拟研究基础上,通过试验研究方法分析对比了半圆柱空间梯式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不同导程或板间距的单斜板梯式螺旋折流板(SH)、... 电厂给水加热器中的过热蒸汽冷却段和凝结水冷却段以及逆流式U形管换热器都涉及半圆柱壳侧空间的传热。在数值模拟研究基础上,通过试验研究方法分析对比了半圆柱空间梯式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不同导程或板间距的单斜板梯式螺旋折流板(SH)、双斜板梯式螺旋折流板(DH)、单折弯梯式螺旋折流板(FH)方案和弓形折流板(S)半圆柱空间换热器的压降、换热系数和综合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导程或板间距下,梯式螺旋折流板方案的总传热系数和壳侧换热系数均优于弓形折流板方案;其中单折弯梯式螺旋折流板FH-50方案的h_(o)和h_(o)Δ_(p)^(-1/3)_(o)比弓形折流板方案平均增大16.57%和15.58%,Δ_(p)_(o)比弓形折流板方案平均降低6.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圆柱空间换热 螺旋 性能试验 换热系数 综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换热强化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文键 杨辉著 +3 位作者 杜冬冬 薛玉兰 王萌萌 王斯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3-48,共6页
针对目前常用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的一个螺距主要采用4块折流板结构而严重影响换热器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旋梯式折面折流板新结构,用来封闭原始折流板之间的三角漏流区,使壳程流体接近连续的螺旋状流动.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旋梯式折... 针对目前常用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的一个螺距主要采用4块折流板结构而严重影响换热器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旋梯式折面折流板新结构,用来封闭原始折流板之间的三角漏流区,使壳程流体接近连续的螺旋状流动.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旋梯式折面折流板代替原始的扇形折流板后,换热器壳程流体的切向和径向速度大幅提升,轴向速度略有降低;换热器总传热系数增加51.7%~66.1%,壳程压降增加159.8%~186.2%,换热器的热性能因子提高了10.4%~17.0%,平均增加14.1%.采用旋梯式折面折流板能有效提高螺旋折流板的换热性能,且具有定位和安装简单、方便等优点,对于换热器的节能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换热 节能优化 三角漏 换热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六分扇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传热及流动特性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杜文静 王红福 +1 位作者 曹兴 程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123-3129,共7页
针对现有四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中心区域漏流明显的特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六分扇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建立了六分扇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三维物理模型,应用Ansys CFX软件对其壳程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螺旋角(10°、... 针对现有四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中心区域漏流明显的特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六分扇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建立了六分扇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三维物理模型,应用Ansys CFX软件对其壳程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螺旋角(10°、20°、30°、40°)和不同工况下六分扇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壳侧性能,并与传统的弓形折流板换热器作对比。结果表明,六分扇形螺旋折流板可以显著减少三角区漏流现象的发生,壳程流体旋流特性较好。随着螺旋角的增大,壳侧速度场与温度场分布更加均匀,综合换热性能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 螺旋 六分 弓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水-水传热壳侧综合性能 被引量:15
13
作者 董聪 陈亚平 +3 位作者 吴嘉峰 操瑞兵 盛艳军 倪明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21-727,共7页
对倾斜角为10°、15°和20°的扇形折流板,倾斜角为15°的椭圆折流板和倾斜角为20°的轴向搭接扇形折流板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以及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传热特性和压降性能进行了测试试验研究,其中螺旋折流板全部采... 对倾斜角为10°、15°和20°的扇形折流板,倾斜角为15°的椭圆折流板和倾斜角为20°的轴向搭接扇形折流板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以及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传热特性和压降性能进行了测试试验研究,其中螺旋折流板全部采用分区布管结构,有48根管子,而弓形折流板换热器有49根管子。试验数据分析采用轴向Reynolds数Rez,o作为自变量,壳侧Nusselt数Nuo、轴向Euler数Euz,o等参数作为因变量,并采用Nuo/Euz,o量纲1组合数作为综合性能指标。在试验范围内,20°s方案的综合性能指标最高,比弓形折流板换热器方案平均提高69.8%;倾斜角最小的10°s方案的综合性能低于弓形折流板换热器方案;轴向搭接折流板换热器方案的综合性能低于相同倾斜角外圈连接折流板换热器方案,而椭圆折流板方案的综合性能低于相同倾斜角的扇形折流板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换热 三分螺旋 倾斜角 综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徐百平 王铭伟 +1 位作者 江楠 朱冬生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3-37,共5页
借助Fluent软件,建立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通道的三维物理模型,采用RNGk-ε模型,对壳程内的流动与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不同雷诺数下换热器内的速度矢量、温度分布,即平均阻力系数及Nu数。结果发现,壳程的流动为近螺旋线流动... 借助Fluent软件,建立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通道的三维物理模型,采用RNGk-ε模型,对壳程内的流动与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不同雷诺数下换热器内的速度矢量、温度分布,即平均阻力系数及Nu数。结果发现,壳程的流动为近螺旋线流动,存在局部回流与流线短路;流体在折流板迎风侧的流动较理想,但背风侧流动需要进一步改善。类比定律分析表明,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流动虽然比弓形折流板理想,但还远没有达到理想的协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 换热 传热 数值模拟 螺旋换热 数值模拟研究 动与传热 壳程 Fluent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错搭接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流动与传热的场协同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汲水 杜文静 +1 位作者 王鹏 程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75-80,共6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同螺距下折流板搭接量对壳程流动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搭接量增大,同流量下壳程换热系数和压降均降低;三角区漏流减轻局部阻力减小,同时边缘三角区漏流加强了壳体附近区域流体的轴向和旋转流动;中心换热管的...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同螺距下折流板搭接量对壳程流动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搭接量增大,同流量下壳程换热系数和压降均降低;三角区漏流减轻局部阻力减小,同时边缘三角区漏流加强了壳体附近区域流体的轴向和旋转流动;中心换热管的换热量急剧下降,靠近壳体换热管的变化不大。场协同分析表明,三角区漏流促进换热而边缘三角区漏流削弱换热;随搭接量的增大壳程速度场与热流场的整体协同性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 交错搭接 螺旋 换热 动阻力 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搭接量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曹兴 杜文静 +1 位作者 汲水 程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8-84,152,共7页
