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旅游生态韧性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及多尺度障碍因子分析
1
作者 聂寒玉 张颜辉 +1 位作者 李慧 郑姚闽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89-1102,共14页
旅游生态韧性是衡量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指标,提升旅游生态韧性对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2000—2022年黄河流域9省(区)面板数据样本,利用熵权TOPSIS法、马尔科夫链、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该区域旅游生态韧性的时... 旅游生态韧性是衡量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指标,提升旅游生态韧性对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2000—2022年黄河流域9省(区)面板数据样本,利用熵权TOPSIS法、马尔科夫链、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该区域旅游生态韧性的时空演化特征,进一步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旅游生态韧性提升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2000—2022年黄河流域旅游生态韧性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呈波动性下降趋势。(2)基本形成从下游到上游韧性逐渐递减的层级空间结构,各省(区)旅游生态韧性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空间聚集效应增强,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特征。(3)障准则层主要为恢复适应能力和创新进化能力,指标层主要为旅游要素聚集水平、水资源总量、旅游R&D经费、旅游发明专利授权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系统 旅游生态韧性 时空演化 障碍因子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旅游生态韧性与效率协同效应及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志远 冯学钢 +1 位作者 夏赞才 牛菁莹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共23页
韧性与效率是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核心议题,促进旅游生态韧性与效率深度协同,是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文章以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在构建旅游生态韧性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测度其... 韧性与效率是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核心议题,促进旅游生态韧性与效率深度协同,是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文章以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在构建旅游生态韧性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测度其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哈肯模型探究二者的协同效应,并分析其动态演化态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整体旅游生态效率水平较高,是主导协同演化的序参量,区域旅游生态韧性有待提升。东部地区属于旅游生态韧性与效率“双高”地区,但下滑趋势明显;西部地区旅游生态韧性与效率均有显著提升;中部地区属于旅游生态韧性与效率“洼地”。(2)长江经济带旅游生态韧性与效率整体协同水平呈现向优质协同发展的趋势。江苏省、上海市、贵州省、四川省属于优质协同区域;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属于系统失调区域。(3)随时间推移,优质协同地区对周边地区的虹吸效应在降低,区域协同水平呈现出“东部>西部>中部”到“东、西双核突出”再到“西部超越”的空间演化格局。(4)旅游生态韧性与效率存在复杂的竞合关系,三大地区也面临不同的协同困境,其中,东部地区旅游发展新动能不足,中部地区旅游生态系统存在低水平趋同式发展的困境,西部地区需解决旅游业内部发展差距大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韧性 旅游生态效率 协同水平 空间特征 哈肯模型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生态旅游韧性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
3
作者 刘玫君 熊建新 +1 位作者 王静 杨佳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1-191,共11页
【目的】生态旅游韧性反映旅游生态系统应对内外部冲击的能力,通过揭示这种能力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为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价值。【方法】基于生态旅游韧性理论内涵,从经济韧性、社会韧性、文化韧性和生态韧性4个... 【目的】生态旅游韧性反映旅游生态系统应对内外部冲击的能力,通过揭示这种能力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为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价值。【方法】基于生态旅游韧性理论内涵,从经济韧性、社会韧性、文化韧性和生态韧性4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和因子探测器,分析洞庭湖区2002—2022年生态旅游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1)近20年来生态旅游韧性较弱,整体呈现“W”形波动演化趋势,表明生态旅游业受内外冲击较强,发展不稳定;4个维度指标中生态韧性>文化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2)洞庭湖区生态旅游韧性空间差异显著,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态势,形成了以岳阳市区、益阳市区和常德市区为中心并向外辐射的环带状分布格局。3)旅游经济水平、政府调控力度、生态环境状况和旅游资源禀赋等因素是影响生态旅游韧性时空演变的主要驱动力。【结论】洞庭湖区生态旅游韧性较弱,县域差异明显。因此,加强政府调控力度、挖掘旅游经济潜力、优化生态旅游环境和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是提升生态旅游韧性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韧性 时空演变 驱动因素 洞庭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性与效率协同视角下旅游生态系统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志远 冯学钢 +2 位作者 何静 左文俊 夏赞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0-159,共10页
韧性与效率的协同关系是评估旅游生态系统迈向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的重要表征。该研究以2006—2020年中国31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哈肯模型、标准差椭圆、克里金差值及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测度并分析了旅游生态韧性与效率的协同... 韧性与效率的协同关系是评估旅游生态系统迈向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的重要表征。该研究以2006—2020年中国31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哈肯模型、标准差椭圆、克里金差值及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测度并分析了旅游生态韧性与效率的协同水平、时空演化特征及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旅游生态韧性是主导系统协同演化的序参量,中国整体旅游生态韧性及效率水平有所提升。(2)东部旅游生态系统富有发展活力,韧性与效率呈现优质协同;中部协同水平有所提升,但旅游产业对生态环境胁迫效应明显;西部及东北协同水平滞后,存在韧性与效率错配现象。(3)优质及中等协同地区数量增加且集聚化增强,初级协同及系统失调地区数量减少;规模要素不断向中、西部聚集,协同水平呈现从“东部极核突出”到“东、中、西连片崛起”再到“东南向西北逐层降低”的空间演化格局。(4)产业发展及绿色环境是核心障碍因素,旅游发展动能的阻滞影响逐渐显现。东部亟待加强旅游产业地位;中部需提升旅游发展效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西部及东北应协调旅游业推进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系统 旅游生态韧性 旅游生态效率 协同水平 哈肯模型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