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级次划分和研究意义 被引量:448
1
作者 郑荣才 彭军 吴朝容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9-255,共7页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在陆相盆地层序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技术之一是识别和划分不同成因的界面与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文中以数个不同构造性质的湖盆为例 ,在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序列中识别出 6种受不同因素控制 ,具不同...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在陆相盆地层序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技术之一是识别和划分不同成因的界面与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文中以数个不同构造性质的湖盆为例 ,在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序列中识别出 6种受不同因素控制 ,具不同成因特征、发育规模和识别标志的界面类型 ;以界面的成因特征及其差异性为依据 ,提出基准面巨旋回、超长期旋回、长期旋回、中期旋回、短期旋回和超短期旋回 6个级次的划分方案 ,建立了各级次旋回的划分标准和厘定了各级次旋回的时间跨度 ,并认为前 3个低频长周期旋回主要受构造因素控制 ,后 3个高频短周期旋回主要受天文因素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地层基准面 旋回界面 旋回级别 地层格架 陆相盆地 识别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相层序地层划分方法——以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扶余油层为例 被引量:88
2
作者 邓宏文 吴海波 +1 位作者 王宁 Timothy A.Cross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1-627,共7页
以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泉头组扶余油层为例,探讨了河流沉积体系的层序地层分析方法。首先确定河流的成因类型和相域(微相)的构成,包括曲流河道、决口河道、决口扇、冲积平原和浅水湖泊,识别河流演化过程中由于河流冲溢形成的自旋回沉积作... 以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泉头组扶余油层为例,探讨了河流沉积体系的层序地层分析方法。首先确定河流的成因类型和相域(微相)的构成,包括曲流河道、决口河道、决口扇、冲积平原和浅水湖泊,识别河流演化过程中由于河流冲溢形成的自旋回沉积作用和基准面变化产生的异旋回沉积作用,即基准面旋回;然后运用河流沉积学理论分析构成河流相的不同相域的形成与基准面变化的关系,识别基准面转换位置(基准面上升到下降或基准面下降到上升)的沉积学和地层学响应,从而建立等时地层对比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 旋回 基准面旋回 旋回界面识别 层序地层格架 河流相 扶余油层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新近系馆陶组层序地层格架 被引量:9
3
作者 田美荣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8,共4页
东营凹陷新近系馆陶组是河流相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地层对比划分难度较大,影响了对新近系馆陶组的地质评价和勘探部署。以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综合运用岩心、录井和测井资料,建立了东营凹陷新近系馆陶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岩—电关系... 东营凹陷新近系馆陶组是河流相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地层对比划分难度较大,影响了对新近系馆陶组的地质评价和勘探部署。以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综合运用岩心、录井和测井资料,建立了东营凹陷新近系馆陶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岩—电关系识别模型,确定了馆陶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由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构成;通过岩性及其组合特征和测井曲线特征对比分析,利用井震结合技术,实现了全区的等时地层对比,明确了东营凹陷馆陶组厚度变化很大,总体上具有东厚西薄、北厚南薄和中央厚周缘薄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格架 新近系 旋回界面 馆陶组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