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机制——基于协同发展视角 被引量:21
1
作者 卞显红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71,共5页
基于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协同发展的视角,分析了城市旅游核心与边缘空间结构形成机制,并以上海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的旅游产品价格、旅游交通服务价格与服务次数、城市居民居址到RBD与到城市旅游边缘... 基于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协同发展的视角,分析了城市旅游核心与边缘空间结构形成机制,并以上海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的旅游产品价格、旅游交通服务价格与服务次数、城市居民居址到RBD与到城市旅游边缘区的距离、城市人口等因素对城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及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并指出上海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机制为:上海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旅游资源的空间互补特性、上海城市旅游边缘区旅游产品价格竞争上的优势、上海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之间快速旅游交通网络的建设及上海城市旅游边缘区人口的增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 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 形成机制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协同发展形成机制研究——基于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视角 被引量:12
2
作者 卞显红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8-96,共9页
文章基于城市旅游轨道交通建设视角,以上海为例,从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在旅游发展水平上逐渐趋同;城市旅游核心区与旅游边缘区的空间发展关系互补、均衡、协同发展;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旅游可达性差异缩小;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旅... 文章基于城市旅游轨道交通建设视角,以上海为例,从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在旅游发展水平上逐渐趋同;城市旅游核心区与旅游边缘区的空间发展关系互补、均衡、协同发展;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旅游可达性差异缩小;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旅游产品价格差异缩小;日益壮大的乡村旅游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旅游用地一体化;城市旅游边缘区人口与游憩需求增加;城市轨道交通旅游带的形成等八个方面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旅游核心与边缘空间结构形成及协同发展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 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 旅游协同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心—边缘理论的江苏省入境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段荣 任黎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37-42,共6页
核心—边缘理论模型是用于分析区域发展水平空间结构差异和演变方式的一种理论。目前的研究只涉及运用核心边缘理论对旅游景区的经济不平等关系进行定性研究,而就入境旅游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很少涉及。本文以江苏省为例,... 核心—边缘理论模型是用于分析区域发展水平空间结构差异和演变方式的一种理论。目前的研究只涉及运用核心边缘理论对旅游景区的经济不平等关系进行定性研究,而就入境旅游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很少涉及。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基于2005~2010年入境旅游人数数据,研究江苏省入境旅游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机理,得出结论:(一)基于首位分布和位序规模法则能很好揭示江苏省入境旅游空间结构的特征及形成机理,将有利于核心边缘理论模型的应用和促进定量和定性方法的结合,拓展研究方法;(二)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城市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发育典型,核心城市—苏州首位分布显著,空间格局的演变以聚集形为主,但扩散作用也在不断地加强;(三)经相关分析,影响核心边缘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有资源禀赋度、经济发展因素、城市规模和城市化水平、交通可达性、国际交往程度、旅游接待能力。本文运用核心—边缘理论进行定量研究,不仅拓展了该理论在旅游学上的应用,也丰富了其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边缘理论 入境旅游 空间结构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及其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卞显红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66,共5页
长江三角洲呈现出多层次、多核心的城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体系特征,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核心总体演变态势为: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的极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体系第二层面上的核心城市;南京等日益... 长江三角洲呈现出多层次、多核心的城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体系特征,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核心总体演变态势为: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的极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体系第二层面上的核心城市;南京等日益成为长江三角洲重要旅游核心城市;常州等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边缘区的地位日益提升;泰州等旅游城市持续被边缘化。城市旅游交通枢纽的形成是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圈层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的重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 核心——边缘空间结构 形成机制 长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化差异及影响机理——基于长三角核心-边缘区比较实证 被引量:5
5
作者 黄泰 卫嫚 席建超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2-501,共10页