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相同螺旋角时搭接量对壳程对流传热充分发展段流动与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搭接量的增大,同流量下壳程传热系数与压降均增大,而同压降下的传热系数降低。连续搭接时,轴向速度沿壳体径向逐渐降... 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相同螺旋角时搭接量对壳程对流传热充分发展段流动与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搭接量的增大,同流量下壳程传热系数与压降均增大,而同压降下的传热系数降低。连续搭接时,轴向速度沿壳体径向逐渐降低;交错搭接后,轴向速度在搭接点前后变化趋势不同,分布均匀性变差。三角区漏流的切向速度方向与主流相反,强化了中心区域传热;而搭接区漏流的切向速度方向与主流相同,会增大螺旋旁流,不利于传热。搭接量越大,换热管表面换热量沿径向的不均匀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 换热 搭接量 传热 压降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量螺旋角对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化瑾 陈亚平 +2 位作者 李彦晴 王伟晗 黄锴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2-25,30,共5页
提出了非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当量螺旋角定义,并建议以组合数ho/Δp1o/3来反映换热器的综合性能。对可拆卸芯体管束折流板的倾斜角为10°扇形、15°扇形、15°椭圆、20°扇形、20°扇形搭接的三分螺旋折流板换... 提出了非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当量螺旋角定义,并建议以组合数ho/Δp1o/3来反映换热器的综合性能。对可拆卸芯体管束折流板的倾斜角为10°扇形、15°扇形、15°椭圆、20°扇形、20°扇形搭接的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和弓形折流板换热器进行了传热和压降性能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其中当量螺旋角最大的20°倾斜角扇形折流板方案的壳侧换热系数最高且压降较低,其综合性能指标ho/Δp1o/3比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数值高26%左右;20°倾斜角扇形搭接方案与当量螺旋角相仿的15°倾斜角扇形方案的性能大致相当;15°扇形方案比当量螺旋角较小的15°椭圆方案的性能更高。可见对换热器的性能起决定作用的是当量螺旋角而不是倾斜角;实验预示在当量螺旋角更大的范围存在最佳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换热 三分螺旋 当量螺旋 倾斜角 性能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数值模拟及入口结构改进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大为 沈人杰 +1 位作者 高晓东 冯霄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9-702,共4页
利用FLUENT软件,采用雷诺应力湍流模型模拟了不同流量下常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的流动与传热性能,并用实验验证了模拟的可靠性。为了减少换热器壳侧入口处压降,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侧入口结构进行改进,将流体垂直流入壳体改为入口与... 利用FLUENT软件,采用雷诺应力湍流模型模拟了不同流量下常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的流动与传热性能,并用实验验证了模拟的可靠性。为了减少换热器壳侧入口处压降,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侧入口结构进行改进,将流体垂直流入壳体改为入口与壳体形成一定角度。对结构改进后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进行的数值模拟表明,采用倾斜入口结构时进口处压力降比采用垂直入口结构时低52%以上,且流量越大,这种降低幅度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降 数值模拟 入口结构 螺旋 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折流板菱形翅片管换热器的传热与流阻性能 被引量:27
19
作者 赵晓曦 邓先和 陆恩锡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88-391,共4页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heat transfer and flow resistance performance on heat exchanger with lozenge fin tubes supported by helical baffles was carried out.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curves of relation b...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heat transfer and flow resistance performance on heat exchanger with lozenge fin tubes supported by helical baffles was carried out.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curves of relation between heat transfer film coefficient and flow velocity,relation between flow resistance coefficient and velocity were obtained,which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this type of heat exchanger.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ithin the range of diesel oil flow velocity 0.22-0.85 m·s -1,heat transfer film coefficient in shell side of heat exchanger with lozenge fin tubes supported by helical baffles was 512-1378?W·m -2·K -1,which was 54%-108% higher than that of heat exchanger with smooth tubes supported by helical baffles,while flow resistance coefficient was lower by 5%-30%,which showed that heat exchanger with lozenge fin tubes supported by helical baffles had favorable heat transfer and flow resistance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形翅片管换热 螺旋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流动传热性能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斯民 肖娟 +2 位作者 王家瑞 简冠平 文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537-4544,共8页
针对现有平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相邻折流板与壳体间存在的三角漏流区,提出了一种折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基于实验研究分析了折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螺旋角和搭接度对流动传热性能的影响,并拟合了壳程对流传热和阻力系数的实验关联式。... 针对现有平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相邻折流板与壳体间存在的三角漏流区,提出了一种折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基于实验研究分析了折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螺旋角和搭接度对流动传热性能的影响,并拟合了壳程对流传热和阻力系数的实验关联式。结果表明,当壳程体积流量相同时,随着螺旋角的减小,折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壳程总压降增加,壳程管束压降增加,壳程膜传热系数提升,综合性能增强;相同壳程体积流量下,随着搭接度的增加,壳程总压降也增加,壳程膜传热系数增加,综合性能提高。实验研究表明螺旋角18°、搭接度50%的折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流动传热性能最佳。将折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螺旋角和搭接度作为修正因子拟合到了实验关联式中,对比发现实验值与Nu实验关联式计算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13%,与f实验关联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84%,说明了拟合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为折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换热 传热 三角漏 实验验证 实验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