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宫转调八字口诀 被引量:1
1
作者 茅原 《南艺学报》 1981年第4期75-77,共3页
已故山东诸城学派古琴家詹澂秋先生,是我母亲的古琴老师,也是我幼年时期的古文老师。我很早就听詹老师说到过"清角为宫,慢宫转角"的旋宫转调方法,但当时听不懂。1957年夏,在詹老师家中读了王露(王心葵,诸城三王之一,詹澂秋先... 已故山东诸城学派古琴家詹澂秋先生,是我母亲的古琴老师,也是我幼年时期的古文老师。我很早就听詹老师说到过"清角为宫,慢宫转角"的旋宫转调方法,但当时听不懂。1957年夏,在詹老师家中读了王露(王心葵,诸城三王之一,詹澂秋先生的老师)先生所遗手稿,对古琴音乐传统的旋宫转调方法,才有了一个概念。听说徐立荪先生整理的古琴曲集中,亦有此方法,可惜未有机会拜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角为宫 半音 角音 宫音 旋宫转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宫转调八字口诀 被引量:1
2
作者 茅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1年第4期75-77,共3页
已故山东诸城学派古琴家詹澂秋先生,是我母亲的古琴老师,也是我幼年时期的古文老师。我很早就听詹老师说到过“清角为宫,慢宫转角”的旋宫转调方法,但当时听不懂。1957年夏,在詹老师家中读了王露(王心葵,诸城三王之一,詹澂秋先生的老师... 已故山东诸城学派古琴家詹澂秋先生,是我母亲的古琴老师,也是我幼年时期的古文老师。我很早就听詹老师说到过“清角为宫,慢宫转角”的旋宫转调方法,但当时听不懂。1957年夏,在詹老师家中读了王露(王心葵,诸城三王之一,詹澂秋先生的老师)先生所遗手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角为宫 半音 角音 宫音 旋宫转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旋宫转调”在戏曲唱腔中的运用
3
作者 启祥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9-42,共4页
在我国五声性的旋律中,人们的听觉习惯往往以宫音为准来判别调式,辨析旋律。旋律中宫音位置的变动,即带来调及调式的转换,“旋宫转调”之旋宫,指调高的转换;转调,则是调式的转换。戏曲唱腔中运用“旋宫转调”的主要方法是以偏音当作新... 在我国五声性的旋律中,人们的听觉习惯往往以宫音为准来判别调式,辨析旋律。旋律中宫音位置的变动,即带来调及调式的转换,“旋宫转调”之旋宫,指调高的转换;转调,则是调式的转换。戏曲唱腔中运用“旋宫转调”的主要方法是以偏音当作新调的正音,如“清角为宫”、“变宫为角”、“变徵为角”、“以闰为宫”。它们是分别向上四度、上五度、上大二度及向下大二度旋宫,而成为新的宫调。戏曲唱腔除少数新创的重唱和合唱外,主要还是单声部的旋律,它的宫调变化一般不借助多声部的和声来配合,因此,转换需要自然流畅。这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宫转调 戏曲唱腔 商调式 清角 旋律发展 转换 主要方法 自然流畅 运用 五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旋宫又转调"与"转调又旋宫"——兼与刘永福先生商榷 被引量:1
4
作者 施咏 刘绵绵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5年第1期52-53,共2页
本文对刘永福的《"旋官转调"辨析》一文中部分观点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转调是包括调高与调式两方面的转换;转调与旋官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相容、属种的逻辑关系。
关键词 旋宫转调 调高 调式 概念 内涵 外延 相容 属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旋宫又转调'与'转调又旋宫'"
5
作者 刘永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5年第3期53-55,共3页
"旋宫"与"转调"是两个概念,"旋宫"指"调高"的转换,"转调"指"调式"的转换。二者既不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也不是相容、属种关系。中国传统乐学理论中的"旋宫转调&q... "旋宫"与"转调"是两个概念,"旋宫"指"调高"的转换,"转调"指"调式"的转换。二者既不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也不是相容、属种关系。中国传统乐学理论中的"旋宫转调"不同于"西洋乐理"中的"转调"。"旋官又转调"、"转调又旋宫",语言晦涩,逻辑关系混乱,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宫转调 调高 调式 传统宫调 西洋乐理 逻辑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大宫调”若干问题思考 被引量:4
6
作者 谢建平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7-193,共7页
本文主要就中国传统音乐"宫调"问题所涉及的乐调和韵调性质的区分,"五大宫调"在曲学层面上与"韵调"概念的关联,以及俗曲雅化的特征等方面作了必要阐述,同时也对昆曲"水磨调"影响的广泛意义提... 本文主要就中国传统音乐"宫调"问题所涉及的乐调和韵调性质的区分,"五大宫调"在曲学层面上与"韵调"概念的关联,以及俗曲雅化的特征等方面作了必要阐述,同时也对昆曲"水磨调"影响的广泛意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宫转调 一均七声 外则为犯 俗中之雅 俚质并蓄 板式活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载堉与中国古代数学的机械化思想 被引量:3
7
作者 刘芹英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78-80,共3页
以朱载土育的部分数学成就为例 ,对西洋数学与中国古代数学在思想方法和算法方面进行了比较 ,从而说明中国古代数学尤其是其中的机械化思想在算法设计方面优于西方 .
