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供给侧改革下的南京旅游型乡村“四态”规划法分析——以外沙村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费文君 吴济洋 +1 位作者 曹颖 曹仁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22-127,共6页
旅游型乡村作为推进农村发展的重要路径,对提升农村经济、促进农村与城市交流具有重大意义。选取南京的旅游型乡村为研究对象,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从环境、布局、经济、主客关系等方面分析旅游型乡村发展存在的现状问题... 旅游型乡村作为推进农村发展的重要路径,对提升农村经济、促进农村与城市交流具有重大意义。选取南京的旅游型乡村为研究对象,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从环境、布局、经济、主客关系等方面分析旅游型乡村发展存在的现状问题及成因,根据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具体目标要求提出"四态"规划法——从生态、形态、业态、状态4个方面具体阐述旅游型乡村应该如何建设;并以八卦洲外沙村为例,论证集成型"四态"法在旅游型乡村规划中的必要可行性及针对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改革 旅游型乡村 乡村规划 “四态”规划法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型乡村建设要素与乡村振兴战略要义 被引量:44
2
作者 黄细嘉 赵晓迪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6,共2页
在社会发展中,因生产模式、土地利用形式、人口密度、生活方式等的差异,人类聚落常常被分为城市和乡村两种类型。乡村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文化的滥觞,尽管其发展具有明显时代烙印,但人们对美好乡村的追求始终不渝。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旨... 在社会发展中,因生产模式、土地利用形式、人口密度、生活方式等的差异,人类聚落常常被分为城市和乡村两种类型。乡村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文化的滥觞,尽管其发展具有明显时代烙印,但人们对美好乡村的追求始终不渝。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旨在推动新时代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旅游型乡村致力于乡村价值再造,弥补因生产要素组合差异而产生的城乡差距,促进"三农"整体和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型乡村 乡风文明 产业融合 振兴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型乡村生态空间演化与重构——以茶陵县卧龙村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傅丽华 谢美 +1 位作者 彭耀辉 莫振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8052-8062,共11页
旅游型乡村生态空间系统重构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典型旅游型乡村茶陵县卧龙村为例,结合PRA方法(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l,又称参与性乡村评估)反演生态空间不同发展阶段并分析其演变特征,运用生态敏感性评价及最小阻力模型... 旅游型乡村生态空间系统重构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典型旅游型乡村茶陵县卧龙村为例,结合PRA方法(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l,又称参与性乡村评估)反演生态空间不同发展阶段并分析其演变特征,运用生态敏感性评价及最小阻力模型等定量方法系统分析生态空间构成要素,探索生态空间重构方法。研究表明:卧龙村生态空间由6个生态源地、15条生态廊道和22个生态节点构成,各类要素存在空间分布不均衡,空间结构不合理,生态功能不强等问题。按生态空间发展的四个阶段分析,其演变特征呈现出明显的规模递减性、时空差异性和功能复合性。可采取新增源地、调整廊道、提升节点等措施,构建以7个生态源地、14条生态廊道和19个生态节点为主的生态空间重构路径,对空间要素采取分类管控、生态空间结构优化及生态规划引导等措施。生态空间重构研究可为乡村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理论参考与案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 空间重构 PRA法 旅游型乡村 卧龙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模型的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微更新研究——以苏州明月湾村为例 被引量:22
4
作者 丁金华 周莉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8-55,共8页
旅游型乡村的公共空间微更新,应在旅游相关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现状下,满足村民公共生活的空间需求,从而活态保护聚落人文风貌,深化旅游体验维度。以苏州明月湾村为例,通过社会网络分析(SNA)量化乡村社会网络模型的结构特征,并结合GIS推... 旅游型乡村的公共空间微更新,应在旅游相关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现状下,满足村民公共生活的空间需求,从而活态保护聚落人文风貌,深化旅游体验维度。以苏州明月湾村为例,通过社会网络分析(SNA)量化乡村社会网络模型的结构特征,并结合GIS推导村居公共生活需求的空间分布;同时,收集村内旅游业相关POI数据以明确乡村旅游经营活动的空间分布情况;从公共空间单元布局、交通流线调整、空间氛围营造等方面,探讨公共空间微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型乡村 POI 社会网络分析(SNA) 公共空间 微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元素在旅游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国安 孙艳 《福建茶叶》 2018年第6期127-127,共1页
