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纵波资料弹性参数反射波旅行时反演
1
作者 李青阳 李斐 +3 位作者 曾亚丽 段沛然 任雄风 葛炳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2-409,共8页
针对目前陆上勘探主要采集的纵波资料与日益增长的弹性多参数模型预测需求之间的矛盾,文中从经典弹性动力学中本构方程出发,通过将本构方程分解为胀缩与剪切张量,推导出弹性介质中的声—弹方程耦合模式波动方程。该方程可以完美匹配纵... 针对目前陆上勘探主要采集的纵波资料与日益增长的弹性多参数模型预测需求之间的矛盾,文中从经典弹性动力学中本构方程出发,通过将本构方程分解为胀缩与剪切张量,推导出弹性介质中的声—弹方程耦合模式波动方程。该方程可以完美匹配纵波资料,同时波形信息中同时存在纵、横波速度和密度响应,具备反演弹性多参数模型功能,基于此搭建了基于纵波资料弹性参数反射波旅行时反演理论框架。由于全波形反演的高度非线性,准确的初始速度建模尤为重要,文中引入反射波波形反演理论,通过沿波路径成像恢复背景模型中、低波数信息,提高成像准确度,同时避免周期性跳跃导致反演失败。为验证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通过均匀模型对比不同震源激发下的声-弹方程耦合模式波动方程与声波方程、弹性波方程波的传播特征,并给出辐射模式验证试验;然后利用Sigsbee 2A重采样模型验证了反演方法在背景速度模型恢复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波旅行时反演 纵波资料 弹性参数 声-弹方程耦合模式 速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P多波旅行时反演 被引量:3
2
作者 谢春辉 孙赞东 +1 位作者 王学军 杨午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40-46,163+168,共7页
本文基于几何地震学原理,分别利用VSP直达波、反射纵波及上行转换横波旅行时反演层速度。直达波旅行时反演只能获得检波点所在井段地层的速度;上行纵波旅行时反演能获得最深检波器以下地层的速度,即井底以下地层的速度;上行转换横波旅... 本文基于几何地震学原理,分别利用VSP直达波、反射纵波及上行转换横波旅行时反演层速度。直达波旅行时反演只能获得检波点所在井段地层的速度;上行纵波旅行时反演能获得最深检波器以下地层的速度,即井底以下地层的速度;上行转换横波旅行时反演则能获得横波速度。本文主要研究利用VSP直达波和上行反射波求取井段及井底以下地层的速度,最终根据三维VSP资料获取三维速度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分析 旅行时反演 多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含似海底反射沉积层纵波速度结构:反射波旅行时反演结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斌 耿建华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9-35,共7页
文章利用2012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采集的多道地震(MCS),通过反射波旅行时反演了含似海底反射(BSR)沉积层的纵波速度结构。从反演的速度结构上,我们发现BSR上方附近速度在横向上变化较大,存在一个明显的相对高... 文章利用2012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采集的多道地震(MCS),通过反射波旅行时反演了含似海底反射(BSR)沉积层的纵波速度结构。从反演的速度结构上,我们发现BSR上方附近速度在横向上变化较大,存在一个明显的相对高速区域(1800~2200m?s?1)以及一个相对低速的区域(1500~1700m?s?1)。结合多道地震成像的结果,我们把相对高速区域解释为含水合物层,而相对低速区域可能不含水合物或者仅含少量的水合物。BSR一般认为是水合物稳定存在区域的底界面,反演的速度结构结果表明水合物在稳定带内分布不稳定、不连续。相对低速区域的存在可能表明该低速区域下的BSR与水合物的赋存无关,仅仅反映了正常沉积地层与下伏游离气层的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似海底反射 反射旅行时反演 纵波速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介质波动方程反射旅行时反演方法 被引量:9
4
作者 付继有 李振春 +3 位作者 杨国权 张凯 刘玉金 谢亚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34-1140,1032-1033,共7页
储层精细描述需要精准的背景速度场,全波形反演(FWI)能求取浅层速度场高波数成分。透射波和折射波一般具有较大入射角孔径,可用来恢复速度模型的长波长分量;反射波仅有较小反射角孔径,通常用于恢复速度场短波长分量。本文利用偏移/反偏... 储层精细描述需要精准的背景速度场,全波形反演(FWI)能求取浅层速度场高波数成分。透射波和折射波一般具有较大入射角孔径,可用来恢复速度模型的长波长分量;反射波仅有较小反射角孔径,通常用于恢复速度场短波长分量。本文利用偏移/反偏移算子从背景速度场获取反射波信息,推导了反射波路径;进而得到了波动方程反射层析梯度公式;反演过程中结合Ma和Luo的思路改进了反射层析中伴随源的形式,并修改了梯度的计算;运用动态图像校正法计算反射波旅行时差,实现了利用反射波信息反演速度场低波数成分。模型试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提高反演的稳定性,具有更好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旅行时反演 反偏移 动态图像校正 反射波路径 光滑背景速度 全波形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P波旅行时反演及速度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国明 董敏煜 +1 位作者 苑书金 王振明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1期73-76,共4页
