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旅游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黄河文化IP的理论研究及设计探索 被引量:4
1
作者 郑敏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6-456,共11页
目的 在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旅游业已不再单纯依赖传统模式谋求效益,而是将文化内涵视为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通过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的有机结合,打造文化IP策略,能够提升城市旅游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城市的持续繁荣注入... 目的 在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旅游业已不再单纯依赖传统模式谋求效益,而是将文化内涵视为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通过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的有机结合,打造文化IP策略,能够提升城市旅游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城市的持续繁荣注入新动力。方法 分析河南省域内黄河文化资源现状,提出以打造统领性文化IP形象助力河南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观点。结果 融合现代审美和生活方式,运用视觉传达设计,同时承载地域文化精髓,打造具有统领性的黄河文化IP。结论 借助“文化IP+旅游业”的创新模式,旨在构筑新型旅游产业链,优化河南省黄河文化产业生态,促进黄河文化与河南文化更深度的融合与共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设计 旅游高质量发展 黄河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凤凰古城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杨立国 辛静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48,共6页
基于高质量发展内涵和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5个维度,构建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地理探测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构建评价模型,对凤凰古城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揭示其主要驱动因子。结... 基于高质量发展内涵和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5个维度,构建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地理探测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构建评价模型,对凤凰古城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揭示其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凤凰古城的旅游高质量发展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并由景区内沱江两岸及其南部的历史文化街区向四周递减;(2)凤凰古城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状态与古城保护的区划状态呈现高度一致性;(3)古城旅游高质量发展五维度的主要驱动因子分别是旅游资源创新组合能力、游客满意度、环境质量优良度、旅游开放度和文化传播传承度;(4)开放发展和创新发展两个维度对凤凰古城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升效果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高质量发展 水平测度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凤凰古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证检验
3
作者 侯爽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77-82,共6页
探究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3—202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 探究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3—202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东部地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产业结构升级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人力资本积累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旅游高质量发展与居民共同富裕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许静 王兆峰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23,152,共10页
旅游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居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而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能进一步提升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二者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该文采用变异系数法和综合评价法测度201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各地市旅游高质量发展、居民... 旅游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居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而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能进一步提升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二者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该文采用变异系数法和综合评价法测度201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各地市旅游高质量发展、居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同步发展模型明晰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状况及相对滞后因素,最后引入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标准差椭圆探究两系统间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三角城市群旅游高质量发展与居民共同富裕耦合协调水平属于中等偏低水平,整体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周期性波动,极差(0.41~0.63)较大;市域尺度下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在失调与协调之间反复变化,大多数地市两系统发展基本同步;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呈现出“东部高、西部低”的分异特征,热点区集中分布于长江入海口地市,冷点区聚集于长三角城市群西部,呈“西北-东南”方向性特征且随着时间演变愈加显著,耦合协调中心具有向东偏移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高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 耦合协调度 时空演变特征 长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适配性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慧方 时朋飞 俞筱押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0,共8页
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协同共轭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动力,也是乡村空间人地关系持续优化的保障。以贵州82个县域为研究对象,构建数字乡村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空间错位指数、Lasso模型探究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高质... 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协同共轭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动力,也是乡村空间人地关系持续优化的保障。以贵州82个县域为研究对象,构建数字乡村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空间错位指数、Lasso模型探究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特征、空间错位类型及引致因素。结果表明:①贵州数字乡村以较低与中等等级为主,贵阳周边及省域边缘区空间差异明显;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以中等及以下等级为主,高值区主要分布于贵阳周边、黔东南及黔北。②贵州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空间错位类型复杂,以低水平错位为主,整体差异较小。③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空间错位具有多因性,经济水平、社会支撑及文化条件是主要引致因素。研究结果有助于明确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空间分布的现实关系及分布机理,可为贵州省释放数字红利、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从而助推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空间适配 空间错位 引致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差异及演化特征研究
6