在国家旅游事业日渐繁荣的今天,乡村旅游被带动起来,将茶文化元素融入旅游型乡村景观规划之中,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形式内涵,也能够大大提高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与影响力。在这个前提下,茶元素在旅游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也成... 在国家旅游事业日渐繁荣的今天,乡村旅游被带动起来,将茶文化元素融入旅游型乡村景观规划之中,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形式内涵,也能够大大提高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与影响力。在这个前提下,茶元素在旅游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也成为了社会热点。本文就以此为内容进行几方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元素 旅游型乡村景观 规划设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生理论的苏南旅游型乡村更新规划 被引量:3
6
作者 丁金华 沈佳辉 《中国城市林业》 2021年第4期72-77,共6页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转型、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文章在分析苏南旅游型乡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共生理论为切入点,从共生环境、共生单元、共生模式3要素出发,总结出苏南旅游型乡村的规划理念框架;然后以苏州黎里镇星谊村为案例...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转型、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文章在分析苏南旅游型乡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共生理论为切入点,从共生环境、共生单元、共生模式3要素出发,总结出苏南旅游型乡村的规划理念框架;然后以苏州黎里镇星谊村为案例,提出苏南旅游型乡村更新规划策略,即,优化内部地域环境、构建整体游憩格局,协调农旅两大单元、构建多元复合空间,优化多方参与模式、构建利益协调机制,以期为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乡村建设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旅游型乡村 更新规划 苏南星谊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园综合体目标导向下休闲旅游型乡村转型升级策略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松鹃 杨忠伟 +2 位作者 杨玉坤 文超 刘富豪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期317-321,共5页
通过从休闲旅游型乡村外部压力驱动和内生动力需求2个方面论证其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以田园综合体为导向目标,提出休闲旅游型乡村转型升级的"三大体系"策略——统筹体系、支撑体系、建设体系,并进一步探讨休闲旅游型乡村转型升... 通过从休闲旅游型乡村外部压力驱动和内生动力需求2个方面论证其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以田园综合体为导向目标,提出休闲旅游型乡村转型升级的"三大体系"策略——统筹体系、支撑体系、建设体系,并进一步探讨休闲旅游型乡村转型升级潜在的问题和发展误区,以期为休闲旅游型乡村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园综合体 休闲旅游型乡村 升级 三大体系 潜在问题 发展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生产主义背景下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转换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萌婷 王勇 李广斌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50,共3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更是指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旅游型乡村是"生产主义"向"后生产主义"乡村转型的一个重要类型,在"后生产主义"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更是指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旅游型乡村是"生产主义"向"后生产主义"乡村转型的一个重要类型,在"后生产主义"背景下,乡村公关空间会发生以"去农化"、空间商品化与多功能化为机制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转换机制 旅游型乡村 后生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旅游型乡村的乡土景观植物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5
9
作者 冯致 姚志 +10 位作者 孙全 李萌 吴秀忠 陈大华 蒋龙 范开放 唐建路 李锴 米小琴 于咏 王义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96-1908,共13页
