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长大吨位旋挖钻孔灌注桩静载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魏昶帆 刘东坤 +2 位作者 杨树良 吴勇 周继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259-262,共4页
针对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旅游小镇(跨环湖平台)超长大吨位旋挖钻孔灌注桩(桩长90 m、设计极限承载力28 000 kN)在深厚软土地质条件下的竖向承载能力进行了静载试验研究。采用标准配重块及研制的钢梁平台保证了荷载反力及加载传力的可靠... 针对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旅游小镇(跨环湖平台)超长大吨位旋挖钻孔灌注桩(桩长90 m、设计极限承载力28 000 kN)在深厚软土地质条件下的竖向承载能力进行了静载试验研究。采用标准配重块及研制的钢梁平台保证了荷载反力及加载传力的可靠性;同时通过桩身应力测试,计算分析该超长桩的侧摩阻力分布及端阻力发挥情况,明确该桩型在昆明滇池深厚软土地区的受力工作性能。工程静载试验因受制于现场空间条件,对钢梁平台搭建方式及选型进行了专门的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该静载试验方法合理先进,数据可靠,应力测试结果能反映该超长桩的荷载传递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静载试验 标准配重块 钢梁平台 桩身应力测试 旋挖钻孔灌注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注浆对旋挖钻孔灌注桩受力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武崇福 王再新 季烨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7-464,共8页
为了研究桩侧不同的注浆位置、间距和半径对旋挖钻孔灌注桩承载性能的影响。首先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模拟了秦皇岛汤河国际住宅项目2号楼桩基工程,并通过现场静载试验验证了用FLAC3D模拟注浆桩的可行性。运用该软件建立不同的模型,... 为了研究桩侧不同的注浆位置、间距和半径对旋挖钻孔灌注桩承载性能的影响。首先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模拟了秦皇岛汤河国际住宅项目2号楼桩基工程,并通过现场静载试验验证了用FLAC3D模拟注浆桩的可行性。运用该软件建立不同的模型,分析不同的后注浆情况对灌注桩承载性能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后注浆能够较显著地提高单桩承载能力,降低桩顶沉降。并且在一定的范围内注浆半径越大,注浆位置越接近桩端,桩身承载力越能得到有效地提高。而注浆间距的改变对注浆桩受力性能的影响并不明显。对桩身承载力的提高效果最好的是桩端桩侧联合注浆,其次是桩端和桩侧注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挖钻孔灌注桩 后注浆 极限承载力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地区旋挖钻孔桩荷载传递特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端端 张兴明 +1 位作者 周志军 张利鹏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68-1274,共7页
为了研究旋挖钻孔灌注桩的承载性能,明确其与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的区别,结合陕西省某高速公路扩能工程桩基试验段的桩基静载荷试验,对旋挖钻孔灌注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和桩侧摩阻力发挥特性进行分析,认为旋挖钻成孔时无需护壁泥浆,避免了... 为了研究旋挖钻孔灌注桩的承载性能,明确其与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的区别,结合陕西省某高速公路扩能工程桩基试验段的桩基静载荷试验,对旋挖钻孔灌注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和桩侧摩阻力发挥特性进行分析,认为旋挖钻成孔时无需护壁泥浆,避免了桩侧泥皮的形成;同时形成的孔壁粗糙,加强了桩土的咬合作用,提高了桩侧阻力的发挥,降低端阻比。结合荷载沿桩身传递规律对单桩极限承载力进行预测,采用双曲线法对荷载-沉降曲线进行拟合,拟合效果良好,单桩极限承载力预测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挖钻孔灌注桩 荷载传递 桩侧摩阻力标准值 端阻比 承载力预测 双曲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地区两种成孔工艺钻孔灌注长桩承载力性状对比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谢星 王东红 +2 位作者 赵法锁 李炜 李同录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6,共5页
旋挖钻孔灌注桩和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是近年来黄土地基中广泛使用的桩基形式。本文通过黄土地基中旋挖钻孔灌注长桩和泥浆护壁钻孔灌注长桩静载荷试验和桩身应力的测试,分析了黄土地基中两种成孔工艺钻孔灌注长桩桩身轴力的传递规律、... 旋挖钻孔灌注桩和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是近年来黄土地基中广泛使用的桩基形式。本文通过黄土地基中旋挖钻孔灌注长桩和泥浆护壁钻孔灌注长桩静载荷试验和桩身应力的测试,分析了黄土地基中两种成孔工艺钻孔灌注长桩桩身轴力的传递规律、桩侧阻力及桩端阻力的发挥性状,探讨了两种成孔工艺对钻孔灌注长桩承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孔工艺 桩承载力 对比研究 黄土地区 性状 钻孔灌注长桩 旋挖钻孔灌注桩 黄土地基 泥浆护壁 桩身应力 传递规律 桩端阻力 桩侧阻力 桩基 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西客运专线新渭南车站高架桥基桩选型试验
5
作者 蒋泽中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58,共6页
研究目的:本论文通过对典型工程场地上试验桩的承载力试验,获取桩长范围内涉及土层的阻力发挥状况及差异,通过试验给出新渭南车站高架桥基桩常规工艺施工及后注浆工艺施工的桩端阻力及桩侧阻力建议值。研究结论:结合静载荷试验对比分析... 研究目的:本论文通过对典型工程场地上试验桩的承载力试验,获取桩长范围内涉及土层的阻力发挥状况及差异,通过试验给出新渭南车站高架桥基桩常规工艺施工及后注浆工艺施工的桩端阻力及桩侧阻力建议值。研究结论:结合静载荷试验对比分析后注浆桩和常规工艺桩的承载力性状,通过预埋荷载箱法静荷载试验和辅助桩身内力钢筋应力计的测定,对后注浆桩和常规工艺桩的极限承载力、桩身轴力传递特性和桩侧阻力发挥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两根试桩的侧端发挥差异明显,后注浆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约为常规工艺试桩的2,8倍;(2)旋挖钻孔灌注桩后注浆工艺能有效改善桩土界面条件,提高单桩承载力和减小桩基沉降,后注浆技术对桩身承载性状改善明显;(3)该研究成果可为郑西客运专线的基桩选型设计以及施工提供指导,同时也可为类似工程中常规旋挖桩采用后注浆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挖钻孔灌注桩 后注浆工艺 静荷载试验 单桩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