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域旅游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边界探测
1
作者 刘安乐 杨承玥 +1 位作者 明庆忠 吴丰林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01-1213,共13页
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早已被学界证实,但其空间效应范围有多大、是否存在边界以及有何规律性亟待深入研究。基于旅游经济促进经济发展假说(TLGH)和“地理第一定律”两大假说,利用2010—2020年贵州省88个县域单元的面板数据,基于SPDM... 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早已被学界证实,但其空间效应范围有多大、是否存在边界以及有何规律性亟待深入研究。基于旅游经济促进经济发展假说(TLGH)和“地理第一定律”两大假说,利用2010—2020年贵州省88个县域单元的面板数据,基于SPDM双重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县域旅游经济增长对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探测其空间衰减边界。研究发现:1)贵州省县域旅游经济增长本地和邻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受贵州旅游经济增长发展阶段影响,间接效应低于直接效应;2)贵州省县域旅游经济增长对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空间溢出衰减边界,空间溢出效应随着地理距离变化形成“倒V型”曲线。90 km为贵州省县域旅游经济增长空间溢出的最小空间溢出边界,350km是最优溢出边界,450km是最大空间溢出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旅游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效应 距离衰减 SPDM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位优势视角下高速铁路网络的旅游经济增长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
2
作者 孔令章 仇韪 白洋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9-181,199,共14页
利用2008—2022年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结合连续型双重差分(DID)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区位优势视角下检验高速铁路网络对城市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速铁路网络对城市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点度中心度、... 利用2008—2022年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结合连续型双重差分(DID)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区位优势视角下检验高速铁路网络对城市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速铁路网络对城市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中介中心度每提升1个单位,城市旅游总收入分别提升0.0573,0.0979,0.0925个单位。高速铁路网络对城市旅游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且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锦上添花”特征。人口流动、产业集聚和合作创新是高速铁路网络产生旅游经济增长效应的主要作用机制。研究为交通部门合理规划高速铁路网络布局提供技术支撑,也为交通与旅游深度融合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网络 旅游经济增长效应 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区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变迁与旅游经济增长——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局改委”政策评估 被引量:65
3
作者 李光勤 胡志高 曹建华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24,共12页
为了考察旅游局变更为旅游发展委员会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将进行"局改委"的地级市作为处理组,将未进行"局改委"的地级市作为控制组,构建286个地级市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集,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局改委... 为了考察旅游局变更为旅游发展委员会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将进行"局改委"的地级市作为处理组,将未进行"局改委"的地级市作为控制组,构建286个地级市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集,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局改委"的政策效果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从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境外旅游人数,以及国内旅游收入的增长率等方面来考察,"局改委"确实显著促进了地区旅游经济的增长。为了验证结果的可靠性,文章还采用Probit模型对可能存在的选择性偏误问题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地区旅游经济增长水平与决定是否进行"局改委"之间并无必然联系,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旅游经济的增长与"局改委"之间存在自选择问题。此外,对"局改委"影响旅游经济增长机制的分析还表明,"局改委"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通过提高地区旅游资源禀赋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旅游经济增长 双重差 “局改委” 政策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137
4
作者 刘春济 冯学钢 高静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8期37-49,共13页
文章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维度考察了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的特征,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验证了该影响的可靠性。结果表明:(1)整体看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在提升、合理化... 文章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维度考察了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的特征,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验证了该影响的可靠性。结果表明:(1)整体看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在提升、合理化程度在波动中下降,但区域差异明显;(2)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我国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区域普遍性和持久性,但影响力在下降;(3)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影响力的大小具有时段性特征,但比较而言,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推动旅游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动力。针对上述结论,文章进一步讨论了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结构 高级化 合理化 旅游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经济增长点分析——基于“黄金周”效应的实证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信东 宋鹏 秦旭艳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22,共7页
在旅游经济研究当中,"黄金周"效应一直是学者们关注和争论的议题。研究者们在肯定"黄金周"对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从不同角度对日益凸显的负面影响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试图变换视角,以证券市场旅游... 在旅游经济研究当中,"黄金周"效应一直是学者们关注和争论的议题。研究者们在肯定"黄金周"对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从不同角度对日益凸显的负面影响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试图变换视角,以证券市场旅游酒店板块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对"黄金周"前后公司股票收益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从上市公司的价值变化和市场投资者角度审视"黄金周"实施对旅游经济增长点的经济效果。实证结果表明:"黄金周"事件对旅游酒店板块上市公司价值增长有短期正面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旅游经济的增长,但从长期和总体来看,负面效应更加明显,说明已有"黄金周"制度安排不利于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结论同时支持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修订的及时性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周” 旅游经济增长 事件研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旅游资源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天英 李许卡 郭达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5-109,共5页