在各向异性介质中 ,由于反射波的相速度不等于群速度 ,其反射波时距曲线不再是双曲线。应用双曲线时差分析方法不能求取准确的叠加速度 ,当然就不能进行精确的速度分析 ,因而得不到精确的正常时差。文中阐述了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长排列... 在各向异性介质中 ,由于反射波的相速度不等于群速度 ,其反射波时距曲线不再是双曲线。应用双曲线时差分析方法不能求取准确的叠加速度 ,当然就不能进行精确的速度分析 ,因而得不到精确的正常时差。文中阐述了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长排列的非双曲线的P波时差速度分析方法 ,即对P波的旅行时间进行泰勒展开 ,应用t2 ~x2 的四次方展开项进行时差速度分析。理论模型的反演结果表明 ,P波旅行时、叠加速度及水平速度都达到很高精度 ,且可求取Thomsen参数 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各向同性介质 旅行时反演 P波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差的波动方程反射波旅行时反演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崔超 黄建平 +1 位作者 王自颖 国运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4-742,共9页
当模拟数据与观测数据振幅、波形相差较大时,动态时差矫正(Dynamic Image Warping,DIW)方法拾取的旅行时时差精度较低,易导致目标泛函收敛失败。为此,本文通过修改目标泛函,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差的波动方程反射波旅行时反演(Double differ... 当模拟数据与观测数据振幅、波形相差较大时,动态时差矫正(Dynamic Image Warping,DIW)方法拾取的旅行时时差精度较低,易导致目标泛函收敛失败。为此,本文通过修改目标泛函,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差的波动方程反射波旅行时反演(Double difference Wave Equation Reflection Traveltime Inversion,DWERTI)方法,并对传统的DIW方法进行正则化约束以提高时差估计的稳定性。在编程实现算法的基础上对Sigsbee 2A模型进行反演测试。计算结果表明:基于双差的波动方程反射波旅行时反演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旅行时信息反演的稳定性,为后续常规全波形反演提供更为可靠的初始速度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波旅行时反演 动态差校正 旅行双差 正则化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零井源距VSP旅行时反演
7
作者 王丽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84-491,共8页
VSP旅行时反演是提取地震速度参数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采用广义反演法对非零井源距VSP数据进行了最小平方旅行时反演,并用Marguardt-Levenberg方法求解,获得了较好的层速度信息。方法中由于引入了阻尼因子,避免了解的奇异性,提高了运... VSP旅行时反演是提取地震速度参数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采用广义反演法对非零井源距VSP数据进行了最小平方旅行时反演,并用Marguardt-Levenberg方法求解,获得了较好的层速度信息。方法中由于引入了阻尼因子,避免了解的奇异性,提高了运算速度。理论模型试算表明,算法是正确的。实际资料处理的结果也说明本文反演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零井源距 旅行时反演 VSP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在PTL介质中传播的旅行时反演
8
作者 朱衍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19-327,408,共10页
本文对Byun(1990)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旅行时反演方法作了两点改进:其一是根据优化后的V_r值计算一个初始的F值,然后再根据这个初始值进行最小均方误差分析;其二是对初始值进行优化分析时,提出用测量值(或由式(4)和式(10)计算的理论值... 本文对Byun(1990)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旅行时反演方法作了两点改进:其一是根据优化后的V_r值计算一个初始的F值,然后再根据这个初始值进行最小均方误差分析;其二是对初始值进行优化分析时,提出用测量值(或由式(4)和式(10)计算的理论值)作为实际值进行拟合,而Byun的方法是用式(11)的计算来得到一个实际值。理论模型证明:本文所述方法有一个比较宽的适应性,而Byun方法只在弱各向异性时才可以得到较精确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介质 旅行时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行时与波阻抗联合反演求取层速度 被引量:6
9
作者 邹强 周熙襄 钟本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6-399,462-8,共4页