乡村景观植物是生态旅游型乡村营建中的关键因素,研究乡村景观植物遗传多样性,揭示其群体内遗传变异的丰富度和遗传结构的稳定性,为乡村生态景观营建和生物多样性维护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两个生态旅游... 乡村景观植物是生态旅游型乡村营建中的关键因素,研究乡村景观植物遗传多样性,揭示其群体内遗传变异的丰富度和遗传结构的稳定性,为乡村生态景观营建和生物多样性维护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两个生态旅游型乡村为研究对象,选取了8个乡土景观物种,采集了整体村域的植物样品,对表型性状进行了测量并开展了ISSR-PCR试验:通过表型性状和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检测分析,计算植物表型Shan-non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等,揭示乡土景观植物在不同区域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表型性状聚类分析划分出5类枫香、6类福建青冈、4类青冈、16类榉树、7类香椿、10类马兰、5类野菊和6类蓬蘽的品系资源。8个乡土景观植物的表型变异系数为0.23~0.58,Shannon指数为1.51~6.74。8种植物在整体村域、人工区域和自然区域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40~0.536、0.244~0.540和0.193~0.367,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范围为45.00%~100.00%,等位基因数范围为1.45~2.00,有效等位基因数范围为1.30~1.64。讨论分析表明,8个乡土景观植物的表型(Shannon指数)和分子(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遗传多样性水平总体高于多种景观植物的平均水平,遗传变异丰富;部分乡土植物总体遗传多样性高,但自然区域和人工区域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有所差异。在乡村景观建设中应关注乡土景观植物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群体的遗传多态性和基因分布均匀度,维护乡土景观植物遗传多样性水平,保证乡村生态景观的稳定性和长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型乡村 乡土景观植物 遗传多样性 Shannon指数 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产商品化理论视角下旅游型乡村的中产化进程研究--以福建一都镇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符颢 朱喜钢 孙洁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5-132,共8页
虽然中产化长期以来被理解为一种城市现象,但在世界范围内,在农村地区建立城市居民居住地正成为一种普遍趋势。随着消费主义从城市向乡村蔓延,旅游与乡村发展之间的联系受到了广泛关注,其对乡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发挥着重... 虽然中产化长期以来被理解为一种城市现象,但在世界范围内,在农村地区建立城市居民居住地正成为一种普遍趋势。随着消费主义从城市向乡村蔓延,旅游与乡村发展之间的联系受到了广泛关注,其对乡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代中国乡村的发展过程中,由旅游业引起的中产化现象已十分常见,旅游发展和中产化在地区上往往会高度重合且相互促进,这其中,遗产商品化成为一项重要的延伸工具,推动着乡村社会空间和地方生活的结合。文章以福建一都镇为例,基于对遗产商品化在不同时期的机制研究来揭示乡村对应的中产化特征表现,并围绕“身份认知与诉求”,通过对商品化各参与主体相互关系和身份转变的具体分析,展现出商品化开发下乡村空间形态的重构和社会关系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中产化 旅游型乡村 遗产商品化 发展机制 中产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环保休闲旅游型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晓梅 《现代农机》 2022年第4期44-46,共3页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更多的乡村开始转型向休闲旅游型乡村发展,虽然发展过程中投入了巨大的财力与物资来兴建休闲游乐场所,但对振兴乡村经济产生着积极作用。随着休闲旅游型乡村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更多的乡村开始转型向休闲旅游型乡村发展,虽然发展过程中投入了巨大的财力与物资来兴建休闲游乐场所,但对振兴乡村经济产生着积极作用。随着休闲旅游型乡村的快速发展,产业越来越多的弊病也随之暴露,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受人们重视,因此,发展绿色环保休闲旅游型乡村不仅仅是提升休闲旅游型乡村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休闲旅游型乡村能够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环保 休闲旅游型乡村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山区乡村生态旅游典型案例开发研究——以门头沟区清水镇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义丰 李想 +1 位作者 傅晓莺 梁育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573-3575,3589,共4页
在分析清水镇旅游业开发现状及条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以建设旅游型乡村集群的模式开发生态旅游的构想,并提出清水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应注意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 北京山区 乡村生态旅游 旅游型乡村集群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背景下乡村旅游地返贫风险监测及防范——以广东南平村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清 焦义彬 +1 位作者 冯嘉晓 王路喻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4-179,共6页