在旅游资源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将旅游资源分为旅游自然资源、旅游文化资源和旅游服务资源三大类,通过扩展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构建包含不同旅游资源要素的旅游经济增长模型,并基于2005—2014年我国旅游业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旅... 在旅游资源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将旅游资源分为旅游自然资源、旅游文化资源和旅游服务资源三大类,通过扩展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构建包含不同旅游资源要素的旅游经济增长模型,并基于2005—2014年我国旅游业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旅游资源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旅游自然资源、旅游文化资源和旅游服务资源均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旅游自然资源对旅游经济增长影响最大,旅游服务资源作用略低于旅游自然资源,旅游文化资源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小,说明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主要依赖旅游自然资源投入,旅游业发展急需转型升级。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旅游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创新与旅游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被引量:43
7
作者 宋慧林 宋海岩 《旅游科学》 CSSCI 2011年第2期23-29,共7页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选用1998~2009年数据研究了中国省域旅游创新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中国省域旅游创新与旅游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空间集聚性;旅游创新不仅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增长,还通过空间传导机制对邻近区域的旅游...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选用1998~2009年数据研究了中国省域旅游创新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中国省域旅游创新与旅游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空间集聚性;旅游创新不仅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增长,还通过空间传导机制对邻近区域的旅游经济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说明应充分重视创新在旅游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旅游创新成果的溢出效应扩大旅游创新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创新 旅游经济增长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2001—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白洋 瓦哈甫.哈力克 +2 位作者 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 卓乘风 邓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8-114,共7页
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2001—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经济增长全局变动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呈现"俱乐部集聚"现象... 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2001—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经济增长全局变动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呈现"俱乐部集聚"现象;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西南地区溢出效应大于西北地区;不同交通方式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均做出积极贡献且存在空间差异,其中民航贡献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 交通基础设施 旅游经济增长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驱动机制——以山西省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冠孝 张佑印 晋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78,共8页
在构建资源型地区旅游经济增长驱动机制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将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相结合,定量分析了山西省旅游经济增长的驱动机制,并提出了培育其旅游经济增长新动能的相关对策。结果显示:需求规模增长和要素投入增长仍在山西省... 在构建资源型地区旅游经济增长驱动机制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将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相结合,定量分析了山西省旅游经济增长的驱动机制,并提出了培育其旅游经济增长新动能的相关对策。结果显示:需求规模增长和要素投入增长仍在山西省旅游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需求因素的拉动机制和支持因素的保障机制对山西省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增强趋势,而供给因素的推动机制和中介因素的带动机制作用呈现减弱趋势;旅游系统整体对山西省旅游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减弱,这是导致山西省旅游经济增速下降的根源所在;今后应采取引领旅游需求升级、促进要素配置升级、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等措施,来培育其旅游经济增长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地区 旅游经济增长 驱动机制 新动能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经济增长及其溢出效应的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分析 被引量:129
10
作者 吴玉鸣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2期16-24,共9页
文章首次基于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在检验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增长是否存在空间依赖性的基础上,估计了资本和劳动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检验了旅游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2001~2009年间,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增... 文章首次基于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在检验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增长是否存在空间依赖性的基础上,估计了资本和劳动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检验了旅游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2001~2009年间,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性和集群趋势加强,邻近省域的经济增长及旅游资本投入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资本和劳动的旅游产出弹性系数均为正,前者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后者,我国省域尺度的旅游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要素投入驱动,呈现出资本密集型特征,劳动力要素的贡献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政府在制定旅游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时,必须致力于加强邻近地区旅游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旅游经济增长中的资本空间溢出效应,改革旅游业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及再次分配体制,激活邻近省域旅游劳动力投入与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互动性,以便提高邻近地区及本地区劳动力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协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增长 弹性系数 溢出效应 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增长的交互影响研究--基于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4
