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卷构造应力场与鄂尔多斯地块周缘断裂系成因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谢新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9-425,共7页
当外力的合力不通过活动地块的质量中心时 ,该地块将产生旋扭运动 ,运动的结果在其周边形成旋卷构造应力场 .在该应力场作用下 ,与主应力作用面方向一致的断裂将由作用面的力学性质决定其活动方式 .与主张应力作用面一致的断裂将产生张... 当外力的合力不通过活动地块的质量中心时 ,该地块将产生旋扭运动 ,运动的结果在其周边形成旋卷构造应力场 .在该应力场作用下 ,与主应力作用面方向一致的断裂将由作用面的力学性质决定其活动方式 .与主张应力作用面一致的断裂将产生张破裂 ,长期作用下将形成断陷盆地 ;与主压应力作用面一致的断裂将产生逆冲或逆掩活动 ,或形成褶皱 .地质资料表明 ,长期稳定的华北地块在早第三纪初期解体 ,其中晋冀陕地块发生过逆时针转动 ,形成其周缘断陷系 ;上新世时晋冀陕地块解体 ,地块东边界西移 ,出现山西地堑系 ,形成鄂尔多斯地块 .晋冀陕地块周缘的一些主要断裂的构造形迹及力学性质可用旋转构造应力场的主应力作用面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块转动 旋卷构造 主应力作用面 晋冀陕地块 鄂尔多斯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中生代左行走滑活动探讨:以兴国旋卷构造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欢 赵希林 +2 位作者 江涧 张金国 刘马钊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08-828,共21页
兴国旋卷构造是华南中部发育的一套典型构造形迹,其形成机制能较好的反映华南内部的大地构造格局及其大地构造演化特征。兴国旋卷构造的主体构造要素主要包含两条近北东向走向的剪切带及剪切带所夹的一系列呈弧形或大致弧形展布的走滑... 兴国旋卷构造是华南中部发育的一套典型构造形迹,其形成机制能较好的反映华南内部的大地构造格局及其大地构造演化特征。兴国旋卷构造的主体构造要素主要包含两条近北东向走向的剪切带及剪切带所夹的一系列呈弧形或大致弧形展布的走滑断层和3个向斜盆地,以及核部的两个花岗岩体砥柱。本文通过对兴国旋卷构造中岩体砥柱的年代学、边界剪切带的几何学、运动学等研究,发现兴国旋卷构造核部的岩体砥柱为多期幕式侵入就位,侵位时代获得加权平均年龄233~193 Ma、151~149 Ma,其侵位和变形主要受控于其两侧的走滑断裂,两条边界断裂具多期活动特征,其中发育的左行剪切作用最为强烈和典型,活动时间主要为中生代,该左行走滑活动是控制和改造兴国旋卷构造形成和演化的关键因素。兴国旋卷构造中边界断裂在中生代的左行剪切活动与区域上华南内部微地块之间的断裂缝合带的走滑活动具有可对比性,这些大型的断裂缝合带通常反映了华南内部多个微地块之间的碰撞—拼贴活动,因此我们推测兴国旋卷构造可能是华南内部微地块左行走滑式拼贴所产生的远程效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卷构造 华南 形成机制 左行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卷压扭构造作用控制下煤层气富集地质控制模式——以河西走廊带东部魏家地煤矿为例
3
作者 王勃 王宁 +4 位作者 文建东 徐凤银 李长兴 屈争辉 史鸣剑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50,共12页
我国西北地区河西走廊带东部广泛发育的小型断陷含煤盆地,煤层厚度大且变化快,受中新生代陇西旋卷构造叠加影响,煤层气含量分布不均一,治理难度大。以靖远煤田魏家地煤矿为研究区,以煤层气钻井、录井、测井数据及勘探与生产期间获得的... 我国西北地区河西走廊带东部广泛发育的小型断陷含煤盆地,煤层厚度大且变化快,受中新生代陇西旋卷构造叠加影响,煤层气含量分布不均一,治理难度大。以靖远煤田魏家地煤矿为研究区,以煤层气钻井、录井、测井数据及勘探与生产期间获得的构造和水文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研究区煤层气富集特征及其构造控制作用,取得如下主要认识:受“旋卷挤出效应”和“断层阻挡效应”控制,研究区形成高角度逆断层间夹东西雁列状排列的背−向斜。以F3断层为界,分为西南部压性构造区、东北部压扭构造区,各构造分区煤层含气量整体偏低,且差异明显。旋卷压扭构造作用控制下的断层面泥岩涂抹封闭、顶板有效封盖、构造煤吸附性能强且封闭性强是煤层气富集关键控因。本次构建了3种煤层气富集模式:旋扭构造过渡段裂隙闭合区煤层气富集模式、逆断层下盘构造高点煤层气富集模式和向斜核部煤层气富集模式,其中靠近断层位置地层偏转明显,中间位置存在一个旋扭的过渡段,旋卷压扭构造区内过渡段现今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与裂隙方向垂直煤层裂隙闭合程度高,煤层气富集。以上认识可以为河西走廊带东部旋卷压扭断陷盆地瓦斯治理和煤层气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卷构造 煤层气 富集模式 断陷盆地 河西走廊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椭圓状多重旋卷构造
4
作者 彭阜南 《地质学报》 1964年第1期13-23,共11页
