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质遗迹资源和旅游地质文化内涵探析:以青藏高原东北缘东岔地质文化村构建为例
1
作者 赵洪菊 王国良 +5 位作者 拜永山 陈光庭 张小永 郝呈禄 李五福 王春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00-1412,共13页
地质文化村已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型产业模式。特色地质遗迹资源和地质文化是地质文化村建设的根基和灵魂,但地质文化村做为以地质为主的新形态旅游景区,明确和挖掘地质文化村旅游地质文化,是当前地质文化村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为此... 地质文化村已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型产业模式。特色地质遗迹资源和地质文化是地质文化村建设的根基和灵魂,但地质文化村做为以地质为主的新形态旅游景区,明确和挖掘地质文化村旅游地质文化,是当前地质文化村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为此,本文以东岔地质文化村构建为例,开展村域特色地质遗迹资源和旅游地质文化内涵探析。经野外实地调查,东岔村地质遗迹以高原高寒碳酸盐岩地貌形成的各类象形石景观、中元古代蓟县纪叠层石化石、阶梯型密集瀑布群为核心,融独特的构造形迹景观以及高原峡中峡组合景观于一体,村域地理位置特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河湟藏民俗民风特色突出,具备打造“地质+生态旅游”类地质文化村的发展潜力。东岔村旅游地质文化扎根于地质环境,融于地质遗迹、自然人文资源和乡村文化。本文经地质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提出地质文化村建设中的旅游地质文化,通过旅游地质文化探析,以期进一步提升地质文化村建设品质,充分落实“地质为基、文化为魂、融合为要、惠民为本”的建设定位,促进区域地质遗迹保护、地学知识传播普及,带动区域休闲旅游,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资源 旅游地质文化 地质文化村 内涵探析 青藏高原 东岔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富民县宝石洞旅游地质特征与成景机制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余国 张帆 +4 位作者 周坤 周琛粟 王玉朝 王健 范凯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0-488,共9页
滇中富民县宝石洞岩溶地下河洞穴景观系统规模适中,洞内岩溶景观千姿百态,洞中有宝(玛瑙),洞外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多元民族宗教文化以及潜在的温泉资源,加上优越的交通区位,旅游要素集群度较高,具较高开发价值。文章根据宝石洞地区区域... 滇中富民县宝石洞岩溶地下河洞穴景观系统规模适中,洞内岩溶景观千姿百态,洞中有宝(玛瑙),洞外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多元民族宗教文化以及潜在的温泉资源,加上优越的交通区位,旅游要素集群度较高,具较高开发价值。文章根据宝石洞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分析了该地区区域地史演化特征,根据本次对宝石洞的实地探测成果,总结了宝石洞旅游地质特征,再结合前人对成景机制的探讨,从岩性、构造、水文地质、古地理和成景时代五个方面探讨了宝石洞景区的成景机制,指出多期次断层(破碎带)共同控制了宝石洞景观空间格局,岩溶作用始于燕山晚期,喜山期是宝石洞岩溶地下河洞穴系统的主要成景期,并对宝石洞中产出的宝石(玛瑙)成因作了初步的推断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河洞穴系统 旅游地质特征 成景机制 宝石洞 滇中富民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区划的探讨--以丽江市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骆华松 杨世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31-35,共5页
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具有特殊的空间地域分异规律,其区域划分遵循:综合性原则、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整体特征相一致原则、双列系统交叉及从上到下的划分原则、保持乡级行政单位完整性原则,由旅游地质资源景... 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具有特殊的空间地域分异规律,其区域划分遵循:综合性原则、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整体特征相一致原则、双列系统交叉及从上到下的划分原则、保持乡级行政单位完整性原则,由旅游地质资源景观一级区→人地关系二级区→耦合单元三级区组成复合系统区划等级序列。并以丽江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划分出三个旅游地质资源景观一级区、四个人地关系二级区和七个耦合单元三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质资源 人地关系 复合系统 区划 丽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资源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地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战略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赋屏 《社会科学家》 2003年第6期105-108,共4页