以广东南平村为案例,综合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多维度评价返贫风险并识别返贫风险模式与等级,构建乡村旅游地的返贫风险防范机制。结果表明:(1)南平村各类返贫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经济条件、人力资本、政策扶持、发展... 以广东南平村为案例,综合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多维度评价返贫风险并识别返贫风险模式与等级,构建乡村旅游地的返贫风险防范机制。结果表明:(1)南平村各类返贫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经济条件、人力资本、政策扶持、发展机会、社会保障、自然资本,其中经济条件成为南平村的主导返贫风险类型。(2)农户数低于整体均值较多的风险类型为政府扶持、发展机会、人力资本,同时可将农户返贫风险模式分为低增长返贫与低资产返贫两类。(3)对于不同返贫风险模式及等级的农户,应持续对其返贫现状进行动态评估,实施阻断机制;充分发挥两大预警队伍和两大利益联结主体能动性,构建长效衔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型乡村 返贫风险 防范对策 乡村振兴 广东南平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岳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就业吸附的空间特征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涛 陶卓民 +3 位作者 刘家明 陶慧 陆敏 荣慧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3-161,共9页
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产业转型发展背景下,休闲旅游产业在乡村地域的兴起扰动了当前就业人口由乡村向城镇流动的宏观趋势,乡村旅游就业吸附正从微观上改变着城乡间劳动力空间流动的格局和过程。为科学理解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引起城乡劳动力... 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产业转型发展背景下,休闲旅游产业在乡村地域的兴起扰动了当前就业人口由乡村向城镇流动的宏观趋势,乡村旅游就业吸附正从微观上改变着城乡间劳动力空间流动的格局和过程。为科学理解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引起城乡劳动力空间流动发生变化的特征与机制,文章基于在浙晋山岳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地深度访谈的一手数据,分析了乡村旅游就业人口流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就业吸附的空间模式和过程机制。结果表明:①山岳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呈现距离衰减和空间层级结构的特征,0~4 km为核心层、4~12 km为过渡层、12 km以上为外缘层;但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下该特征存在区域差异,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就业吸附的空间集中性,比发达地区更加明显。②研究从城乡地域空间系统的视角,基于人口转移“推—拉”理论对乡村旅游就业人口空间流动特征和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发现山岳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呈现以城镇、乡村为就业吸附极,以城乡接合部为吸附效用“分水岭”的空间模式;其中,连接城乡间的便捷交通是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实现的关键介质。③基于乡村旅游就业吸附空间适用性,文章针对性提出了“空间围栏效应”的概念。文章不仅从微观尺度上丰富了乡村旅游就业人口空间流动特征、过程、模式等的理论认识,而且对切实指导乡村地域在乡村旅游开发实践中理性理解乡村旅游的就业促进作用,提升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和投资的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吸附 山岳景区依托乡村旅游 人口流动 空间特征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老型乡村旅游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郎富平 于丹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0-125,共6页
为应对不断发展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体系,而且出现了以乡村旅游为载体的集旅游、健康、养老、养生等产业融合发展的蓬勃迹象。对长三角地区具有乡村旅游养老... 为应对不断发展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体系,而且出现了以乡村旅游为载体的集旅游、健康、养老、养生等产业融合发展的蓬勃迹象。对长三角地区具有乡村旅游养老经历的城镇老年人的调查研究表明,在影响城镇老年人选择养老空间的诸多因素中,养老型乡村社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情况是首要影响因素,社区自然与人文社会环境状况是基础性影响因素,社区旅游资源与休闲旅游产品是重要吸引性因素,老年人家庭生活条件是前提性因素,地方政策引导以及理念普及是催化性因素。因此,为了实现养老型乡村旅游社区的健康持续发展,应该着力加强乡村养老旅游社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持续改善社区的自然与人文社会环境状况,不断丰富并完善养老旅游产品,持续创新体制机制以营造更加适宜老年人康养生活需要的宜居休闲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乡村旅游社区 旅游基础配套设施 宜居环境 资源与产品 康养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视角下村庄规划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温华平 高周冰 +1 位作者 樊洁 汪心怡 《农村实用技术》 2019年第9期73-74,共2页
