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萨尔干组旋回地层学研究
1
作者 高源 任传真 +5 位作者 房强 吴怀春 时美楠 张世红 杨天水 李海燕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8,共11页
【目的】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是一套在塔里木盆地广泛分布的海相烃源岩,其沉积模式尚不明确。高分辨率地质年代学的约束有助于精确刻画萨尔干组沉积过程。【方法】对新疆阿克苏市柯坪地区苏巴什沟剖面长度为9.0 m的萨尔干组进行质量磁... 【目的】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是一套在塔里木盆地广泛分布的海相烃源岩,其沉积模式尚不明确。高分辨率地质年代学的约束有助于精确刻画萨尔干组沉积过程。【方法】对新疆阿克苏市柯坪地区苏巴什沟剖面长度为9.0 m的萨尔干组进行质量磁化率测试,并利用获得的701个数据进行详细的旋回地层学分析。【结果】通过频谱分析识别出0.741~1.283 m、0.204~0.267m、0.057~0.071 m和0.035~0.039 m的显著谱峰,其比例约为21.14∶7.71∶5.71∶1.86∶1.11∶1,与中—晚奥陶世天文轨道旋回周期的比值相近。利用405 ka长偏心率旋回的周期进行天文校准,得到短偏心率、斜率和岁差旋回的周期分别为100 ka、30.6~31.2 ka和20.0~21.8 ka。利用识别出的长偏心率旋回建立了研究剖面持续时间为~3.9 Ma的“浮动”天文年代标尺。以Nemagraptus gracilis笔石带底界作为等时界面,实现了苏巴什沟剖面和大湾沟剖面(上奥陶统底界全球辅助层型剖面)在405 ka时间尺度上的旋回地层对比,计算出苏巴什沟剖面萨尔干组开始沉积的时间比大湾沟剖面晚约1.03 Ma。【结论】上述研究支持萨尔干组形成于逐步海侵过程。此外,~1.2 Ma的超长斜率旋回可能控制着萨尔干组沉积期的海平面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中—上奥陶统 旋回地层对比 1.2 Ma斜率旋回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陵水组旋回地层学及古气候分析
2
作者 张尚锋 徐敏 +3 位作者 唐武 徐恩泽 王雅宁 朱锐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105,共11页
通过天文旋回研究,建立北礁凹陷渐新统陵水组的高精度且连续时间地层格架,并丰富该地区的古气候研究。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北礁凹陷A井开展了旋回地层学分析研究;结合古生物多指标解释,开展了古气候演变分析。结果表明:在北礁凹陷... 通过天文旋回研究,建立北礁凹陷渐新统陵水组的高精度且连续时间地层格架,并丰富该地区的古气候研究。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北礁凹陷A井开展了旋回地层学分析研究;结合古生物多指标解释,开展了古气候演变分析。结果表明:在北礁凹陷陵水组沉积地层识别出了405 ka长偏心率周期、100 ka短偏心率周期、42.7 ka和43.2 ka斜率周期及20.5 ka岁差周期。通过天文调谐建立了持续时间约5.59 Ma的“浮动”天文年代标尺,以渐新世顶界面的地质年龄23.03 Ma作为时间锚点,最终建立陵水组(28.62~23.03 Ma)高精度的绝对天文年代框架。其中陵一段、陵二段和陵三段的底界面年龄分别为23.97,25.43,28.62 Ma,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18.4,8.6,12.8 cm/ka。利用有孔虫、有机碳质量分数、有机屑组分和碳氧同位素等古气候指标重建了陵水组沉积时期的古气候,其整体表现为暖−凉−暖的变化趋势。古气候分析和天文旋回分析对比显示,这一时期的气候演化受到偏心率、岁差等天文轨道力的控制。对北礁凹陷陵水组沉积地层进行天文旋回研究,探讨天文轨道参数对古气候的控制作用,建立了渐新统陵水组高精度且连续的时间地层格架。该方法为油气勘探中优质储集体层段预测提供了精细的年代框架,促进了北礁凹陷油气勘探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北礁凹陷 旋回地层 天文年代标尺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下石炭统打屋坝组页岩的天文旋回识别及层序地层划分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嘉伟 金思丁 +4 位作者 魏祥峰 郝景宇 陈义才 李露艳 马超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8-303,共16页