作者 陈二燕 陈伟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7期125-129,共5页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对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及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厘清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能够对乡村旅游发展大有裨益。构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采用熵值法计算2010—2021年长江经济带...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对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及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厘清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能够对乡村旅游发展大有裨益。构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采用熵值法计算2010—2021年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标得分,使用泰尔指数分析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上升,但疫情期间有所衰退;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指标维度上仅有绿色生态维度有所下降,其他维度皆呈现上升趋势;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地区差异明显,表现为下游地区>上游地区>中游地区;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总体差异逐步缩小;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的总体差异不断减少,地区内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态势对总体的影响更突出,其区域内上、中、下游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及其对总体差异的影响程度皆呈现出分化态势。针对以上发现提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绿色发展和深化乡村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 泰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旅游高质量发展分析框架 被引量:66
7
作者 张朝枝 杨继荣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50,共8页
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基于国情提出的社会经济发展新方向,但在旅游领域究竟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并未形成共识.该文在梳理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高质量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旅游高质量发展内涵、分析框架和治理途径.... 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基于国情提出的社会经济发展新方向,但在旅游领域究竟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并未形成共识.该文在梳理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高质量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旅游高质量发展内涵、分析框架和治理途径.结论认为:旅游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可持续发展,对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评价必须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核心理念,以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协调发展为底线,进行地方、区域、国家和全球四个空间尺度的二维分析,旅游高质量发展要以人为中心进行多尺度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高质量发展 可持续理论 旅游可持续发展 尺度 分析框架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36
8
作者 李丽霞 何彪 童昀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61,共11页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期刊文献,以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文献数据进行了核心作者与合作机构图谱分析、关键词共现、频次及中心度、关键词聚类及可视化图谱展现等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国...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期刊文献,以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文献数据进行了核心作者与合作机构图谱分析、关键词共现、频次及中心度、关键词聚类及可视化图谱展现等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国内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的发文量主要集中于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高质量发展"之后,在发文期刊、作者和机构等方面呈现集中与零散并存的状态,其中核心作者和机构表现较为零散,学科领域则呈现出显著的学科交叉性.2)近几年国内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全域旅游、体育旅游和区域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文化与旅游高质量发展,以及旅游高质量发展理论和路径对策的探索等方面,涉及多地域、多学科领域的研究.3)中国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系统理论构建、疫情后的应对、高质量的评价、区域实践及比较等方面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高质量发展 知识图谱 研究热点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基于黔南州的实证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文路 覃建雄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27-134,共8页
贵州作为喀斯特地区的代表区域,是典型的民族地区、喀斯特山区、生态敏感和脆弱区、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重点及难点区,需要重点关注。以黔南州为例,结合贵州旅游产业政策和生态旅游发展现实情况,构建科学的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 贵州作为喀斯特地区的代表区域,是典型的民族地区、喀斯特山区、生态敏感和脆弱区、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重点及难点区,需要重点关注。以黔南州为例,结合贵州旅游产业政策和生态旅游发展现实情况,构建科学的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得出评价结果,提出建议与对策,以期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贵州喀斯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愁视域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及演变——基于黄河流域的检验 被引量:77
10
作者 肖黎明 王彦君 郭瑞雅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25,共13页
基于乡愁视域考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分布及其动态演进特征,有利于从根本上厘清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机理,对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基于乡愁内涵构建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泰尔... 基于乡愁视域考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分布及其动态演进特征,有利于从根本上厘清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机理,对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基于乡愁内涵构建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泰尔指数、核密度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2007—2018年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及演进特征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1)研究期内,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下游>中游>上游"之态势,而在空间上却呈现"上游>中游>下游"的非均衡特征,其中上游省区差异最明显。(2)2007—2018年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核密度曲线由多峰演变为单峰偏左,且右尾也有所延长,说明整个流域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走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且上下游的这种差距呈"先大后小"的发展态势。(3)从标准差椭圆看,2007—2018年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整体呈偏"西南-东北"分布,且此分布格局有向西南方向偏移的趋势;重心移动轨迹分析表明,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历经了先向西南再向西北迁移的过程,这也意味着流域西部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 动态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79
11
作者 杜岩 李世泰 杨洋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32,共11页