关键词 朱载Yu 机械化思想 新法密律 旋宫转调 简捷算法 中国 古代数学 数学成就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磬的乐律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安潮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6年第1期45-48,共4页
本文通过对有资料记载编磬的测音进行分析,探析了编磬的乐律学发展脉络:编磬上三声、四声、五声音阶各有其主要结构模式,但这三种形式之间没有必然传承关系;进而又管窥了我国早期音阶的使用状况,以及在石磬这件古乐器上大量存在运用... 本文通过对有资料记载编磬的测音进行分析,探析了编磬的乐律学发展脉络:编磬上三声、四声、五声音阶各有其主要结构模式,但这三种形式之间没有必然传承关系;进而又管窥了我国早期音阶的使用状况,以及在石磬这件古乐器上大量存在运用旋宫转调悬架编列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磬 音列结构 乐律学 测音 旋宫转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星图谱《总叙诀》辨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来璋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5-45,共11页
一、引言宋末元初,陈元靛《事林广记》一书卷九所载之《乐星图谱》(以下简称图谱),是研究我国宫调理论不可或缺的珍贵音乐史料.它涵容着我国自隋唐以来的旋宫转调理论和历代乐工艺人从音乐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各种口诀.篇幅虽短,内蕴甚广.... 一、引言宋末元初,陈元靛《事林广记》一书卷九所载之《乐星图谱》(以下简称图谱),是研究我国宫调理论不可或缺的珍贵音乐史料.它涵容着我国自隋唐以来的旋宫转调理论和历代乐工艺人从音乐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各种口诀.篇幅虽短,内蕴甚广.明代黄佐(才伯)只在其《乐典》中做了转载.清代很多学者对此多有引述,然不得甚解.致使清人胡彦升叹曰:"《乐典》所言,凡宫商羽角俱有犯,则以俗乐调名不正,亦各有因.然正旁偏侧既不分明,而所载歌诀几如哑谜,尤难晓解.黄才伯既载其说,当谙其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钟 乐星图 谱字 八十四调 旋宫转调理论 音乐实践 事林广记 音乐史料 结声 姜白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律与笛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光耀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S1期58-66,共9页
律与笛方光耀音律,是音乐艺术中音阶、调式、和声、复调、织体、配器等手段的根据,是音乐听觉审美的客观标准,是音乐艺术之根本。中西音乐之音律大体可分为三律:“五度相生律”、“纯律”与“十二平均律”。现由李曙明先生研究发明... 律与笛方光耀音律,是音乐艺术中音阶、调式、和声、复调、织体、配器等手段的根据,是音乐听觉审美的客观标准,是音乐艺术之根本。中西音乐之音律大体可分为三律:“五度相生律”、“纯律”与“十二平均律”。现由李曙明先生研究发明了“弹性十二平均律”、“复频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度相生律 十二平均律 音分 纯律 音乐艺术 竹笛演奏 训练方法 十二律 旋宫转调 训练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钟综述
11
作者 潘建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0-67,共18页
周钟是指钟口向下悬挂敲击的悬钟。周钟是周人的创制,使用范围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中心逐渐传到各地,反映了以周人为主体的各民族间文化的互相交融和影响。其通行时代大部分在两周,上下长达千年,春秋战国间是其发展最为辉煌的年代。文章对... 周钟是指钟口向下悬挂敲击的悬钟。周钟是周人的创制,使用范围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中心逐渐传到各地,反映了以周人为主体的各民族间文化的互相交融和影响。其通行时代大部分在两周,上下长达千年,春秋战国间是其发展最为辉煌的年代。文章对周钟源流和它在古代仪礼乐器史上的地位,钟的各部位名称作用及发音原理和音阶乐律,进行了综合论述。这份四十年前的工作笔记,真实记录了当时历史条件下对周钟的部分研究方法和认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钟 钮钟 隧音 鼓音 旋宫转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星图谱》再探(下)——与陈应时同志讨论
12
作者 何昌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6年第3期9-14,共6页
重释《总叙诀》《乐星图谱》由“图”、“谱”、“诀”三部分构成。据《事林广记》至顺本(1330年—1333年),“图”指《律吕隔八相生图》(轮图),内圈为十二月(子月、丑月……),外圈为十二律,圈外为与十二律名相应的工尺字(俗字谱“谱字... 重释《总叙诀》《乐星图谱》由“图”、“谱”、“诀”三部分构成。据《事林广记》至顺本(1330年—1333年),“图”指《律吕隔八相生图》(轮图),内圈为十二月(子月、丑月……),外圈为十二律,圈外为与十二律名相应的工尺字(俗字谱“谱字”);“谱”包括《四宫清声》(用工尺字表示)、《律生八十四调》(用律吕表示)、《八十四调与四十八调对照》(用工尺字列出各调的七音列,各调结成十二组“同主七调”与“同主四调”关系一请特别注意这两点);“诀”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音 律吕 隔八相生 中吕宫 高宫 四调 闰角 旋宫转调 黄钟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星图谱》再探(上)——与陈应时同志讨论
13
作者 何昌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6年第2期9-16,共8页
关于对宋末元初人陈元靓所辑《事林广记·乐星图谱》的初步研究,我已发表了两篇论文;最近,陈应时同志著文,就有关问题与我商榷。鉴于《图谱》中的“犯调歌诀”自清代乾隆以来,虽经吴颖芳、潘怀素、丘琼荪、杨荫浏诸先生各作译解研... 关于对宋末元初人陈元靓所辑《事林广记·乐星图谱》的初步研究,我已发表了两篇论文;最近,陈应时同志著文,就有关问题与我商榷。鉴于《图谱》中的“犯调歌诀”自清代乾隆以来,虽经吴颖芳、潘怀素、丘琼荪、杨荫浏诸先生各作译解研究或评述,但疑点仍然很多,因此,我们这场讨论使十分必要了.要探讨这些歌诀,必须依靠《图谱》本身所提供的依据, 而不宜作游离之骋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闰角 十八调 陈应时 主音 高大石角 隔八相生 四调 旋宫转调 中吕调 俗乐 古代音乐 正宫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