黔西南下石炭统打屋坝组发育了一套极具勘探潜力的页岩地层。目前,关于该套地层的层序划分方案和层序发育机制存在分歧,一定程度制约了该套优质页岩空间展布规律的认识。选取黔西南黔水地1井下石炭统打屋坝组(1457~2466 m)页岩为研究对... 黔西南下石炭统打屋坝组发育了一套极具勘探潜力的页岩地层。目前,关于该套地层的层序划分方案和层序发育机制存在分歧,一定程度制约了该套优质页岩空间展布规律的认识。选取黔西南黔水地1井下石炭统打屋坝组(1457~2466 m)页岩为研究对象,以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为替代指标,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合成预测误差滤波分析(INPEFA)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开展旋回地层学分析与层序地层学研究,旨在从天文旋回的角度,实现对该套页岩的层序地层“定量”划分。研究表明,黔西南下石炭统打屋坝组页岩地层记录了天文周期信号,相关系数法(COCO)估算显示其最优沉积速率为16.4 cm/ka,对应405 ka长偏心率周期的66.42 m沉积厚度。对黔水地1井GR分段(1457~1932 m和1932~2466 m)进行频谱分析和天文检验,上段和下段的最优沉积速率分别为16.5,11.2 cm/ka,打屋坝组一共记录了19个长偏心率周期,建立了“浮动”天文年代标尺,估算持续时限约7.86 Ma。通过沉积噪音模型(DYNOT和ρ1)恢复了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在旋回地层学研究建立的时间框架基础上,结合相对海平面极值、INPEFA和小波分析,识别了6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并认为三级层序的发育受控于稳定的约1.2 Ma斜率振幅调制周期。应用旋回地层学开展了黔西南打屋坝组页岩地层的层序划分,探讨不同时间尺度下天文轨道参数与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关系,实现了三级及四级层序地层的划分。该方法为海相页岩万年时间尺度的等时对比提供了可能,可为页岩油气勘探中优质烃源岩发育层段的预测提供精细的年代框架,进而为页岩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地层 时间序列分析 层序地层 海平面变化 斜率调幅 页岩 黔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文旋回约束下的沾化凹陷沙四上亚段高精度地层定量划分及等时对比
4
作者 杜振京 陈冬霞 +2 位作者 刘惠民 焦红岩 马义权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96,共12页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始新统沙四上亚段是凹陷内湖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因其顶底均为不整合面、沉积厚度较薄、非均质性较强,该层段的高精度层序定量划分和对比较难,导致该区优质储层和油气甜点的分布规律认识不清。本文以...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始新统沙四上亚段是凹陷内湖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因其顶底均为不整合面、沉积厚度较薄、非均质性较强,该层段的高精度层序定量划分和对比较难,导致该区优质储层和油气甜点的分布规律认识不清。本文以沾化凹陷Lb井和Sb井为例,利用自然伽马(GR)测井曲线,开展沙四上亚段天文旋回分析,结合相关系数法和零假设(H_(0))检验的沉积速率定量表征技术,通过天文统计调谐,建立高可靠性的沙四上亚段GR时间序列。结果表明,Lb沙四上亚段的沉积速率为5.8~10.3 cm/ka,沉积时间为2.2 Ma,Sb沙四上亚段的沉积速率为3.8 cm/ka,沉积时间为2.1 Ma。以长偏心率和短偏心率为四级和五级层序的划分标准,在Lb井的沙四上亚段划分出5个四级层序和一个湖扩半旋回,以及20个五级层序。在Sb井的沙四上亚段中划分出5.2个四级层序和20.2个五级层序。通过进一步对多口井GR数据的天文旋回分析,在研究区沙四上亚段整体划分出5.2~6个四级层序和20~23.5个五级层序,与油田砂层组划分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针对没有绝对年龄控制这一问题,本文以识别的区域标志层和晚卢泰特期极热事件(LLTM)的响应特征为潜在的区域对比依据,实现区内典型钻井长偏心率尺度的高精度地层等时对比。不仅可以为横向准确追踪沙四上亚段优质储层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而且可以为没有绝对年龄控制且顶底均为不整合面的地层开展区域等时对比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地层 沾化凹陷 沙四上亚段 湖相沉积 高精度等时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胜北洼陷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天文旋回地层划分