11
作者 汪晓文 陈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38,共8页
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增长密切关联。选取西北五省(区)2000-2017年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和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交互影响关系以及长短期动态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西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 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增长密切关联。选取西北五省(区)2000-2017年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和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交互影响关系以及长短期动态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西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正向影响的关系。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在程度上超过了旅游经济增长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正向效应。2)不同类别的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长短期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公路和航空交通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是滞后的、长期的和持续的,而旅游经济增长对公路和航空交通的正向影响是短期的和暂时的。与此同时,铁路交通与旅游经济增长的交互关系则不显著。针对此结论,提出了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业协调发展、深度融合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旅游经济增长 PVAR模型 西北五省(区) 公共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调整、承载力提升能促进旅游经济增长吗?——以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佳 周长晓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56-65,共10页
以中国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三大沿海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分别对2003—2012年三大地区的旅游产业结构水平和旅游生态承载力指数进行测度和评价,并从结构和承载力视角,揭示沿海三大区域空间差异特征,进而分析和检验产业结构、承裁力对... 以中国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三大沿海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分别对2003—2012年三大地区的旅游产业结构水平和旅游生态承载力指数进行测度和评价,并从结构和承载力视角,揭示沿海三大区域空间差异特征,进而分析和检验产业结构、承裁力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2003—2012年中国沿海三大区域的旅游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度化转化,总体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长三角、珠三角波动较大表现出不稳定性,环渤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波动趋势逐渐变小。各地区旅游生态承载力略有提升,但旅游生态需求大于旅游生态供给,旅游生态处于赤字状态,旅游生态赤字越来越大;旅游生态承载力提升、旅游产业结构调整能够有效推动旅游经济增长,旅游产业结构的正向作用大于旅游生态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经济 旅游产业结构 旅游生态承载力 旅游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三省旅游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的差距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力钢 孙晓 陈金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14-119,共6页
文章以东北三省3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7—2018年东北三省旅游经济相关数据,首先运用DEA模型和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对东北三省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区域差异及来源进行分析,其次再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东北三省区域旅游经济增长... 文章以东北三省3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7—2018年东北三省旅游经济相关数据,首先运用DEA模型和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对东北三省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区域差异及来源进行分析,其次再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东北三省区域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动态演进。结果表明:东北三省旅游经济增长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存在明显的地区差距;地区间差距是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但是地区间差距具有下降趋势;东北三省旅游经济增长质量总体水平指数分布呈现出左移的趋势,从不同区域来看,研究发现吉林差距在缩小,黑龙江差距相对不变,辽宁差距在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增长质量 地区差距 Dagum基尼系数 核密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旅游流到物质流:对旅游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萍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4-128,共5页
旅游流的流量是衡量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传统旅游经济的增长就是要在一般经济增长要素的推动下,不断扩大旅游流的流量以获得旅游经济规模的扩展。物质流是旅游经济系统中的隐性流,完成一次旅游供给要涉及大量的物质产品和资源。对... 旅游流的流量是衡量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传统旅游经济的增长就是要在一般经济增长要素的推动下,不断扩大旅游流的流量以获得旅游经济规模的扩展。物质流是旅游经济系统中的隐性流,完成一次旅游供给要涉及大量的物质产品和资源。对物质流的认识可以帮助深刻理解旅游经济增长中的规模、资源与环境问题,为传统旅游经济增长寻找新的增长点。基于旅游流与物质流来构建双核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可以通过新的理念和新的技术范式的运用及创新,实现旅游经济的有效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物质流 旅游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递增、技术进步与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增长 被引量:10
15
作者 粟娟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1年第9期45-49,共5页
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加大技术进步贡献率是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用OSL估计方法建立了样本区域旅游就业线性模型和索洛余值增长模型,研究发现:已有研究中基于经济规模不变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前提假设与现实... 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加大技术进步贡献率是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用OSL估计方法建立了样本区域旅游就业线性模型和索洛余值增长模型,研究发现:已有研究中基于经济规模不变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前提假设与现实严重不符。现阶段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弹性和为2.03,呈规模报酬递增,且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贡献差异明显,资本投入要素贡献度高达182%,劳动投入32%,平均广义技术进步贡献率极低仅为-11%,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最后为持续发展西部旅游经济,提出加强技术引进、制度创新及继续大量资本投入的旅游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增长模式 全要素生产率 西部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可达性、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畅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71-174,共4页
