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差异及关键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慧娴 杨蓓 +1 位作者 杨宁君 李璐瑶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527,共13页
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是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以旅游专业化水平为研究对象,从区域经济、创新能力、生产要素、旅游服务、制度政策5个维度构建驱动因素指标体系,基于2008—2020年黄河流域61地市的面板数据,借助核密度估计... 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是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以旅游专业化水平为研究对象,从区域经济、创新能力、生产要素、旅游服务、制度政策5个维度构建驱动因素指标体系,基于2008—2020年黄河流域61地市的面板数据,借助核密度估计、全局莫兰指数、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研究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差异和驱动因素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区域差异随时间扩大,部分年份存在右拖尾现象。(2)旅游专业化水平全局莫兰指数为正,存在空间集聚态势;局部空间集聚类型中“高-高”“低-低”“高-低”集聚区的范围扩大,“低-高”集聚区的范围缩小。从空间角度看,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差异亦扩大。(3)9个驱动因素对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在时间上呈现出稳定型、递减型和递增型3种特征。(4)黄河流域上游地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为区域经济、创新能力和旅游服务,中游地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为区域经济、旅游服务和制度政策,下游地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为创新能力、生产要素和制度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差异 驱动因素 GTWR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三省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88
2
作者 王洪桥 袁家冬 孟祥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3-169,共7页
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是旅游业“竞合”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利用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等方法,以2002~2012年东北三省的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为分析对象,揭示东北三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以期为优化区域... 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是旅游业“竞合”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利用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等方法,以2002~2012年东北三省的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为分析对象,揭示东北三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以期为优化区域旅游经济结构,避免恶性竞争造成的不利影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东北三省旅游经济省问绝对差异不大,相对差异逐渐增大;②三省省内各地市的国内旅游收入差异和旅游外汇收入差异都较大,黑龙江省的国内旅游收入差异在扩大,辽宁和吉林在减小;吉林省的旅游外汇收入差异基本保持不变,辽、黑两省在减小;③三省的地带间旅游经济差异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差异 空间格局 东北三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湖北段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卢雯 于洁 +2 位作者 程绍文 李亚娟 胡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0-741,共12页
湖北处于长江经济带的中段,对于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长江经济带湖北段为研究对象,运用基尼系数、锡尔指数等方法,对1998年~2016年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和演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提出优化建议.结果... 湖北处于长江经济带的中段,对于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长江经济带湖北段为研究对象,运用基尼系数、锡尔指数等方法,对1998年~2016年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和演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湖北段国内和入境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虽有小幅减小,但差异仍较大,入境旅游经济差异明显大于国内旅游;2)国内和入境旅游经济总体差异均主要来源于地带内差异,东部城市群内部差异是地带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3)旅游吸引物、交通可达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因素影响着长江经济带湖北段的旅游经济区域差异.长江经济带湖北段的旅游业还处于以极化为主的发展阶段,政府应从整体上进行布局和规划,充分利用武汉的发展优势,将宜昌、咸宁、荆州和恩施培育成增长极,发挥"黄金水道"联动东西两大城市群的作用,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差异 空间结构 演化 长江经济带湖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经济差异分析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胡文海 程海峰 余菲菲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12-1418,共7页
利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赫芬达尔系数、首位度等方法,以2000~2013年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各地市的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以及旅游总收入为分析对象,揭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结... 利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赫芬达尔系数、首位度等方法,以2000~2013年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各地市的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以及旅游总收入为分析对象,揭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发展规模呈现不平衡态势,各地市间绝对差异较大,相对差异逐渐减小;2示范区内各地市的国内旅游收入差异和旅游总收入差异小于国际旅游收入差异;3 2000~2013年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总收入的基尼系数介于0.30~0.41之间,处于相对合理区间,国际旅游收入的基尼系数介于0.50~0.67之间,差距较大,甚至很悬殊;4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总收入城市首位度指数始终介于1.2~2.2之间,相对较大,第1位城市对第2位城市形成稳定的规模优势,而国际旅游收入城市首位度指数大部分时间介于3.0~9.5之间,第1位城市对第2位城市形成绝对的压倒性的规模优势。通过对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经济差异成因进行分析,表明区域旅游经济规模与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区位条件好坏、政府政策支持以及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差异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差异及位序规模体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詹军 张强 刘丽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4期154-158,共5页
