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区域红色旅游空间结构识别及优化
1
作者 李圆佳 韩秋晨 +1 位作者 胡静 尹建军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41,共9页
为实现区域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综合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区域红色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和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红色旅游资源丰裕度差距明显,呈“单核集聚,次核逐级递减”的空间特征;(2)区域... 为实现区域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综合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区域红色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和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红色旅游资源丰裕度差距明显,呈“单核集聚,次核逐级递减”的空间特征;(2)区域整体旅游经济发展不均匀,呈“单一中心,整体较低”的格局,旅游走廊尚未形成,缺乏旅游经济发展主轴;(3)区域整体红色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存在微弱空间错位现象,多数市(区/县)红色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低质量发展;(4)通过四川省成都市、重庆市渝中区引领,找准区域红色旅游合作发展的定位,构建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支撑区、重点发展区、融合发展区的三大错位发展分区,打造红色主题鲜明、经济融合发展的“双核三区”区域红色旅游整体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红色旅游资源 空间结构 空间错位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陵原帝陵文化遗产主题体验精品旅游走廊开发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尚英 李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0306-10307,10473,共3页
五陵原帝陵文化遗产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偏北的咸阳原上,为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特殊,区位条件优越,是陕西省重要的旅游资源和考古遗迹。笔者运用旅游学相关知识,从五陵原帝陵文化遗产主题体验精品旅游走廊的开发原则... 五陵原帝陵文化遗产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偏北的咸阳原上,为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特殊,区位条件优越,是陕西省重要的旅游资源和考古遗迹。笔者运用旅游学相关知识,从五陵原帝陵文化遗产主题体验精品旅游走廊的开发原则、必要性、可行性、构建策略与思路着手,系统阐释了该体验性旅游产品的模式要素与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对该旅游资源进行了推广介绍。力求在推介的基础上,为实现该地区的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陵原帝陵 旅游走廊 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生理论视角探讨恩施州“清江山水旅游走廊”的构建 被引量:12
3
作者 邓小艳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76,共4页
共生理论强调共生单元的协同与合作,在协同中激活各方,在合作中进化发展,为旅游共生体的打造提供了理论基础。湖北省恩施州"清江山水旅游走廊"是一个覆盖恩施、利川、建始、巴东四县市的区域旅游共生系统,具备良好的共生关系... 共生理论强调共生单元的协同与合作,在协同中激活各方,在合作中进化发展,为旅游共生体的打造提供了理论基础。湖北省恩施州"清江山水旅游走廊"是一个覆盖恩施、利川、建始、巴东四县市的区域旅游共生系统,具备良好的共生关系构成条件,在构建的过程中,要以树立共生观念为主导,以加强旅游资源多元化整合为核心,以培育共生机制和优化共生环境为两个基本点,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共存共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旅游共生体 清江山水旅游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肇庆市“千里旅游走廊”开发的理论解释与策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肖光明 《热带地理》 2004年第4期381-386,共6页
运用点轴渐进式扩散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阴影区理论对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肇庆开发"千里旅游走廊"的行动进行了探讨,认为这是肇庆区域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有效手段,具有战略意义;分析了其旅游空间总体布局和旅游资... 运用点轴渐进式扩散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阴影区理论对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肇庆开发"千里旅游走廊"的行动进行了探讨,认为这是肇庆区域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有效手段,具有战略意义;分析了其旅游空间总体布局和旅游资源的主要特色,并提出若干开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肇庆市 “千里旅游走廊 理论解释 旅游开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肇庆“千里旅游走廊”区域旅游形象剖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文涛 《企业活力》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17,共2页
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竞争加剧,强化区域旅游合作、实现区域内及区域间优势互补和要素整合,是旅游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肇庆“千里旅游走廊”区域旅游形象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强大的招徕力,为肇庆区域旅游发展发挥了重要作... 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竞争加剧,强化区域旅游合作、实现区域内及区域间优势互补和要素整合,是旅游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肇庆“千里旅游走廊”区域旅游形象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强大的招徕力,为肇庆区域旅游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剖析肇庆“千里旅游走廊”旅游形象的成功因素,给区域旅游形象塑造提供理论和现实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形象 旅游走廊 肇庆 旅游市场竞争 区域旅游合作 区域旅游发展 旅游形象塑造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旅游走廊开发模式浅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高燕霄 白翠玲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2004年第3期31-34,共4页
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促使区域合作,而区域合作的基础是相互需求,相互促进,最终达到共赢的局面。本文通过对京津冀旅游走廊的区位、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的分析,阐述了京津冀旅游走廊的旅游流类型、层次以及旅游路线的设计,提出了会展旅游、... 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促使区域合作,而区域合作的基础是相互需求,相互促进,最终达到共赢的局面。本文通过对京津冀旅游走廊的区位、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的分析,阐述了京津冀旅游走廊的旅游流类型、层次以及旅游路线的设计,提出了会展旅游、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与观光农业旅游等旅游开发模式。认为河北旅游的发展只能在区域联合发展中寻找突破,实现区域旅游系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旅游走廊 旅游 旅游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肇庆市在西江旅游走廊的开发与定位 被引量:2
7
作者 郭豪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1998年第2期52-55,共4页
通过对肇庆市旅游历史文化定位、旅游空间定位和旅游资源定位的分析,说明在新的发展条件下构筑肇庆市旅游开发的新基础,同时阐述肇庆市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和提出有关对策。
关键词 肇庆市 岭南文化 旅游特色 西江 旅游走廊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黔芙蓉江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延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24-27,共4页
渝黔芙蓉江旅游资源品位极高,开发旅游业,建立芙蓉江旅游走廊,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合理而有效地开发芙蓉江旅游业,需要上、中、下游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以实现优势互补。科学合理地开发芙蓉江旅游走廊,可以化芙蓉江流域... 渝黔芙蓉江旅游资源品位极高,开发旅游业,建立芙蓉江旅游走廊,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合理而有效地开发芙蓉江旅游业,需要上、中、下游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以实现优势互补。科学合理地开发芙蓉江旅游走廊,可以化芙蓉江流域的旅游资源优势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带动渝黔沿江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江 旅游资源 旅游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渝线上的绿色明珠——大足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效显著
9
作者 绿文 《国土绿化》 2020年第9期34-35,共2页
依山傍水的重庆市大足区,地处成渝经济区腹心,是连接川渝两地的重要门户和枢纽。大足区是成渝中线上的重要节点,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上的一颗明珠。作为山水重庆重要的生态屏障,大足区曾先后获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 依山傍水的重庆市大足区,地处成渝经济区腹心,是连接川渝两地的重要门户和枢纽。大足区是成渝中线上的重要节点,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上的一颗明珠。作为山水重庆重要的生态屏障,大足区曾先后获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小康县、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园林城市 重庆市大足区 成渝经济区 巴蜀文化 重要节点 绿色明珠 生态屏障 旅游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