5
作者 苟红光 林潼 +4 位作者 房强 张华 李山 程祎 尤帆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97,共9页
根据自然伽马测井数据,对吐哈盆地胜北洼陷沁探1井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开展旋回地层学分析和沉积噪声模拟,并利用识别出的地层中的米兰科维奇旋回信号来研究地球轨道周期对湖平面变化的驱动作用,进而进行天文旋回地层划分。研究结果表明... 根据自然伽马测井数据,对吐哈盆地胜北洼陷沁探1井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开展旋回地层学分析和沉积噪声模拟,并利用识别出的地层中的米兰科维奇旋回信号来研究地球轨道周期对湖平面变化的驱动作用,进而进行天文旋回地层划分。研究结果表明:①吐哈盆地胜北洼陷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在自然伽马曲线中可识别出12.8~51.1 m,3.0~11.9 m,1.1~3.6 m和1.3~2.4 m的沉积旋回,比例关系为21.0∶5.0∶1.5∶1.0。根据天文调谐与相关系数估算出水西沟群沉积速率为3.3~11.7 cm·ka-1。②天文调谐后的时间域序列显示水西沟群长偏心率周期为405 ka、短偏心率周期为99~131 ka、斜率周期为32.6~35.0 ka、岁差周期为20.0~24.8 ka,证明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沉积过程受到米兰科维奇旋回控制。沁探1井八道湾组(未钻穿)、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的持续时间分别为3.0±0.1 Ma,4.1±0.1 Ma和9.0±0.1 Ma。③地球轨道旋回对陆相湖盆的湖平面升降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沁探1井水西沟群的沉积噪声模拟证明了~1.5 Ma超长周期可控制台北凹陷早—中侏罗世湖平面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地层 米兰科维奇旋回 天文年代标尺 沉积速率 沉积噪声模拟 湖平面变化 水西沟群 侏罗系 胜北洼陷 吐哈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旬探1井奥陶系天文旋回信号提取及三级层序的判识
6
作者 李阳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9-224,共16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下古生界奥陶系尚未开展旋回地层学分析,识别奥陶系的天文轨道周期信号,以此建立高精度地质年代标尺,并合理划分三级层序,对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旋回地层学理论和信号分解技术,对旬探1井下古生界奥陶系进行...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下古生界奥陶系尚未开展旋回地层学分析,识别奥陶系的天文轨道周期信号,以此建立高精度地质年代标尺,并合理划分三级层序,对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旋回地层学理论和信号分解技术,对旬探1井下古生界奥陶系进行了旋回地层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层段的沉积速率存在差异,旬探1井冶里期—亮甲山期沉积速率分布在4.2~5.6 cm/ka之间,马家沟期沉积速率在2.2~5.5 cm/ka之间变化,平凉期—背锅山期沉积速率变大,在4.3~9.3 cm/ka之间变化;旬探1井奥陶系中存在显著的米兰科维奇旋回信号,记录了偏心率和斜率天文轨道周期,使用405 ka长偏心率周期建立年龄模型,进行天文调谐,以此建立旬探1井奥陶系浮动天文年代标尺,冶里期—亮甲山组沉积时限~3.25 Ma,马家沟组—背锅山组沉积时限~27.4 Ma;结合小波变换,综合分析奥陶系三级层序频率主要分布在0.011 cycles/m左右,并据此将旬探1井奥陶系划分为13个三级层序。本研究为奥陶系层序划分及其天文旋回研究提供了新的定量方法和科学依据,有助于提升地层沉积过程的精细认识和时间尺度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旋回地层 天文旋回 三级层序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科1井南孔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沉积序列精细描述:岩石地层、沉积相与旋回地层 被引量:33