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市旅游总收入为指标,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首位度以及对数回归分析,探究了2008—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的旅游经济差异和位序规模演变状况。研究发现,旅游经济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 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市旅游总收入为指标,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首位度以及对数回归分析,探究了2008—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的旅游经济差异和位序规模演变状况。研究发现,旅游经济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总体下降;首位城市稳定,首位度呈现下降趋势,旅游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市极化效应在减弱;旅游收入位序规模双对数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发展态势由首位型转化为集中型;旅游资源吸引力、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旅游接待能力等因素是形成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旅游经济差异 位序规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变分析——基于2000-2011年面板数据 被引量:3
6
作者 孙盼盼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39-47,共9页
本文基于2000-2011年面板数据,利用传统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变规律,并对造成差异的构成因素进行了剖析。分析表明: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绝对差异程度在逐渐扩大,相对差异程度总体上呈不断缩小态势;对... 本文基于2000-2011年面板数据,利用传统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变规律,并对造成差异的构成因素进行了剖析。分析表明: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绝对差异程度在逐渐扩大,相对差异程度总体上呈不断缩小态势;对总体差异贡献较大的四大地带间以及东部旅游经济相对差异程度趋于缩小,从而导致全国区域旅游经济总体差异趋于下降;国内旅游收入对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起着关键性作用。为促进中国旅游经济均衡发展,文章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差异 时空格局 基尼系数 锡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视角下区域旅游经济差异形成机制研究——基于31个省(区、市)的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凌欢 程励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1-182,共22页
我国旅游经济长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然而,鲜有研究对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机制进行分析。文章利用31个省(区、市)的旅游经济相关统计数据,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进行非对称建模探讨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结... 我国旅游经济长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然而,鲜有研究对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机制进行分析。文章利用31个省(区、市)的旅游经济相关统计数据,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进行非对称建模探讨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结果表明: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形成原因具有非对称性,高/低旅游经济收入存在不同的形成路径;大部分因素的作用效果会受到其他前因条件影响,表现出不对称的非线性效应;形成高旅游经济收入的核心条件是交通便利,原因主要表现为交通驱动,而导致低旅游经济收入的原因则是后天发展受限。文章不仅为区域旅游经济差异分析引入了新视角,有助于深入理解影响因素的复杂交互和非线性作用机制,还挖掘了基于区域的旅游发展模式,对旅游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经济差异 非对称视角 因果复杂性 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差异时空格局演化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32
8
作者 方法林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4-131,共8页
以长江经济带9省2市为研究单位,以2002年-2013年入境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为测度指标,采用泰尔指数、标准差、基尼系数、赫芬达尔系数、首位度以及局部空间自相关等计算方法,在Arc GIS软件的支持下,从时空角度分析了研究区域旅游经济... 以长江经济带9省2市为研究单位,以2002年-2013年入境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为测度指标,采用泰尔指数、标准差、基尼系数、赫芬达尔系数、首位度以及局部空间自相关等计算方法,在Arc GIS软件的支持下,从时空角度分析了研究区域旅游经济差异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的总体布局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绝对旅游经济差异在逐年扩大,相对差距在缩小,从空间发展格局来看,国内旅游收入核心集聚区和低度集聚区都在扩大,高度集聚区和中度集聚区都在缩小,而入境旅游收入核心集聚区和低度集聚区空间格局基本保持较为稳定状态,处于两者之间的高度集聚区和中度集聚区却发生较大的变化,高度集聚区在缩小,中度集聚区在扩大.最后指出产生这样时空演化特征的主要因素是旅游资源、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政治与环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 旅游经济差异 空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旅游规模差异的演变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莎莎 裴金平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1-296,共6页