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利用集对分析法、向量自回归、系统动力学仿真等多元集成方法,对比分析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化机理和路径差异。研究发现:①旅游业能够推动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一体... 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利用集对分析法、向量自回归、系统动力学仿真等多元集成方法,对比分析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化机理和路径差异。研究发现:①旅游业能够推动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一体化均衡发展,恢复力差距呈逐渐缩小趋势。②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系统内部复杂交互、协同有序发展。社会、经济和生态子系统互为非线性动态因果关系,在此非线性复杂自组织力作用下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良好发展趋势。③通过复杂系统多情景模拟,核心区乡村旅游地发展路径以协调发展型或生态保护型为主,边缘区以旅游优先型为主。④驱动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演化的要素系统具有差异性。在系统层面,生态系统对核心区影响程度最高,社会系统对边缘区的影响程度最高;在因素层面,生态因素是影响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的共同要素,核心区能够通过生态修复提升生态韧性,边缘区能够利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进而均能显著提升乡村旅游地恢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 演化差异 核心-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产旅游动机的核心-边缘结构研究——以丽江为例 被引量:28
6
作者 崔庆明 和琳珊 徐红罡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4-93,共10页
遗产旅游动机存在着一个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动机源自遗产属性,而边缘动机与遗产属性关系不大。既有研究虽已认识到这个结构,但对于动机如何从属性而来的过程却关注不多。文章采用方法-目的链研究方法,以丽江为案例地,对该结构进行探讨... 遗产旅游动机存在着一个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动机源自遗产属性,而边缘动机与遗产属性关系不大。既有研究虽已认识到这个结构,但对于动机如何从属性而来的过程却关注不多。文章采用方法-目的链研究方法,以丽江为案例地,对该结构进行探讨。方法-目的链主张从属性到结果再到价值这样的层级性建构,可还原游客动机的产生过程。研究发现,游客动机来自丽江多个方面的属性:遗产属性、遗产相关属性和遗产无关属性。这些属性往往被综合起来提到,游客同时被这些属性吸引而不是单单被遗产属性所吸引。逃离和归属感这两个在理论上看应该是核心动机价值,但追溯其属性却发现产生这些价值的也包括非遗产属性。而寻求艳遇、成就感和寻找自我这些在理论上看似与核心动机无关的价值,却与遗产属性和遗产相关属性关系密切。这说明游客对遗产进行了遗产客观价值以外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旅游 动机 核心-边缘结构 丽江古城 方法-目的链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核心-边缘”到空间正义: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8
7
作者 卢小丽 周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93,共10页
新发展阶段下中国的减贫工作重心已经从脱贫攻坚转向共同富裕。聚焦乡村旅游情境,基于“核心-边缘”与空间正义理论,以江西婺源李坑村为案例,剖析乡村旅游地相对贫困的空间非正义表征与机理,揭示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模式与路径... 新发展阶段下中国的减贫工作重心已经从脱贫攻坚转向共同富裕。聚焦乡村旅游情境,基于“核心-边缘”与空间正义理论,以江西婺源李坑村为案例,剖析乡村旅游地相对贫困的空间非正义表征与机理,揭示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模式与路径。研究发现:生产要素回流、人民主体性回归、空间秩序再建构、物质与精神双重发展是乡村旅游与共同富裕价值互嵌的底层逻辑。乡村旅游地相对贫困问题源于地理、产业、资源、决策等多维空间的“核心-边缘”结构,非均衡空间结构引发边缘群体的多元化涌现。治理乡村旅游地相对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优化多维空间的“核心-边缘”结构,从空间结构、主体关系、治理体系三个层面构建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实践模式,保障边缘群体空间资源的公平分配与权益的平等共享,最终实现乡村旅游地空间的区域正义、阶层正义、资源正义与权力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乡村旅游 相对贫困治理 核心-边缘 空间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边缘结构对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的影响——以广东省肇庆市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廖继武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0-105,共6页
核心地与边缘地间旅游活动频繁。为准确把握边缘地客流规律,助力边缘地发展旅游业,走出欠发达困境,以广东肇庆市为例,基于核心-边缘理论,运用基尼系数、聚类分析等定量方法探讨边缘地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核心... 核心地与边缘地间旅游活动频繁。为准确把握边缘地客流规律,助力边缘地发展旅游业,走出欠发达困境,以广东肇庆市为例,基于核心-边缘理论,运用基尼系数、聚类分析等定量方法探讨边缘地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核心-边缘结构下边缘地客流季节性变化平缓,淡旺季不明显;核心地各市客流季节性相似性较大;边缘地与核心地的紧密联系是影响边缘地客流的主因,核心-边缘结构还通过假日制度、游客类型而间接影响边缘地客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边缘结构 边缘 旅游客流 季节性 肇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市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化模式 被引量:29
9
作者 李中轩 吴国玺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7-109,156,共4页
通过对洛阳市旅游景点体系的集聚度、通达度和分异度指标分析,认为洛阳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呈现整体均匀、中部集聚态势,景点网络的通达度有待提高。基于洛阳市旅游资源的密度和品位度空间分布等高线图,将洛阳市旅游资源化为3个核心-边... 通过对洛阳市旅游景点体系的集聚度、通达度和分异度指标分析,认为洛阳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呈现整体均匀、中部集聚态势,景点网络的通达度有待提高。基于洛阳市旅游资源的密度和品位度空间分布等高线图,将洛阳市旅游资源化为3个核心-边缘单元:即洛阳——文化旅游资源体系、栾(川)嵩(县)——山岳旅游资源体系和新安——山水旅游资源体系。根据区域发展的离散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讨论了3个资源体系目前所处的阶段和边缘地区可能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空间结构 核心-边缘模式 洛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边缘”理论在南岳衡山区域旅游产品开发中的运用 被引量:32
10