本文通过对广西资源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地质资源的分析,结合资源县境内其它旅游资源情况,依据国家地质公园的有关法规,就广西资源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地质资源的保护提出了旅游地质资源国有化及实现形式、价值评估、科学规划与科学管理等战... 本文通过对广西资源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地质资源的分析,结合资源县境内其它旅游资源情况,依据国家地质公园的有关法规,就广西资源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地质资源的保护提出了旅游地质资源国有化及实现形式、价值评估、科学规划与科学管理等战略,在开发利用方面提出了打造国家地质公园品牌、正确市场定位、科学设计游览线路等对策,并对广西资源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方式和发展目标提出系列战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旅游资源 国家地质公园 旅游地质资源 保护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地质资源可持续开发问题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范秋梅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4-95,共2页
可持续发展包容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它已上升为一种哲学高度的当代伦理观,因此它可以渗透到人类意识和理念之中,并能指导人们去思维和实施行动。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特征,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 可持续发展包容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它已上升为一种哲学高度的当代伦理观,因此它可以渗透到人类意识和理念之中,并能指导人们去思维和实施行动。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特征,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旅游地质资源可持续开发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质资源 可持续发展 开发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云港旅游地质资源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春生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1996年第2期55-59,共5页
分析连云港旅游地质资源诸如俊秀的山峰、奇特的岩石造形、洞穴、飞瀑、海岸地貌等的形成及特点,并评价该区旅游地质资源。
关键词 旅游地质资源 变质岩 地质构造 连云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北地区人文和旅游地质资源野外教学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诗越 张二勋 +2 位作者 张锦宗 高岩 李红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22期109-110,共2页
豫北地区人文和自然资源丰富,是高校地理等专业进行人文和旅游地质野外教学的较好场所,一些路线颇具特色。本文主要介绍了安阳殷墟遗址、人工天河—红旗渠、焦作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3个人文和旅游地质野外教学路线。
关键词 豫北地区 人文资源 旅游地质资源 野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庆市辖区旅游地质资源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蔡生来 薛颀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4期235-237,共3页
指出了安庆市旅游地质资源较丰富,主类有岩石矿物地质景观、外力地质作用景观和人类活动景观等3个,亚类有花岗岩地质景观、碳酸盐岩地质景观、水体景观和古人类遗址等4个。其中,花岗岩地质景观最为丰富,景点有55处以上,经初步评价,在旅... 指出了安庆市旅游地质资源较丰富,主类有岩石矿物地质景观、外力地质作用景观和人类活动景观等3个,亚类有花岗岩地质景观、碳酸盐岩地质景观、水体景观和古人类遗址等4个。其中,花岗岩地质景观最为丰富,景点有55处以上,经初步评价,在旅游资源等级上,四级资源单体11处、三级资源单体10处,在地质遗迹综合价值上,国家级景观2个、省级景观5个,市级景观1个。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质 资源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州沿海旅游地质资源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及思路 被引量:14
9
作者 宋春伦 秦海燕 +2 位作者 厉子龙 张哲宣 高秦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9-248,共10页
自2016年来,作为浙闽中心旅游城市的温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体系。但因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方法未成体系,未因地制宜选择课程内容,导致现有课程存在课程设计不规范、“游”与“学”不平衡及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 自2016年来,作为浙闽中心旅游城市的温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体系。但因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方法未成体系,未因地制宜选择课程内容,导致现有课程存在课程设计不规范、“游”与“学”不平衡及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等问题。为此提出在充分利用温州市丰富的旅游地质资源,尤其是沿海旅游地质资源的基础上,对温州市研学旅行课程分4个阶段进行规范化设计。这一课程设计思路对于促进研学旅行课程规范化、提升青少年素质教育质量和带动海岸带旅游地质资源开发均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旅行 课程设计 地质资源 旅游开发 旅游地质 温州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滨海旅游地质资源思考
10
作者 何拥军 《海洋地质动态》 1996年第1期4-6,共3页
本文通过对山东滨海旅游地质资源及开发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以青岛、烟台两大城市为龙头,以滨海旅游地质资源为基础,分五区建设环山东滨海旅游带的设想。
关键词 山东 滨海 旅游地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地质资源的成因分类 被引量:8
11