运用标准差(VOC)、变差系数(CV)、基尼系数(G)、首位度(S)和赫芬达尔系数(Hn)等5项衡量指标,探讨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旅游发展差异的演变特征及其规律,得出了下述基本结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间旅游发展不均衡,区域旅游规模集聚程... 运用标准差(VOC)、变差系数(CV)、基尼系数(G)、首位度(S)和赫芬达尔系数(Hn)等5项衡量指标,探讨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旅游发展差异的演变特征及其规律,得出了下述基本结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间旅游发展不均衡,区域旅游规模集聚程度处于较低水平;城市间旅游规模的相对差异明显,入境旅游发展不均衡;城市旅游业发展正处于初期阶段,以此为指导,提出了加强制度创新、完善制度规划体系;完善城市旅游设施体系建设,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区域旅游发展合作,加强城市旅游资源的共享;引导企业加强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加强城市旅游形象宣传等一系列缩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旅游规模差异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北部湾经济 旅游规模差异 旅游经济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行模式对目的地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差异——以长三角世博旅游线路为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史春云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6期102-110,共9页
旅游业通常被认为对地方经济有促进作用,然而对这种作用很少从旅游者旅行模式的角度进行分析,旅游线路模式导致的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差异要远大于游客活动分布的空间差异。文章以651条国内长途团队世博旅游线路详细报价单为基础数据,结... 旅游业通常被认为对地方经济有促进作用,然而对这种作用很少从旅游者旅行模式的角度进行分析,旅游线路模式导致的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差异要远大于游客活动分布的空间差异。文章以651条国内长途团队世博旅游线路详细报价单为基础数据,结合长三角城市地理空间背景条件,比较分析了旅游线路模式中基于线路节点特性的旅行模式、角色、功能、停留时间与旅游花费,对世博线路中的旅游目的地合作圈层进行了划分,深入探究基于旅游线路模式的长三角城市目的地旅游经济收益的空间差异。研究发现:(1)充分了解并建立与其他目的地的合作关系将从中受益。(2)目的地节点在各客源地旅游线路模式中的角色和功能不同,旅游收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在不同客源地进行差别化的旅游宣传和营销。(3)整个旅行时间长度是影响游客在目的地区域扩散模式的主要因素,也影响地区间经济利益的分配。目的地日花费与旅行天数呈U形曲线拟合,基于线路中目的地停留时间和花费的估算,长三角地区的旅游经济收益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该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为各目的地进行客源市场定位、宣传与营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线路模式 目的地角色 旅游经济差异 长三角地区 2010年上海世博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背景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国庆 张苏梅 时朋飞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0-122,共13页
地区收敛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维度之一,旅游经济发展对地区收敛的积极作用,将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该文基于共同富裕背景,构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研究对象,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及地理探测... 地区收敛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维度之一,旅游经济发展对地区收敛的积极作用,将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该文基于共同富裕背景,构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研究对象,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现状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区域差异趋于收敛,但两极分化现象凸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内差异是整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②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且集聚现象显著,高值区呈现出以成都市为核心向外扩张的分布态势,低值区呈带状分布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及渝东北部分地区.③旅游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政府支持力度、交通可进入性等因素均对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有显著影响,且交互作用类型均表现为非线性增强,反映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驱动因素具有复杂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差异 共同富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响应差异分析 被引量:30
12
作者 王兆峰 余含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2-328,共7页
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与区域响应差异是旅游业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以1996~2010年西南五省区的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为数据基础,综合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首位度等指标,分析了西南地区国内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特征及其旅游... 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与区域响应差异是旅游业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以1996~2010年西南五省区的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为数据基础,综合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首位度等指标,分析了西南地区国内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特征及其旅游发展的区域响应差异,揭示各省市区国内旅游业发展的不同的区域响应,研究发现:①西南地区国内旅游经济总体发展比较快,各地区国内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省市区际国内旅游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上升速度较快,由1996年的39.47亿元上升至2010年的638.94亿元,区际的旅游经济发展的变异系数波动不大,并在波动中缓慢下降。②西南五省市区同一阶段不同省市区具有不同的响应类型;同一省市区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响应类型;旅游收入响应类型和旅游客流量响应类型也不相同。在此基础上,从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交通区位条件3个方面对差异的内在影响因子进行了阐释,提出未来西南地区国内旅游经济突破的关键是从旅游资源依赖型模式向产业依赖型模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区域响应 区域旅游经济差异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