作者 张河清 成红波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8-71,89,共5页
文章从南岳衡山旅游区的现状与开发潜力分析入手,结合核心-边缘理论,进一步探讨南岳衡山核心旅游区域与边缘旅游区域及其产品的相关因素、相互关系,得出南岳衡山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的基本思路,即发展核心、带动边缘、平等竞争、优势互补... 文章从南岳衡山旅游区的现状与开发潜力分析入手,结合核心-边缘理论,进一步探讨南岳衡山核心旅游区域与边缘旅游区域及其产品的相关因素、相互关系,得出南岳衡山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的基本思路,即发展核心、带动边缘、平等竞争、优势互补、合作互赢。围绕这一基本思路,从5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旅游产品的开发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边缘理论 旅游产品 南岳衡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旅游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黄振庆 汪宇明 《热带地理》 2007年第6期558-563,共6页
分析了广西旅游空间结构由城市核心的空间集聚到边缘地区的空间扩散过程,认为广西旅游空间结构具有比较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而且不断变化,影响其变化的空间要素则是多方面的。受珠江三角洲等国内以及东南亚等国外新兴旅游客源市场... 分析了广西旅游空间结构由城市核心的空间集聚到边缘地区的空间扩散过程,认为广西旅游空间结构具有比较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而且不断变化,影响其变化的空间要素则是多方面的。受珠江三角洲等国内以及东南亚等国外新兴旅游客源市场因素的影响,广西入境旅游流由长期偏集于桂林一地逐步出现了向东、向南分流的新格局;城市体系的不断完善也使城市核心的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日益增强;现代交通运输网络的逐步形成更是加快了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广泛的、多层次的国际国内旅游合作不断深化并促进了广西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逐步形成了一个"内部更加整合、外部更加开放"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空间结构 核心-边缘结构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心-边缘理论的九江红色点缀型旅游区的构建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细嘉 黄贵仁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1-64,共4页
基于红色旅游发展的需要,运用核心-边缘理论,分析九江市域旅游发展总体战略中的核心与边缘关系,形成以庐山综合旅游地为核心区、以点状或块状分布的红色旅游地为边缘区的九江旅游布局体系。借鉴"边缘效应"理论阐释作为边缘区... 基于红色旅游发展的需要,运用核心-边缘理论,分析九江市域旅游发展总体战略中的核心与边缘关系,形成以庐山综合旅游地为核心区、以点状或块状分布的红色旅游地为边缘区的九江旅游布局体系。借鉴"边缘效应"理论阐释作为边缘区的九江红色旅游地的正向边缘效应,形成红色点缀型旅游区的发展理念。要通过完善旅游战略规划,重视红色资源;调整产品线路设计,融入红色景点;依托核心辐射效应,推介红色产品;合理开发红色资源,保护红色文化等途径构建典型的九江红色点缀型旅游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边缘理论 边缘效应 红色旅游 红色点缀型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网络结构及其效应研究 被引量:53
13
作者 王凯 张淑文 +2 位作者 甘畅 杨亚萍 刘浩龙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4-353,共10页
基于中国30个省区2001-2016年面板数据,采用SBM模型测度各省区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借助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厘清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网络结构及其效应。研究表明:①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关联渐趋紧密,网络发... 基于中国30个省区2001-2016年面板数据,采用SBM模型测度各省区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借助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厘清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网络结构及其效应。研究表明:①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关联渐趋紧密,网络发育程度日益完善,但距理想状态仍有差距;②各省区网络中心性指标分异性逐步减小,上海、北京、江苏等省区排名稳居前列,重庆、福建、内蒙古等省区排名波动上升,宁夏、青海、山西等省区排名相对滞后;③网络整体呈核心区由东部沿海向中部及西南地区持续扩展,而边缘区范围逐步收缩态势;④网络密度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呈正相关,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差异构成负相关关系,网络等级度和网络效率则与之相反,网络中心性各指标的提升均能显著增强旅游业碳排放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碳排放效率 社会网络析 核心-边缘结构 网络结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心—边缘理论的武汉城市旅游圈构建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吴信值 黄翔 胡召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55-58,共4页
核心—边缘理论作为一种揭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变化的理论模式,在区域旅游合作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尝试以该理论作为指导,分析武汉城市旅游圈的旅游空间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武汉城市旅游圈的三条基本策略:一是发挥核心区龙... 核心—边缘理论作为一种揭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变化的理论模式,在区域旅游合作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尝试以该理论作为指导,分析武汉城市旅游圈的旅游空间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武汉城市旅游圈的三条基本策略:一是发挥核心区龙头带动作用,以核心带动边缘发展;二是充分发掘边缘区潜力,努力打造次一级核心;三是核心与边缘优势互补,联动发展,逐步提升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边缘理论 武汉城市旅游 区域旅游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研究——以北京和西安外国游客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姗姗 吴晋峰 +1 位作者 王云弟 吴剑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6-473,共8页