7
作者 高有峰 王璞珺 +5 位作者 程日辉 王国栋 万晓樵 吴河勇 王树学 梁万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4-323,共10页
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南孔连续取青山口组一段岩心81.41m,收获率为100%。青一段沉积时期应与土仑阶对应。通过对松科1井南孔青一段岩心的精细描述,揭示其岩性-岩相-旋回的沉积序列及其过程。青一段识别出6种岩石类型(泥岩、白... 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南孔连续取青山口组一段岩心81.41m,收获率为100%。青一段沉积时期应与土仑阶对应。通过对松科1井南孔青一段岩心的精细描述,揭示其岩性-岩相-旋回的沉积序列及其过程。青一段识别出6种岩石类型(泥岩、白云岩、泥灰岩、重结晶灰岩、介形虫灰岩和火山灰)。相类型为深湖亚相以及白云岩沉积、泥灰岩沉积、灰岩沉积、深湖浊流沉积、火山灰沉积和深湖静水泥沉积共6种沉积微相。青一段中可识别的米级旋回(六级旋回)有4种类型,可划分出81个米级旋回。这些米级旋回叠加成25个五级旋回、6个四级旋回,识别出1个三级旋回界面。对青山口组一段暗色泥岩、白云岩、火山灰等特殊事件层的精细刻画对于松辽盆地的缺氧事件、烃源岩、湖海沟通事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山口组一段 沉积相 沉积序列 旋回地层 松科1井南孔 白垩纪土仑阶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科1井南孔白垩系青山口组二、三段沉积序列精细描述:岩石地层、沉积相与旋回地层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璞珺 高有峰 +5 位作者 程日辉 王国栋 吴河勇 万晓樵 杨甘生 汪忠兴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8-313,共26页
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南孔连续取青山口组二、三段岩心长415.61m,岩心收获率为100%。青二、三段沉积时期应与康尼亚克阶对应。通过对松科1井南孔青二、三段岩心的精细描述,揭示其岩性-岩相-旋回的沉积序列及其过程。青二、三... 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南孔连续取青山口组二、三段岩心长415.61m,岩心收获率为100%。青二、三段沉积时期应与康尼亚克阶对应。通过对松科1井南孔青二、三段岩心的精细描述,揭示其岩性-岩相-旋回的沉积序列及其过程。青二、三段识别出12种岩石类型。相类型为深湖亚相的白云岩沉积、泥灰岩沉积、灰岩沉积、油页岩沉积、半深湖浊流沉积、火山灰沉积、震积岩、半深湖静水泥沉积和浅湖亚相的浅湖静水泥质沉积、浅湖浊流沉积,共2种亚相10种微相。青二、三段中可识别的米级旋回(六级旋回)有6种类型,可划分出422个米级旋回,这些米级旋回叠加成130个五级旋回、21个四级旋回和1个三级旋回。对青二、三段暗色泥岩、震积岩、白云岩、火山灰等特殊事件层的精细刻画对于松辽盆地烃源岩和湖相事件沉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山口组二、三段 沉积相 沉积序列 旋回地层 松科1井南孔 白垩系康尼亚克阶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科1井南孔白垩系姚家组沉积序列精细描述:岩石地层、沉积相与旋回地层 被引量:17
9
作者 程日辉 王国栋 +5 位作者 王璞珺 高有峰 任延广 王成善 张世红 汪清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2-287,共16页
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南孔连续取姚家组岩心长157.67m,岩心收获率为99.96%。上白垩统姚家组对应着三冬阶和坎潘阶下部。松科1井南孔姚家组岩心的精细描述,揭示其岩性-岩相-旋回的沉积序列及其过程。姚家组中可识别基本岩石类... 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南孔连续取姚家组岩心长157.67m,岩心收获率为99.96%。上白垩统姚家组对应着三冬阶和坎潘阶下部。松科1井南孔姚家组岩心的精细描述,揭示其岩性-岩相-旋回的沉积序列及其过程。姚家组中可识别基本岩石类型11种,相类型为浅湖、半深湖和三角洲前缘3种亚相,白云岩沉积、泥质灰岩沉积、浅湖和深湖浊流沉积、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分流间湾、水下滑塌沉积、浅湖和深湖静水泥沉积11种沉积微相。姚家组可识别的米级旋回(六级旋回)有8种类型,可划分出151个米级旋回。这些米级旋回叠加成45个五级旋回、9个四级旋回和3个三级旋回。完整组段厘米级刻画为高精度沉积过程研究提供了可能。姚家组红层厚度占姚家组总厚度的43%,作为该时期已被揭示的全球为数不多的陆相红层之一,厘米级刻画的姚家组大套陆相红层为全球白垩纪富氧事件研究提供了可能的立典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家组 沉积相 沉积序列 旋回地层 松科1井南孔 白垩系三冬阶-坎潘阶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与一间房组沉积相与旋回地层 被引量:18