旅游业发展已经成为全面促进消费、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本文基于2008-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分析了交通可达性、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交通可达性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 旅游业发展已经成为全面促进消费、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本文基于2008-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分析了交通可达性、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交通可达性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存在区域异质性,其在西部地区的驱动效果最强,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驱动效果相对较弱;交通可达性对旅游产业集聚具有显著推动作用,旅游产业集聚在交通可达性和区域旅游经济增长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其间接影响效果占总效应的39.8%。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可达性 旅游产业集聚 旅游经济增长 双向固定效应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经济增长与“三农”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焦豫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6194-6198,共5页
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从多个角度来研究中国的乡村旅游经济增长与“三农”发展之间的关系。首先利用Kava乡村旅游经济增长恒等式法计算得到1980~2012年中国乡村旅游经济增长量;其次对中国的乡村旅游经济增长量、经... 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从多个角度来研究中国的乡村旅游经济增长与“三农”发展之间的关系。首先利用Kava乡村旅游经济增长恒等式法计算得到1980~2012年中国乡村旅游经济增长量;其次对中国的乡村旅游经济增长量、经济发展现状与两者间的关系进行定性分析;然后建立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数据的定量分析:通过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探究中国乡村旅游经济增长量与经济发展的长期均衡关系;引入控制变量,进行EKC曲线检验并进行稳健性检验。最后,得出中国乡村旅游经济增长量与“三农”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经济增长 “三农”发展 稳健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经济增长——基于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的机制检验 被引量:39
18
作者 冀雁龙 李金叶 赵华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2-121,共10页
在系统揭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对旅游经济增长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评价指标,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显... 在系统揭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对旅游经济增长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评价指标,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旅游经济增长,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这一结论。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国内旅游经济增长影响更大。分地区异质性检验显示:在东部地区、在长江经济带,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地区带动效应,主要通过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还具有产业驱动效应,能够正向影响旅游产业效率以及旅游产业结构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经济增长 中介效应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口援疆政策对新疆旅游经济增长的效应评估 被引量:9
19
作者 谢霞 赵冬莹 +1 位作者 梁增贤 高俊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2-47,共16页
对口援疆政策对于深入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的意义重大。以对口援疆的方式推动新疆向旅游经济强区转变,正在成为新阶段新疆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动能。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中国11个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合成... 对口援疆政策对于深入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的意义重大。以对口援疆的方式推动新疆向旅游经济强区转变,正在成为新阶段新疆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动能。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中国11个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合成控制法精准评估对口援疆政策的旅游经济效应,并对区域异质性及内在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1)对口援疆政策对新疆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效应,且该效应在2015年对口援疆进一步聚焦旅游工作后更为显著;(2)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对口援疆政策对北疆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南疆;(3)内在作用机制分析发现,对口援疆政策能通过激发旅游市场活力、优化旅游就业结构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式共同促进新疆旅游经济的增长。研究厘清了对口援疆政策促进新疆旅游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丰富了旅游政策与区域经济的理论研究,为后期中央和对口支援省份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援疆方案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口援疆政策 旅游经济增长 合成控制法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2001—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 被引量:41
20
作者 张淑文 陈勤昌 王凯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4-163,共10页
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综合考察2001-2017年中国30个省区(不含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特征,继而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并着重解析旅游产业集聚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 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综合考察2001-2017年中国30个省区(不含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特征,继而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并着重解析旅游产业集聚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产业集聚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且区域间差距日渐缩小;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空间相关性,局域空间分布以"H-H"和"L-L"类型为主;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和区域创新能力是推动本省区及邻近省区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旅游产业集聚显著促进本省区旅游经济增长,对邻近省区则是负向影响,而交通设施条件对本省区旅游经济增长具有负向抑制效应,对邻近省区影响不明显,地区开放程度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增长 旅游产业集聚 空间杜宾模型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