旋卷构造首先是李四光教授等发現并加以論述的,多属于軸近水平的一組箒状节理的綜合,因其展布范围非一般节理的概念所能概括,故被称作旋卷构造,它們是属于一种小型旋卷构造的范畴。这种构造和其他类型旋卷构造的出現,表明了地壳中岩块... 旋卷构造首先是李四光教授等发現并加以論述的,多属于軸近水平的一組箒状节理的綜合,因其展布范围非一般节理的概念所能概括,故被称作旋卷构造,它們是属于一种小型旋卷构造的范畴。这种构造和其他类型旋卷构造的出現,表明了地壳中岩块曾发生过旋扭运动,但由于岩体四周布滿岩石,所以岩体的旋扭程度往往是比較輕微,常生成箒状节理或其他类似的不完整的构造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四光 小型旋卷构造 轴近水平 箒状节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卷构造及其他有关中国西北部大地构造体系复合问题
5
作者 李四光 《地质学报》 1954年第4期339-410,442,444-494,共124页
一、引言 爲了響應中央加强學術活動的號召,我願意提出有關我國西北部大地構造轮廓的若干問题,希望能够成爲在这一方面展開學術討論的一個開端。如果說有什麽事情幫助了我,讓我不要在這些極端複雜的問题面前退缩,而要勇敢地向大家率直... 一、引言 爲了響應中央加强學術活動的號召,我願意提出有關我國西北部大地構造轮廓的若干問题,希望能够成爲在这一方面展開學術討論的一個開端。如果說有什麽事情幫助了我,讓我不要在這些極端複雜的問题面前退缩,而要勇敢地向大家率直地把問题提出來,那不是由於我自己對这些問题掌握了充分的资料,进行了彻底的研究,获得了圆满的解决;而是由於我們大家都很清楚地看到,在贯彻我們的總路綫的過程中,我们必定遇到這些問题,大家也會體會到,它們的解决,對祖國某些将要舉辨的大规模建设事业的具体計劃,是具有指導性的意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问题 西北部 旋卷构造 大地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柴达木盆地旋卷构造现象来探讨这个区域的地质构造
6
作者 孙殿卿 段万倜 +1 位作者 邓乃公 应绍奋 《地质学报》 1956年第4期417-442,563-583,共47页
一.引言 旋卷构造首先见于四川北碚北温泉附近,以后次第见于浙江桐庐同春庙紫坊坞等地。它们都是一些旋轴水平的旋卷构造,是一些小型结构,其中主要部分均由帚状节理的弯曲裂面构成。
关键词 地质构造 四川北碚 柴达木盆地 旋卷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旋卷(扭)构造变形及其形成地质条件分析──兼评法国地质学家Tapponnier的“走向滑移线场和构造逃逸理论”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相博 王新民 +3 位作者 袁剑英 靳久强 于均民 马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0-127,共8页
利用遥感技术,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发现了祁连山西段旋卷构造、柴北缘赛什腾山旋卷构造、柴达木西南祁漫塔格山弧形扭动构造及祁连东部大型旋卷构造等四个旋卷 (扭 )构造。分析了这些旋卷 (扭 )构造形成的地质条件与地球动力学过程,认为... 利用遥感技术,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发现了祁连山西段旋卷构造、柴北缘赛什腾山旋卷构造、柴达木西南祁漫塔格山弧形扭动构造及祁连东部大型旋卷构造等四个旋卷 (扭 )构造。分析了这些旋卷 (扭 )构造形成的地质条件与地球动力学过程,认为这一重要发现不但对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对进行资源预测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文还指出 Tapponnier的“走向滑移线场和构造逃逸理论”存在两点明显不足,我们的发现及研究是对该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遥感 旋卷构造 形成机制 弧形扭动构造 卫星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旋卷(扭)构造变形遥感探测及其地球动力学与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相博 王新民 +4 位作者 袁剑英 马龙 靳久强 于均民 晁吉俊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33-439,共7页
利用遥感技术 ,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发现了祁连山西段旋卷构造、柴北缘赛什腾山旋卷构造、柴达木西南祁漫塔格山弧形扭动构造及祁连东部大型旋卷构造等四个旋卷 (扭 )构造。分析了这些旋卷 (扭 )构造产生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及其与油气运移和... 利用遥感技术 ,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发现了祁连山西段旋卷构造、柴北缘赛什腾山旋卷构造、柴达木西南祁漫塔格山弧形扭动构造及祁连东部大型旋卷构造等四个旋卷 (扭 )构造。分析了这些旋卷 (扭 )构造产生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及其与油气运移和聚集之间的关系 ,并指出这些发现对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也对这一地区今后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还指出Tapponnier的“走向滑移线场和构造逃逸理论”存在两点明显不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遥感 地球动力学 油气地质 旋卷构造 构造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字型构造体系随时间演变规律的理论初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子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78年第2期1-15,共15页