10
作者 赵锐 赵腾 +3 位作者 李慧莉 焦存礼 高晓鹏 赵学琴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6,I0001,共17页
塔里木盆地中下奥陶统地层主要由碳酸盐旋回组成。分析顺托果勒地区钻井资料和沉积相,识别研究区沉积相类型;根据藻屑颗粒结构比例,划分沉积旋回;根据垂向岩相、旋回叠置样式和可容纳空间变化,识别研究区旋回层序。结果表明:研究区识别... 塔里木盆地中下奥陶统地层主要由碳酸盐旋回组成。分析顺托果勒地区钻井资料和沉积相,识别研究区沉积相类型;根据藻屑颗粒结构比例,划分沉积旋回;根据垂向岩相、旋回叠置样式和可容纳空间变化,识别研究区旋回层序。结果表明:研究区识别两种主要的沉积相类型,分别是半局限潮下带和开阔潮下带,在顺北和顺南地区进一步分别划分为7种(LF1~LF7)和10种(L1~L10)岩石微相;识别两种类型的旋回,分别是半局限浅水—中潮下旋回和开阔中—深水旋回,第一种旋回发育于鹰山组上段和一间房组下段地层,第二种旋回主要发育于一间房组上段地层;识别8个三级层序(Sq4—Sq11),由下部海进域和上部高位域组成,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下部稳定/海侵段和上部海侵段两段。该结果对研究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沉积演化过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旋回地层 层序 海平面变化 地层对比 中下奥陶统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科1井南孔白垩系泉头组沉积序列精细描述:岩石地层、沉积相与旋回地层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国栋 程日辉 +4 位作者 王璞珺 高有峰 王成善 任延广 黄清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4-338,共15页
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南孔连续取泉四段至泉三段顶岩心,心长132.07m,岩心收获率为100.00%。松科1井南孔泉头组岩心的精细描述,揭示其岩性-岩相-旋回地层的序列及其过程。松科1井南孔泉头组取心段识别出9种基本岩石类型,相类型... 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南孔连续取泉四段至泉三段顶岩心,心长132.07m,岩心收获率为100.00%。松科1井南孔泉头组岩心的精细描述,揭示其岩性-岩相-旋回地层的序列及其过程。松科1井南孔泉头组取心段识别出9种基本岩石类型,相类型主要有曲流河、浅湖和三角洲前缘3种亚相,以及点砂坝、天然堤、决口扇、决口水道、河漫滩、河漫湖、河口砂坝、水下分流河道间、湖相静水泥质沉积和浊流沉积等10种沉积微相。相应井段可识别出2类8种米级旋回(六级旋回),整个井段由76个米级旋回构成,叠加成25个五级旋回、8个四级旋回和2个三级旋回。泉三、四段厘米级刻画的陆相红层为全球白垩纪富氧事件研究提供了可能的立典剖面。泉头组三、四段发育的在盆地内广泛分布的储层砂岩是大规模坳陷形成前的必然沉积产物,这一时期是松辽盆地由断陷向坳陷转化的阶段,也是大规模坳陷的初始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头组 沉积相 沉积序列 旋回地层 松科1井南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顺义断裂带北段第四纪活动的天文旋回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磊 何付兵 +7 位作者 白凌燕 吴怀春 徐锡伟 蔡向民 王继明 孙永华 刘予 方同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7-154,共8页