作者 康宏达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4-55,共2页
中国旅游地质资源的成因分类旅游地质资源是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挽近历史时期)经过多种地质营力作用或人类活动影响雕琢而成的,其成因可以从成景岩组、水体、地质营力作用、人类活动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从旅游地质学上,其成景岩... 中国旅游地质资源的成因分类旅游地质资源是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挽近历史时期)经过多种地质营力作用或人类活动影响雕琢而成的,其成因可以从成景岩组、水体、地质营力作用、人类活动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从旅游地质学上,其成景岩组有熔岩、花岗岩、变质岩、碳酸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质资源 成因 分类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寨沟旅游地质资源特征及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郭建强 杨俊义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2-327,共6页
在1∶5万生态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全面查清了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地质资源本底,极大地提高了景观的科技含量,并对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分区,划分出6个基本类型27种及10个旅游小景区,新增5条生态旅游线,此外,还扼要叙述了... 在1∶5万生态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全面查清了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地质资源本底,极大地提高了景观的科技含量,并对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分区,划分出6个基本类型27种及10个旅游小景区,新增5条生态旅游线,此外,还扼要叙述了九寨沟旅游地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质资源 景观特征 景区划分 可持续发展 九寨沟 风景名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罗布泊东缘地区旅游地质调查研究成果简介
13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i001-i002,共2页
关键词 新疆 罗布泊 旅游地质调查 自然环境 自然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矿山地质遗迹为代表的旅游地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14
作者 赵庆梅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I0007-I0007,共1页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旅游地质是以地球科学的理论为基础,以保护和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地质景观,探讨其地质历史由来,并为旅游服务为目的的一门交叉性学科。旅游地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旅游地质是以地球科学的理论为基础,以保护和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地质景观,探讨其地质历史由来,并为旅游服务为目的的一门交叉性学科。旅游地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中的核心议题即是如何平衡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如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构建更好的人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质资源 交叉性学科 地质遗迹 保护与开发 地质景观 生态文明建设 生命共同体 人地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 被引量:9
15
作者 骆华松 莫国芳 杨世瑜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3期40-42,共3页
本文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视角 ,对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的有关概念进行了区分和界定 ;提出了衡量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的双重标准和相应条件 ;指出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对地质资源价值增值 ,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的形成发展与保护... 本文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视角 ,对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的有关概念进行了区分和界定 ;提出了衡量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的双重标准和相应条件 ;指出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对地质资源价值增值 ,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的形成发展与保护以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资源 旅游地质资源 旅游资源化 旅游环境 开发利用 旅游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地学中有关“美学”问题及“旅游地学图”的编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洪昌松 王琪 《旅游学刊》 1988年第S1期33-35,74,共4页