一、问题的提出 李四光教授关于“构造体系”基本概念的建立,是从认识山字型构造开始的。他是从事野外观察和室内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对山字型构造进行了理论分析,奠定了从实验、理论分析各种构造应力场、形变场的基础,建立了山字型构造... 一、问题的提出 李四光教授关于“构造体系”基本概念的建立,是从认识山字型构造开始的。他是从事野外观察和室内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对山字型构造进行了理论分析,奠定了从实验、理论分析各种构造应力场、形变场的基础,建立了山字型构造体系。在这个思想指导下,继后出现了多字型、辐射状旋卷构造形变场的研究,及歹字型构造应力场等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字型构造体系 时间演变 构造应力场 歹字型构造 旋卷构造 室内模拟实验 形变场 理论分析 野外观察 吕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四光和卡尔宾斯基金质奖章
10
作者 韩淑琴 严春华 +7 位作者 费水镜 王宗秀 陈正乐 张凯逊 韩凤彬 李春麟 Bakhtier Nurtaev Arpay Turesebekov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1期137-144,共8页
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与当时苏联地学界来往交流紧密,他对地质学的贡献得到了苏联地质学家的高度评价。1958年,苏联科学院全体大会选举李四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并授予卡尔宾斯基金质奖章;该奖章是1947年由当时的苏联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 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与当时苏联地学界来往交流紧密,他对地质学的贡献得到了苏联地质学家的高度评价。1958年,苏联科学院全体大会选举李四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并授予卡尔宾斯基金质奖章;该奖章是1947年由当时的苏联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共同发起的、对地质科学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最高单人奖励,李四光是第六位获奖人,也是至2017年止唯一获此殊荣的外籍地质学家,他的获奖理由是:在地质、古生物、地层和矿产研究工作的综合贡献。李四光有两部著作在苏联被译成俄文出版,分别是1952年的《中国地质学》和1958年的《中国西北部的旋卷构造》,这两部译作对当时的苏联地质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李四光学术思想的广泛认知;"地质无国界",中国地调百年的发展历程也有着俄罗斯地学理论、规范、方法实践的烙印,在新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和李四光学术精神传承下,中俄、中国与中亚在地学领域的交流合作将不断深化,硕果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四光 卡尔宾斯基金质奖章 旋卷构造 地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花状构造
11
作者 李四光 黄孝葵 《地质学报》 1957年第4期361-372,528,530-539,共23页
一、引言 岩块或地块中由于旋扭运动而发生的旋卷构造的特征,作者之一在另一文中曾初步地作了一般叙述和探讨。但在该文中对旋扭构造的各种类型,并未作有系统的分析。其中有些类型,例如英国西罗普郡司脱列墩教堂镇附近出现的那个构造型... 一、引言 岩块或地块中由于旋扭运动而发生的旋卷构造的特征,作者之一在另一文中曾初步地作了一般叙述和探讨。但在该文中对旋扭构造的各种类型,并未作有系统的分析。其中有些类型,例如英国西罗普郡司脱列墩教堂镇附近出现的那个构造型式,由于资料不够充实,缺少详细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运动 岩块 旋卷构造 系统分析 类型 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上最老的硅质碎屑潮汐沉积中的微生物席状体
12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2期71-71,共1页
关键词 硅质碎屑 微生物 潮汐沉积 地球 旋卷构造 细菌细胞 沉积构造 构造特征 太古界 叠层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