采用多种物探、钻探技术对北京市顺义断裂带进行了试验探测研究,并通过天文旋回地层学、古地磁磁化率及年代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断裂带第四纪以来间歇性活动特征,得出~2.5、~2.3、~2.0、1.6~1.8、1.2~1.3、~0.5和~0.3 Ma等7个相对... 采用多种物探、钻探技术对北京市顺义断裂带进行了试验探测研究,并通过天文旋回地层学、古地磁磁化率及年代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断裂带第四纪以来间歇性活动特征,得出~2.5、~2.3、~2.0、1.6~1.8、1.2~1.3、~0.5和~0.3 Ma等7个相对活动强烈期和~0.9 Ma次活动强烈期,其余时段为相对平静期。整个第四纪较长时间内,早更新世早、中期(早于~1.1 Ma)活动强烈,活动方式以粘滑活动为主。而早更新世晚期以来(~1.1 Ma以来),活动速率明显减缓,活动方式转变为以蠕滑活动方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义断裂带 钻孔探测 天文旋回地层 第四纪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生代旋回地层学与天文地质年代表 被引量:26
13
作者 吴怀春 钟阳阳 +3 位作者 房强 杨天水 李海燕 张世红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0-770,共21页
古生代是显生宙距今最为久远且持续时间最长的"代",发生了多次重大构造、气候和生命演化事件。高精度年代地层格架对于深入理解古生代地球演化历史极为关键。通过识别地层中由地球轨道力引起的米兰科维奇沉积旋回并开展调谐研... 古生代是显生宙距今最为久远且持续时间最长的"代",发生了多次重大构造、气候和生命演化事件。高精度年代地层格架对于深入理解古生代地球演化历史极为关键。通过识别地层中由地球轨道力引起的米兰科维奇沉积旋回并开展调谐研究,可建立连续的、分辨率达0.02~0.4Ma天文年代标尺,并用于校正国际地质年代表。目前,国际地质年代表的中、新生代部分已基本完成天文年代的校正,但古生代部分尚未开展相关工作。近年来,人们在古生代地层中获得了可靠的、受高精度放射性绝对年龄约束的米兰科维奇旋回证据,并尝试建立天文年代标尺,表明建立古生代天文地质年代表具有良好的远景,是未来旋回地层学研究的前沿。本文简要介绍了旋回地层学的基本理论,系统总结了古生代旋回地层学研究成果及重要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轨道力 米兰科维奇旋回 旋回地层 古生代天文年代标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文地层学与旋回地层学的关系、研究进展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14
作者 闫建平 言语 +3 位作者 彭军 李尊芝 耿斌 赖富强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旋回地层学很大程度上解释了许多地质学领域的问题,尤其是为百万年级别及以下级别的地层划分提供了新的途径;但由于旋回地层学的概念没有突出地球轨道参数对地层旋回性的影响,不能与其他驱动力导致的地层旋回相区别而产生了一些混淆,故... 旋回地层学很大程度上解释了许多地质学领域的问题,尤其是为百万年级别及以下级别的地层划分提供了新的途径;但由于旋回地层学的概念没有突出地球轨道参数对地层旋回性的影响,不能与其他驱动力导致的地层旋回相区别而产生了一些混淆,故有学者提出了"天文地层学"。通过调研大量文献,总结了天文地层学的内涵、发展过程及与旋回地层学的关系,指出利用测井时频分析、谱分析、数字滤波等方法研究天文地层学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提取与地球轨道参数相关的地层响应信息,进而能够对百万年级别及以下级别的地层年代加以确定。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与开发的深入,天文地层学研究将进一步向具有更高精度的亚米兰科维奇旋回尺度发展,以适应当前厚层泥页岩油气勘探与开发在地质分层上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地层 旋回地层 轨道参数 气候替代性指标 (亚)米兰科维奇周期 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晚白垩世旋回地层学研究:以定日贡扎剖面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超 王成善 +1 位作者 陈曦 黄永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4-142,共9页