国家旅游形象研究是国内旅游形象研究的薄弱环节.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欧美游客的中国刻板形象、情感形象和独特形象的描述词汇,运用关联网络研究欧美游客的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结果发现:1欧美游客的中国刻板形象整体上是积极和正面的,可以... 国家旅游形象研究是国内旅游形象研究的薄弱环节.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欧美游客的中国刻板形象、情感形象和独特形象的描述词汇,运用关联网络研究欧美游客的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结果发现:1欧美游客的中国刻板形象整体上是积极和正面的,可以概括为"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长城、兵马俑和美食是欧美游客对中国刻板形象的具体化;2欧美游客的中国情感形象整体上亦是积极和正面的,可以概括为"人民热情、感觉美好",但是,存在"拥挤"和"吵闹"的不良情感体验;3欧美游客的中国独特形象与中国刻板形象密切相关,目前长城和兵马俑是中国独特形象;4欧美游客对中国自然、历史和文化等的认识十分有限,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管理亟待加强.本研究对国家旅游部门准确认识欧美游客的中国旅游形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国家旅游形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网络 国家旅游形象 核心-边缘结构 小世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资源禀赋影响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韩春鲜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2-66,共5页
本文借用标准差分析2000~2006年新疆15个地州的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水平;利用聚类分析和核心—边缘理论分析新疆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并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度和旅游经济水平指标,对旅游经济空间结构形成、演化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 本文借用标准差分析2000~2006年新疆15个地州的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水平;利用聚类分析和核心—边缘理论分析新疆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并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度和旅游经济水平指标,对旅游经济空间结构形成、演化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2000~2006年新疆旅游资源优势与旅游经济水平大致呈正相关关系,旅游资源禀赋差异是旅游经济水平空间差异化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期,旅游资源优势与旅游经济增长速度大致呈负相关关系,增长速度的空间差异性是旅游经济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对核心区的旅游增长分析认为,旅游经济核心区增长已经由资源驱动型转向资本驱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发展 空间差异 标准差 核心-边缘理论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旅游业发展格局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欣华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3-216,共4页
以西藏旅游业2000-2009年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SPSS等相关、聚类等分析方法对西藏旅游业"核心-边缘"空间格局进行实证分析和解释,并验证西藏旅游经济中心拉萨市对周围6个地区的旅游辐射带动效应。指出西藏旅游业目前单极化发... 以西藏旅游业2000-2009年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SPSS等相关、聚类等分析方法对西藏旅游业"核心-边缘"空间格局进行实证分析和解释,并验证西藏旅游经济中心拉萨市对周围6个地区的旅游辐射带动效应。指出西藏旅游业目前单极化发展为主的方式过度依赖拉萨,容易引发旅游产业安全问题;参照"核心-边缘"理论判定西藏旅游业所处阶段,结合计量分析的结果对西藏旅游业的稳健持续科学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旅游 核心-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对海南城市旅游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耿松涛 杨晶晶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33,共5页
交通影响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化,高速铁路通过缩短时空距离、降低时间成本、增强目的地可进入性等方式改变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影响区域旅游的发展。基于"核心-边缘"和"点-轴"理论,探讨高速铁路影响下海南城... 交通影响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化,高速铁路通过缩短时空距离、降低时间成本、增强目的地可进入性等方式改变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影响区域旅游的发展。基于"核心-边缘"和"点-轴"理论,探讨高速铁路影响下海南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变模式。从海南旅游市场、海南旅游空间格局、海南高速铁路旅游发展制约等方面分析环岛高速铁路对海南旅游发展的影响,提出打造差异化高速铁路旅游产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合作与资源整合等发展路径,以促进海南旅游发展、转型与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岛高速铁路 核心-边缘”理论 “点-轴”理论 旅游空间结构 高速铁路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新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孔令章 白洋 +1 位作者 江瞳 李晓东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共5页
为合理优化兰新高速铁路沿线城市旅游经济结构,以及为协调旅游交通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基于时间距离视角构建旅游经济联系模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借助Ucinet6.0软件采用核心-边缘模型、凝聚子群等评价指标探讨兰新高... 为合理优化兰新高速铁路沿线城市旅游经济结构,以及为协调旅游交通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基于时间距离视角构建旅游经济联系模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借助Ucinet6.0软件采用核心-边缘模型、凝聚子群等评价指标探讨兰新高速铁路沿线城市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研究表明:兰新高速铁路将促使沿线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由单纯依靠地理位置的优势转变为依靠自身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强弱;旅游合作空间发展模式由单纯依靠沿线中部城市转变为东西核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协同发展;沿线城市旅游合作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双核走廊式"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新高速铁路 旅游经济联系 核心-边缘模型 凝聚子群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