层速度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难以求准的参数。在很多情况下,传统的Dix公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地质任务的要求。虽然使用在前旅行时反演或叠后地震道波阻抗反演求取层速度的精度较传统方法都有所提高,但两种方法单独使用时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层速度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难以求准的参数。在很多情况下,传统的Dix公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地质任务的要求。虽然使用在前旅行时反演或叠后地震道波阻抗反演求取层速度的精度较传统方法都有所提高,但两种方法单独使用时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叠前旅行时反演对薄层的反演精度很低,即对薄层的层速度难以求准,而叠后波阻抗反演又易出现整体的漂移,即对厚层层速度的变化控制不好。因此,本文对叠前、叠后联合反演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叠后波阻抗反演,提高了计算的精度。从试算结果可见,效果是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速度 地震勘探资料 地震解释 旅行时反演 波阻抗反演 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走时反演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彦 马玥 +1 位作者 刘玉金 骆毅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6,共7页
波动方程速度建模方法是利用地震数据或成像道集中的旅行时信息或运动学特征自动反演出背景速度模型,但是已有方法普遍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反演过程无法避免受振幅信息的影响。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波动方程的旅行时反演方法,称之为全... 波动方程速度建模方法是利用地震数据或成像道集中的旅行时信息或运动学特征自动反演出背景速度模型,但是已有方法普遍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反演过程无法避免受振幅信息的影响。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波动方程的旅行时反演方法,称之为全走时(即完全依赖于走时信息)反演,从地震数据中自动估计出运动学意义上正确的速度模型,其核心思想是使反演完全依赖于走时信息,从而防止反演受到振幅信息的干扰。基于速度扰动只产生旅行时变化这一假设,介绍了数据域和成像域两种全走时反演方法,分别对应透射波和反射波走时反演。全走时反演不需要准确的初始速度模型和地震数据中的低频信息。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测试结果表明,全走时反演在常速度初始模型的情况下也能得到令人满意的反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 速度建模 全自动 旅行时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波联合反演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代福材 张峰 +3 位作者 李向阳 王九拴 陈海峰 周春雷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9,共13页
纵波和横波虽然同为地震弹性波,但是动力学特征差异显著。与地震纵波相比,地震横波对地下介质的横波速度和密度更为敏感,因此联合反演地震纵波和横波有助于更好地估算速度和密度参数,提高储层描述和流体检测的精度。回顾了多波联合反演... 纵波和横波虽然同为地震弹性波,但是动力学特征差异显著。与地震纵波相比,地震横波对地下介质的横波速度和密度更为敏感,因此联合反演地震纵波和横波有助于更好地估算速度和密度参数,提高储层描述和流体检测的精度。回顾了多波联合反演的发展历程,其中纵横波旅行时反演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但由于反演结果精度有限,难以直接用于油气检测;多波AVO反演利用地震波振幅信息反演多个弹性参数,有效提升了横波速度、横波阻抗、密度等参数的反演精度。大量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多波联合反演为提高储层定量化预测精度提供了有效途径,而多波数据匹配是保证多波联合反演结果可靠性的重要基础。继续发展深度域反演技术、智能化反演算法将有助于推动多波联合反演的应用。近年来横波可控震源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升了纯横波地震数据的品质。最新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纯横波地震数据已具备与纵波地震数据相当的品质,并在实际生产中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SH-SH波可用于疏松砂岩气云区的高精度成像,SV-SV波可用于准确、可靠的高分辨率密度反演。因此基于横波震源的九分量地震勘探将是未来多波勘探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对地震横波响应特征的认识,明确横波与纵波的动力学特征差异,为地震纵、横波油气直接检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量地震 地震旅行时反演 地震AVO反演 纵横波数据匹配 地震横波 九分量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P速度反演中雅可比矩阵计算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邬世英 孙赞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34,共5页
最小二乘迭代法是利用VSP旅行时反演层速度的常用方法,而反演的稳定性和收敛速度直接受到求解雅可比矩阵的影响。本文首先对求解雅可比矩阵的两种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求解雅可比矩阵的方法,并用模型数据进... 最小二乘迭代法是利用VSP旅行时反演层速度的常用方法,而反演的稳定性和收敛速度直接受到求解雅可比矩阵的影响。本文首先对求解雅可比矩阵的两种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求解雅可比矩阵的方法,并用模型数据进行试算,表明本文方法反演结果比传统方法能够快速、稳定地收敛。将此方法应用于实际单炮和多炮VSP地震数据处理,可以获得目标区准确的三维速度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可比矩阵 速度反演 VSP 矩阵计算 地震数据处理 收敛速度 传统方法 旅行时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家地区井间地震方法与效果 被引量:25