吴昭谦同志在《我国旅游地学研究现状述评》一文中认为:“旅游地学应是以地球科学的理论、方法为基础,并结合其它科学知识的发现、评价、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旅游资源,为旅游事业服务的一门学科”。笔者认为这个定义虽然较为确切地反映... 吴昭谦同志在《我国旅游地学研究现状述评》一文中认为:“旅游地学应是以地球科学的理论、方法为基础,并结合其它科学知识的发现、评价、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旅游资源,为旅游事业服务的一门学科”。笔者认为这个定义虽然较为确切地反映出旅游地学这门学科的性质,但对旅游地学相对于其它地球学科的特异性反映尚不够明显,故提出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利用 旅游资源 研究现状 美学 地球科学 科学知识 特异性 述评 旅游地质 自然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稻城县重要地质遗迹特征及保护利用思路分析
17
作者 高竹军 王东 +3 位作者 李忠东 杨金山 胡健 彭相荣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07-1617,共11页
基于对稻城县地质遗迹调查的最新数据和对前期调查成果的梳理,按照调查规范将稻城县的地质遗迹划分为3大类、8类、17亚类,主要类型为冰川地貌、水体地貌、岩土体地貌和构造剖面。研究认为该地区地质遗迹分布:(1)受控于地层、构造的影响... 基于对稻城县地质遗迹调查的最新数据和对前期调查成果的梳理,按照调查规范将稻城县的地质遗迹划分为3大类、8类、17亚类,主要类型为冰川地貌、水体地貌、岩土体地貌和构造剖面。研究认为该地区地质遗迹分布:(1)受控于地层、构造的影响,以各类地貌景观为特点,呈“线状”、“集聚性”分布;(2)受“南北高中间低”地貌格局的影响,地质遗迹的分布受海拔控制十分明显,各类峡谷形态和冰川地貌均有分布。根据地质遗迹不同属性及组合特征,提出了加强地质文化多元融合、合理规划地质旅游产品、创新科普宣传方式和注重各类品牌申创的保护利用思路,从而为稻城地质遗迹开发和旅游发展提供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城县 地质遗迹 地质遗产 旅游地质 资源保护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霞山地质公园的建设及其管理问题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宗清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99-104,共6页
游客来丹霞山主要是观赏丹霞风景地貌,因此,地质公园应作为丹霞山开展旅游事业的核心内容.目前,丹霞山地质公园在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地质游形象不突出,地质标识牌不足,丹霞地貌研究成果未被充分应用,导游对地质无所知之;政出多门,部分... 游客来丹霞山主要是观赏丹霞风景地貌,因此,地质公园应作为丹霞山开展旅游事业的核心内容.目前,丹霞山地质公园在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地质游形象不突出,地质标识牌不足,丹霞地貌研究成果未被充分应用,导游对地质无所知之;政出多门,部分员工服务意识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从旅游地学的角度,在充分认识丹霞山地质公园特点的基础上,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山 丹霞地貌 地质公园 旅游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富多彩的地质旅行路线
19
作者 王泽九 陈安泽 侯鸿飞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6年第6期27-28,共2页
根据国际地质大会章程的要求,每届大会的前后都要有一系列的地质旅行。其目的是向大会代表“提供方便研究举办国或地区的地质特征和矿产资源”。因此。
关键词 旅游地质 旅行路线 地貌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盘山西缘前庄地区水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建议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芳 马杰 +4 位作者 刘博华 王婧 史保胤 张耀玲 谢非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9-58,共10页
【目的】六盘山西缘前庄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构造属性有着较为独厚的水汽条件,为了科学地认识前庄地区水资源特征,推进该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及经济发展,填补六盘山西缘水资源基础资料,对该区进行水化学特征研究。【方法】采集具有类... 【目的】六盘山西缘前庄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构造属性有着较为独厚的水汽条件,为了科学地认识前庄地区水资源特征,推进该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及经济发展,填补六盘山西缘水资源基础资料,对该区进行水化学特征研究。【方法】采集具有类型代表性的水资源样品,对其离子组分、离子组分空间变化特征、水化学类型及水质进行分析,结合旅游地质资源研究成果,给出其利用开发建议。【结果】结果显示:前庄地区水资源锶含量较高,属于富锶水,大部分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体资源整体阳离子浓度呈现Ca^(2+)>Na^(+)>Mg^(2+)>K^(+)关系,阴离子浓度表现为SO_(4)^(2-)>HCO^(-)_(3)>Cl^(-)>CO_(3)^(2-),反映水体为淡水;从空间分布来看,水体的离子质量浓度随着海拔从低到高呈现出增加趋势;水体水化学类型由HCO_(3)-Ca型水、混合型水和Cl-Ca型水组成。【结论】结果表明:前庄地区水资源总体水质较好,从旅游地质资源开发角度建议山泉水做富锶天然矿泉水继续开发,径流水做包装饮用水开发,其余水体资源根据区域旅游地质资源规划及开发程度再进行相应调查研究、规划开发。研究成果可为前庄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整体旅游地质资源统筹规划、六盘山西缘水资源及地质环境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特征 六盘山西缘 旅游地质资源 水化学类型 前庄地区 地下水 水质 矿泉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