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空间模式理论在四川历史文化城镇旅游开发中的运用与提升 被引量:9
1
作者 曹丹 李小波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7-122,共6页
旅游空间模式反映了旅游者在空间上的活动行为以及旅游开发的空间组织形式。空间模式的研究对于把握旅游者的流动规律,找出旅游开发中的节点和关键地带,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回顾了四川历史文化城镇旅游开发以及国... 旅游空间模式反映了旅游者在空间上的活动行为以及旅游开发的空间组织形式。空间模式的研究对于把握旅游者的流动规律,找出旅游开发中的节点和关键地带,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回顾了四川历史文化城镇旅游开发以及国内外旅游空间模式理论的研究成果,将Stewart和Vogt的经典旅游空间模式应用到四川省历史文化城镇的旅游开发中,可以总结出双核市场模式和依托型模式两种新的模式,以及四川旅游在空间结构形成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和解决途径,使传统的模式理论得以完善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空间模式 历史文化城镇 四川 旅游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片区旅游空间模式对运输通道演化的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华 孙根年 +2 位作者 王亚力 吴云超 田晓辉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1-862,共12页
基于旅游通道类型和特征的分析,从通道的技术装备水平、运输能力和交通服务水平3个维度考虑,将旅游运输通道演化划定3个阶段,即滞后型、发展型、完备型旅游运输通道;从分析旅游运输通道演化机制的视角,从旅游景点出现率、旅游线路空间... 基于旅游通道类型和特征的分析,从通道的技术装备水平、运输能力和交通服务水平3个维度考虑,将旅游运输通道演化划定3个阶段,即滞后型、发展型、完备型旅游运输通道;从分析旅游运输通道演化机制的视角,从旅游景点出现率、旅游线路空间模式、旅游线路选择集中度、旅游线路重复系数、集散中心等5个方面,对武陵山片区旅游线路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区域旅游空间模式对旅游运输通道演化的响应机理。结果显示:(1)在其它条件相似的情况下,旅游景点的选择率随着旅游运输通道技术装备水平和交通服务水平的改善会相应增高。(2)区域旅游集散中心会随旅游交通网络完善而发生移动,通常从核心旅游景区所在城市移动到区域经济中心城市;旅游运输通道的改善会促使相应旅游线路的选择集中度逐渐增大,而区域内其它通道的改善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增长幅度。(3)旅游线路重复系数变化与旅游运输通道的发展程度具有一致性。(4)旅游空间模式对运输通道中的旅游交通服务水平提升响应显著,而交通服务水平提升又受旅游运输通道内交通方式完备度的影响。(5)旅游运输通道一旦连通两核心景点品质互异的景区,该旅游线路的客流量会迅速增大,甚至在节日出现"井喷"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通道 通道演化 旅游空间模式 旅游交通方式 武陵山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与优化分析 被引量:67
3
作者 陈浩 陆林 +1 位作者 章锦河 郑嬗婷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以往对于城市旅游的研究多是将城市作为客源地和旅游通道,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研究较少,多侧重城市旅游形象及旅游开发与规划等方面,涉足城市群旅游目的地的研究则更少。中国已经或正在形成一批具有雏形的城市群,因此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的... 以往对于城市旅游的研究多是将城市作为客源地和旅游通道,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研究较少,多侧重城市旅游形象及旅游开发与规划等方面,涉足城市群旅游目的地的研究则更少。中国已经或正在形成一批具有雏形的城市群,因此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以中国发展较早且较为成熟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珠三角区域形态以及区域空间连接度、通达度进行了度量,分析了城市群旅游发展的空间等级结构和旅游流的空间组织,构建了城市群旅游目的地空间模型,得出珠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珠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发展与香港、澳门密不可分,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继续加强与香港和澳门的合作。泛珠三角概念的提出使得加强更大区域旅游合作显得更加必要。随着港澳深珠跨海大桥的修建,珠三角区域旅游空间格局将会得到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城市群 旅游空间结构模式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市旅游空间组织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秦兆祥 张薇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0-104,共5页
运用最近邻分析方法研究鄂尔多斯市旅游资源和景区(点)的空间分布状态,发现区域旅游空间布局呈现聚集性特征。以东胜区——成吉思汗陵和树林召镇——响沙湾为核心的空间点集聚性更强的A、B两个簇区为典型研究对象,分析旅游边际效用和旅... 运用最近邻分析方法研究鄂尔多斯市旅游资源和景区(点)的空间分布状态,发现区域旅游空间布局呈现聚集性特征。以东胜区——成吉思汗陵和树林召镇——响沙湾为核心的空间点集聚性更强的A、B两个簇区为典型研究对象,分析旅游边际效用和旅游活动空间行为模式,提出A、B簇区空间拓展,逐渐形成旅游轴束板块,并以单一目的地旅游模式、线型旅游模式、基营型旅游模式、区域游模式和链型旅游模式等进行旅游活动组织。研究表明,A、B两个簇区必须联动开发,才会更好的带动鄂尔多斯区域旅游整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市 旅游空间组织 最近邻分析法 旅游边际效用 旅游活动空间行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