旋回地层学是提高地质年代标尺精度的一种重要方法。特提斯海相沉积是旋回地层学研究的良好对象,与西特提斯比较,东特提斯的旋回地层学研究程度较低,第四纪之前的研究精确度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西藏南部广泛出露海相白垩系,其中定日贡扎... 旋回地层学是提高地质年代标尺精度的一种重要方法。特提斯海相沉积是旋回地层学研究的良好对象,与西特提斯比较,东特提斯的旋回地层学研究程度较低,第四纪之前的研究精确度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西藏南部广泛出露海相白垩系,其中定日贡扎剖面出露的上白垩统尤为连续和完整。在对贡扎剖面野外观察及其层束厚度测量的基础上,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分析该地层蕴含的地球轨道周期,得到了与理论值较为接近的结果:偏心率周期,409.2ka/周期(E1),127.9ka/周期(E2),93ka/周期(E5);斜率周期,51.2ka/周期(O1),40.9ka/周期(O2),38.9ka/周期(O2)。在功率谱分析过程中,利用层束和超层束组的关系进行了调谐的处理,并比较调谐前后结果,来确定调谐的重要性,证明该地层沉积速率的变化:地层由老至新,其沉积速率的变化趋势整体为由小变大,变化范围为0.86~2.53cm/ka。进一步对比东西特提斯和其他地区研究结果,证明东西特提斯海相沉积在外形、成因和所蕴含的轨道周期的一致性,地球轨道周期变长与理论值变化的一致性。最后给出了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南 定日 晚白垩世 Coniacian阶 旋回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旋回地层学 被引量:4
16
作者 覃建雄 张长俊 +1 位作者 王成善 吴勇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7-22,共6页
全球旋回地层学是指在对全球沉积岩进行综合系统研究之基础上,通过估算沉积盆地中源于物源区的沉积物类型和沉积环境条件变化,来预测地层学特征的一种过程-结果模型。其研究内容包括对全球地质演化时期全球海平面变化、全球气候条件... 全球旋回地层学是指在对全球沉积岩进行综合系统研究之基础上,通过估算沉积盆地中源于物源区的沉积物类型和沉积环境条件变化,来预测地层学特征的一种过程-结果模型。其研究内容包括对全球地质演化时期全球海平面变化、全球气候条件、全球构造运动、全球古地理背景、全球沉积环境特征、全球古生物事件及全球矿产形成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强调古气候在地质记录中的意义;注重沉积记录的全球同时性研究;强调各种事件在沉积作用中的意义;注重矿产资源分布的全球成因特征研究;注重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综合研究;研究兴趣从地球本身转向地球外部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旋回地层 事件地层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旋回地层学述评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智勇 姜衍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5-21,共7页
全球性旋回沉积是全球海平面变化、全球气候条件、全球构造演化、全球古地理背景及沉积特征综合作用的产物。全球旋回地层学是综合应用概念性的、定性的和定量的方法研究地层记录中由气候和构造过程引起的旋回沉积模式的一门学科,它是... 全球性旋回沉积是全球海平面变化、全球气候条件、全球构造演化、全球古地理背景及沉积特征综合作用的产物。全球旋回地层学是综合应用概念性的、定性的和定量的方法研究地层记录中由气候和构造过程引起的旋回沉积模式的一门学科,它是脱胎于层序地层学的一门新的地层学分支。全球旋回地层学通过估算沉积盆地中沉积物类型和沉积环境变化来预测地层学特征,实际上是一种过程-响应模型。文内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全球旋回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并借用两个实例阐述了全球旋回地层学在预测盆地中的地层厚度、岩相分布和碳酸盐岩生长方式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旋回地层 层序地层 地质旋回 地层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南部中白垩世旋回地层学 被引量:3
18
作者 陶然 曾允孚 王成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8-26,共9页