在探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建设协调发展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模型,测算了山东省17地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关系;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了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山东省乡村旅... 在探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建设协调发展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模型,测算了山东省17地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关系;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了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山东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路径。研究表明:(1)山东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水平整体不高,仅青岛市达到初级协调水平,各城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半岛地区耦合协调水平优于内陆地区。依据耦合协调度、乡村旅游发展相对优先度分析,提出了各城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协调发展重点任务。(2)协调发展水平受社会经济条件、城乡协同条件及旅游业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城镇化率、人均GDP等指标的影响效果显著;山东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应从推动城乡统筹、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加强建设。该研究为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的推进提供理论与政策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 耦合协调度 地理探测器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驱动系统构建及水平测度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明庆忠 郑伯铭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104,共14页
在世界山地旅游日益形成热潮和我国多山的国情下,山地景区数量渐多且为人们所钟爱,促进山地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的紧迫仼务之一.文章应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了由吸引力、推动力、支持力、中介力"四力"和资源禀赋、自... 在世界山地旅游日益形成热潮和我国多山的国情下,山地景区数量渐多且为人们所钟爱,促进山地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的紧迫仼务之一.文章应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了由吸引力、推动力、支持力、中介力"四力"和资源禀赋、自然生态环境、业态与产品等25个驱动因子组成的山地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驱动系统,对"四力"子系统、整体驱动系统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应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玉龙雪山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驱动系统现状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玉龙雪山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驱动系统现状水平综合得分为7.0308分,属于较高质量水平,但仍有大部分驱动力子系统、驱动因子未达到高质量发展水平,需要进一步改进提升.基于如何促进山地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讨论,文章重点从吸引力、推动力、支持力以及中介力层面提出了提升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旅游 旅游高质量发展 水平评价 驱动系统 玉龙雪山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凯 刘美伦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7,共13页
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的相互赋能、协调共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2010—202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厘清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与地理探测器探究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 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的相互赋能、协调共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2010—202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厘清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与地理探测器探究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呈动态增长趋势,二者均表现出由东向西梯度递减的空间分异特征;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经历了由中度失调向轻度失调的演变过程,空间上呈现出“东部领先、中部塌陷、西部追赶”的发展格局;影响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的核心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与劳动力供给度,次级因素为基础设施发展,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对耦合协调发展的解释力度大于单因素的解释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旅游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动因、内在机理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锦宏 李文博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0,共9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持续深入,旅游业发展转向依赖科技创新和高效能的新质生产力。进入数智时代,数智要素、创意要素、生态要素和人才要素的自我革新,促使传统旅游生产力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演进,形成新型质态的旅...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持续深入,旅游业发展转向依赖科技创新和高效能的新质生产力。进入数智时代,数智要素、创意要素、生态要素和人才要素的自我革新,促使传统旅游生产力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演进,形成新型质态的旅游劳动资料、旅游劳动对象和旅游劳动者,推动旅游新业态创新、传统业态革新和服务能力提升。据此,应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加强复合人才培养,以创意和科技为驱动,提升服务质量和产业效率,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旅游业质量、效率、动力的根本变革以及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旅游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策源地 内在机理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注意力配置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娟 孙玉浩 魏荣杰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31,共14页
政府注意力配置差异体现着政府行为演变、政府职能与治理逻辑调整。文章以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除港澳台外)作为研究对象,将机器学习文本分析与计量分析相结合,综合使用LDA主题模型与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等工具,对政府注意力配置对旅游经济... 政府注意力配置差异体现着政府行为演变、政府职能与治理逻辑调整。文章以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除港澳台外)作为研究对象,将机器学习文本分析与计量分析相结合,综合使用LDA主题模型与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等工具,对政府注意力配置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我国政府注意力在经济调节职能中的配置由主导转向辅助,在市场监管职能中的配置由直接管理转向弥补缺位,在社会管理职能中的配置从粗放转向细化,在公共服务职能中的配置由单一走向丰富。2)政府注意力配置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作用水平存在差异。政府注意力在经济调节职能中的配置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最大且最为显著,在市场监管中的配置影响最小;政府注意力配置对旅游产业开放发展维度的影响最大且最为显著,在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维度的影响最小。3)异质性检验发现,政府注意力在经济调节与市场监管职能配置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时间异质性,2012年前的影响显著大于之后,政府注意力在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配置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的影响比中西部地区更强且更为显著。基于此,从灵活使用政策工具组合、优化旅游综合高效调控能力、拓展大众旅游消费市场体系、建设旅游多元协同治理模式与构建高质量旅游公共服务体系5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注意力 旅游经济质量发展 影响机理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空间格局特征
16