13
作者 周建宇 何惺华 +1 位作者 李安夏 梁周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45-753,共9页
周建宇 ,何惺华 ,李安夏 ,梁周军 .罗家地区井间地震方法与效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1,36 (6 ) :74 5~ 75 3  井间地震是将震源与检波器都置入井中进行地震波观测的一种物探新方法。胜利油田与 To-moseis公司合作 ,在罗家地区... 周建宇 ,何惺华 ,李安夏 ,梁周军 .罗家地区井间地震方法与效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1,36 (6 ) :74 5~ 75 3  井间地震是将震源与检波器都置入井中进行地震波观测的一种物探新方法。胜利油田与 To-moseis公司合作 ,在罗家地区进行了成功的井间地震试验。在取得高质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 ,进行了直达波旅行时反演处理与反射波成像处理 ,最终获得较高分辨率的井间速度层析剖面与反射波成像剖面。最高视频率达 5 0 0 Hz,可分辨的最小地层厚度为 3~ 5 m。成果剖面经综合解释 ,对井间储集层的横向分布与连通性、火成岩蚀变带、小断层、砂泥岩薄互层等复杂的地质现象有了清晰明确的认识。井间地震资料不仅可直接服务于油气田的开发 ,而且也可以标定三维地震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方法 分辨率 旅行层析反演 VSP-CDP成像 罗家地区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间地震技术在樊124井区的应用 被引量:26
14
作者 陈世军 周建宇 +2 位作者 王延光 孔庆丰 何惺华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3年第3期369-373,共5页
井间地震技术是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将震源系统置入井中激发并在另一口或多口井中接收地震波,通过对记录的地震波走时、振幅和频率等信息的处理,并结合测井、地质和地面地震等资料进行解释,最终得到井间地下介质的结构... 井间地震技术是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将震源系统置入井中激发并在另一口或多口井中接收地震波,通过对记录的地震波走时、振幅和频率等信息的处理,并结合测井、地质和地面地震等资料进行解释,最终得到井间地下介质的结构特征和物性变化情况。为了掌握胜利油田樊124井区断层的存在和单个砂体连通情况,采集了3对井的高质量原始井间地震资料,并对其进行了直达波旅行时速度层析反演和反射波成像处理,获得高分辨率的井间速度层析剖面与反射波成像剖面。通过综合解释,对樊124井区的井间储集层的横向分布与连通性、小断层、砂泥岩薄互层等复杂精细的地质现象有了清晰明确的认识,为提高油气采收率(EOR)及优化油气田开发方案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樊124井 分辨率 油气田勘探 地震勘探 旅行速度层析反演 反射波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预选场址近地表花岗岩体地震成像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稳 侯黎华 +2 位作者 郭文峰 酆少英 刘保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7-272,共6页
在内蒙古阿拉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预选场址采用高分辨多次覆盖反射波法与初至波旅行时层析反演相结合的地震勘探技术,跨目标岩体完成了2条总长度约27km的地震探测剖面。获得的地震探测成果揭示了目标岩体的空间展布、南侧不整合边界、岩... 在内蒙古阿拉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预选场址采用高分辨多次覆盖反射波法与初至波旅行时层析反演相结合的地震勘探技术,跨目标岩体完成了2条总长度约27km的地震探测剖面。获得的地震探测成果揭示了目标岩体的空间展布、南侧不整合边界、岩体内部结构,尤其是断裂构造的存在情况和产状特征,对岩体南侧中新生代盆地内部的断裂和不整合地层接触关系也有清晰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 花岗岩体 地震勘探 反射波法 初至波旅行层析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37-江372井井间地震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双喜 余钦范 +3 位作者 别慧秋 王玉贵 朱继林 陈宝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8-142,共5页
井间地震技术是油气田勘探开发中一项新技术,是将震源系统和接收系统分别放入井中,在目的层进行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通过记录波的旅行时、振幅和频率等参数,利用其资料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特点,结合测井或地面地震资料进行解释,以了解... 井间地震技术是油气田勘探开发中一项新技术,是将震源系统和接收系统分别放入井中,在目的层进行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通过记录波的旅行时、振幅和频率等参数,利用其资料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特点,结合测井或地面地震资料进行解释,以了解井间地下构造特征和储层岩性变化。该文针对江37-江372井井间含油砂体不连通情况,应用井间地震技术,采集了江37-江372井的井间地震资料,进行了速度层析成像和反射波成像处理,反演出了波阻抗剖面、孔隙度剖面和渗透率剖面,通过分析解释,确定了井间地下构造特征和储层岩性变化,验证了井间地震技术解决井间储层细节描述方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技术 旅行速度层析反演 反射波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