根据旋回特征可把西藏南部的中白垩纪地层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旋回主要是大套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交替,以及生物种类的变化,表现了当时海平面周期性变化。第二级旋回代表了古生产率和氧化还原的韵律性变化,通过对CaCO3含量的... 根据旋回特征可把西藏南部的中白垩纪地层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旋回主要是大套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交替,以及生物种类的变化,表现了当时海平面周期性变化。第二级旋回代表了古生产率和氧化还原的韵律性变化,通过对CaCO3含量的AR—FFT处理得出的周期(ZMa)与Berger等人所计算的理论周期基本相符。因此,可以认为这种旋回根本原因是因轨道参数变化所引起的古环流改变所造成,如地中海型环流与河口型环流的互换,必将导致古生产率以及海洋水体性质的改变。第三级旋回表现为层偶的变化,如泥岩与灰岩互层以及黑色页岩与灰岩互层,在本区主要有三个周期:4.3、5.2和9.2万年,它们分别相当于斜率(ε)和偏心率(C)的理论周期值,旋回的周期主要是因为气候的变化引起陆源物质的稀释作用发生周期性变化,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是由于轨道参数的改变而引起,因此,这种族回具有全球的可对比性。第四级旋回是由于海水里季节性变化所引起的纹层状层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地层 缺氧事件 轨道参数 中白垩世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沉积特征分段旋回地层学研究方法探讨及应用——以辽河西部凹陷西78井沙四上段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海波 张元福 +1 位作者 胡晨林 张高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17-23,共7页
旋回地层学分析为高精度地层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但沉积速率不稳定严重制约了旋回地层学的应用。提出了基于沉积特征分段的旋回地层学分析方法来规避沉积速率不稳定的影响。以辽河西部凹陷中西78井沙四上段为例来阐述基于沉积特征分段... 旋回地层学分析为高精度地层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但沉积速率不稳定严重制约了旋回地层学的应用。提出了基于沉积特征分段的旋回地层学分析方法来规避沉积速率不稳定的影响。以辽河西部凹陷中西78井沙四上段为例来阐述基于沉积特征分段的旋回地层学分析方法的过程及其优势,通过对沉积记录进行基于沉积特征的分段和对各段自然伽马测井数据小波时频分析和频谱分析,识别出了较为显著的米兰科维奇沉积旋回,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此方法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沉积地层进行旋回地层学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科维奇旋回 沉积特征分段 旋回地层 西部凹陷 沉积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记录中旋回层序界面的识别方法及原理 被引量:14
20
作者 伊海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91-998,共8页
应用频谱分析技术对测井物理参数记录的沉积旋回在深度域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沉积速率变化对沉积旋回波长、旋回谱系的组合样式和连续性具有明显的影响。数字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深度域对测井数据进行递进扫描的频谱分析图中,旋... 应用频谱分析技术对测井物理参数记录的沉积旋回在深度域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沉积速率变化对沉积旋回波长、旋回谱系的组合样式和连续性具有明显的影响。数字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深度域对测井数据进行递进扫描的频谱分析图中,旋回波长和旋回谱系的终止面和转换面,指示沉积速率突变界面,对应地层间断面或沉积体制转型的位置和深度,这是我们识别旋回层序界面的标志,这一结论在深海钻孔中得到了验证。文中详细地介绍了从测井曲线数据中提取沉积旋回信号的数据处理方法和流程,提出根据原始测井曲线建立的极值曲线,可以检测到最明显的旋回波长为10 m级的频谱信号,这一层级的旋回层序界面,可以作为区域等时对比的基准。文中以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例,根据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频谱分析,讨论了旋回层序界面在解决地震层序界面标定中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地层 频谱分析 沉积速率 测井曲线 层序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