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经济发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强男 张瑜烨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9-110,共2页
在整个社会关系中,新闻传媒与社会经济系统构成互动性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媒介内容受制于社会经济系统,又应该表征社会经济系统。同时,新闻传媒又以自己的产业改革、产业发展来影响社会经济系统,逐渐改造人们的观念和思维,促进社会经... 在整个社会关系中,新闻传媒与社会经济系统构成互动性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媒介内容受制于社会经济系统,又应该表征社会经济系统。同时,新闻传媒又以自己的产业改革、产业发展来影响社会经济系统,逐渐改造人们的观念和思维,促进社会经济的流通与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经济发展 新闻传媒 时代经济发展旋律 经济典型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民族传统音乐旋律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慧民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7年第1期6-9,24,共5页
汉民族历史悠久,有着灿烂的古代音乐文化和丰富的民间音乐宝藏:有关古代人音乐生活的记载,有关音乐艺术的理论著述,为数不少;戏曲、曲艺品种繁多,民族和传统器乐曲浩如烟海……所有这些,为我们从事研究,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关键词 民族器乐曲 汉民族 音乐旋律 汉族 民族 曲式 曲调 旋律发展手法 审美特征 变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桃花红,杏花白》看王志信的创编艺术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燕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9-110,共2页
在中国民族声乐创作方面,王志信可谓乐之翘楚了。多年来,由他所创编的很多声乐作品均成为当今民族声乐大赛和教学中炙手可热的曲目。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对艺术性较高的声乐创编作品《桃花红,杏花白》进行了创编过程与旋律展衍的探析... 在中国民族声乐创作方面,王志信可谓乐之翘楚了。多年来,由他所创编的很多声乐作品均成为当今民族声乐大赛和教学中炙手可热的曲目。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对艺术性较高的声乐创编作品《桃花红,杏花白》进行了创编过程与旋律展衍的探析。之所以选择这部作品,一是业界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二是这部作品的创新手法与众不同,颇有学术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红 杏花白》 创编艺术 旋律发展手法 民族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赋格主题的结构与黄金分割定律、平衡对称原则的美学关系
4
作者 杨捷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87年第3期31-38,共8页
赋格主题的结构特点是由赋格曲的美学特点决定的。具有“命题”功能的赋格主题,应表现为结构的清晰、简洁和完整,以便为尔后的各种“讨论”提供鲜明的“论点”。从美学意义上讲,呈示的间隔性与非间隔性,体现了赋格主题与主调乐曲主题的... 赋格主题的结构特点是由赋格曲的美学特点决定的。具有“命题”功能的赋格主题,应表现为结构的清晰、简洁和完整,以便为尔后的各种“讨论”提供鲜明的“论点”。从美学意义上讲,呈示的间隔性与非间隔性,体现了赋格主题与主调乐曲主题的差异;而相对完整乐思的表达则是它们的共性。主调乐曲主题常为乐段结构,乐句的划分体现了间隔性;赋格主题常为乐句结构,但它是完整的,或者有如一句式的“乐段”,非间隔性是它的基本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分割点 主题发展 对称原则 赋格曲 平衡对称 不同材料 美学意义 间隔性 肖斯塔科维奇 旋律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旋宫转调”在戏曲唱腔中的运用
5
作者 启祥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9-42,共4页
在我国五声性的旋律中,人们的听觉习惯往往以宫音为准来判别调式,辨析旋律。旋律中宫音位置的变动,即带来调及调式的转换,“旋宫转调”之旋宫,指调高的转换;转调,则是调式的转换。戏曲唱腔中运用“旋宫转调”的主要方法是以偏音当作新... 在我国五声性的旋律中,人们的听觉习惯往往以宫音为准来判别调式,辨析旋律。旋律中宫音位置的变动,即带来调及调式的转换,“旋宫转调”之旋宫,指调高的转换;转调,则是调式的转换。戏曲唱腔中运用“旋宫转调”的主要方法是以偏音当作新调的正音,如“清角为宫”、“变宫为角”、“变徵为角”、“以闰为宫”。它们是分别向上四度、上五度、上大二度及向下大二度旋宫,而成为新的宫调。戏曲唱腔除少数新创的重唱和合唱外,主要还是单声部的旋律,它的宫调变化一般不借助多声部的和声来配合,因此,转换需要自然流畅。这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宫转调 戏曲唱腔 商调式 清角 旋律发展 转换 主要方法 自然流畅 运用 五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匠心独运 鲁地奇葩——唢呐曲《一枝花》的音乐形态分析
6
作者 武闻彤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4-126,共3页
《一枝花》是民间艺人在专业创作中的获得成功的作品,也是鲁地代表性的传统器乐曲目之一,它旋律优美、结构严谨、韵味浓郁,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音乐曲目,历经半个多世纪,它的生命力经久不衰。《一枝花》遵循传统器乐曲写作的规律,同时... 《一枝花》是民间艺人在专业创作中的获得成功的作品,也是鲁地代表性的传统器乐曲目之一,它旋律优美、结构严谨、韵味浓郁,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音乐曲目,历经半个多世纪,它的生命力经久不衰。《一枝花》遵循传统器乐曲写作的规律,同时更闪耀着它个性的光芒。本文从音乐形态分析的角度解析《一枝花》引人入胜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器乐 音乐形态分析 旋律发展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