当前,随着城市化建设的逐步推进,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原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寻求到乡村中去感受自然田园风光,我国的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当前,我国乡村旅游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乡村旅游的视角下,应当打造独具特色的... 当前,随着城市化建设的逐步推进,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原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寻求到乡村中去感受自然田园风光,我国的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当前,我国乡村旅游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乡村旅游的视角下,应当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建立旅游型乡村组织体系。合理布局,树立旅游规划意识,并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型乡村 乡村规划 旅游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村民游客公共空间供需分析的乡村公共空间提升研究——以抚仙湖小湾村为例
17
作者 史雷萌 刘嘉纬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23期163-169,共7页
云南乡村旅游的高速发展诞生了许多旅游型乡村,部分乡村的公共空间建设对当地村民和游客的需求考虑不足,导致公共空间使用出现若干问题。本文以抚仙湖小湾村为例,基于游客行为、村民行为的调查,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将显性、隐性公共空间... 云南乡村旅游的高速发展诞生了许多旅游型乡村,部分乡村的公共空间建设对当地村民和游客的需求考虑不足,导致公共空间使用出现若干问题。本文以抚仙湖小湾村为例,基于游客行为、村民行为的调查,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将显性、隐性公共空间与游客和村民的行为空间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乡村公共空间供给与游客和村民需求之间的关系,为乡村公共空间提升建设提供依据。研究表明,研究区公共空间存在供需不平衡、功能单一等问题。以分析结果为导向,提出划分不同功能区域、优化道路设施及标识、营建新的公共空间节点和提升已有公共空间的改进措施,从而使小湾村公共空间满足游客和村民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型乡村 公共空间供需 社会网络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型乡村景观建设的方法探究
18
作者 纪新锋 《花卉》 2023年第10期13-15,共3页
在城镇化不断发展的当下,乡村建设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早期的乡村建设由于过度注重乡村的旅游开发价值而忽略了其生态效益,导致乡村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无法支撑整个乡村发展体系的良性发展。以云浮市新兴县簕竹镇良洞村的景... 在城镇化不断发展的当下,乡村建设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早期的乡村建设由于过度注重乡村的旅游开发价值而忽略了其生态效益,导致乡村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无法支撑整个乡村发展体系的良性发展。以云浮市新兴县簕竹镇良洞村的景观改造为例,对生态型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造的办法,促进生态型美丽乡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乡村 乡村景观 休闲旅游型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群体需求的湘西十八洞村梨子寨公共设施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钰莹 李哲 《园林》 2023年第1期127-134,共8页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产业发展与改善人居环境已成当下乡村实践的重要话题,中国变化多样的山地地貌催生出大量山地型乡村。近年来,乡村利用自身优势开发旅游业,特殊的自然地貌和多元的使用群体需求对山地型旅游乡村公共设...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产业发展与改善人居环境已成当下乡村实践的重要话题,中国变化多样的山地地貌催生出大量山地型乡村。近年来,乡村利用自身优势开发旅游业,特殊的自然地貌和多元的使用群体需求对山地型旅游乡村公共设施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化策略研究十分必要。通过既有公共设施现状梳理及多元群体需求统计,针对湘西十八洞村梨子寨公共设施分布不均、服务水平与人群聚集区域分异明显等问题,以乡村旅游发展为价值导向,结合多元群体需求从宏观规划、街巷空间、空间节点、具体设施、设计美学5个层面出发,利用空间句法对内部轴线进行定量分析,因地制宜构建山地型旅游乡村公共设施规划优化体系。通过调整全局空间形态、完善步行交通体系、复合公共设施功能、提炼地域文化元素等针对性策略增强乡村公共设施整体性、互通性、复合性、互动性和地域性,助推村民生活水平以及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以期为湘西乃至全国的山地型旅游乡村公共设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旅游乡村 多元群体需求 公共设施规划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