作者 田小波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60-1671,共12页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更长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主题,准确把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科学测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是探寻其发展路径的基础。基于旅游基本属性和新发展理念构建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更长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主题,准确把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科学测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是探寻其发展路径的基础。基于旅游基本属性和新发展理念构建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探索性空间分析等方法测度并探讨了2019年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分维度上,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高值区占比在11%~40%之间,低值区占比在30%~72%之间,平稳高效、公平共享及创新驱动等分维度高值区占比低于10%;综合维度上,黄河流域各城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中低水平占比71.67%,高值区占比28.33%。(2)分维度和综合维度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综合维度上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由下游向上游梯级递减;分维度上稳定高效水平呈现西高、中低、东居中的特点,绿色持续水平呈现上中游高、下游低的特点,其余各维度的分异趋势与综合维度相同。(3)稳定高效、绿色持续、协调发展、文旅融合等评价维度和综合维度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效应,分维度、综合维度的空间集聚特征各不相同,但均呈现出高值、低值分异集聚的“空间极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质量发展 测度 空间格局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与区域差异--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鹏杨 章乐文 +1 位作者 乔花飞 田里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0-480,共11页
该文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构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核密度估计、莫兰指数、泰尔指数等,对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和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高且提升缓慢,由0.194... 该文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构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核密度估计、莫兰指数、泰尔指数等,对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和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高且提升缓慢,由0.194增长到0.306,创新和开放系统是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2)空间上呈现“同群效应”,大多为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且正向“同群效应”有所强化.(3)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泰尔指数由0.055下降至0.019,整体协调性有所改善,但区域之间存在一定“马太效应”.北部沿海经济区、西南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和西北经济区属于曲折波动型差异,东北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和东部沿海经济区属于同频共振型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 时空演化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杨建春 李开潮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146,共8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已成为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新型劳动者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引擎,新型劳动资料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源泉,新型劳动对象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资源基础,新...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已成为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新型劳动者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引擎,新型劳动资料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源泉,新型劳动对象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资源基础,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及新型劳动对象的优化配置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动能。为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需创新旅游业科技应用场景,加快智慧旅游发展;创新旅游业发展方式,推动旅游业绿色转型;优化旅游业生产要素配置,提升旅游资源利用效率;创新旅游业人才工作机制,加强新型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旅游业新型生产关系,促进旅游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旅游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韧性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北明 邱雪梅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50,164,共8页
旅游产业韧性与高质量发展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探究二者关系对于地区旅游产业快速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以西部民族地区7个省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对2012—2022年旅游产业韧性和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通过耦合... 旅游产业韧性与高质量发展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探究二者关系对于地区旅游产业快速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以西部民族地区7个省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对2012—2022年旅游产业韧性和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以及灰色关联度等方法探究二者关系。结果表明:7省区旅游产业韧性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态势;耦合协调度呈现“西北低,西南高”的空间分异格局;耦合协调状态皆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下降与回升,且在研究末期更多地表现为产业韧性受阻以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滞后;旅游产业韧性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两个系统各级指标的灰色关联系数都大于0.35,处于较好关联状态,其互动关系较为明显。论文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对旅游产业韧性与旅游高质量发展共进治理格局构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韧性 旅游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度 相对发展度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互动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凯 赵燕 +2 位作者 甘畅 胡鸣镝 刘美伦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数字经济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也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撑。首先,利用改进后的熵值法分别测算30个省份2011—2020年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其次,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Kernel密度估计... 数字经济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也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撑。首先,利用改进后的熵值法分别测算30个省份2011—2020年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其次,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Kernel密度估计法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状态;最后,借助PVAR模型探究二者的互动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增幅较大且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倒“N”型波动交替演化特征,且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2)在研究期内,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在时序上稳步提升,从期初的中度失调转为期末的基本协调状态,且存在“俱乐部收敛”发展趋向;在空间上由大到小呈东部、西部、东北部、中部的空间分布格局。(3)中国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存在良性互动关系,短期内二者的交互效应较大;从长期影响来看,二者受自身发展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旅游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Kernel密度估计法 P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